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番茄架下套种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保护地设施农业的发展,温室室内的栽培方法不断地改进和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温室内高棵作物架下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就是利用菜菇不同生物学特性,在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影响主栽作物(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实现菜、菇双效益,充分利用现有土地面积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挖掘设施农业的增产潜力,我们当地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根据双孢菇和番茄、青椒等果菜类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在中高棵果菜类畦面上套种双孢菇,进行了试种和推广,取得了成功,每(亩)纯收入比单纯种植同一作物品种多收入4000多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温室番茄经常会出现大面积死棵现象,这是由于温室番茄连年耕种,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引起的,加上番茄定植时间提前,气温高、湿度大,加重了番茄死棵现象。通过长时间观察,笔者发现造成番茄死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1空间差法 利用温室的有效空间和温室的立柱。进行高矮作物、藤蔓作物配套栽培生产。主要栽培方式有:黄瓜隔畦栽培芹菜;黄瓜隔畦育菜苗;大架番茄套种小白菜、油菜;温室内搭设2-3层架床。从事蒜苗立体生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日光温室番茄架下套种双孢菇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4种菌料用量(0、255、07、5 t/hm2)与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菌菜套作模式能明显提高5 cm地温和土壤呼吸速率,投施菌料的各处理5 cm深处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与未施菌料的对照之间差异均达到了1%显著水平。当菌料投施量在48.6~56.4 t/hm2范围内时,具有用量少,地温高,增产效果好等优点,应在日光温室内番茄架下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中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北方气候条件复杂,初春、晚秋以及冬季的光照时间不充足,光照强度弱等原因,致使许多喜温、喜光作物植株生长不健壮,含糖量大大降低。同时,目前北方温室大棚大多存在覆盖材料老化、棚架结构较多等问题,遮挡了部分光照,使得作物光照进一步减弱,进而导致产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以番茄为实验材料,着重研究人工LED补光技术,增加温室大棚作物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弥补自然环境光照不足的弱点,能够有效提高番茄作物的生长速度,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
方淑华  马宾生 《蔬菜》1995,(2):11-11
大型温室番茄抗线虫品种“罗曼”的栽培特性163453大庆石油管理局农工商联合公司温室集团公司方淑华100081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宾生番茄是现代大型温室最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由于连茬种植,温室土壤虫害,尤其是根结虫危害越来越严重,造成番茄大幅度...  相似文献   

8.
以‘东农716’番茄品种为试材,利用50孔穴盘育苗,采用物理性状符合NY/T 2118-2012要求的5个配方进行试验,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的比例分别为3∶7(T1)、4∶6(T2)、5∶5(T3)、6∶4(T4)、7∶3(T5),以进口泥炭和蛭石的比例为4∶6(CK1)和100%商用基质(CK2)为对照,研究了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不同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的番茄育苗基质,为双孢菇菌渣的合理利用和解决泥炭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处理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有显著影响,5个双孢菇菌渣堆肥基质处理番茄苗的质量均优于对照,但双孢菇菌渣堆肥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番茄幼苗的发育。番茄幼苗质量和栽培基质品质以T3处理最好(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5∶5),其次是T2处理(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4∶6)。壮苗指数和综合指数均可作为衡量栽培基质质量的理想指标。速效养分和容重、总孔隙度及气水比是影响栽培基质品质的重要因素。综上,双孢菇菌渣堆肥是一种理想的栽培基质,可以替代泥炭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设施温室樱桃番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15年温室樱桃番茄效益大幅度下滑。面对新形势,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适度套种,一棚多收,是应对市场变化的一个途径。在保证越冬茬樱桃番茄高产高效的基础上,适合樱桃番茄套种的作物可以选瓜类和豆类作物,还可以同时套种根茎类作物如生姜、甘薯等。瓜类作物可以考虑小果型西瓜、薄皮甜瓜、苦瓜。豆类可以套种豇豆、菜豆。  相似文献   

10.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菇菜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光温条件和空间资源优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辽宁西部地区推广应用了越冬茬番茄行间套种双孢菇栽培模式,在光照、空间、温度、营养等方面都达到了优势互补,番茄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有利于双孢菇生长,而双孢菇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番茄的光合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双孢菇出菇后的废料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培肥土壤。  相似文献   

11.
番茄与苦瓜套作栽培技术马宾生,李先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耗能高的温室生产因能源价格的逐年上涨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温室的空间,提高温室经济效益已成为温室生产者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本所大型连栋加温温室春茬主栽作物均...  相似文献   

12.
温室番茄苗期病害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沛县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其中温室番茄面积逐年扩大,占全县番茄种植面积的30%以上,常年远销东北、华北等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瓜菜》2020,(2):31-36
利用小型研究型温室,人工增加UV-B(紫外线B),旨在探讨增加UV-B辐射对改善温室番茄果实活性物质含量、提高番茄营养健康性能和商品品质的可行性,为温室生产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适度增加UV-B辐照后,番茄节间长度缩短,株高降低。但植株结果节数增加,番茄果实数量增多,果实体积略有减小。UV-B辐射诱导花青素、黄酮类化合物等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刺激果实抗氧化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的提升。因此,温室适量增加UV-B辐射,能提高番茄的营养物质,改善温室番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番茄基质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温室和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植株适应性强,产量高,特别是水果型樱桃番茄,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经济价值较高。但由于生产中常常面临重茬连作等问题,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锐减,病原体增多,番茄病害严重,产量日趋下降。而基质栽培是减少番茄病害、保证高产稳产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设施园艺面积已经超过133万hm2,温室面积为26.7万hm2左右,超过全世界温室面积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设施农业大国。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施农业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单位面积温室的年产量仅为发达国家产量的40%。温室生产管理主要凭借经验,这是造成我国温室生产产量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和制定规范化的温室作物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对提高温室作物的产量和效益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1998年8月~1999年7月,笔者利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1〕在北京市顺义三高科技农业示范区的华北型连栋日光温室中,进行了番茄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的生产示范性研究试验,番茄平均每667m2年产突破20000kg,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情况,并结合近10a(年)的研究结果,初步总结出温室番茄长季节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技术规程。期望能够通过它来为广大生产者提供一项比较实用的温室番茄高产稳产规范化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葡萄温室栽培的架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中栽植葡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致富好项目,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温室葡萄栽植架式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单壁篱架和拱形棚架两种.我们宣化葡萄研究所于2000年建了10个温室,栽植奥古斯特、8611、粉红亚都蜜等几个早熟葡萄品种,其中7个温室采用单壁篱架,其余3个采用拱形棚架.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前者的优点是早期丰产性好,但后期产量较低,操作不太方便;后者的最大优点是,后期丰产性好,操作方便,架下可以种植疏菜等其它作物,温室的利用率高,单棚的平均年经济效益较高,但前期产量太低.从2002年开始,笔者将前期用单壁篱架的选取几栋改造成拱形棚架,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的59个分离菌中,有52个在纯培养时依赖光照形成孢子,其余7个则不受光的影响。在1984~1986年连续两年的作物生长季节里,用紫外线吸收性(UVA)乙烯膜覆盖的实验温室和用普通农用(CA)乙烯膜覆盖的对照温室里,栽培了番茄早熟品种帕克7号,而且在整个生长季节不使用杀菌剂。在生长结束时,UVA乙烯膜温室里植株发病率不及CA乙烯膜温室里的50%,同时对株高、花序数和产量进行了比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寒地温室大蒜、番茄、甘蓝轮作栽培技术模式的生产试验,紧密衔接作物茬次、水肥管理协调、生态防控病虫害,使温室生产由一年两茬菜变成三茬、空间利用率提高了40%,节省了整地、浇水、施肥施药等生产成本,纯收入达到7.18万元,比生产两茬菜温室纯收入增加3万余元。该生产技术模式的试验成功,解决了寒冷地区设施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为寒地日光温室"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采取温室三层架床生产蒜苗,产量增加近3倍。 多层架床栽培,既节约燃料,增加空间利用率,又适宜集中生产,增加产量。用于生产多层架床蒜苗的温室,与一般日光温室相同。温室的前部和后部较矮,可搭二层架床,中间可搭三层架床。每道架床距离80cm,用料为木杆、秸秆、塑料农膜、铁丝和红砖。第一层架床距温室地面10cm,用单砖砌几道6-7cm宽的隔墙,  相似文献   

20.
陈晖  李承芹  崔文留 《食用菌》2004,26(5):15-16
目前我国双孢菇的生产主料为棉壳、玉米芯等作物秸秆。玉米面、麸皮是种植双孢菇不可缺少的辅料,这就给菇农增加了成本,同时造成争粮的问题。据调查我区抗生素厂、味精厂、淀粉厂厂家每年有上千吨淀粉渣因得不到利用而废弃。为综合利用这一资源,发展食用菌产业,2000~2003年笔者进行了玉米芯添加淀粉渣栽培双孢菇等其它食用菌试验,并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