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清浓缩蛋白改善脱脂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乳清浓缩蛋白WPC80对脱脂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脱脂发酵乳饮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乳清浓缩蛋白,通过粒径分析、离心分析以及稳定性扫描等分析手段对发酵乳饮料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当乳清浓缩蛋白添加量为30%时,发酵乳饮料的平均粒径最小、离心沉淀率最小;稳定性扫描结果表明:乳清浓缩蛋白添加量为30%时,产生沉淀的趋势明显小于全部脱脂乳粉制作的发酵乳饮料.  相似文献   

2.
长时间发酵褐色乳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长时间发酵褐色乳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通过研究脱脂奶粉的还原、还原脱脂奶的灭菌、发酵时间及温度、发酵液均质条件等几个关键要素对产品稳定性以及口感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改善了产品的稳定性和风味。  相似文献   

3.
在牛乳中添加米糠蛋白研制复合乳饮料.以感官评分及产品乳化稳定性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产品最佳配方,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全脂乳粉2%、米糠蛋白添加量0.7%、绵白糖10%、柠檬酸0.3%、复合稳定剂0.2%.在该最佳条件下制得的米糠蛋白复合乳饮料口感细腻,乳化稳定性97.52%,蛋白质含量1.0%,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蒋刚 《中国乳业》2005,(4):50-51
对酸性乳饮料的配方、工艺及其质量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筛选了最佳工艺配方。增稠剂、乳化剂、糖酸比例、水质以及工艺条件是影响酸性乳饮料质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复合稳定剂中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CMC)、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的复配比例为1∶1.5∶6.25。在乳饮料生产中添加绿豆蛋白,以感官评分和产品的乳化稳定性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同时考察其热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乳粉8.0%、绿豆蛋白1.0%、绵白糖10.0%、复合稳定剂0.4%及柠檬酸0.3%(以上均为质量分数),按此配方生产的绿豆蛋白乳饮料乳香浓郁、口感细腻、甜度适中,乳化稳定性为98.60%。饮料中乳蛋白含量为1.95%,符合GB/T21732-2008《含乳饮料》中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超高温牛奶产品货架期内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超高温牛奶产品货架期内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通过离心、显微镜分析、激光粒径分析仪检测和稳定性分析仪检测等方法可以大大减少稳定性试验的时间,同时有助于分析造成产品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香菇为原料,经过碱性蛋白酶可控水解,制备香菇肽,并将其应用于乳饮料的生产中.以香菇肽乳饮料的感官评分和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香菇肽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香菇肽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中各成分添加量(以质量分数计)为:香菇肽2.0%、乳粉1%、绵白糖10%、柠檬酸0.2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香菇肽乳饮料口感细腻、风味纯正、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以人参和乳粉为主要原料生产人参乳饮料.以产品的稳定性和感官评分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人参乳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对产品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人参粉粒度,其次为柠檬酸添加量,再次为人参粉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影响最小,最佳条件为乳粉添加量5%、绵白糖添加量8%、人参粉添加量0.3%、黄原胶添加量0.20%、柠檬酸添加量0.15%、人参粉粒度0.076mm.按此条件生产的人参乳饮料稳定性良好,无苦味,风味纯正,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9.
对黑玉米原花青素乳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绵白糖、乳粉、CMC及柠檬酸的添加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以产品的感官评分及稳定性为考核指标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黑玉米原花青素乳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绵白糖添加加量6%、乳粉添加量3%、CMC添加量0.15%、柠檬酸的添加量0.10%时,制备的黑玉米原花青素乳饮料稳定性最好,风味纯正、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0.
余保宁 《中国奶牛》2011,(24):56-59
本文通过研究低聚木糖牛磺酸杀菌型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工艺,确认了低聚木糖在人体双歧杆菌增殖中是最好的益生元之一;从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螯合剂等配方工艺方面对此乳酸菌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最后确定了低聚木糖牛磺酸杀菌型乳酸菌乳饮料的生产最佳稳定配方。  相似文献   

11.
水对乳饮料质量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乳饮料是年轻人、儿童最为流行的早餐成分,乳饮料的消费市场在世界各地呈上升趋势.由于消费者对口感的需求不同,各种乳饮料乳的含量不同.如有含30%、40%、50%左右的不同口感的调酸性乳饮料、中性饮料、发酵乳饮料等多品种的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水是乳饮料生产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直接饮用的其水的成分占70%、60%、50%左右,另一方面生产乳饮料原辅料配料用水,生产设备、贮灌与管路系统、容器等洗涤用水.由于这些用水或多或少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入产品中,因此水对乳饮料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就水对乳饮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如今的酸奶市场上,“乳酸饮料”和“酸性乳饮料”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乳酸菌饮料”和“搅拌型酸奶”类别内,尚无大品牌出现,品牌整合度较低。常温产品中,早期的酸奶市场中的主流产品“调制型酸性乳饮料”和“发酵型乳酸饮料”,由于没有低温保鲜限制,得以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其营养价值低,淡出市场是大势所趋。低温产品中,低温乳酸菌饮料及纯酸奶将得到快速发展,此类产品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调节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经常食用,能够调整肠道功能、预防癌症、养颜,是一种“功  相似文献   

13.
将经过超临界CO2萃取脱脂的玉米胚芽应用于乳饮料的生产,以乳饮料的稳定性及感官品质评定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玉米胚蛋白乳饮料最佳工艺,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脱脂玉米胚蛋白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各成分以质量分数计,脱脂玉米胚芽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5%、乳粉添加量2.5%、绵白糖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可得到组织状态均匀、风味独特、口感柔和细腻、酸甜可口且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脱脂玉米胚蛋白乳饮料.  相似文献   

14.
乳饮料发展趋势和风味乳饮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乳饮料的发展现状,由此分析了我国乳饮料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乳饮料产品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几种不同种类风味乳饮料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牛乳、辣木叶为原料,探讨了辣木乳饮料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辣木乳饮料产品配方及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辣木乳饮料最佳配方为生牛乳40%、辣木叶粉0.5%、白砂糖5.0%、蜂蜜1.0%,制得的产品呈淡绿色,口感香甜,营养丰富,具有浓郁的辣木特征香味;辣木乳饮料最佳稳定剂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1%、六偏磷酸钠0.04%、结冷胶0.03%、黄原胶0.01%,该稳定剂可有效解决辣木乳饮料脂肪上浮、分层和辣木叶粉沉淀现象,并改善产品货架期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将银耳高温高压挤出处理后用于乳饮料的生产,以乳饮料稳定性及感官品质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筛选银耳乳饮料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银耳乳饮料最佳配方为柠檬酸添加量0.10%、银耳浆料添加量15%、乳粉添加量2%、复合稳定剂添加量0.20%、绵白糖添加量8%,按此条件生产的银耳乳饮料组织稳定、营养丰富、风味纯正.  相似文献   

17.
以银耳五谷膨化粉和乳粉为主要原料研制银耳五谷乳饮料,以银耳五谷膨化粉添加量、银耳五谷膨化粉所用筛网目数和复配稳定剂添加量为考察因素,以银耳五谷乳饮料的感官评分和稳定性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银耳五谷乳饮料配方。通过流变仪、粒度分析仪测定银耳五谷乳饮料4、25、37℃温度下贮藏7 d的流变学特性和粒度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银耳五谷乳饮料的最优配方为银耳五谷膨化粉添加量5%、所用筛网目数160目、复配稳定剂添加量0.4%,在此条件下生产的银耳五谷乳饮料感官评分为(90.14±0.32)分,稳定性为(92.27±0.07)%;与未贮藏银耳五谷乳饮料相比,4、25、37℃温度下贮藏7 d的银耳五谷乳饮料静态流变性表现为假塑性流体特性,动态流变性表现为弱凝胶特性;贮藏温度为4℃时,银耳五谷乳饮料的黏度系数、粒度分布等均接近于未贮藏的银耳五谷乳饮料。为保持银耳五谷乳饮料良好的口感及较长的保质期,银耳五谷乳饮料最佳贮藏温度为4℃,在此条件下,其保质期为180 d,建议冷链销售。  相似文献   

18.
由于乳饮料具有口感好、成本低、花色多、保质期长、能销往全国各地、食用方便等优势,而成为乳品企业乐于生产,商家乐意经销,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产品。但在乳饮料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配方、加工工艺的不统一和使用了较多的添加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经常出现安全问题,成为市场上安全隐患比较大的食品。本文针对此现象,对酸性含乳饮料的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作了系统而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介绍了酸性乳饮料生产工艺中的技术关键,一是掌握酸奶稳定剂的使用技术;二是控制好酸性乳饮料的pH值为3.8~4.0;三是控制水质。其次分析了酸性乳饮料生产工艺中容易发生沉淀的原因,即在酸性乳饮料工艺的调酸过程中,中和了酪蛋白乳糜球粒的外层所带的负电荷,破坏了酪蛋白乳糜球粒的双电层结构,最终产生了沉淀。解决的措施主要有:选用带负电荷的复合胶体;选用合适的络合剂;合理调整酸化过程。掌握加酸的顺序、加酸的方式、酸化速度、加酸时的搅拌方式对酪蛋白球乳糜球粒的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甜味剂、酸味剂、玉米皮SDF的用量对乳饮料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了甜味剂用量为白糖4%、安赛蜜0.01%、甜蜜素0.04%,酸味剂用量为柠檬酸0.2%、苹果酸0.1%、乳酸0.1%,玉米皮SDF添加量8%.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几种单体稳定剂对产品稳定性的影响,确定了复合稳定剂为CMC-Na 0.35%、黄原胶0.08%、PGA 0.03%、复合磷酸盐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