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日本销售一种以大蒜粉为主要成分的鱼用混合饲料。这种混合饲料是在优质大蒜粉中掺入维生素B_1及维生索E制成的。使用这种饲料,可以增加鱼体体内维生索B_1及血液中的抗生素浓度,提高鱼体抗菌、抗寄生虫能力、增强鱼体体力,适于在鱼体食欲差、健康状况恶劣、水温及其它环境易于发生变化、捕捞等时期使用。这种饲料的主要特征如下:①由于主要成分为大蒜制剂粉末,含大量的蒜  相似文献   

2.
海外渔业     
用大蒜配制鱼用混合饲料日本开发的以大蒜为主要成份的混合饲料,是一种用优质大蒜粉末吸附稳定性和吸收性均良好的维生素B_1(DBT=维生素B_1硫胺素)和维生素E配制成的海水鱼用饲料。凡因鱼体不壮、食欲差、体表不鲜艳,缺少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饲料对黄斑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开发基于以低值海藻为原料的篮子鱼配合饲料提供依据。选用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r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以及冰鲜鱼、配合饲料(自制)等4种饲料投喂黄斑篮子鱼8周。结果显示:生长效果以配合饲料组最好,海藻组最差。不同饲料对鱼体的生化成分有明显影响。配合饲料组和冰鲜鱼组全鱼的蛋白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海藻投喂组,而冰鲜鱼组全鱼的灰分含量明显低于其它3组。从肌肉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龙须菜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尤以精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最为明显;配合饲料组鱼肌肉的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而浒苔组鱼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以上结果说明,结合海藻和配合饲料各自在生长或肌肉营养成分上的优点,可望开发出基于此类低值海藻原料的低成本黄斑篮子鱼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4.
法国专家发明了一种新型鱼饲料一冰冻饲料。其制作方法是:将水草晒干研成粉,加入鱼粉,浮游动物粉、抗菌素、维生素、动物胶和水,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冰冻。冻成块的饲料投入鱼塘后能慢慢地溶解,使水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这种冰冻饲料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5.
用传统方法制作的鲜贮鱼饲料(pH4.0)含有多种活性酶体系,这些活性酶体系不仅把鱼蛋白质水解成短链的肽和游离的氨基酸,而且还使游离的氨基酸分解成氨和其他新陈代谢的产物。酸性稳定的鲜贮鱼饲料(pH2.0)仅含有由内源胃蛋白酶释放的多肽和微量的游离氨基酸及分解产物。液化鱼含有稳定的中等链长的多肽。液化鱼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在温度为60℃和生理pH(6.2—6.6)下,让鱼体自溶分解不足一小时,然后经过巴氏法杀菌,再使之酸化到pH4.0。上述制作过程提供了一种适应于各种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对营养不同需要量的调节自溶鱼蛋白中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制成监开始出售一种新的鱼用混合饲料。这种饲料以优质海藻粉末为主,含有多种氨基酸成份,並配以高浓度海水鱼类所非常需要的维生素,用于添加鲜饵或配合饲料等饵料中,容易消化吸收,能促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花鲈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和免疫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6、24.7、49.0、98.8、198.2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对花鲈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含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1 g左右的花鲈20尾.饲养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0 m×1.0 m)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60.5 mg/kg左右;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 mg/kg时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粗脂肪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时,花鲈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但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0 mg/kg后,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变化不显著;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98.8 mg/kg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60.5~98.8 mg/kg.  相似文献   

8.
纳米生物信息功能饲料是广谱性的能量饲料,适用于鱼、虾、蟹、海参养殖。主要原料有纳米生物信息功能饲料添加剂(添加量2‰)、鱼粉、小麦粉、虾粉、豆粉、海藻粉、酵母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每公斤售价70元。用纳米生物信息功能饲料喂养金鱼,与纳米功能陶片联用,可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增艳体色。用该饲料喂养的兰畴金鱼在2008年上海国际水族展览会金鱼大赛上获得多项大奖,其中一尾兰畴金鱼卖了5000元。  相似文献   

9.
法国专家发明了一种新型鱼饲料——冰冻饲料。制做过程是将水草晒干成粉,加入鱼粉,浮游动物粉,抗菌素、维生素、动物  相似文献   

10.
许钰珏  王文强  杨鹏  何超群  覃雅雯  宋飞 《水产学报》2021,45(12):2029-2043
试验采用初始体重为4.16±0.0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作为研究对象,设计3种等氮等脂的饲料:苏氨酸对照组(TC,65.0%鱼粉),低苏氨酸组(LT,65.0%宠物级鸡肉粉添加除苏氨酸以外的必需氨基酸至TC水平组)和苏氨酸添加组(TS,LT组添加苏氨酸至TC水平组),探究饲料中不同苏氨酸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免疫及宠物级鸡肉粉利用率的影响,养殖试验开展8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T处理组饲料显著降低了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P<0.05),饲料中添加苏氨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后导致的生长性能受限、饲料效率低下和鱼体营养物质组成降低等问题(P<0.05)。宠物级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还显著降低了血浆中营养成分和多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晶体苏氨酸能够显著提高血浆中游离氨基酸的水平(P<0.05),使之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RNA水平上,饲料中苏氨酸添加可显著改善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引起的肝脏中糖脂合成代谢抑制和分解代谢加剧的现象,同时苏氨酸添加也可显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的mRNA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适量苏氨酸的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促进脂肪合成和抑制脂肪分解,并增强的免疫机能。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生物学效价、使用安全性高、适口性好、与维生素无配伍禁忌和减少水质污染等特点,还具有杀菌和改善免疫功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同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水生动物消化道中先被降解后再被吸收,可以达到与结合态氨基酸同步吸收,能有效地利用氨基酸,促进鱼和虾类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成活率。1996年美国饲料管理官方协会(AAFCO)确定了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定义:该产品是由可溶性金属盐中金属离子与氨基酸按摩尔比(1:1或1…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二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包膜氨基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试验Ⅰ设计了鱼粉含量为18%和9%的两种基础饲料(分别为高鱼粉对照组、低鱼粉对照组),在低鱼粉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形式、环糊精包膜、淀粉包膜的赖氨酸0.23%、蛋氯酸0.09%,饲养平均体重2.48 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高鱼粉对照组、低鱼粉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环糊精包膜氨基酸组、淀粉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214.3%、169.8%、173.3%、204.7%、203.2%,与低鱼粉对照组相比,添加晶体氨基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环糊精包膜或淀粉包膜氨基酸提高了鱼体增重率20.5%、19.7%(P<0.05),饲料系数下降0.40、0.39(P<0.05)。试验Ⅱ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分别添加晶体形式、环糊精包膜、淀粉包膜的赖氨酸0.20%、蛋氨酸0.08%,在异育银鲫成鱼(平均体重220 g)摄食上述4种饲料后1、3、5、12h,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结果表明,添加晶体氨基酸使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峰值提前,相对于晶体氨基酸而言,环糊精包膜或淀粉包膜氨基酸则使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峰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环糊精、淀粉包膜处理后,其在消化道的吸收速度减缓,可利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海区地中海鳎鱼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鱼粉、陆生植物蛋白、扇贝边粉、海藻粉、谷朊粉等为主要原料,配制了粗蛋白水平分别为25.54%、28.79%、32.30%、35.49%、38.31%,粗脂肪均为3%左右的刺参专用配合饲料,分别对稚参、幼参、成参进行饲养试验.60 d的饲养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的粗蛋白水平对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影响较为明显,而对成活率、脏壁比和营养组成影响不大;当饲料中蛋白含量分别为28.79%、32.30%、35.49%和38.31%时,稚参、幼参、成参的特定生长率最大;氨基酸分析显示,饲料中氨基酸的总量及组成与刺参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鱼回)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鱼回)鱼饲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欧美市场一贯地对进口动物性食品安全的高要求提醒我们对无公害(鱼回)鱼饲料的生产与管理不能掉以轻心,同时由于该市场对于鱼体规格及鱼片加工品质的要求,也对(鱼回)鱼饲料生产与配方  相似文献   

15.
在蓄禽饲养上,人们知道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及抗菌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畜禽生长,但国内却很少有人知道用海藻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甚至能够获得具有特殊营养价值的畜产品。为了探索海藻作为畜禽饲料的利用,从本世纪初开始,世界很多国家用不同动物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试验,以探讨海藻作为一种特殊饲料的饲喂效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花鲈生长(增重率、存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组织中维生素E积累量和免疫指标(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和总补体活性)影响的研究,设计了5个不同维生素E水平(0.6、24.7、49.0、98.8、198.2 mg•kg-1)的等氮等能饲料,对花鲈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每个水平含3个重复,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10.1g左右的花鲈20尾。饲养试验在海水网箱(1.5×1.0×1.0 m)中进行。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1时,花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花鲈最佳生长性能的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为60.5 mg•kg-1左右;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 mg•kg-1时能显著影响鱼体的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粗脂肪不受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水平的影响,然而对鱼体粗蛋白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E添加量由0.6提高到49.0 mg•kg-1时,花鲈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但当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49.0 mg•kg-1后,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E的积累量变化不显著;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E组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显著低于维生素E添加组,花鲈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随着维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饲料维生素E添加量达到98.8 mg•kg-1时,血清溶菌酶和总补体活性较高。综上所述,花鲈生长和免疫的维生素E适宜添加量为60.5~98.8 mg•kg-1左右。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不同于氨基酸、糖类,其需要量甚微,而且鱼虾自身基本不能合成,主要从饲料中摄入。维生素是维持鱼体生长发育、促进机体代谢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鱼类因维生素的缺乏而产生的症状,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水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氨基苯甲酸,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鱼类饲料的营养,特别是油脂的添加,在世界上受到极大的注意。鱼饲料中油脂的添加目的,在于有效地节约蛋白质,提高饲料能量,降低饲料成本,促进鱼体生长。正确、适量的添加使用油脂,在饲料生产上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膨化葵花籽饼粕作饲料美国纽尔卡斯畜牧水产研究所采用榨油以后的葵花籽饼粕经过膨化处理后可作为畜禽、鱼饲料的原料。试验中,分别在各类饲料的配方中掺入14和15经过膨化处理的葵花籽油渣饼粕粉,再压制成颗粒状复合饲料,其增重效果和饲料的消耗比与按鱼粉和大豆蛋白作配方的饲料效果相同;因而证明了采用葵花籽饼粕膨化粉末代替鱼粉,大豆蛋白、豆粕等高蛋白饲料原料,而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可降低饲料成本25%~37%。  相似文献   

20.
饲料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对黄颡鱼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吉桥 《水产学报》2005,29(4):512-518
将黄颡鱼种放养在网箱中,投喂蛋白质含量30.0%、38.0%或46.0%和维生素C磷酸酯0、500、1000或1500mg·kg-1的半纯饲料。50d的饲养表明: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8%~40%时,鱼的特殊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饲料维生素C磷酸酯含量为847、850、994和634mg·kg-1时,血清总蛋白、γ球蛋白、溶菌酶活性最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低。饲料蛋白质含量从30%上升到38%时,鱼体蛋白含量由60.95%升到69.86%,脂肪由29.27%降至21.69%;达46%时,鱼体蛋白(64.35%)含量下降,而脂肪(26.06%)含量上升。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8%时,鱼肌肉中饱和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极显著地低于和显著高于饲料粗蛋白为30%和46%组。后两组鱼肌肉n-3/n-6值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含量为38%时,两个高蛋白饲料组中,鱼肌肉中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和显著高于饲料蛋白30%组。黄颡鱼种饲料中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最适含量分别为35.58%~40.60%和600~800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