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
3.
4.
贾永红  张永亮  路彦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33-4134,4181
总结了4种主要DNA遗传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山羊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6.
分子遗传标记在鱼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光  张海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311-4312
分子遗传标记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不受干扰等优点。综述了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研究上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植物遗传转化(genetictransformation)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细胞组织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等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技术〔22〕。植物遗传转化是植物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基因工程改良作物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人工合成多倍体及基因组研究时发现,在多倍体合成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遗传和表观遗传现象。了解和弄清这些遗传和表观遗传现象及其背后的机制,将会使我们对植物进化、新种形成以及杂种优势的机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连续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河曲藏獒和青海藏獒2个群体86只犬的9个结构基因座(Tf、Po、Es-1、Es-2、Sα2、Hb、Alb、Pr、Amy)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检测,探讨了2个藏獒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河曲藏獒群体内遗传变异较青海藏獒丰富,而2个藏獒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GST=0.018 7);较大的基因流(Nm=14.543 7)是2个藏獒不同地理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遗传标记在小豆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标记是指可以明确反映遗传多态性的生物特征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研究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首先对遗传标记加以简介 ,然后综述了近年来遗传标记在检测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标记等方面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30年来中国鹌鹑遗传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包括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标记在内的鹌鹑遗传标记及鹌鹑遗传参数、遗传基因与鹌鹑在遗传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AFLP技术对黄顶菊(F. bidentis(L.).Kuntze)的4个地理种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的研究,并调查了4个地区与黄顶菊种群有关的信息.结果表明4个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具有明显差异,不同种群间遗传分化显著.分析表明黄顶菊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随着入侵时间的延长和扩展尺度的增大而迅速地提高,与其原产地纬度相似的黄顶菊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黄顶菊现有遗传结构的形成与其生活史特性、入侵生态学特性以及种群发育阶段有关.聚类分析表明4个种群间具有明显的种源地的地源性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3.
植物无融合生殖遗传研究进展──Ⅱ.遗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无融合生殖遗传研究进展──Ⅱ.遗传模式AdvancesinGeneticsofPlantApomixis──Ⅱ.GeneticModels¥//吴树彪,韩雪梅李健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室,太原)(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所,太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群体中的个体以概率s自交概率1-s随机交配情况下,群体的遗传方差和群体中各种亲属间遗传协方差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藏鸡群体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19对微卫星引物对西藏不同地区的藏鸡群体(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统计了藏鸡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F-统计量和群体内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法构建群体的聚类图,比较藏鸡不同地方鸡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试验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多态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9个,藏鸡群体PIC值分布在0.223 2~0.823 1之间,H值在0.256 8~0.846 0之间,PIC和H平均值分别为0.615 1和0.694 3。在所检测的4个地方群体中,各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遗传杂合度。哈代-温伯平衡检测结果表明:藏鸡群体大部分微卫星标记均处在不平衡状态。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拉萨群体和日喀则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林芝群体则与山南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这说明不同地区间藏鸡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林麝饲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及遗传结构,为指导种群遗传管理及其饲养种群种质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遴选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片仔癀麝场和逢春麝场,汉中市留坝县的太子岭麝场,采用分子粪便学的方法,采集220份新鲜的粪便样品,成功获得112条mtDNA控制区序列,计算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结果]在3...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为家畜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直接选择影响性状的基因或包含基因的染色体区域,即所谓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TL的检测和应用依赖于可以分型的遗传标记和QTL之间是否存在连锁不平衡.本文对畜群中存在的或可以在试验畜群中产生的连锁不平衡的特性、及其在QTL检测和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且概述了标记辅助选择的不同策略的优缺点.S主要的观点是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加快遗传改良的速度是可行的,特别是可以利用群体范围的连锁不平衡时更是如此,但是这需要认真地分析并在现有育种方案中落实。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绵羊遗传史空前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几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常用技术方法及在鹿科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为鹿科动物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个罗非鱼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方法】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6个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间遗传关系。【结果】19个微卫星位点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3;吉富尼罗罗非鱼、广东尼罗罗非鱼、美国尼罗罗非鱼和埃及尼罗罗非鱼遗传多样性较高,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6150,0.5999,0.5927和0.62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070,0.5302,0.5095和0.520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8663,3.1321,2.6495和3.3668;而广东和美国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其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548,0.380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2817和0.280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9338和1.7077。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6个罗非鱼群体分为2支,其中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聚为一支。【结论】4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而2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19个微卫星标记均可用于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