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中国地方品系鸡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其致病性,本研究通过DF-1细胞接种、间接免疫荧光和PCR等方法,从某龙胜凤鸡保种鸡群的种蛋中分离到一株A亚群ALV(ALV-A),命名为SDAU14A1株,并对其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将该序列与不同参考病毒株进行序列对比,结果显示SDAU14A1分离株与日本矮脚鸡分离株Tym S_90全基因组同源性最高,其U3区同源性达到100%,而与其它中国地方品系鸡分离株同源性较低。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病毒分离株感染SPF鸡后不仅引起感染鸡的生长迟缓和免疫抑制,还能够诱发淋巴细胞肿瘤,特别是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ALV-A的分子演变及其致病性,为我国地方品系中ALV净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已经开展禽白血病净化的广西地方鸡种瑶鸡中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的感染情况,试验对鸡血浆样品接种的细胞培养物分别进行ALV群特异性抗原P27的ELISA检测和亚群特异性PCR鉴定,以及REV PCR鉴定。结果显示:一份样品为ALV-J和REV的混合感染,其中ALV-J命名为GX20YLJ1,REV命名为GX20YLR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GX20YLJ1和GX20YLR1分别属于clade 1.3的ALV-J和罕见的Ⅱ型REV;GX20YLJ1 gp37和GX20YLR1gp20亚单位的二级结构功能区由α-Helix组成,而GX20YLJ1 gp85和GX20YLR1 gp90亚单位的二级结构具有多样性;分离株GX20YLR1的gp90与美国REVⅡ型分离株SNV的gp90亚单位的二级结构最相似,与核苷酸序列分析的进化树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广西地方品种净化鸡群仍存在clade 1.3的ALV-J,并首次发现与Ⅱ型REV的混合感染,提示在净化检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52-1455
对来自江西3个地方鸡品种(崇仁麻鸡、余干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病原学调查。将所采集的血浆接种DF-1细胞,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这3个江西地方鸡品种均有外源性ALV感染,经鉴定得到4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于gp85序列分析表明这4个分离株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 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平均为94.6%),而与A、B、C、E亚群ALVgp85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仅在50.6%~54.5%之间。这是江西地方鸡品种分离和鉴定ALV-J的初次报道,对于我国江西省地方鸡品种的禽白血病净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怀疑污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f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的禽痘病毒(Fcwlpoxvirus,FPV)活疫苗中分离病毒,将市场上购买的某些厂家的禽痘弱毒疫苗接种7日龄SPF雏鸡。在5d后采其抗凝血浆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embryofibroblast,CEF),在连续传2代后,用REV特异性单抗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确认REV感染,命名为JS0809。提取感染细胞的DNA,采用PCR扩增env基因。测序分析表明,该毒株的env基因开放阅读框同大部分REV-毒株一致,为176lbp。JS0809的囊膜蛋白基因(envelopeproteingene,env)与国内已发表株的同源性高达96.0%-99.%。相对而言,它与早年分离到的毒株的同源性只有96%-97.3%,但与近几年的分离珠的同源性则均高达99.5%-99.8%。它与整合进FPV野毒株中的全基因组REV的env基因同源性很高为99.8%,而与整合进FPV疫苗株中全基因组REV的env基因同源性较低仅为97.3%。本研究证实了在我国生产的某些FPV疫苗中存在REV污染,所污染的REV的env基因更接近最近的流行野毒,这是国内第一次报道从禽痘弱毒疫苗中分离~qREV活毒。  相似文献   

5.
REV和ALV-J共感染鸡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研究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痛毒(REV)、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共感染时对彼此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的影响,2日龄SPF鸡分别接种REV、ALV—J或同时2种病毒造成共感染,对各感染组7周内的病毒血症及抗体反应进行动态检测。相对于单一感染,共感染时,2种病毒的病毒血症水平动态均无明显变化。在单独感染ALV—J后5周有30%(5/16)的鸡产生抗体,而有REV共感染时,没有鸡产生针对ALV—J的抗体(o/16),表明REV感染可明显抑制鸡体对ALV—J抗体的反应,而REV与ALV—J共感染对REV抗体反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2018年以来,某进口品种肉种鸡发生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为确定该次疫情的病原,本研究从辽宁、山东等地发病鸡场采集55份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病理组织切片观察显示,病料样品肝脏和脾脏均有髓细胞样肿瘤细胞增生。针对禽白血病病毒(ALV)、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的特异性PCR检测结果显示,55份病料样品中ALV阳性样品12份(21.8%),MDV阳性样品1份(1.82%),REV均为阴性。将12份ALV阳性病料样品经处理后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ELISA检测结果显示有8份ALV群特异性抗原阳性。ALV多重PCR检测结果表明,8个分离株均为J亚群ALV(ALV-J),测序结果显示,8个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100%,与A、B、C、D、E亚群ALV的同源性仅为56.5%~58.8%,与ALV-J的同源性为90.7%~96.6%,进一步表明所有分离株均为ALV-J。上述结果表明,引起该次进口白羽父母代肉种鸡发生禽白血病的病原主要以ALV-J为主,该研究结果为疫情的溯源和有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J亚群与E亚群禽白血病自然重组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东北地区部分养鸡场禽白血病病毒(ALV)的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其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具有典型血管瘤病变的禽白血病发病鸡中分离到一株J亚群ALV(ALV-J)命名为JL0901,并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将该序列与已发表的ALV-J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JL0901基因组的gag和pol基因相对保守,而env基因和3'端非编码区(3'UTR)的变异较大.对JL0901的env基因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其gp85基因和gp37基因交界位置发生J亚群和E亚群ALV重组现象.本研究证实国内鸡群中存在J亚群和其他亚群ALV的自然重组现象,并表明国内ALV已出现新的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8.
ARV、REV与ALV三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椐GenBank中已发表的禽呼肠孤病毒(AR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等3种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3对分别与ARV、REV和ALV某段基因序列互补的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RT-PCR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三重RT-PCR反应条件,建立了3种病毒的三重RT-PCR技术。结果表明,用这3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ARV、REV、ALV核酸模板进行三重RT-PCR扩增,可同时扩增ARV的247bp,ALV的675bp,REV的467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6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三重RT-PCR技术能检出10pg的ALV、1pg的ARV和10pg的REV模板。用42份临床病料对本研究多重RT-PCR技术和单项RT-PCR技术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两者的总符合率为92%以上。表明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可用于对这3种病毒的同时检测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是一种常见的禽肿瘤性病毒,可诱发感染鸡群免疫抑制,给我国养禽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本试验运用DF-1细胞接种方法,在山东省某父母代白羽肉种鸡场鸡群中分离到1株REV,将其命名为SD2101株。为掌握SD2101株基因组遗传演化特征,设计合成6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D2101株的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与GenBank下载的参考毒株进行了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SD2101株前病毒全基因组具有典型复制完整型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2011年分离自江苏省的鸡源REV野毒株HA1101同源性最高;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D2101株与大部分国内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支上。为了解SD2101株的致病性,将分离毒株接种于1日龄SPF鸡,通过体质量、免疫器官指数和灭活疫苗免疫应答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SD2101株对1日龄SPF鸡的生长和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与参考毒株相比,SD2101株基因组序列变异程度较小,具有一定致病作用,提示在生产中应加强对REV的关注和监测。本研究为RE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扬州地方品种苏禽绿壳蛋鸡中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来源及其变异趋势,本研究从扬州某规模化种鸡场病鸡中分离到多株病毒,并测定了1株ALV-J(JS18YZ09)的全基因组序列,对该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与2009年江苏地区蛋鸡分离株JS09GY3同源性最高,为93.7%,但其5'LTR和3'UTR区变异较大。其env基因则与2013年广东肉鸡分离株GD13GZ同源性最高。JS18YZ09株5'LTR序列含有多至6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C/EBPalp,同时U3区有11 bp的缺失,在其3'UTR的rTM区存在175 bp的缺失。综合5'LTR,env和3'UTR区序列特征,推测引起本次地方品种苏禽绿壳蛋种鸡禽白血病的ALV-J很可能来源于江苏地区蛋鸡分离株JS09GY3,但其可能已经与广东地区株GD13GZ株发生了重组,且有新的变异趋势。本实验对苏禽绿壳蛋鸡ALV分子流行病学的分析研究丰富了ALV的生物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华东地区蛋鸡群中禽白血病的流行情况,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从江苏、山东、安徽、上海等省市的蛋鸡养殖场中采集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样品105份,经DF-1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从中分离禽白血病病毒(ALV)15株,继而对分离毒株gp85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获得的ALV分离株中,有A亚群ALV(ALV-A)3株,B亚群ALV(ALV-B)4株,剩余8株则均为J亚群ALV(ALV-J)。ALV-A、ALVB分离株遗传进化较为稳定,与其原型株(RAV-1、RAV-2)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我国近年来的地方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ALV-J分离株与其原型株(HPRS-103)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2.8%~94.5%之间。8株ALV-J分离株中,只有1株与蛋鸡ALV-J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余均较远,反而与早期的肉鸡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表明目前于华东地区蛋鸡群中流行的ALV-J可能来源于早期肉鸡分离株的感染。4株ALV-J分离株与我国地方品系HR土鸡的ALV-J分离株HR332J具有很高的亲缘关系,表明ALV-J的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品系鸡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091-1098
K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K)是近年来从地方品种鸡分离鉴定的新亚群ALV。本试验在对江苏某原种鸡场保存的琅琊鸡开展禽白血病净化过程中,分离并鉴定1株ALV-K,命名为JS13LY19。为探明其基因组来源及特征,对JS13LY19分离株前病毒DNA进行了分段克隆和测序,获得全长基因组序列,并与各亚群ALV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JS13LY19分离株符合复制完整型C型反转录病毒特征,缺乏肿瘤基因。其gp85基因相较于其他亚群ALV,与ALV-K参考株遗传进化关系最为接近,与ALV-K原型株JS11C1一致性最高(99.2%);而gag、pol、gp37、LTR、UTR及JS13LY19与内源性ALV显示出更高的一致性(92.0%~99.4%);其LTR U3区比大部分外源性ALV LTR少了1个CAAT enhancer盒、PRE盒、CArG盒及Y盒。JS13LY19分离株极有可能是JS11C1与内源性ALV重组产生,且具有内源性ALV LTR及U3区转录调控元件的部分缺失,可能使JS13LY19转录能力下降而致病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集广东某鸡场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患病鸡病料并进行处理,经接种DF1细胞、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命名为 GD1210。依据已发表的REV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6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8443 bp。将该分离株的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将该分离株感染1日龄SPF鸡以鉴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使SPF鸡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小香鸡是我国特有的地方品系鸡,为了解我国黔东南小香鸡禽白血病的感染状况,本研究采集我国某地方品系鸡保种鸡场的黔东南小香鸡血清和蛋清,进行禽白血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该保种鸡场黔东南小香鸡群的ALV-J抗体阳性率为1.9%,ALV-A/B抗体阳性率为16.7%;蛋清ALV抗原阳性率为27.5%,并从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ALV。使用特异引物扩增gp85基因,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该毒株为A亚群ALV。该研究表明,黔东南小香鸡保种鸡群存在ALV的感染,流行株主要以ALV-A为主,必须实施严格的监控淘汰措施,推动我国地方品系鸡ALV的净化。  相似文献   

15.
广西某养殖场130日龄父母代种鸡发生临床肿瘤样病变和死亡,对病鸡采用病理解剖、组织病理学观察、PCR检测、病毒分离以及分离株重要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病原鉴定。结果显示:病鸡的心脏、肝脏、脾脏等部位表现有肿瘤样病变; PCR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有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和马立克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的感染; ALV-J分离株env基因的序列与10株ALV-J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7. 2%~97. 7%,与ALV A-E亚型参考株的相似性为53. 5%~54. 7%;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env基因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比较,部分糖基化位点发生了改变; MDV分离株meq基因序列与8株MDV参考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8. 7%~99. 4%,分离株在第71~80位氨基酸发生突变,符合国内强毒分离株的特征。结果说明:该鸡群为ALV-J和MDV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江苏地方品种JS鸡种易发肿瘤病的原因,本研究从病原学方面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剖检发现JS鸡疑似发生肿瘤病;观察组织切片发现禽白血病病毒(ALV)、马立克病毒(MDV)引起其的特征性病变;分别应用2对可区分MDV野毒和疫苗毒的鉴别引物、1对ALV群特异性引物、5对可区分不同亚型ALV的鉴别引物,以及3对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特异性引物对病料样品和细胞培养物进行PCR检测;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培养细胞中的禽REV,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ALV-p27抗原。检测结果显示,鉴定出的MDV为血清1型MDV野毒,ALV为J亚型(ALV-J),REV为阴性。采集同群发病鸡血液分离MDV、ALV-J,将获得的病毒株人工接种1日龄SPF鸡,感染后5 d自实验鸡血液中分离到MDV、ALV-J,表明该分离株可感染SPF鸡,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从JS品种鸡中检测到了致瘤性病毒MDV和ALV-J,这可能是该品种鸡肿瘤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研究结果对JS鸡肿瘤病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和ALV P2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反应条件,建立2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扩增REV的467 bp和ALV的67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5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技术能检出10 pg的ALV和10 pg的REV模板。用双重PCR技术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及ALV ELISA对245份疫苗株检测,进行同步比较,结果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对这2种外源病毒的同时检测,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活毒疫苗中禽白血病病毒(ALV)污染情况,随机抽取安徽省鸡群使用的国内外公司(国内7家、国外1家)活毒疫苗(5个品种),先针对ALV各亚群保守的pol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检测,进一步针对env基因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进行ALV J亚型和AE亚型PCR检测。pol基因结果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B87株国内7个公司为阳性,鸡痘(AP)、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某国外公司为阳性,鸡新城疫(ND)LaSota株国内某公司为阳性。env基因结果为IBDV-B87株(国内某公司)和AP为J亚型阳性,ILT、ND-LaSota株和IBDV-B87株(国内另6个公司)为AE亚型PCR检测。pol基因结果为鸡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B87株国内7个公司为阳性,鸡痘(AP)、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某国外公司为阳性,鸡新城疫(ND)LaSota株国内某公司为阳性。env基因结果为IBDV-B87株(国内某公司)和AP为J亚型阳性,ILT、ND-LaSota株和IBDV-B87株(国内另6个公司)为AE亚型阳性。本研究共检测疫苗120份,ALV检出率达28.57%。因此,使用PCR法可作为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检测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进一步鉴定污染的ALV是J亚型或AE亚型阳性。本研究共检测疫苗120份,ALV检出率达28.57%。因此,使用PCR法可作为活毒疫苗中ALV污染检测的有效方法,同时可以进一步鉴定污染的ALV是J亚型或AE亚型。  相似文献   

20.
在养禽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鸡的疾病也越来越复杂,其中鸡的肿瘤性疾病几乎在实行规模化养殖的国家都有发生。可引起鸡群发生肿瘤的病毒有3种,即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