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N(RendementNapole)基因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已被定位在猪的15号染色体上(15q25),该基因在肉品质上存在严重的负面效应。采用不同方法研究该基因的过程中发现以GP值分型方法并不能准确将个体进行分型,而以采用RFLP方法却可以准确将个体进行分型,显示出以DNA为基础的分型研究的优越性。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着重介绍国外有关RN基因研究历史及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RN(Rendement Napole)基因是影响猪肉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已被定位在猪的15号染色体上(15q25),该基因在猪肉品质上存在严重的负面效应。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快速检测猪RN基因,根据RN向200Q突变的原理设计引物,PCR扩增后得到一段长约577bp的片段,两种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猪种肉质相关基因Hal、RN和FTO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肉质相关基因氟烷基因(Hal)、酸肉基因(RN)和脂肪肥胖相关基因(FTO)在国内外不同猪种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特性,本研究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和金华猪等猪种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技术分别检测了Hal、RN和FTO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FTO基因上2个多态位点g.276G>T和c.594C>G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1)在杜洛克猪中发现了Hal的基因型HalN Haln,其频率为0.166,但未发现基因型Haln Haln,其它猪种群体中仅检测到了基因型HalN HalN;(2)在已检测的所有猪种群体中只检测到RN基因的rn/rn基因型,未发现rn/RN和RN/RN基因型;(3)在FTO的g.276G>T位点上,金华猪呈现单态,其它猪种群体均呈现多态.在FTO的c.594C>G位点上,4个猪种群体均呈现多态,3个外来猪种群体均以CC基因型频率较高,而金华猪则以GG基因型频率较高.研究结果提示,由于Hal基因在养猪生产中的利弊双重性,因此在某些猪种群体中仍然存在较高频率的HalN Haln基因型.此外,结合FTO基因的生理功能和已有的研究结果,可在特定的猪群中将其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发现FTO的基因型分布在我国优良地方猪种金华猪与国外3个种猪群间存在较大差异,为深入研究不同品种猪的肉质形成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RN基因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影响猪肉品质的一个主效基因 ,它由LeRoy等人于 1 990年正式提出。该基因位于猪 1 5号染色体上 ,包括突变的显性基因RN和正常的隐性基因rn 2个等位基因。目前主要根据猪肉中肌糖原含量来划分RN基因型 ,肌糖原含量较低的为非携带者 ,基因型定为rn/rn,肌糖原含量较高的为携带者 ,基因型定为RN/—。RN基因在汉普夏猪中有较高的频率 ,在其他品种猪中频率极低 ,甚至为 0。RN基因在物理图谱上被定位到猪 1 5q2 1 2 2。RN基因是一个多效应的数量性状座位 ,尽管它的表达产物还不清楚 ,但目前普遍认为它影响猪肉的肌糖原含量、肉质、肉加工后的产出率 ,它对猪的瘦肉量、日增重也有一些影响。获得RN基因的DNA探针和研制RN基因的诊断试剂盒将是RN基因未来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5.
测定猪氟烷基因型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烷基因(Haln)是导致猪应激综合征(PSS)和产生劣质猪肉的一个主效基因,在种猪群体中必须剔除这种基因。作者通过几年时间的摸索,制订出了一套快速准确检测猪氟烷基因型的方法,用此法对四川省各种猪场的种猪进行氟烷基因型测定,可剔除各育种群的隐性纯合子(Halnn)个体该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药品用量少、检测快速准确、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苏太猪ES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苏太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89、0.570、0.341;其中在初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和初生窝重(BLW)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的个体(P0.05);在经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及断奶成活数(NW)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之间的断奶窝重(WWL)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苏太猪ESR基因PvuⅡ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存在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嘉兴地区主要外来猪种长白猪23头,杜洛克猪21头,大约克猪19头进行RN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基因型均为rn/rn,未出现RN/rn和RN/RN型基因。检测结果为嘉兴地区主要外来猪种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进种猪氟烷敏感基因检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氟烷敏感基因 (HalothanegeneHal)的隐性纯合子 (Halnn)是猪产生应激综合症 (PSS)和PSE肉的主基因。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采用PCR技术 ,已能快速、准确地鉴别猪的氟烷基因型。该技术在猪的育种上的应用正在广泛展开 ,近期已有不少报告。  相似文献   

9.
猪酸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光军  徐宁迎 《养猪》2003,(5):26-29
为了更好地培育新品种,育种学家们已对RN基因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近年人们了解RN基因的发现及其效应、分布、多态性、定位和检测方法等,进而表明研究RN基因对猪肉质性状的改良和加工性能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优化猪RN基因检测技术,通过对斯格猪群的RN基因检测,研究在斯格猪群中RN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为日后对该基因作进一步研究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淮南猪的种质特性,为淮南猪保种、可持续利用及种质创新提供依据,试验采用PCR-RFLP法,对96头淮南猪的RN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N基因在淮南猪群体中存在隐性纯合子rn^+/rn^+和杂合子RN^-/rn^+,未发现显性纯合子RN^-/RN^-。其中,基因型rn^+/rn^+和RN^-/rn^+的频率分别为0.739 6和0.260 4;等位基因rn^+和RN^-的频率分别为0.869 8和0.130 2。卡方检验表明,rn^+和RN^-基因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表明群体中RN基因没有受到选择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长白、约克夏和杜洛克猪群的RYR基因的多态性,分别分析了RYR基因与猪的产仔数(TNB)、初生重(LBW)、仔猪28日龄重(LWT28)、背膘厚(TheBackfatThickness)、死胎数(ND)之间的相关关系。对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在约克夏、杜洛克猪群中,有氟烷基因存在;长白猪群中,未发现有该基因存在。通过对RYR基因分型研究,在约克夏和杜洛克猪群中,未发现有隐性纯合基因型(nn)个体,仅存在纯合基因型(NN)个体和杂合型(Nn)个体。不同氟烷基因型(NN,Nn)之间在产仔数方面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约克夏猪群中,比较了头胎的平均产仔数,结果发现,Nn个体的产仔数(TNB)比NN个体平均多1.7045头/胎;杜洛克猪群中,Nn个体的产仔数(TNB)比NN个体平均多2.5758头/胎;经产胎次中,平均产仔数分别多0.3898和0.9956头/胎。杂合型(Nn)个体显著高于纯合基因型(NN)个体(P<0.05)。在两层和三层膘厚检测中发现,在杜洛克猪群和约克夏猪群中,纯合基因型个体均低于杂合基因型个体,因此在背膘厚方面两种基因型(NN,Nn)个体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在仔猪28日龄重方面,杂合型(Nn)个体则低于纯合基因型(NN)个体,差异性显著(P<0.05);仔猪初生重方面,纯合基因型个体的仔猪初生重与杂合型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死胎数方面,?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猪多潜能性维持因子5( Dppa5)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通过基因池测序的方法寻找该基因的突变位点,并采用PCR-RFLP进行基因型检测,最后将其与大白猪和北京黑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在猪Dppa5基因外显子上存在2个错义突变位点(g.363 T>C和g.844 G>T).(2)2个位点在大白猪和北京黑猪上均表现出多态性.(3)2个位点对经产母猪的仔猪初生窝质量的影响显著,对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不显著.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可将该基因作为影响母猪繁殖性状的候选基因之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旨在鉴定影响猪群体滴水损失变异的相关候选基因,为猪肉质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478头体质健康,平均日龄为237.95 d的苏淮猪个体,其中阉公猪290头,母猪188头。采集所有个体的背最长肌样本后,采用吊袋法测定滴水损失(drip loss, DL)表型,计算群体滴水损失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EBV),选择其中EBV极高(N=48)和极低(N=48)各10% 的个体进行猪80K芯片基因分型。借助群体分化指数(fixation index, Fst)和基于单倍型信息的单倍型积分值(integrated haplotype score, iHS)方法对苏淮猪进行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选择 iHS值在前5%,同时Fst值≥0.15的SNP位点作为受选择的位点,接着对受选择SNP上、下游各50 kb的区域进行基因注释,并对所有基因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鉴别与猪滴水损失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对芯片分型数据质控后,96个样本的51 705个有效SNPs用于后续分析。通过FstiHS选择信号合并分析,共筛选出175个受选择的SNPs,主要位于1、6、7、11号染色体上,其中仅有27个SNPs位于已报道的影响猪滴水损失的QTL区域上。对受选择SNP 位点附近区域进行基因注释显示,175个SNPs涉及到 73 个基因,其中多个基因被报道与肌肉发育以及细胞氧化应激等功能相关,包括PACRG、EZR、MRTFA、LCP1和VKORC1L1基因,这5个基因都是新发现的功能上与猪滴水损失有关的候选基因。选择3个位于功能候选基因上,同时又位于QTL区域内的SNPs进行苏淮猪全群分型,并与滴水损失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发现,位于MRTFA 基因上的rs340037952位点与苏淮猪群体滴水损失存在显著关联(P<0.05),位于VKORC1L1基因上的rs320624660与苏淮猪群体滴水损失存在极显著关联(P<0.01)。本研究通过选择信号分析找到175个受选择的SNPs,基因功能注释鉴别到5个影响滴水损失的候选基因,还分别在MRTFAVKORC1L1基因上鉴别到与苏淮猪群体的滴水损失存在显著关联的位点:rs340037952和rs320624660,为后续猪滴水损失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6):36-40
在对15种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参考株鉴定获得15种不同ERIC-PCR指纹的基础上,对2012~2014年分离自江西地区41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指纹鉴定。结果表明,41株副猪嗜血杆菌产生20种不同的指纹图谱,相同血清型的菌株表现出不同的指纹图谱,无法进行血清分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应用该方法可得到充分区分。该方法证实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指纹图谱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可适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快速基因分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生物学软件Vector NTI对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的转铁结合蛋白tbpB进行基因分型研究,通过选择AluⅠ、AvaⅡ和Rsa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15株Hps标准株和12株分离株的tbpB基因进行RFLP分析。经过生物学软件Vector NTI精确分型,标准株得到了11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Ⅰ(AAA)包括血清型1、3和15,Ⅱ(BBB)包括血清型2、9和11;分离株的分型产生了10种基因型,其中6种为新的基因型。这一结果证实了Hps流行株的多样性,说明该方法对于猪革拉泽氏病流行病学规律的研究具有实用意义,同时,需要对更多的分离株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继伟  张娟 《黑龙江畜牧兽医》2023,(1):49-53+127-128
为了研究绵羊高繁殖力候选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 BMP15)基因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9,GDF9)基因的多态性及不同基因型对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采集的915份滩寒杂交F1代群体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基因分型技术进行SNP位点分型和遗传多态性分析,并利用Sanger测序技术进行验证,然后对不同基因型与滩寒杂交F1代群体繁殖性状和泌乳性状分别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915份DNA样本中均呈集中聚类分布。滩寒杂交F1代群体BMP15和GDF9基因均存在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MP15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69;GDF9基因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基因,基因型频率为0.58。BMP15和GDF9基因SNP位点在滩寒杂交F1代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GDF9基因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BMP15和GD...  相似文献   

18.
在猪业生产中,产仔数高低是评价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738头大白猪群体为研究对象,收集繁殖记录,并计算1~4胎次总的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总的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性状。利用猪80K芯片对个体进行基因分型,采用GCTA软件对TNB、NBA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15号染色体上,共鉴定到7个与NBA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构成1个327kb的单倍型块。与猪QTL数据库比对,这些显著关联的SNP位于3个与繁殖性状相关的QTL区域内,与黄体数、乳头数等性状相关。在显著SNP位点上、下游500 kb区域内共包含7个基因,其中,IRS1、RHBDD1为产仔数性状相关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鉴定猪繁殖性状关键基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因组选择近年来成为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一个热点,并有望在将来引起传统育种方式产生重大的变化。猪的基因组选择目前主要是利用基因组信息和猪屠宰、繁殖性状的生产记录对猪进行选择。猪的育种值并不能直接观察得到,而是利用个体本身和亲属信息(后裔、同胞及祖先)估计个体的育种值。所利用的信息越多,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基因组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基因分型个体的DNA信息包括来自其他远缘及无关基因分型个体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关学敏  郭传甲 《养猪》2004,(1):28-29
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其活性的丧失或降低,会引起动物肌肉的过度发育,表现为双肌征状。最早在小鼠中发现该基因,随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将猪MSTN基因定位于15q2.3上,进而分析了MSTN以及其分子结构,比较。MSTN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