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为科学研判郴州市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退出后疫情发生风险,通过调查全市及毗邻地区小反刍兽疫疫情形势,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实地调查、集中采样监测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郴州市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退出进行了风险分析及评价.初步确定该市取消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再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为低级,但仍需加强养殖户的小反刍兽疫自主免疫、强化检...  相似文献   

2.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山羊和绵羊。2021年为加快推进小反刍兽疫无疫区建设,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标准,长沙市某县拟在本地开展小反刍兽疫退出强制免疫风险评估。通过对小反刍兽疫监测流调、危害识别、风险路径的确定和风险因素层级评估等方法进行的定性风险评估初步显示,在该地取消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可能会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等级为中。在风险管理措施上,提出该地退出强制免疫应推迟一年,重点完善政策支持、加强监测排查、加强检疫监管、强化培训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小反刍兽疫(PPR)消灭工作,通过数据收集、抽样监测、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近年来全省PPR疫情情况,山羊养殖、调运、监测情况以及养殖户对PPR的知晓率等,并从传入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3个方面,对全省强制免疫退出后的PPR发生风险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调入活羊90%以上用于屠宰,主要调入地区PPR免疫抗体水平较高;湖南省养殖场户对PPR的知晓率较高,发生疫情后及时报告率达92.5%,退出强制免疫后自主免疫意愿率为62.3%。专项监测结果显示:全省PPR个体免疫合格率为66.36%,群体合格率为61.35%;病原个体阳性率为0.01%,群体阳性率为0.07%。风险评估认为,湖南省在退出PPR强制免疫后,PPR传入风险和暴露风险等级分别为中和低,后果评估等级为很低。因此,湖南省退出强制免疫后,发生PPR的风险很低,后果不严重,已具备全省实施PPR强制免疫退出政策的基础和条件。建议退出后,继续通过强化产业升级、监测排查、流通监管、宣传培训、应急管理等措施,尽快实现全省消灭PPR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小反刍兽疫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也是全球计划根除的动物疫病,我国拟在2016—2020年间根除该疫病。通过对危害的识别、风险框架的确定、路径风险的分层分析,对某县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开展了定性风险评估。初步确定该县取消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后,2017年再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为中级。在风险管理上,提出了该县应继续加强小反刍兽疫免疫、强化检疫监管、加强宣传、提高养殖户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改善疫病扑杀补偿机制、激励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参与疫病防控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同安区羊群养殖、调运和检疫监管等情况的摸底调查,采集15个养殖场(户)合计90份鼻腔棉拭子和74份血清样品,分别采用荧光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反刍兽疫病原和抗体,评估该地区在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前传入羊群的风险.检测结果显示,同安区在未全面开展强制免疫前,小反刍兽疫抗体个体阳性率为25.7%,场(户)阳性率为33.3%,病原阳性率为0.初步判定,该地区在没有进行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的情况下,疫情发生的风险较大.提出应立即开展小反刍兽疫免疫、强化检疫监管、提高养殖户和屠宰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根据农业部和省畜牧局新防疫政策的要求,要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依法落实畜禽强制免疫。自2017年起,将布鲁氏菌病纳入强制免疫范围。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暂不列为强制免疫病种。可见,小反刍兽疫成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对小反刍兽疫防控提出一定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掌握山东省小反刍兽疫的病原分布和免疫效果,按照《山东省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实施方案》,分别于2018年 和2019年,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在全省开展了小反刍兽疫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8—2019年山东省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80%以上,达到了国家和省级的要求,抗体水平平稳(χ2=0.003,P=0.956 32,P>0.05);病原学检测均未发现阳性样品。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疫病方面,目前养羊场以细菌性疾病感染为主,没有发现小反刍兽疫疫情;饲养场(户)基本能够做到调入羊只的隔离、检疫,以及养殖场的定期消毒。结果表明,山东省羊群的小反刍兽疫免疫保护水平较高,防控措施执行较为到位,防控形势比较理想。今后需持续开展小反刍兽疫专项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今后小反刍兽疫免疫政策的制定和强制免疫退出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月,锦州市所辖北镇市、黑山县发生引入性小反刍兽疫疫情,疫情发生后,按照农业部、省、市兽医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和指导,锦州市疫控部门落实职责,开展了紧急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免疫指导等工作,为锦州市成功扑灭小反刍兽疫疫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自2014年4月,锦州市全面开展羊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工作,同时,配套开展小反刍兽免疫监测以及常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基于小反刍兽疫疫情处置和防控实践,阐释防控体会。  相似文献   

9.
2015年我国提出力争于2020年实现小反刍兽疫非免疫无疫。为此,黑龙江省制定了《黑龙江省消灭小反刍兽疫实施方案(2016—2019年)》,并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退出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在体制、机制、条件、组织等多方面的保障下,通过监测预警、信息管理、人工屏障、应急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控制和消灭了小反刍兽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探索出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阜阳市从2014年起,将小反刍兽疫免疫工作纳入国家强制免疫计划,连续3年按时按量完成辖区内小反刍兽疫的免疫,做到应免尽免,确保免疫率达到100%。在2016年,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小反刍兽疫总体状况评估;2018年,达到免疫无小反刍兽疫区标准,开展退出免疫风险评估;2020年,达到非免疫无疫区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防范风险,扎实做好河南省小反刍兽疫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小反刍兽疫感染状况和流行趋势,落实国家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按照《河南省2019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要求,对全省种羊场和部分商品羊场开展了小反刍兽疫专项监测,分别用竞争ELISA、荧光RT-PCR试验方法,检测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与病毒核酸。结果显示:河南省小反刍兽疫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0.58%,其中种畜场(82.48%)高于商品场(79.74%);3种不同企业生产疫苗的免疫合格率均在73%以上,不同地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在55.47%~100%之间,免疫2次及以上的免疫抗体合格率(86.36%)高于只免疫1次的(76.50%);未检出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阳性样品。结果表明,河南省小反刍兽疫整体防控效果较好,未发现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均在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70%)以上,说明近期省内发生小反刍兽疫的风险较低,但部分地区免疫效果较差,存在一定的发生风险。因此,河南省仍需继续做好小反刍兽疫的强制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科学评估免疫效果和疫情风险,同时加强羊只的引种检疫和流通监管,提高基层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的防控意识,从而最终达到消灭小反刍兽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方案》要求,2014年初,兽医部门对养殖羊只进行了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为了了解当前小反刍兽疫病防疫情况、疫情动态及免疫效果,笔者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ELISA),对采集的374份免疫羊只血清样品进行了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为71.4%,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大于70%的标准,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张欢 《养殖技术顾问》2014,(12):183-183
我国标准化、规模化养羊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农村适度规模养羊的大幅增多,在近一段时间内我国大部分省区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而且疫情传播快、跨度大、风险高,给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威胁。疫苗的免疫接种是动物获得特性免疫和防御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性措施。对于小反刍兽疫,必要时,经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采取免疫措施,与有疫情国家相邻的边境县,定期对羊群进行强制免疫,建立免疫带。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2007年西藏个别区域发生了小反刍兽疫,因此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为避免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扩散、传播,需要明确小反刍兽疫发生原因,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如:加大对小反刍兽疫的宣传,加强动物(野生)管控,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进行检疫监管、产地检疫,以及屠宰检疫等工作,将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康乐县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不断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等国家强制免疫密度占应免的100%,群体免疫密度保持在90%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畜禽申报产地检疫率、畜禽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动物防疫工作取得  相似文献   

16.
小反刍兽疫(PPR)是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安全的重大动物疫病。山羊和绵羊是小反刍兽疫的易感动物。为掌握秦州区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做好小反刍兽疫防控预警预报工作,在2017-2019年春秋集中免疫后,覆盖秦州区16个镇,随机采集3640份羊血清样品,统计分析了秦州区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小反刍兽疫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农业农村部的最低要求,表明该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并且全区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工作较为扎实,但规模化羊场的免疫效果明显好于散养户,为羊小反刍兽疫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前注射小反刍兽疫疫苗是预防小反刍兽疫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在基层防疫过程中由于疫苗使用、注射技术不规范、动物自身等原因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从而没有很好起到对小反刍兽疫疫病防控作用。影响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因素有很多,重视免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防控小反刍疫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河南省长垣市奶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流行情况和免疫抗体水平,2018—2020年,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长垣市32 家奶山羊散养户采集羊血清和鼻拭子样品,进行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血清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3.13%、85.64%和86.67%,平均85.17%,高于国家规定的70.00%。病原学监测全部样品为阴性。提示长垣市总体疫苗免疫效果良好,羊群具有抵抗小反刍兽疫侵袭的基本能力。为长垣市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逐步消灭小反刍兽疫和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长垣市奶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流行情况和免疫抗体水平,2018—2020年,采用阻断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对长垣市32家奶山羊散养户采集羊血清和鼻拭子样品,进行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表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血清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3.13%、85.64%和86.67%,平均85.17%,高于国家规定的70.00%。病原学监测全部样品为阴性。提示长垣市总体疫苗免疫效果良好,羊群具有抵抗小反刍兽疫侵袭的基本能力。为长垣市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逐步消灭小反刍兽疫和退出小反刍兽疫免疫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小反刍兽疫的实际免疫效果,为科学防控小反刍兽疫疫情提供可靠依据,对金川区宁远堡和双湾免疫规模羊场(户)和散养户羊进行免疫注射小反刍兽疫活疫苗,分别于免疫后21 d和1年,采用C-ELISA对采集的羊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和1年后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4.53%和79.20%,表明金川区的小反刍兽疫免疫羊在免疫后21 d和1年后免疫合格率均可达到国家规定的70%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