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类蔬菜冠层下微环境及其对秀珍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友丽 《蔬菜》2014,(4):68-71
在连栋温室中,以秀珍菇为试材,将其套种在茄子、番茄、甜椒等果类蔬菜冠层下,研究了不同果类蔬菜冠层下的微环境及其对秀珍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栋温室中果类蔬菜冠层下的微环境与温室大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且相对稳定;果类蔬菜可为秀珍菇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连栋温室菌菜套种可提高温室空间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出,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基于食用菌和蔬菜代谢方式的不同,利用传统双孢蘑菇砖砌菇房前留有的空地,搭建与菇房相通的温室大棚,用来种植蔬菜,形成一种菇房种菇、大棚产菜的菇菜共作方式。在当年12月到次年2月份的冬季,菇菜共作方式菇房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5℃,日间温度平均11℃,最高达到18℃,昼夜温差在3~6℃左右。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6%~97%,平均在88%左右;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在500~2 000毫克/升之间变化,平均为1 100毫克/升。  相似文献   

3.
<正>蔬菜间套种模式由来已久,是农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时间差的智慧结晶。冉祥春等(2004)报道了夏津县棉瓜菜套种轮作的几种优化模式,《农村科学实验》也有瓜菜套种效益高的报道。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兴起,李辉平等(2013)研究了菇菜共作方式及其对菇房环境因子的影响,即在冬春季,前面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后面是菇房,利用温室增温效应和植物释放氧气,提高菇房内气温和氧气浓度,而将食用菌释放的二氧化碳传输到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初步探讨了丝瓜、草菇间作和大白菜、平菇轮作两种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亩产鲜苗菇724.5公斤,丝瓜多收1627.5公斤,每亩纯收入增加1817.62元,较单作丝瓜的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收完秋菜早、中熟大白菜后。复种一季平菇,不影响下茬大春播蔬菜生产。每亩多收平菇2853.25公斤,比不复种地增加纯利1224.39元提高经济效益1.5倍以上,从而缓解了菇房紧张,菜菇争地的问题,为提高菜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吴铁 《食用菌》2005,27(2):47-48
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生产。如何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的设施和有限面积获取最大效益,始终是生产者最关心的。菇菜间作是一个好模式,但能间作的菇量有限,且出菇管理不便。笔者在温室内进行平菇番茄立体组合栽培试验,几年来效益良好。现将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地将菇耳类高等真菌纳入粮菜作物立体种植,取得了单位面积菇耳粮菜的综合丰收。玉米地鸡腿菇立体种植可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玉米地保湿、透气、遮阳的环境,最大限度满足了鸡腿菇的生长需求,笔者利用当地的苹果渣作原料,在玉米地栽培鸡腿菇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试验针对目前晋东南地区香菇菇棚结构不规范,效能不高的现状,开展了该地区合理香菇菇棚结构筛选的研究,选取3种不同结构的温室作为试验棚,对菇棚内环境以及该条件下香菇长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B结构菇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能高效产出优质香菇。  相似文献   

8.
在香菇栽培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及时,或者碰上气候异常,昼夜温差大的情况,极易形成一些畸形菇或劣质菇(统称菜菇)。这些菜菇如不经处理直接作为鲜菇进入市场,售价甚低且销路不畅。如果将其制成干菇,不但可以升值,而且销路好。  相似文献   

9.
从2005-2007年推广温室高棵作物架下套作双孢菇,已实施3年,高棵作物包括番茄、茄子、黄瓜、青椒、葡萄、桃、杏、李子等。目前,主要以温室189番茄架下套双孢菇为主。通过几年示范,说明该项目具有提高地温,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对温室蔬菜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贾博渊 《食用菌》2009,31(5):54-55
在我区城郊和农村,有很多集中连片向阳一面坡菜棚。近年来,菜农们更新观念,为增加收入,充分利用有限温棚,缩短歇棚时间,在棚内尝试菇菜轮作。但由于我地四季明显而短促,冬季寒冷,往往种菜耽误了菇,种菇误了菜,菇菜轮作很不理想。笔者从2004年起深入棚区,与菜、菇农多次探索、试验,总结了一套用阴阳棚同时栽培双孢菇及蔬菜的技术。一经推开,在我地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周鑫  贾宝弟  刘冲 《蔬菜》2014,(3):9-10
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春茬菇菜间作,研究在温湿度较高的情况下菇菜生长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温湿度不断升高,从5月中下旬平菇和番茄均开始出现病害,严重影响了2种作物的最终产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建议调整种植时间,进行秋冬茬试验。  相似文献   

12.
张莉 《西北园艺》2004,(5):36-37
温室白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俗称小白蛾子,是目前危害北方温室蔬菜作物的主要害虫,寄主十分广泛,包括蔬菜、果树、观赏植物、中药材和大田经济作物等,蔬菜中受害最重的是菜豆、番茄、黄瓜等.  相似文献   

13.
长后坡日光温室蔬菜间作平菇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后坡日光温室进行技术改造,较好地解决了菇菜间作的各种不利因素及相互影响,菇菜均可在各自适宜条件下良好生长,综合效益提高3-4倍,并且技术简单、实用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白世印 《蔬菜》2001,(11):32-34
冬季大棚蔬菜生产,往往棚室空间利用率低,种植品种单一,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市根据本地日光温室的特点,探索出一套香椿芽(蛋)-平菇-樱桃番茄-娃娃萝卜菜的间套作模式,221m2的温室,总经济效益达40092元,收入十分可观,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间套作模式的技术依据 1.辽宁地区许多日光温室的北墙及后坡之下利用率较低。所以为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安排了燃料、用工少但产量并不低、抗杂菌污染的生料栽培平菇,分3段码于北墙前单面出菇。由于平菇生长产生大量CO2,正好可作为其它作物增…  相似文献   

15.
间作套种在时空上可有效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为农民实现稳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菇耳类高等真菌纳入粮菜作物立体种植,取得了单位面积菇耳粮菜的综合丰收效益。本研究综述了鸡腿菇间作套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林下套作鸡腿菇模式、玉米-鸡腿菇、果树-鸡腿菇、蔬菜-鸡腿菇等套作类型,指出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并对鸡腿菇套作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鸡腿菇间套作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顶榆黄蘑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儒钦 《食用菌》2001,23(1):32-33
根据金顶榆黄蘑生长的环境条件和生产实践,笔者整理出其栽培法,以供读者参考。1 春季栽培 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气温随着回升,北方可利用温室、南方利用大棚进行出菇或培菌,同时也是露地畦栽的好季节。1.1 出 菇 利用冬季培养成熟的菌柱、菌块,根据温室或大棚条件,内部能控制在15~25℃,能透进阳光和通风,即可采取墙式、床架或畦式出菇。其优点是可早上市,商品价值高。但应注意,有增温设施的温室,需要人为增加湿度和能控制通风透光。1.2 播 种 当温室(棚)内温度能保持在10~25℃,即可在温室或棚内直接播种。原料…  相似文献   

17.
江琳 《蔬菜》2012,(7):10-11
以黄瓜为例,介绍了一种在温室大棚等设施高频率生产中,上茬作物生产结束时不需要整地而直接进行下茬作物生产的栽培模式,既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又能使产品提早上市,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菇菜间种是一种新型的栽培形式,即在棚架蔬菜和大株蔬菜的架下行间种上平菇、凤尾菇、草菇等。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光、温、气、水等自然资源,又能发挥菇菜互惠互利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开拓食用菌生产的新途径,达到菇菜双丰收。为了达到周年供应的目的,1987~1989年笔者用高温型平菇与蔬菜间种,均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7~8月份蔬菜淡季能增加蔬菜花色品种,对补淡堵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 高温型沔粮三号平菇(菌种由湖北省仙桃市粮食局食用菌研究室提供)。 杨行黄瓜(上海市…  相似文献   

19.
温室内常因大水漫灌或起垄覆膜明灌等导致湿度过大、地温过低、土壤板结、盐渍化,病害易发生蔓延,使作物难以正常生长。而采用经济实用的膜下节水灌溉技术,可克服由灌水不当带来的不利影响。此项技术也是目前提高温室种植效益的关键技术之一。1膜下节水灌溉的优点1)不增加温室内湿度,减轻了病害的发生与蔓延。控制湿度是预防温室蔬菜病害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温室是一个密闭的环境,通风量小,采用膜下节水灌溉,基本不增加室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时间,可减少由高湿引起的叶部病害。而明水灌溉大大增加了室内湿度,特别是夜间室内湿度有时可达90%,…  相似文献   

20.
正口感型番茄和优质甜瓜一年三茬菇渣基质高效栽培模式,将耐低温的番茄安排在早春和晚秋,喜热的甜瓜安排在夏季;菇渣与有机肥经过高温发酵后作为栽培基质,有效提高产品品质;采取温室地面铺地布膜、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措施改良作物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每年每667 m2保守利润可达10万元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高端的口感型番茄和高品质甜瓜的需求量逐日增加。由于口感型番茄和优质甜瓜价格较高,种植效益显著,一些农业合作社和企业根据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