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以3个小白菜OguCMS与保持系为试材,苗期进行低温处理,对其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在处理的各阶段均低于其保持系,SOD、POD和CAT活性则是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一直下降,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OD、POD和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处理的各个阶段变化的一致性和处理后各生化指标数值差异缩小,表明小白菜OguCMS在苗期遇低温的抗逆能力与保持系很接近。  相似文献   

2.
姜童  付翔  王辉  杨延杰  林多 《北方园艺》2018,(11):22-26
以簇生椒不育系‘001A’和同型保持系‘002B’为材料,观察花器官的形态差异,研究不同器官和不同花蕾发育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能量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差异,以探索CMS型簇生椒物质代谢与雄性不育之间的关系,从理化方面研究簇生朝天椒不育系‘001A’的败育机理。结果表明:不育系‘001A’花药干瘪、无花粉、花器比正常花器小、柱头露出花药,而保持系‘002B’花药饱满,柱头不外露。不同植株器官和不同开花时期均存在保持系‘002B’中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高于不育系‘001A’;各个开花时期不育系‘001A’的丙二醛含量高于保持系‘002B’,植株茎和叶的丙二醛含量表现则相反。辣椒不同植株器官均存在保持系‘002B’中的CAT活性高于不育系‘001A’,SOD活性表现则相反;在各个开花时期不育系‘001A’的POD、SOD活性均显著高于保持系‘002B’,而不育系‘001A’的CAT活性显著低于保持系‘002B’。因此,不育系花药中营养物质的缺乏和保护酶间的异常,是导致簇生朝天椒CMS花粉败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以白灵侧耳(Pleurotus tuoliensis)菌株"中农1号"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等方法,测定了4个处理(CK、T1、T2、T3)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了低温诱导白灵侧耳原基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变化情况,以期为白灵侧耳的实际栽培与生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各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T1处理中SOD和POD活性最高;T1与T2处理中CA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CK(P<0.05);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各处理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T1处理中含量最高.综合分析表明,在低温诱导过程中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均有变化,其中保护酶、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唐敏 《北方园艺》2015,(3):84-87
采用自然降温处理,分别测定了大花蕙兰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丙二醛(MDA)含量、膜透性(CMP)、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与耐寒性有关的生理指标,比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耐寒差异性,研究低温胁迫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反映大花蕙兰组培苗耐寒性方面作用明显,可作为其耐寒性鉴定指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在耐寒性提高时表现出不一致性,后者比前者表现出更强的耐寒性能。  相似文献   

5.
芍药花芽分化期间营养物质与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品种芍药为试材,研究了芍药花芽分化各时期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早花品种‘粉玉奴’和‘大富贵’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花芽分化时期变化幅度不大;晚花品种‘迟粉’和‘杨妃出浴’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均表现双峰型变化曲线。4个芍药品种POD活性均呈现单峰型变化趋势,SOD和CAT活性随着花芽分化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北细辛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种子不同萌发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情况,研究了北细辛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发育过程中物质的积累模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了解温度对种子组分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温度对种子萌发进程起到重要的影响。北细辛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从第3周起迅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整体都表现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蚜虫侵染对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西瓜抗蚜机制。【方法】以抗蚜种质‘砧木4号’、‘KY-2’和感蚜种质‘中10海抗’、‘148’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分析蚜虫侵染后不同抗蚜性西瓜幼苗叶片脯氨酸、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防御酶(PAL、POD、CAT和SOD)活性的变化,探讨西瓜幼苗生理生化指标与抗蚜性的关系。【结果】在蚜虫侵染后,4种西瓜材料的脯氨酸、MDA含量和防御酶活性较对照均有升高,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148’外其他3个材料较对照均下降。接种蚜虫后,抗蚜材料脯氨酸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感蚜材料,可溶性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而‘中10海抗’MDA含量显著高于‘砧木4号’、‘KY-2’;‘KY-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感蚜材料。【结论】蚜虫侵染后不同抗性西瓜材料之间脯氨酸、MDA、可溶性总糖含量及PAL、POD、CAT和SOD活性变化与其幼苗抗蚜性紧密相关,可作为西瓜抗蚜性评价的生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白花鬼针草、芒萁和鸭跖草为试材,研究了三裂叶蟛蜞菊入侵对这3种杂草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裂叶蟛蜞菊入侵胁迫下,白花鬼针草、芒萁和鸭跖草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种杂草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3种杂草通过调节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对三裂叶蟛蜞菊的入侵胁迫产生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厚皮甜瓜叶片发育进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伊丽莎白厚皮甜瓜为试材,探讨了其叶片发育进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叶龄21d以前,叶片生理功能逐步健全,可溶性蛋白质(Pr)和叶绿素(Chl)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光合速率(Pn)不断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上升缓慢;叶龄21~35d为叶片生理功能缓衰期,各项指标变化相对迟缓;叶龄35~49d为叶片生理功能急衰期,可溶性Pr、Chl含量和Pn迅速下降,MDA含量和POD活性快速升高,SOD、CAT活性急剧下降;叶龄49d以后为叶片衰亡期,生理功能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0.
以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及其保持系Y03-6为试材,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检测技术,分析花蕾不同发育时期IAA、ABA、GA3和ZR等内源激素的含量与比值变化,研究甘蓝胞质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育系CMS451花蕾GA3和ZR含量均低于保持系,均呈现先升后降;IAA含量不育系均高于保持系,呈现先降后升,保持系则持续减少;ABA含量在小孢子发育中期不育系低于保持系,后期高于保持系,变化趋势相反;综上可知,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系CMS451花蕾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异常变化与小孢子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新黑田五寸胡萝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不同发育时期花蕾和叶片中IAA、GA3、ABA、Z+ZR、蛋白质、游离脯氨酸、MDA含量以及POD、CAT的活性,讨论分析了生理生化指标与胡萝卜雄性不育的关系。结果表明:花蕾中蛋白质含量不育系明显亏缺,中花蕾、大花蕾和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不育系显著低于保持系;花蕾中POD、CAT活性和MDA含量不育系高于保持系;花蕾中IAA和ABA积累,Z+ZR和GA3亏缺是胡萝卜雄性不育的特征。中花蕾、大花蕾中IAA/GA3、IAA/ABA、IAA/(Z+ZR)、GA3/ABA、(Z+ZR)/ABA、(Z+ZR)/GA36个内源激素比值均表现为不育系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12.
陈禅友  汪汇东  丁毅 《园艺学报》2005,32(5):911-914
 对12个长豇豆品种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 室温(20 ±3) ℃作对照, 5 d后测定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4种细胞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 低温胁迫下, 6个早熟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相应对照显著升高2.3%~8.1% , 3个晚熟品种显著降低; 8个品种SOD活性显著升高27.82% ~128.52%; 4个早熟品种APX活性显著升高10.53%~39.36% , 3个中晚熟品种略有降低。这3项指标能反映豇豆品种耐寒性, 耐寒性品种3项指标升高, 以SOD活性变化最剧烈。CAT和POD活性变化不适合作为长豇豆耐寒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辣椒(Capsicum annuum L.)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保持系(YBM-B6)及绿苗(96-140)的叶绿素变化及叶片酶活性。从幼苗期到成株期三者的叶绿素含量呈逐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绿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含量都远高于黄绿苗,但黄绿苗叶片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除结果期外)的比值都远大于绿苗。黄绿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绿苗,但其含量变化趋势相同;黄绿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与绿苗相同;YBM-A6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其保持系YBM-B6,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开花结果盛期明显高于保持系YBM-B6和96-140。说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变化与辣椒黄绿苗的叶色变化有关,酶活性变化可能与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YBM-A6的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两个不育系与它们各自的保持系间, 及其分别与恢复系的杂种一代间农艺性状和花蕾、叶片中生化物质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不育系杂种和保持系杂种在株高上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花蕾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不育系高于保持系, 不育系杂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保持系杂种。花蕾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不育系小于保持系, 不育系杂种极显著小于保持系杂种。花蕾和叶片中IAA 含量不育系低于保持系, 不育系ABA 含量在叶片中高于保持系, 在花蕾中低于保持系。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对杂种一代内源激素IAA、ABA 和ZRs 含量影响的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蕾期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明  胡开林  乔爱民 《园艺学报》2009,36(9):1311-1316
 利用cDNA-AFLP差显技术比较分析了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蕾期基因的表达差异, 获得了19条阳性差异转录片段, 其中在不育系花蕾中特异表达的有4条, 在保持系花蕾中特异表达的有15条。通过对19条差异片段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与功能分类, 结果表明: 在不育系花蕾中特异表达的其中3条与番茄和烟草线粒体、核糖体代谢相关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 在保持系花蕾中特异表达的12条能找到与其相似性较高的序列, 这些差异片段代表的基因涉及转录调控、防卫和胁迫反应、电子传递和能量途径、DNA或RNA代谢、蛋白质代谢、转运通道、未知或假定蛋白等。推测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发生可能受到多种代谢途径的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以百合品种‘索邦’为试材,以室温(昼/夜温度22℃/14℃)为对照(CK),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环境(昼/夜温度8℃/2℃)对其胁迫处理3、7、10 d,随后立即增至室温,采用氮蓝四唑(NBT)光化还原法等常规方法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探讨低温胁迫后增温对百合10叶期、20叶期及现蕾期生理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冬季日光温室的调温及切花百合的种植管理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与CK相比,低温胁迫后各生长期百合叶片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电导率(REC)、脯氨酸(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胁迫10 d后分别达到各期CK的0.97~2.33、2.05~5.26、1.84~2.14、2.40~2.49、0.87~1.87、1.77~5.33倍,增温处理后其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REC、Pro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增温10 d后趋于各处理,分别为CK的1.03~1.26、1.12~2.18、1.02~1.12、1.35~1.72、0.87~1.03、0.56~1.32倍。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百合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变化最为明显,且低温胁迫后增温可缓解‘索邦’百合不同生长期所遭受的生理伤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择适于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生长的光照强度,以甜瓜叶色黄化突变体为试材,野生型甜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突变体苗期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抗氧化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甜瓜突变体在轻度遮光(90%光照)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最多,而全光照及中度以上遮光都会影响叶绿素的积累;突变体和野生型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在全光照和轻度遮光下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均有所增加,而中度以上遮光会抑制其积累;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突变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显著,突变体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并且突变体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不同。试验结果显示轻度遮光是甜瓜叶片黄化突变体最适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8.
短暂高温对百合植株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百合栽培品种‘White Heaven'和‘Tiber’为材料,研究了短暂高温胁迫对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同时对SOD、POD同工酶电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7℃和42℃短暂高温胁迫对两品种形态、相对电解质渗透率没有明显影响,47℃处理下‘Tiber’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及MDA含量明显提高。高温胁迫提高了两品种SOD、POD、CAT活性。高温胁迫下两品种SOD同工酶带无增减,只是活性改变。‘White Heaven'存在5条POD同工酶带,‘Tiber’存在2条,高温胁迫后‘White Heaven’POD同工酶表达量高于‘Tiber’。以上结果说明:百合植株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抵御一定的高温胁迫(37℃、42℃),不同品种SOD、POD、CAT活性对高温响应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