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拌饵投喂不同剂量盐酸恩诺沙星对鲟鱼血清中一些指标(GPT、GOT、AKP、SOD和溶菌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投喂30mg/kg体重(正常量)组的试验鱼血清中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投喂300mg/kg体重(超10倍量)组的试验鱼血清中GPT、GOT、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OD和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超量使用盐酸恩诺沙星使试验鱼血清中的GPT、GOT、AKP活性升高,反应出对肝脏等组织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乳酸诺氟沙星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脏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草鱼肝脏CAT、AKP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酶活性在注射后的第5天升至最大值,注射后的第20天降至最小值,AK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0天升至最大值,注射后的第20天降至最小值;随着注射剂量的不断加大,CAT、AKP酶活性值也出现先升后降的过程,注射浓度为150 mg/kg时酶活性值最大。GOT酶活性随注射浓度增大呈降低趋势,注射后第5天,浓度为100 mg/kg时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随时间延长差异不显著(P>0.05)。GPT活性随注射浓度增大以及时间延长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给药浓度为50~100 mg/kg时,既能使药效最好而又不会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斑点叉尾(鮰)免疫应激状态下血浆抗氧化酶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并研究甘草次酸对斑点叉尾(鮰)免疫应激的调控机制,实验设计两组,每组6个重复: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2)GA组,饲喂含0.15 g/kg甘草次酸饲料,养殖8周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分别在注射后0、3、6、12、24、48 h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分离血浆后检测血浆皮质醇、溶菌酶、ACH50、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肝脏匀浆液检测SOD、MDA和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LPS后,血浆溶菌酶、皮质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CH50、SOD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白细胞计数、血浆CAT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饲料中添加0.15 g/kg甘草次酸显著抑制了各指标变化,缩短了由LPS诱导产生各指标变化的恢复时间.研究表明,腹腔注射LPS使斑点叉尾(鮰)产生免疫应激,并在注射后6~12h达到顶峰;饲料中添加0.15 g/kg甘草次酸可以有效抑制由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IL-8在LPS诱导的草鱼炎症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核表达获得草鱼白细胞介素-8(IL-8)重组蛋白,并以腹腔与皮下组织交替注射的方法免疫小鼠,制备抗草鱼IL-8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抗体的特异性与效价,运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草鱼及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草鱼各免疫相关组织中IL-8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草鱼IL-8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40 000。健康草鱼的胸腺、头肾、肝脏、肠道、鳃、脾脏、体肾等组织均表达IL-8蛋白,其中,头肾和鳃中表达量较高。LPS刺激后,各组织IL-8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其中,肠道、肝脏、肾脏在LPS刺激4 h后IL-8蛋白上调达最高峰,头肾、脾脏、鳃于LPS刺激后12 h时表达量最高,胸腺则在24 h时达最高峰。研究表明,IL-8参与了草鱼炎症应答;IL-8表达量的升高,可作为早期炎症监测指标,应用于养殖鱼类炎症性疾病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斑点叉尾鮰免疫应激状态下血浆抗氧化酶和免疫指标的变化,并研究甘草次酸对斑点叉尾鮰免疫应激的调控机制,实验设计两组,每组6个重复: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2)GA组,饲喂含0.15 g/kg甘草次酸饲料,养殖8周后,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分别在注射后0、3、6、12、24、48 h采集血液和肝脏组织,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分离血浆后检测血浆史质醇、溶菌酶、ACH50、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肝脏匀浆液检测SOD、MDA和CAT抗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LPS后,血浆溶菌酶、史质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CH50、SOD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白细胞计数、血浆CAT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饲料中添加0.15 g/kg甘草次酸显著抑制了各指标变化,缩短了由LPS诱导产生各指标变化的恢复时间。研究表明,腹腔注射LPS使斑点叉尾鮰产生免疫应激,并在注射后6~12 h达到顶峰;饲料中添加0.15 g/kg甘草次酸可以有效抑制由LPS诱导的免疫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胸腔注射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对湘云鲫(Triploid crucian carp)组织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给药后5 d,各试验组GPT、GOT酶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差异水平(P<0.05);给药后10 d,各浓度组GPT酶活性有所降低,而GOT酶活性则继续升高,鳃的GOT酶活性达到了最大值;给药后15、20 d,各浓度组GPT酶活性继续下降,而肝脏、肾脏GOT酶活性在给药后15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给药后25 d,鳃的GPT酶活性除200 mg/kg组外都恢复至正常水平,而肝脏、肾脏各浓度组的GPT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的GOT酶活性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而鳃和肾脏的GOT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水平。  相似文献   

7.
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0.2%甘露寡糖(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饲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28 d后,草鱼经腹腔注射3.2×106cell/mL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0.1 mL,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48 h、72 h和96 h后,分别取草鱼头肾、脾脏和肝脏,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甘露寡糖对草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IL-1β和IL-10的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在草鱼头肾中,MOS/I(0.2%甘露寡糖+注射Ah)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72 h显著高于CON/I(基础饲料+注射Ah)组;MOS/I组中1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72 h显著高于CON/I组,在96h时显著低于CON/I组。在草鱼脾脏中,MOS/I组IL-1β的表达在注射后72 h和96 h显著低于CON/I组;I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和96 h显著低于CON/I组。在草鱼肝脏中,MOS/I组IL-1β和IL-10的表达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后48 h显著高于CON/I组,但在注射后72 h时该2种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CON/I组。表明甘露寡糖在鱼体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时能快速调节头肾、脾脏和肝脏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鱼体抵抗细菌性病原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氨氮胁迫下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幼鱼肝脏、胃抗氧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响应机制,以体质量为(15.27±0.67)g的翘嘴鳜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了6个氨氮胁迫质量浓度(0、10、20、30、40、50 mg/L)下肝脏和胃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胃蛋白酶(pepsin)、胃淀粉酶(AMS)、胃脂肪酶(LPS)的活性和IL-1β、IL-8、TNF-α、HSP90α等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提高,肝脏抗氧化相关酶中的SOD、CAT、GSH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LPO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1β、HSP90α基因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NF-α表达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IL-8表达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胃消化酶中的胃蛋白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AMS和LPS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氨氮胁迫条件下,鱼体通过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和应激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来应对氧化应激损伤,同时诱导升高胃消化酶活性为机体提供能量,而高浓度氨氮胁迫则抑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白芍提取物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损伤和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将罗非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trl组)、H2 O2组、白芍提取物组(0.5、1.0、5 g/kg),饲喂60 d后,用H2 O2处理24 h,在H2 O2处理前后,分别采集血液、肝、鳃和肌组织,并测定肝损伤指标、氧化应激参数和基因表达。结果显示:白芍提取物显著提高了血清、肝和鳃的抗氧化能力。氧化损伤实验中,白芍提取物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丙二醛(MDA)水平;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上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8基因表达;下调了IL-10基因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白芍提取物可提高罗非鱼抗氧化能力,抑制氧化应激引起的肝损伤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幼苗[(136.70±7.98)g]为实验对象,监测4种环境源性胁迫(高pH 9.2、低溶氧2 mg·L~(-1)、高亚氮2 mg·L~(-1)和高氨氮4 mg·L~(-1))下第3、7、10、15天血浆内皮质醇(COR)、葡萄糖(GLU)、I型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免疫球蛋白M(Ig M)、补体3(C3)以及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COR经高pH、高亚氮和高氨氮胁迫时显著升高,而SOD显著降低,Ig M经高亚氮和高氨氮胁迫时亦显著升高,表明COR、SOD和Ig M可能是广源性的胁迫状态指示指标,COR和Ig M的升高以及SOD活力的降低指示异育银鲫可能处于被胁迫状态。GLU、IFN和C3只经高氨氮胁迫时显著升高,且响应幅度剧烈,表明GLU、IFN和C3可能是灵敏且狭源性的应激指示指标,高水平指示机体可能处于氨氮应激状态。IFN和MDA经高亚氮和高氨氮胁迫时,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趋势:氨氮胁迫时IFN和MDA显著升高,但亚氮胁迫时则显著降低,表明IFN和MDA响应模式可能具有特异性,不适合指示综合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菱鲆高温胁迫下相关应激基因的表达影响,采用Real-time PCR对本课题组已定位到的大菱鲆高温胁迫应答主效QTL中的4个候选基因(p53、UBE2H、ZNF469和MAGI2基因)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肝脏、鳃、脾脏、皮肤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大菱鲆正常生活水温14°C为对照组,20°C、23°C、25°C和28°C为实验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个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具有组织和温度特异性。其中UBE2H的表达量在4个组织中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肝脏、脾脏、皮肤组织中20°C时急剧上升并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在鳃组织中23°C时达峰值,差异显著。p53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在鳃和皮肤组织中28°C时表达量急剧升高达到峰值且差异显著。ZNF469和MAGI2在4个组织中均在20°C时大量表达,并远高于其他温度。研究表明,在大菱鲆高温胁迫应答过程中p53基因与DNA修复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而UBE2H基因参与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p53基因具有反馈调节作用,是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基因;ZNF469和MAGI2在作为鱼类应答高温胁迫的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洪贵 《水产学报》2010,34(7):1062-1071
采用人工催产和干法授精技术,进行了以中华倒刺鲃、倒刺鲃为母本与其父本及黑脊倒刺鲃雄鱼的种间杂交实验,获得4个杂交组合和2个自交组合,在(27±0.5)℃温度条件下,对其F1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畸形率、子代早期形态特征与成活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观察了胚胎发育及其异常现象,结果表明:以中华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差异不显著;以倒刺鲃为母本的F1卵膜径,在多细胞期时差异不显著,在耳石期时,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卵膜径显著大于母本(P<0.05)。杂种F1的受精率、孵化时间与母本差异不显著,畸形率显著高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的孵化率较高,与母本差异不显著(P<0.05)。倒刺鲃♀×中华倒刺鲃F1的孵化率与母本之间差异不显著,倒刺鲃♀×黑脊倒刺鲃F1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杂种F1仔鱼早期发育阶段存在死亡高峰期,成活率显著低于母本(P<0.05)。中华倒刺鲃种间杂交和倒刺鲃♀×黑脊倒刺鲃杂种F1既具有父本特征,同时又具有母本特征,初步证明倒刺鲃属种间杂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王济秀  张锋  王卫民  刘红 《水产学报》2020,44(4):528-538
为探索鱼类转铁蛋白基因tf和转铁蛋白受体基因tfr1a的转录调控机制,本实验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在其全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取tf和tfr1a基因序列,对2个基因候选启动子区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及CpG岛进行预测,通过PCR方法克隆得到tf和tfr1a基因近端启动子区不同长度片段,连接至pGL3-Basic/pEGFP-1载体,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团头鲂tf基因启动子区无CpG岛位点,而tfr1a基因启动子区有2个CpG岛位点。成功构建9个tf和10个tfr1a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重组质粒,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tf启动子核心区域为-268^+56 bp,且-1 308^-1 102 bp片段可能存在正调控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r1a启动子核心区域为-224^+48 bp,且+48^+92 bp可能存在抑制该基因转录的负调控元件,而-1 229^-1 219 bp区域可能存在促进tfr1a基因表达的正调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相似文献   

14.
为精确定位鲍疱疹病毒(HaHV-1)在宿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明确HaHV-1的组织亲嗜性和侵染进程,实验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和原位杂交技术建立了HaHV-1的原位LAMP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研究了HaHV-1人工感染实验不同时间节点,病毒在杂色鲍主要器官的分布规律和组织亲嗜性。并对已报道的HaHV-1 LAMP扩增引物进行优化,实现对载玻片上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筛选最佳显色时间等原位杂交反应条件,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分析HaHV-1在组织样本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HaHV-1原位LAMP检测方法最适显色时间为60 min。利用该方法对攻毒后24、36、48、60和72 h,HaHV-1在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和腹足神经节4种样本的组织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最早于36 h出现在腹足神经节,48 h在部分外套膜样本中观察到病毒阳性信号,分布局限于外周神经中。在感染实验后期,病毒阳性信号出现在肝胰腺结缔组织中。病毒阳性信号出现的部位常有大量细胞渗出和浸润,渗出的细胞中可见被病毒感染的血淋巴细胞。本研究建立的HaHV-1原位LAMP检...  相似文献   

15.
欧洲鳗短钩拟指环虫病及其鳃组织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患短钩拟指环虫病欧洲鳗的症状、流行状况和鳃显微组织病理.游动和呼吸频率异常、鳃丝浮肿和鳃上粘液增多为该病的主要症状.该病尽管在冬季也有发生,但水温在26℃以上的春末、夏季和秋初是最易发病的流行季节,流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患病欧洲鳗鳃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出5种类型,其一是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使邻近的鳃小片相连;其二是鳃小片粘液细胞增生,同样使鳃小片连成一片,增生的粘液细胞经阿利新蓝(Alclan blue)和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 schiff)二者联合染色后呈蓝紫色的染色反应,属于Ⅳ型的粘液细胞;其三是鳃小片肿大,但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无肿大现象,上皮细胞层与毛细血管相分离,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上皮细胞层破裂,血细胞外溢,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失去鳃小片原有的结构;其四是鳃小片肿大同时伴随单层扁平上皮细胞肿大,进一步发展,鳃小片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后,鳃小片同样失去原有的结构;其五是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扩张,比原毛细血管扩张几倍到十几倍,形成充满红细胞的棒状到球状的动脉瘤.结果表明鳃上皮细胞增生、粘液细胞增生、鳃小片肿大、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和严重充血成动脉瘤等病理变化都可导致患病欧洲鳗呼吸困难,轻者影响其生长,重者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养殖水体底栖鱼类肠道排泄物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将青鱼和鲇肠道排泄物与铜绿微囊藻休眠体用野外养殖水域沉积物(底泥)混匀包埋,在10、15和20°C梯度温度下进行休眠体复苏实验。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休眠体主要复苏期为第3~15天,在10和15°C条件下,青鱼排泄物组(MP)、鲇排泄物组(SA)和青鱼-鲇排泄物混合组(MP-SA)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且MP组也显著高于SA组和MP-SA组;在20°C条件下,MP组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率显著高于SA组、MP-SA混合组和CK组,但SA组和MP-SA组与CK组复苏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MP组沉积物中优势菌群以假单胞菌为主,SA组和MP-SA组优势菌群分别以芽孢杆菌和厚壁菌为主,第0~12天为菌群增殖期,且此期间沉积物-水体界面(SWI)实验MP组、SA组和MP-SA组溶解氧含量(DO)和氮磷比(N/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青鱼和鲇肠道排泄物能促进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且这种促复苏效果在低温区间(10~15°C)更显著,可能是排泄物中菌群在生长增殖期降低了沉积物-水体界面N/P和DO的结果。研究结果对养殖水体底泥清淤和春季铜绿微囊藻水华防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CE技术从日本沼虾肝胰腺中克隆了cytMnSOD和mtMnSOD基因cDNA全长序列。cytMnSOD基因cDNA全长1 233 bp,开放阅读框为858 bp,编码286个氨基酸,N端含有6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延伸区;mtMnSOD基因cDNA全长1 113 bp,开放阅读框为654 bp,编码218个氨基酸,N端含有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cytMnSOD和mtMnSOD预测蛋白分子量及等电点分别为31.33、24.05 ku和5.62、7.12。日本沼虾cytMnSO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mtMnSOD的相似性为40%,二者均含有MnSOD的特征肽段(DVWEHAYY)、4个Mn2+结合位点和2个N-糖基化位点。Real-time PCR结果表明,cytMnSOD和mtMnSOD在日本沼虾肝胰腺、肌肉、血细胞、大颚器官、卵巢和鳃等组织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表达量最高;肝胰腺cytMnSOD和mtMnSOD基因的表达量在蜕皮间期最高,蜕皮后期和蜕皮前期较低。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3 h,肝胰腺cytMnSOD和mtMnSOD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推测MnSOD是参与机体免疫防御反应的一种重要分子。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sox9基因在大黄鱼性别决定与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利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大黄鱼sox9a和sox9b 2个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其在雌雄个体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规律,并检测了其在17β-雌二醇处理后的遗传雄性和17α-甲基睾酮诱导处理后遗传雌性幼鱼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大黄鱼sox9a c DNA全长2 442 bp(NCBI登录号:MH996431),包含476 bp 5′UTR、466 bp 3′UTR、1 500 bp ORF,编码499个氨基酸。大黄鱼sox9b cDNA全长为2 199 bp (NCBI登录号:MH996432),包含335 bp5′UTR、415 bp 3′UTR、1 449 bp ORF,编码482个氨基酸。qRT-PCR分析显示,sox9a基因主要在性腺、眼、脑、肝脏中表达,精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巢;sox9b在大黄鱼各组织中广泛表达,但以精巢中表达量最高,而卵巢中只有痕量表达。在鱼苗性腺发育初期,sox9a/b的表达量都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鱼苗长大,sox9a/b的表达量在84 dph、123 dph 2次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10 mph后又逐渐上升。17β-雌二醇处理能够显著下调遗传雄性大黄鱼sox9a和sox9b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17α-甲基睾酮处理则显著上调遗传雌性大黄鱼sox9a和sox9b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研究表明,sox9a/b基因与大黄鱼性别发育和分化过程密切相关,对大黄鱼精巢的发育与维持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且两个基因的功能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9.
Using mark-recapture methods, the movements of the fluvial form of masu salmon (Oncorhynchus masou masou) in a mountain stream on the island of Kyushu, Japan, were studied. Most (78%) of the masu salmon were recaptured in the pool in which they had been originally caught and tagged. Of those that moved between pools, the proportion of individuals that moved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was not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oportion that moved during the non-breeding period. However, during the breeding perio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larger salmon moved than did smaller fish. The proportion of mobile large males during breeding period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small males. Also, it was found that a few individuals showed long-range movement in the autumn. As a long-term movement, 78 individual fish (65%) that were recaptured more than three times showed high sedentary tendencies. Sixteen individual mobile fish (13%) moved and returned to the original pool. Fluvial form of masu salmon in Kyushu show a high sedentary nature; however, large mature males seem to actively move in search of female during breeding period.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处于最佳生长阶段的斑马鱼用于药物代谢研究,本实验考察不同生长阶段斑马鱼全鱼、肝脏和肠道组织中CYP3A65及其上游核受体基因(PXR、AH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实验测定CYP3A65、PXR和AHR2相对表达量,并通过比较核受体基因与代谢酶基因mRNA之间的相关性来证实核受体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144 hpf和75 dpf两个生长阶段的斑马鱼中CYP3A65、PXR和AHR2 mRNA表达量最高;斑马鱼生长阶段中代谢酶基因和核受体基因的表达趋势一致,且受肝脏、肠道组织占全鱼比重的影响。研究表明,幼鱼期144 hpf斑马鱼及稚鱼期75 dpf的斑马鱼最适用于CYP3A65代谢研究;CYP3A65与PXR、CYP3A65与AHR2的mRNA表达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与AHR2的相关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