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红岩 《水产学报》2008,32(4):621-627
试验以硫酸锌为锌源,评价不同锌水平对奥尼罗非鱼幼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体质量为(4.13±0.32)g罗非鱼随机分配在18个水族箱中,每箱20尾,每3个箱为1个处理组,分别以添加锌为0、20、40、80、160和320 mg•kg-1的6种饲料投喂,日投喂率为鱼体重5%~9%。8周的试验结果表明:20mg•kg-1锌饲料组的增重率和鱼体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转化率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全鱼脂肪含量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但320mg•kg-1锌饲料组降低;20mg•kg-1锌饲料组,脊椎骨中锌离子浓度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0mg•kg-1锌饲料组(P<0.05);20mg•kg-1与40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添加组(P<0.05),20mg•kg-1锌饲料组的血液中血比容显著高于0mg•kg-1组(P<0.05),与其它各组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Thiobarbituricacid reactive substances)的量,锌为0mg•kg-1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锌添加量为20mg•kg-1饲料促进了罗非鱼生长,使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制成6种含有不同锌水平的精制饲料(19.95,71.06,118.50,174.00,226.10和411.20mg/kg),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研究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成分、组织锌积累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锌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的增重率(WGR)显著升高(P<0.05),在174.00mg/kg锌饲料组达最大值,而锌水平高于174.00mg/kg时,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SGR)变化不显著(P>0.05),SGR和WGR的变化趋势相同,且S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74.00mg/kg锌饲料组;全鱼营养成分各处理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锌添加量为0mg/kg饲料组的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411.20mg/kg锌饲料组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当饲料锌水平为118.50~411.20mg/kg时,全鱼、脊椎骨和血清中锌积累量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3.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七水硫酸锌为锌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锌0、50、100、150、200、400m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精制饲料,饱食投喂初始体重为62.89±0.51g的星斑川鲽幼鱼66d,探讨饲料锌水平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机体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4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WGR)(P<0.05),且WGR的最大值及饲料系数(FCR)的最小值均出现在150mg/kg锌饲料组.添加100~200mg/kg饲料锌显著提高了试验鱼血液红细胞数量(P<0.05),0mg/kg锌饲料组的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蛋白含量不受饲料锌添加量的影响(P>0.05).血清溶菌酶(LSZ)活力随着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在锌添加量为150mg/kg时达最高值;当添加量高于150mg/kg时,LSZ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0与50mg/kg锌饲料组的血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和50mg/kg锌饲料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以150mg/kg锌饲料组最低(P<0.05).建议星斑川鲽幼鱼精制饲料中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50mg/kg.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铜元素的添加浓度分别为0、7.5、15、30、45mg·kg-1饲料)的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比较了硫酸铜和蛋氨酸铜对凡纳对虾生长、血液免疫因子及虾体铜的影响。添加蛋氨酸铜的各实验组生长速度同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添加硫酸铜的各组,只有铜添加量为30mg·kg-1饲料的试验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同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成活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除了铜添加量为15mg·kg-1饲料的试验组,各试验组对虾血清的酚氧化酶(PO)活力都高于对照组,其中当铜添加量为30mg·kg-1时最强,在此时蛋氨酸铜添加组的PO活力高于硫酸铜;随着铜添加浓度的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在添加量达到30mg·kg-1饲料时达到最大,此时硫酸铜组和蛋氨酸铜组间无差异,都为507。对虾肌肉中铜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为(4.07±1.80)mg·kg-1,个体间差异非常大;肝胰脏中铜的最高含量为210.36mg·kg-1,最低为33.78mg·kg-1(空白对照组),明显高于肌肉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同硫酸铜相比,蛋氨酸铜没有显著的促生长效果,对肌肉、肝铜含量以及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为维生素C(VC)源,评价了饲料VC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肌肉品质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300和1 500 mg/kg的VC(分别记为C 0、C 60、C300和C 1500组)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77.07±2.24)g的吉富罗非鱼56 d,实验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VC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P0.05),但3个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实验组罗非鱼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不受饲料VC添加水平的影响(P0.05),罗非鱼肌肉的水分含量以C 1500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C 300组罗非鱼肌肉的弹性和咀嚼性显著高于C 0组(P0.05);C 1500组的肌肉硬度、凝聚性、弹性、黏性、咀嚼性均显著高于C 0组(P0.05),各组的肌肉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VC添加组的罗非鱼血清和肌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C 0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C 300组最高,显著高于C 0组(P0.05),肌肉CAT活性有增高趋势但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个VC添加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 0组(P0.05),C1500组的肌肉MDA含量显著低于C 0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VC(有效含量282 mg/kg)能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吉富罗非鱼(GIFT)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用720尾体质量为(3.27±0.04)g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5种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 GSH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7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和肝脏RNA/DNA比值分别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各添加组罗非鱼肝体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160~320mg/kg组罗非鱼粗蛋白和240~300 mg/kg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在240 mg/kg组达到最高值。320 mg/kg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60~400mg/kg组血清和肝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组。240~400 mg/kg组血清溶菌酶(LZM)、320~400 mg/kg组肝脏LZM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显著升高;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肝脏AKP、酸性磷酸酶(ACP)和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全鱼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血清和肝脏IGF-Ⅰ水平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355.13 mg/kg。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幼鱼对饲料中锌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初始体重为(1.78±0.02)g的大黄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养殖桶规格:200L)中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ZnSO4·H2O使饲料中锌含量分别达到9.68、30.63、48.94、91.28、167.49和326.81mg·kg-1.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大黄鱼.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30和17:30),实验期间水温为26.5~29.5℃,盐度为25~28,溶解氧含量在7mg·L-1左右.实验结果表明各饲料处理组成活率(84.2%~96.7%)无显著差异.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大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2.47~2.77)%·d-1,P<0.05],且在91.28mg·kg-1锌饲料组达最大值(2.77%·d-1),然而,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进一步增加,SGR维持在一相对稳定水平,各处理组间体蛋白(14.0%~15.0%),体脂肪(5.4%~6.1%),灰分(3.7%~4.1%)及水分含量(76.1%~77.9%)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锌含量显著影响大黄鱼脊椎骨、全鱼和血清中锌的含量,而对肝脏锌含量无显著影响.以SGR与骨骼锌含量为评价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大黄鱼对饲料中锌的需要量分别为59.6和84.6mg·kg-1.  相似文献   

8.
选择尾均体质量为25g的健康黄鳝(Monopterusalbus)2400尾,分为5组,1个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0g·kg-1、20g·kg-1、30g·kg。和40g·kg-1葡萄(Vitisamurensis)籽与青蒿(Arte—misiaannua)提取物(质量比为4:1)的混合物,测定了在2l~28℃水温下饲养100d后鱼体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基础饲料中添加植物提取物能提高鱼体肠道消化酶、血液谷草转氨酶(GOT)与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以及血清总蛋白(TP)的含量,降低血液葡萄糖(GLU)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量为20g·kg-1和30g·kg-1时上述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量为10g·kg-1和40g·kg-1时差异不显著(P〉0.05)。20g·kg-1与30g·kg-1组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葡萄籽和青蒿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添加量为20~30g·kg-1时能显著提高黄鳝肠道消化酶的活性、调节鱼体血液生化指标,具有促进消化和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活动、加快鱼体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酸制剂对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潘庆 《水产学报》2004,28(6):682-688
为考察不同酸制剂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3%磷酸、富马酸、柠檬酸和乳酸,饲养奥尼罗非鱼幼鱼9周(初始平均体重约1.9g)。结果表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饲料组的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添加富马酸组(P<0.05);磷酸组、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P>0.05),乳酸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柠檬酸组和乳酸组鱼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富马酸组(P<0.05),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胃蛋白酶活性在富马酸组显著低于其它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代谢酶活性在柠檬酸组和乳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磷酸组和富马酸组(P<0.05),相应地,柠檬酸组和乳酸组罗非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添加0.3%柠檬酸和乳酸能显著促进罗非鱼幼鱼生长,提高饲料的利用,富马酸降低罗非鱼对饲料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肌肉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在56 d饲养期中分别投喂添加桑叶黄酮0、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试验饲料。结果显示:100、300 mg/kg组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且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6.2%和8.7%;500 mg/kg组肌肉总抗氧化力(T-AOC)显著高于1 000 mg/kg组及对照组;50、100、300、1 000 mg/kg组肌肉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对肌肉滴水损失影响不显著。500 mg/kg组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50 mg/kg组肌肉苯丙氨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100 mg/kg组肌肉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300、500 mg/kg组。300 mg/kg组肌肉亮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酸和1 000 mg/kg组肌肉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桑叶黄酮可以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肌肉抗氧化指标和胶原蛋白含量,改善肌肉氨基酸组成。综合肌肉抗氧化性能、胶原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的指标来评价,桑叶黄酮添加水平在300~500 mg/kg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草鱼幼鱼对烟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鱼幼鱼的初始体重为(12.43±0.80) g,试验分为7组,其饲料中烟酸含量分别为5.1、9.8、16.6、32.2、66.7、130.1、271.5 mg·kg-1,每组设3个重复,每桶30尾鱼,日投喂率2%~3%,饲养试验周期为8周.研究不同含量烟酸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系数、机体营养组分、造血功能及血脂的影响,以确定草鱼幼鱼饲料中适宜烟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①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和草鱼幼鱼的存活率,对草鱼幼鱼肥满度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32.2 mg·kg-1时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最大,饲料系数最低,并与其它各组存在显著差异;②添加烟酸对草鱼全鱼水分、灰分无显著影响,显著提高了全鱼粗脂肪含量,但各添加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中烟酸含量为66.7 mg·kg-1时,全鱼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9.8 mg·kg-1组;③添加烟酸显著提高了血液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但对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影响,烟酸含量为16.6 mg·kg-1及以上时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和9.8 mg·kg-1组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折线法分析,草鱼幼鱼获得最佳生长时对饲料中烟酸的最低需求量为25.5 mg·kg-1.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大黄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初始体重(30.8±1.33)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00、500mg肽聚糖,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00和17:30),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7.5~30.5℃,盐度为29~33,溶解氧含量在7mg·L-1以上.饲喂实验结束后测定实验鱼的生长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同时每网箱取10尾实验鱼转入室内300L水族箱内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显著影响大黄鱼的成活和生长.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成活率(分别为95.8%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特定生长率(分别1.44%·d-1和1.41%·d-1)显著高于对照组(1.12%·d-1)(P<0.05).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大黄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力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肽聚糖的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替代补体途径活力则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0%和25.7%)显著低于对照组(64.3%)(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适宜含量的肽聚糖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肽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大黄鱼的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13.
以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对象,以蛋氨酸锌为饲料锌源,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6种浓度的锌(0、5、10、20、40和80 mg/kg)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和肌肉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周期56d。试验结果显示:饲料转化率、全鱼脂肪含量、肝脏中水分和脂肪含量随锌添加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脊椎骨中锌离子含量和血液红细胞数量在锌添加浓度为10 mg/kg时达到最大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底物(TBARS)值在锌添加浓度为5 mg/kg时达到最小值。饲料中锌添加浓度为5~10 mg/kg时,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迅速,鱼体抗氧化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分别在3组等氮等能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L-肉碱[0(对照组)、150和300 mg/kg],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8.21±0.33)g的幼鱼投喂9周,探讨L-肉碱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降低了实验鱼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添加150 mg/kg L-肉碱组WGR和SGR最高,HSI和VSI最低。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肥满度(CF)。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对照组和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中粗蛋白含量,添加150 mg/kg L-肉碱显著降低了肝脏粗脂肪含量。添加150或300 mg/kg L-肉碱时,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肝脏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酯酶(LPL)和脂肪酶(LPS)活性显著上升,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添加300 mg/kg L-肉碱显著提高了鱼体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溶菌酶(LZM)活性。综上,饲料中添加适量L-肉碱对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促进其脂肪代谢和提高鱼体抗氧化能力有良好效果。基于L-肉碱对罗非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推荐L-肉碱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维生素C对患病尼罗罗非鱼生长和病理的影响,埃及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试验。 试验鱼平均体重20g,分别投喂添加维生素C0mg/kg、50mg/kg、150mg/kg、250mg/kg、500mg/kg、1000mg/kg的饲料,试验12周。测出投喂不添加维生素C饲料的鱼生长差,添加维生素C 50mg/kg防止了鱼体缺乏症状,添加150mg/kg提高了罗非鱼的增重、饲料转换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  相似文献   

16.
选取360尾初始体质量约为2.48 g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随机分为4组,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100 mg·kg-1、200 mg·kg-1和400 mg·kg-1复合酶制剂的试验饲料,养殖8周。结果表明,黄颡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随复合酶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400 mg·kg-1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分别比对照组高出15.4%、7.5%和20.3%(P<0.05)。各组黄颡鱼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和灰分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复合酶制剂水平的增加,血清尿素浓度逐渐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力和总蛋白质量浓度升高,血清溶菌酶活力则先升高后降低,在100~200 mg·kg-1时有最高值(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400 mg·kg-1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降低血清尿素水平;200 mg·kg-1能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质量浓度、谷草转氨酶和溶菌酶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的壳聚糖,采用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方式A:连续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方式B:连续投喂添加0.5%壳聚糖的饲料,连续组;方式C:先投喂0.5%壳聚糖饲料再投喂基础饲料且每15天间隔投喂,不连续组)饲喂初始体重(19.46±0.04)g的草鱼60d后,对草鱼进行饥饿胁迫处理[各投喂方式分为投喂组(feeding,F)和饥饿组(starvation,S)],以生长、一氧化氮(nitrogenoxide,NO)含量和溶菌酶(lysozyme,LSZ)活性为指标考察壳聚糖不同投喂方式对草鱼抗饥饿胁迫处理的能力。结果显示,(1)连续组和不连续组60d时草鱼增长率和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5d饥饿处理后也呈现投喂组和饥饿组的增长率和增重率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2)对照组头肾、肝胰脏NO含量和血清、头肾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高于投喂组(P<0.05),连续组除头肾外NO含量和各组织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05),不连续组除脾脏外NO含量和除肝胰脏外的溶菌酶活性饥饿组显著低于投喂组(P<0.05)或与投喂组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18.
在翘嘴(Culter alburnus)鱼种基础饲料中添加相当于抗坏血酸含量为0 mg/kg、25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和400 mg/kg的包膜维生素C(Vc),制成7种实验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为(3.71±0.11)g的7组翘嘴鱼种8周,每个实验组包含3个重复。结果表明,摄食不添加Vc饲料的实验鱼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Vc添加组(P<0.05)。饲料中Vc添加量为0~50 mg/kg时,对鱼体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鱼体增重随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不再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0和25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试验饲料中Vc不同添加量对肝体指数和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中抗坏血酸含量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P<0.05)。肝胰脏抗坏血酸含量在Vc添加量≤100 mg/kg时,随饲料中Vc添加量加大而不断上升(P<0.05),但高于此添加量时,则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不再随添加量的上升而有显著变化(P>0.05)。分别以鱼体增质量和肝胰脏中抗坏血酸为指标,经折线模型(Brokenline model)回归分析求得翘嘴鱼种饲料中Vc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3 mg/kg和97 mg/kg。[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106-112]  相似文献   

19.
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隔1d投喂5d),研究了不同投喂模式对新吉富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D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包括对照组)(P<0.05),达到164.76%;B、C、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D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都达到70%以上。B组和C组新吉富罗非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而D组显示了超补偿生长效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但饲料效率的提高对补偿生长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及其补偿生长效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水温11.0~20.0℃、盐度35‰和pH值7.5的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4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iaponicusSelenka)幼参放养在容水300L的塑料水槽中,A组投喂含90mg·kg-。β-胡萝卜素+60mg·kg-1维生素E(VE)的饲料,B组投喂含60mg·kg-1虾青素和60mg·kg-1VE的饲料,以不添加上述3种物质的基础饲料作对照(C组)。饲养80d后,将A、B,及C组幼参直接放人盐度(用淡水和海水或加入海水晶,配制成盐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氨(用NH4Cl配制成氨浓度(Nn3-N)0、0.5、1.0、2.0、4.0、8.0,及10mg·L-1)、温度(0、4、10、15、20、25、30、35,及40℃)急剧变化的1500mL的白色聚乙烧杯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存活率和体腔液中SOD活力等指标。应激处理期间,不投喂,24h换水一次并吸出排泄物。96h后,盐度、氨处理组的仿刺参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存活仿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A、B组仿刺参在低温应激时,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90mg·kg-1β-胡萝卜素+60mg·kg-1VE或60mg·kg-1虾青素+60mg·kg-1VE均能显著提高仿刺参对盐度和氨应激的抵抗能力(P〈0.05),但抗低温应激的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