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哺乳动物的肠道内栖息着庞大复杂的微生物群体,其微生物群体与宿主的消化吸收、物质的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应用,特别是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更加深入。基于宏基因组学技术不仅能够研究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揭示消化道微生物对宿主生理代谢的影响,还能进一步深入挖掘新的功能基因,并揭示宿主基因与微生物组间的互作关系和共同进化。作者综述了宏基因组学技术在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中的主要应用和存在的不足,并展望了其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广阔应用前景,从而加深人们对肠道微生物影响宿主肠道健康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动物肠道中寄生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参与到动物机体中如代谢和免疫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中。然而,在粪便等复杂样本中包含着大量微生物,无法通过纯培养技术进行研究,无法评估样本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群总DNA进行分析,使其成为目前研究复杂样本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并且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对微生物的分析流程也在不断地被改进。本文比较了在宏基因组学中普遍应用的标志基因扩增子分析和全宏基因组分析,对宏基因组技术在几类野生脊椎动物肠道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使宏基因组技术在野生动物领域研究中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遗传背景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的肠道寄居着大量而且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受到宿主基因和环境尤其是食物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的出现和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人和其他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日益深入。肠道微生物与人类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相关性的发现等,进一步加强了科学界对于肠道微生物的关注度。然而,对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的密切联系以及相互作用机制仍然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简要论述了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功能贡献和宿主的遗传背景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鸡肠道中生存着丰富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的营养代谢与免疫方面有重要作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为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简要介绍了宏基因组学,阐述肠道微生物结构变化对宿主的影响及不同饲养条件、宿主生理特征改变对肠道微生的影响,并重点从宏基因组的层面透析鸡肠道微生物菌落结构、营养代谢特征、免疫功能与鸡的健康生长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鸡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与动物机体健康息息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可调控动物机体内能量代谢、异源物质代谢,修复细胞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宏基因组学技术可用于检测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本文主要对宏基因组学研究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和平台及宏基因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后续开发肠道生态系统动态的全球模型及动物机体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宏基因组学揭示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瘤胃内栖息着庞大和复杂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与宿主的消化吸收、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息息相关,宿主及其微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超级生物体"。由于绝大部分瘤胃微生物不可培养,因此以厌氧培养为基础的传统研究方法存在明显的弊端。宏基因组学通过高通量的测序方法,能够全面展示微生物多样性,准确发现新的功能基因。此外,宏基因组学揭示了宿主基因和微生物组之间的互作关系。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宏基因组学在瘤胃微生物组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10~15年,由于新的"组学"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群落的遗传和代谢谱进行大规模的分析,人们对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认识呈指数增长,从而为揭示肠道菌群的调节及其对机体的影响提供参考。肠道菌群像一个免疫系统与宿主协同工作,促进健康,但有时可能引发疾病。研究对肠道菌群领域现有观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就菌群对宿主健康的潜在影响以及益生菌、益生元和多酚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家畜肠道微生物群落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不断相互作用,形成动物肠道内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维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代谢、繁殖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脑-肠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双向调节渠道。利用代谢组学对微生物代谢物进行检测能对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数据进行补充,从而进一步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该文综述了家畜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种类、代谢组学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以及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对家畜动物的影响等内容,有助于了解微生物代谢物与家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非培养技术的重大进展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牛奶微生物这一复杂的群落有了新的认识,即牛奶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多方面的生物学作用,并且可以直观反映奶牛机体的代谢水平并影响新生犊牛的营养代谢与健康。因此,本文总结了奶牛牛奶微生物群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描述了牛奶微生物的内源性途径假说,讨论了其在奶牛乳腺健康与犊牛胃肠道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概述了包含16S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等在牛奶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是影响宿主健康的关键介质。肠道中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分解各种膳食营养素而产生的小分子代谢物有益于宿主健康。微生物产生的色氨酸与宿主多种不同生理过程紧密关联,如宿主的生理防御、内稳态、肠道屏障免疫以及炎症性疾病等,但还不清楚这些色氨酸代谢物之间是否存在协同或竞争关系。因此,明确由微生物代谢产生色氨酸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微生物代谢产物与肠道健康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综述了肠道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与色氨酸代谢的特点及其代谢产物在肠道免疫屏障中的作用,色氨酸代谢物作为关键信号分子在不同的肠道炎症疾病中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色氨酸代谢物在宿主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旨在探讨肠道微生物的色氨酸代谢物对宿主健康的潜在影响,为今后肠道微生物代谢与哺乳动物健康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们普遍认为,食用可发酵纤维可以改善机体代谢并维持健康。部分原因是通过促进互惠微生物和增加远端肠道中有益代谢物的产生来实现。然而,在人上的研究报告称,在食用相同纤维的个体中,观察到的益处存在差异。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了这种变异,包括宿主遗传和肠道微生物的差异。我们假设,肠道微生物对膳食纤维的代谢是调节膳食纤维影响宿主的一个重要的差异因子。我们采用了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使他们接受两个不同的复杂肠道微生物群落,同时暴露在四种等热量的饮食中。配方中分别含有不同的纤维来源:(Ⅰ)纤维素,(Ⅱ)菊粉,(Ⅲ)果胶,(Ⅳ)5种可发酵纤维(混合纤维)。肠道微生物组分析表明,每一个移植的群落都保留了一个核心的共同分类群,使其区别于其他群落。但在不同的饮食处理中,每一个群落的丰富度和细菌分类群的丰富度都有所不同。宿主表观遗传学、转录和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在这两个群落中定居的动物之间与饮食有关的差异,包括氨基酸和脂质途径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不同的健康结果相关。本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个体间差异与膳食纤维对宿主代谢表型的不同影响有因果关系,并表明一刀切补充纤维以促进健康的方法不太可能在个体之间引起一致的影响。总体而言,提出的结果强调了微生物-饮食相互作用对宿主代谢的重要性,并表明肠道微生物调节膳食纤维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广泛和深入地了解环境微生物的组成、分布和功能等成为可能。截至目前,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种动物的肠道微生物研究已经贯穿于宿主疾病、营养、代谢、调控、遗传、行为等多个方向。尽管如此,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属性,特别是其与宿主和外部环境间的关系还不是十分清楚。文章从基因组、单基因和关联分析层面介绍了动物宿主遗传背景同肠道微生物间关系的研究进展,阐释了肠道微生物的数量性状特性及遗传力估计结果,并提出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展望,为动物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肠道微生物在调节宿主生理机能、代谢和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影响猪健康和重要经济性状表型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人们对猪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越来越深入,了解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将有助于为从肠道菌群方向入手改善猪群健康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参考。作者首先综述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肠道部位以及主要商品猪和中国地方猪肠道核心菌群组成;其次系统总结了宿主遗传背景、饲粮种类、性别、环境以及抗生素、益生菌和饲料添加剂使用等因素对猪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最后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主要功能及其对饲料利用率、脂肪沉积、宿主行为和免疫炎症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1肠道内微生物空间稳定的功能消化道内菌群平衡是动物健康的重要标志,定殖于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复杂微生物群落对宿主的新陈代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表面微生物的空间构象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化和维持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它们与机体之间是如何保持平衡和共生至今还不清楚。哺乳动物肠道上皮组织都含有一层黏液层,在  相似文献   

16.
定植于宿主肠道的复杂菌群结构对宿主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培养分子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入了解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多样性。在分析相关文献和生物信息数据基础上,本文旨在概述不同日龄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和多样性、肠道菌群作用、饲粮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并总结饲喂抗生素对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讨论益生菌对鸡肠道菌群以及使用抗生素所造成的微生物生态失衡的调节潜能,为鸡肠道菌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动物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感应器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感应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肠道微生物还能代谢蛋白质产生宿主细胞不能合成的肽类物质,并通过小肠上皮的肽类转运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因此可能存在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与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饲粮对宿主代谢的改变,常伴随有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可能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以及宿主-微生物代谢轴调节宿主很多生理过程,进而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本文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宿主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以加深关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贡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肠道微生物具有很强的宿主特异性,并在肠道健康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健康的微生物菌群有助于平衡肠道环境、维持肠上皮功能以及促进免疫系统发育,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会影响免疫系统发育、新陈代谢等。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调控中,miRNAs通过调节宿主基因表达来影响肠上皮的功能,并在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阐述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的互作以及miRNAs参与下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益生元是非消化饲料原料由特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为宿主提供能量,并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防止病原体黏附宿主细胞来影响肠道健康。对鸡只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和免疫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对动物健康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随着牛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对牛营养与健康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宏基因组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可直接研究环境样品中所包含的全部微生物的群落功能和遗传组成,从而了解微生物的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多样性等。宏基因组学技术打破了微生物培养的局限,已被广泛应用于牛相关研究的多个领域。本文对宏基因组学在牛瘤胃微生物研究、牛病诊断、抗性基因鉴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使宏基因组学技术能够在牛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