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了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挥发性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从光辐射前后的柚木中共鉴定出80种挥发性成分,辐射前(原柚木)鉴定出57种挥发性成分,辐射60 h后的柚木中鉴定出5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酮类、蒽醌类和胺类。光辐射后柚木未能检测到酮类,且醇类从12.586%减少到7.498%,醇类化合物由6种减少至3种,醛类从0.404%增加到3.653%,醛类化合物由3种增至5种。柚木光辐射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2-甲基蒽醌(18.443%)、2-N-甲基-萘胺(14.781%)、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9.567%)、1,2,3-三甲基-4-丙烯基-(E)-萘(7.513%)、τ-杜松醇(4.684%)、α-杜松醇(3.583%)、柏木脑(3.576%)、1,2-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3.213%)这8种化合物;辐照后除α-杜松醇和1,2-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未能检测到外,增加了化合物1,2-邻苯二甲酸丁基环己基酯(3.070%),且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11.787%)有所增加,其余成分含量变化不大。醛类挥发性成分含有发色基团—CHO,醇类挥发性成分含有助色基团羟基—OH,而且光辐射后含量明显增加的挥发性成分都含有发色基团—COO—,这些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的改变在柚木光变色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国产柚木抽提物对心材和边材颜色差异的影响,采用3种沸程的石油醚溶液分别对国产柚木的心材与边材进行抽提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抽提液的成分和含量,并以差异较大的抽提物溶液处理柚木边材,通过色度学参数表征柚木边材的变色情况,从而验证影响柚木心材和边材颜色的主要抽提物成分。结果表明:在3种沸程的石油醚抽提液中,柚木心材抽提物在成分种类数量和含量上均显著高于边材;不同沸程的石油醚对柚木心、边材中抽提物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其中30~60℃(低沸程)和60~90℃(中沸程)石油醚抽提物成分和含量的差异较小,而90~120℃(高沸程)石油醚抽提物的含量较高,约为中、低沸程抽提物含量的2倍;柚木心材抽提液中酚类、醌类、烯烃类物质的含量较多,但这些物质在边材中含量极低;4-叔丁基-2-苯基苯酚、2-甲基蒽醌(柚木醌)、全反式三十碳六烯(角鲨烯)是柚木心、边材抽提物含量差异最明显的物质。经角鲨烯溶液处理后的柚木边材表面颜色变黄,更接近心材颜色,因此,角鲨烯是导致柚木心边材颜色差异的重要抽提物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柚木在阳光照射下由浅棕色转变成金黄色从而变得更加珍贵,对柚木光变色机理的研究可以增加柚木的商品价值,也是建立木材材色调控技术方法的基础,本文旨在探讨溶剂抽提对柚木光变色的影响。【方法】采用溶剂水、乙醇、乙酸乙酯、氯仿、苯、石油醚、苯-乙醇混合物(1:1、2:1、4:1、9:1)对柚木试样进行抽提,探究溶剂极性对柚木试样的色差的影响,然后再对抽提完的试样进行氙光光照处理,通过色差的分析探究不同溶剂抽提对柚木光诱导变色的影响。【结果】1)混合溶剂苯-乙醇抽提后抽提物溶液的颜色最深,极性溶剂抽提出的显色物质含量较多。2)柚木试样经抽提后可以增加柚木的明度色品指数L^*,尤其是2:1的混合溶剂苯-乙醇抽提后L^*增大最为显著,抽提的更完全。3)光照苯-乙醇抽提后的柚木试样,其红绿色品指数a^*增加较少,说明苯-乙醇抽提物是主要柚木试样呈现红色的物质基础。4)苯-乙醇抽提后b^*值减小较多抽提试样光照后b^*值反而增加较多,这表明苯-乙醇抽提掉的物质有可能就是木质素,木质素部分被苯-乙醇混合溶剂抽提出来,抽提后光照作用下木质素更容易降解呈现出更多的黄色。【结论】溶剂抽提处理和光照处理,对柚木材色都有显著的影响。不仅苯-乙醇混合溶剂抽提处理对柚木材色影响较多,而且苯-乙醇混合溶剂抽提试样在进一步光照处理后材色变化也很大,其中2:1的苯-乙醇溶剂是最为合适的用于研究柚木光变色成分变化的溶剂。  相似文献   

4.
通过物理分离的方法从新鲜毛竹中分离出薄壁组织,利用索氏抽提的方法提取薄壁组织中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抽提物成分进行分析。经分析鉴定,毛竹薄壁组织苯/醇抽提物经色谱分离可以得到40个峰,可以检测出其中的34种抽提物成分,占色谱峰总流出峰面积的91.75%;其主要化学组分为酯类6种、酮类7种和醇类5种,分别占物质总量的39.94%、25.72%和8.74%;主要化学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9.26%)、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4.91%)、4-羟基-4-甲基-2-戊酮(8.76%)、(3E,5Z)-6,10-二甲基-3,5,9-十一碳三烯-2-酮(8.11%)、苯乙烯(5.09%)、芳樟醇(4.99%)。  相似文献   

5.
柚木Tectona grandis 树干通直,木材纹理优美,是世界著名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树体含有 甲基蒽醌、拉帕醌和脱氧拉帕醌等活性成分,可抵抗白蚁和真菌侵害。柚木树皮、叶片、心材等部位富 含萘醌、蒽醌和类异戊二烯醌等次级代谢产物,以及三萜类、类固醇、木酚素、脂肪酯和酚类等植物化 学物质。药理上,柚木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消炎、解热、细胞毒性、镇痛、降血糖、伤口愈合等多重功 效。文章着重介绍柚木的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后续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林业科学》2021,57(4)
【目的】分析栓皮栎和麻栎不同使用部位抽提物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特点,为栎类木材加工工艺和实际生产提供应用性指导,为我国林木资源充分、合理、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地区栓皮栎和麻栎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木材化学分析标准,结合傅里叶红外(FTIR)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树干不同高度上树皮、心边材冷/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含量和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对于树干不同高度上树皮、心边材冷/热水抽提物、1%Na OH抽提物含量,栓皮栎明显高于麻栎;在同一种栎类木材中,树皮抽提物含量最高,边材次之,心材最低;抽提物含量在树干高度上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对于苯醇抽提物含量,栓皮栎树皮远高于心边材和麻栎树皮,但2种栎类木材心边材差异较小且并未随树高呈特定变化规律。栓皮栎和麻栎树皮、心边材FTIR图谱区别明显,根据图谱吸收峰强度判断,栎类木材树皮中可能含有较多的醇类、脂肪酸、芳香族类和烷烃结构化合物,心边材中应还有较多的酸类、醇类及不饱和烃化物。GC-MS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树皮、心边材中均含有少量烷烃醇、酯类及不饱和烯类,其中,树皮中含有软木三萜酮及其同分异构体,心边材中含有γ-谷甾醇等化学物质。【结论】栓皮栎和麻栎树皮、心边材抽提物主要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含量差异和一定的成分差异;树干高度对2种栎类木材抽提物含量也有一定影响,中间部分累积较多的冷/热水、1%Na OH抽提物,但并没有发生明显成分差异。在木材实际加工和生产中,应充分考虑2种栎类木材树皮、心边材抽提物含量和性质差异,提供合理、全面、高价值的加工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木、竹、藤材的变色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木材变色的机理、类型、成分和影响因素, 木材变色的预防和消除以及生物防治等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概括总结, 综合论述了木材、竹材和藤材的变色防治研究现状,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低毒或无毒、高效、多功能的防变色剂的研制开发仍是木材工业变色防治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2)开展色变脱除, 恢复已变色材原有颜色和价值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3)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 污染小, 成本低, 应加强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4)通过热处理或光辐射等手段, 诱导木、竹、藤材变色, 进行调色处理, 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5)与木材相比, 竹材、藤材变色的研究落后, 尤其是藤材变色, 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光辐射染色木材的变色规律及化学组分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214杨木染色单板为试材、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其在100h光照过程中表面颜色的变化规律;依据红外光谱图的谱峰位置和谱峰相对吸收强度,分析和确定光变色过程中染色杨木木材的化学组分。结果表明:染色杨木木材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其中酸性蓝染色单板的明度指数L*和色品指数b*变化显著,其光变色度显著大于酸性大红GR染色单板;若以波数1510cm-1为基准,非共轭羰基C=O振动的吸收峰(1738cm-1)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共轭羰基C=O伸缩振动的吸收峰(1650cm-1)吸收强度有所增强;芳香环骨架C-C振动的吸收峰(1510cm-1)吸收强度明显减弱;C-O-H振动的吸收峰(1160~1052cm-1)吸收强度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
涂覆水性透明漆膜单板的光变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接涂刷涂料与覆膜两种方式,涂饰杨木和樟子松单板,并对涂饰后的单板进行进行氙光辐射试验,分析其光变色规律和光变色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直接涂饰与覆膜的单板受光辐射时均发生变色,且光变色规律基本一致;直接涂饰单板的总色差值(ΔEa*b)大于覆膜单板,说明利用覆膜的方法研究涂饰单板的光变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椴木单板为试材,利用紫外灯进行光辐射试验,使用红外光谱仪和分光光度计分析其光变色规律。结果表明,木材受紫外光辐射易发生光化学反应,木质素发生降解,非共轭羰基增加。前10h变化较大,从10-50h则变化明显缓慢,出现变化饱和现象;色度指数变化主要表现为黄蓝度b*显著增加,明度指数L*、红绿度a*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南洋楹是一种生长在东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树种,其在锯解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极易导致工人打喷嚏和流鼻涕等身体不适。笔者从该木材的微观构造和抽提物着手对刺激性气味的来源及处理技术进行初步探索。分别采用冷水、热水、1%(质量分数)NaOH、1%HCl、苯醇和醚醇6种溶剂对南洋楹木材试样抽提,分析抽提物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OM)与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对南洋楹木材进行结构观察;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处理材的成分进行表征研究。通过OM对南洋楹木材三切面的观察,可看到大量晶体的排列;经泡沫实验法鉴别,观察到滤液上层有厚约1 cm泡沫,15 min后才逐渐消失,推测南洋楹木材中含有皂苷;采用6种不同溶剂对南洋楹试样抽提后,1%NaOH和1%HCl抽提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7.3%±1.1%和13.5%±0.7%,冷水和热水抽提物含量较低,分别为2.9%±0.6%和4.8%±0.9%;经SEM观察发现,1%HCl处理材中晶体含量明显减少,且晶体形状严重破坏。南洋楹木屑产生刺激性气味可能来自木材中有刺激人体黏膜作用的皂苷和木材内部大量晶体锯切破坏后产生的细粉尘。采用1%HCl处理试样,可有效破坏并去除南洋楹木材中的晶体,在锯切时刺激性气味明显减少,从而减少南洋楹木材在锯解过程中对工人呼吸系统的刺激。  相似文献   

12.
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分析桑叶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联用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桑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鉴定出化合物45种,包括酮、醇、酸、烷烃、烯烃、甾醇、醛、酯及杂环化合物等,其中酮类化合物占总色谱馏出峰面积的 6.56%;醇类化合物占 33.32%;酸类占 13.71%;烃类占 23.44%.主要化合物有: 3,7,11,15-四甲基-2-十六醇(24.05%)、1-乙酰基-4-异丙基-二环[3.1.0]己烷 (16.27%)、5-(2-异丁烯基)-4,6,6-三甲基-3-环己烯酸(8.35%)、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5.67%).该技术可以简便、快捷、准确地进行桑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3.
香根鸢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新鲜的和自然陈化的鸢尾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各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GC含量,并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与微量肉汤稀释法针对3种真菌和12种细菌(包括7种临床致病菌)进行了挥发油的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鲜鸢尾挥发油共鉴定出26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2.09%,由醛类、酮类、酸类、酯类等化合物组成,其中十四酸(31.77%)、己酸(15.33%)、3-甲基丁酸(12.20%)、戊酸(9.29%)、庚酸(7.91%)、3-甲基戊酸(7.25%)、辛酸(2.44%)、2,4′-二羟基-3′-甲基苯乙酮(1.04%)是主要成分;自然陈化3年鸢尾挥发油共鉴定出45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5.63%,主要由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醇类、酚类等化合物组成,其中十四酸(28.02%)、十四酸乙酯(10.42%)、(Z,Z)-9,12-十八碳二烯酸(7.67%)、十二酸(6.41%)、己酸(5.14%)、十六酸(4.44%)、十二酸乙酯(4.09%)、亚油酸乙酯(3.87%)、十六酸乙酯(3.13%)、油酸乙酯(2.85%)、6-甲基-α-紫罗兰酮(1.39%)、n-癸酸(1.31%)是主要成分;新鲜鸢尾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5g/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0.35g/L;自然陈化3年鸢尾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其MIC为0.05g/L,MBC为0.08g/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化学试剂与木材中木质素、抽提物等成分发生反应,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从而达到对木材表面修饰的目的。以氯化亚铁(FeCl2)为变色剂,通过浸渍的方式获得了变色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单板。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亚铁离子的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对麻栎单板变色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处理工艺;利用色差仪对麻栎表面的色度系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麻栎变色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氯化亚铁溶液处理后,麻栎单板表面变为蓝黑色,颜色均匀,纹理清晰;影响麻栎单板变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氯化亚铁对麻栎进行化学变色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10 min、处理温度为80℃、干燥温度为40℃。碱抽提可以去除麻栎单板表面大部分可以与铁离子发生变色反应的木质素或酚类物质,碱抽提后的麻栎不再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麻栎与铁离子的变色反应,主要发生在木材的酚羟基和芳香环取代基上,木材中的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是其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3木材漂白已产生变色的木材,漂白是消除变色的主要方法,也是木材调色和改色的第一步。木材漂白是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来完成的。反应中破坏和变性木材中的发色基和助包基等与颜色有关的构造成分,达到木材漂白的目的。3.1漂白剂及漂白助剂木材漂白剂分氧化、还原和其它三类,见表2。氧化类漂白剂可分有机和无机的过氧化物及氯类。以无机过氧化物类中的过氧化氢(双氧水)和无机氯类中的亚氨酸钠为最常用。有机过氧化物类漂白剂如过醋酸、过蚁酸和过氧化苯团等可使木材脱色后具耐光性的效果。还原类漂白剂是氢、氮、硫、酸类的化合物,对热…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纳米TiO2改性水性双组份聚氨脂清漆和丙烯酸清漆,将改性涂料直接涂饰染色单板并进行氙光辐射试验,探讨了纳米TiO2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作用以及纳米TiO2加入量对光变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和丙烯酸清漆中纳米TiO2加入量分别为3%和5%时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抑制效果最佳。光辐射前后,涂饰改性与未改性聚氨酯清漆杨木染色单板的色差ΔEa*b分别为18.75、22.98,丙烯酸清漆的分别为11.75和16.98。改性涂料涂饰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小于未改性涂料染色单板,主要在于改性涂料能显著抑制染色单板红绿色品指数a*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分布在广东、上海、山东、江西、四川、天津、重庆、内蒙古和黑龙江9省域10个重点木材市场监测数据,2021年4月涉及木材(指原木和锯材、不含红木)细类46个(表1~4),其中原木14个、锯材32个,与2021年3月涉及的木材细类相比,原木细类增加1个湿地松,减少1个非洲柚木;锯材细类名称和数量保持一致;与2020年4月涉及的木材细类45个中原木13个、锯材32个相比,木材细类整体增加1个,其中原木细类增加1个(湿地松)、上升7.69%,锯材细类名称和数量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柚木心边材次生代谢产物,明确心边材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途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质谱分析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柚木的心边材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基于人体代谢组数据库(HMDB)分析,从6株柚木心边材样本中共鉴定出705个代谢物,包括脂类和类脂类180个、含氧有机物类120个、苯丙素和聚酮类101个、有机杂环化合物82个、有机酸及其衍生物58个和苯环衍生物49个等。心材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代谢物为环烯醚萜苷kanokoside A,边材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代谢物为4-羟基-5-(3',4'-二羟基苯基)-戊酸-O-甲基-O-葡萄糖醛酸苷。PCA和OPLS-DA分析显示,从心边材中共鉴定出差异代谢物328个,包括脂类和类脂类69个、苯丙素和聚酮类57个、含氧有机物50个、有机杂环化合物41个、有机酸及其衍生物24个、苯环衍生物23个、核苷/核苷酸和类似物8个、含氮有机物2个、生物碱及其衍生物2个、木脂素/新木脂素及相关化合物1个和其他类型化合物51个。与边材相比,心材中共有235个代谢物上调,93个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中有28个代谢物被注释到了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等3大类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代谢通路中,进一步分析发现大多数差异代谢物被富集到各类氨基酸代谢和黄酮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中。其中,心边材中相对含量前30的显著差异代谢物在心材中均得到上调,且均含有不饱和结构和共轭结构,推测它们可能与柚木心边材颜色明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20.
柳杉木材边材木醋液中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日本柳杉木材边材炭化得到的木醋液中的37种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醇类、酮类、羧酸类、呋喃类、苯酚类及愈创苯酚类是其主要成分.用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法进一步分离处理木醋液,纯化出炭化过程中产生的手性脱水内醚糖-左旋葡聚糖(LGA,1,6-脱水-β-D-葡萄糖),但其不能被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