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干扰素 -τ是由反刍动物孕体附植时发出的特有妊娠信号 ,是建立母体妊娠识别的一种主要因子。反刍动物早期妊娠识别和妊娠诊断是影响其繁殖力的关键因素。文章对干扰素 -τ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妊娠识别中的作用机理的最新研究作了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在反刍动物的整个妊娠失败中,早期胚胎死亡占有很大的比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母体妊娠识别失败造成的IFN-τ(干扰素-τ)是由反刍动物孕体附植时发出的特有的妊娠识别信号,它是建立母体妊娠识别的一种主要因子,本文阐述了IFN-τ的分子结构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即IFN-τ和PGF2α,UCRP,OTR,GM-CSF的互作机理。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tau(IFN-τ)是反刍动物特有的一种新型Ⅰ型干扰素,通常被认为是反刍动物的妊娠识别信号,在胚胎与子宫内膜的相互作用中调节一系列相关基因的表达。近年来,随着对IFN-τ研究的深入开展,发现其除了参与调节反刍动物妊娠着床外,在其他物种中还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基于此,文章围绕IFN-τ的主要生理作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τ及其在反刍动物中抗黄体溶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扰素-τ是一个在反刍动物妊娠建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细胞因子,属于Ⅰ型干扰素家族。在围植入期由胚胎滋养层单核细胞合成分泌,主要作用于子宫内膜,抑制溶黄体素PGF2α的合成分泌,起到抗黄体溶解作用,保证妊娠的建立。导致牛胚胎早期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抗黄体溶解机制失调,因此干扰素-τ被认为是一个能有效提高妊娠率的可操控靶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猪胚胎的附植是通过广泛的细胞运动和重塑发生。胚胎的成功附植主要取决于胚胎延伸和滋养外胚层与子宫内膜上皮紧密连接的成功,这种紧密连接保证了孕体摄取其存活所必需的子宫腺上皮分泌物质。这些过程需要子宫和胚胎来源的细胞因子完成子宫内膜和滋养外胚层之间的细胞重塑,营造胚胎附植时的促炎微环境,维持附植阶段免疫系统的平衡,协调子宫和胚胎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本文主要综述了猪胚胎附植时期,由子宫和胚胎来源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IFN)、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胚胎附植及发育调控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胚胎附植属于哺乳动物重要的生殖生理过程,是妊娠建立的标志和重要环节。早期胚胎发育、母体妊娠识别、胚胎附植和妊娠维持都严格依赖于母—胎间复杂的信号传导及关联。大量研究证明,在绵羊胚胎附植过程中,来源于胚胎、母体子宫及宫外组织的多种生殖激素、粘附分子、细胞外基质、细胞活素物质和生长因子均可通过期间精密的调控关系参与并维持孕体的发育、子宫内膜的重塑、分泌功能及子宫生长。这对胚胎附植分子调控信号的掌握以及引起妊娠失败因素的诊断确定提供了参考,从而可提高家畜和人类的妊娠率。本文就绵羊胚胎附植迁移的过程及影响附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τ(INF-τ)最初被称为滋养层蛋白-1(TP-1),是反刍动物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类低分子质量酸性蛋白质,分子质量一般为17~24 ku。干扰素-τ具有Ⅰ型干扰素的共同特性,即抗病毒、抗细胞增生、免疫调节等[1]。但IFN-τ在生物学功能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它仅在胚胎滋养层细胞中表达,无需病毒诱导;另外,高浓度IFN-τ与其他Ⅰ型干扰素  相似文献   

8.
产仔数性状是养猪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而胚胎附植对猪产仔数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胚胎附植的调控涉及到多个生物学过程,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物质(附植因子)很多。作者针对孕酮、孕酮受体、雌二醇、雌激素受体α(ESR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配体(Eph-ephrin)系统这几种附植因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阐述了这些因子在母胎对话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功能、突变、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孕酮及其受体在猪胚胎附植活动中全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黄体分泌的孕酮与母猪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基质和肌细胞中的孕酮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使这些组织细胞分泌多种附植因子,这些附植因子进一步参与胚胎附植过程。雌二醇是雌激素中含量最多、活性最强的一种激素,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受体α是子宫内雌二醇的主要受体,二者结合可使母猪发情;此外,附植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胚泡也分泌雌二醇,其是一个让母猪子宫内膜得以识别的信号,允许胚泡附植。Eph-ephrin系统作用广泛,其在人、小鼠和猪的胚胎附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中的EphA1、ephrin A1、EphA4等基因在猪的胚胎附植期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猪,它们在子宫内膜附植点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附植点间的部位,且ephrin A1的抑制表达会降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这些附植因子都在猪胚胎附植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明确猪胚胎附植调控机理,进一步揭示猪高繁机理。  相似文献   

9.
产仔数性状是养猪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性状,而胚胎附植对猪产仔数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胚胎附植的调控涉及到多个生物学过程,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物质(附植因子)很多。作者针对孕酮、孕酮受体、雌二醇、雌激素受体α(ESR1)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配体(Eph-ephrin)系统这几种附植因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重点阐述了这些因子在母胎对话过程中的时空表达、功能、突变、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孕酮及其受体在猪胚胎附植活动中全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黄体分泌的孕酮与母猪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基质和肌细胞中的孕酮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使这些组织细胞分泌多种附植因子,这些附植因子进一步参与胚胎附植过程。雌二醇是雌激素中含量最多、活性最强的一种激素,主要由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受体α是子宫内雌二醇的主要受体,二者结合可使母猪发情;此外,附植中处于游离状态的胚泡也分泌雌二醇,其是一个让母猪子宫内膜得以识别的信号,允许胚泡附植。Eph-ephrin系统作用广泛,其在人、小鼠和猪的胚胎附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系统中的EphA1、ephrin A1、EphA4等基因在猪的胚胎附植期表达量显著高于空怀猪,它们在子宫内膜附植点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附植点间的部位,且ephrin A1的抑制表达会降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这些附植因子都在猪胚胎附植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明确猪胚胎附植调控机理,进一步揭示猪高繁机理。  相似文献   

10.
Oct4基因和Cdx2基因是附植前胚胎发育的重要调控基因,并最终调控了胎儿和胎盘的发育,也在胚胎妊娠识别和附植时调控了干扰素(interferon tau,IFNT)的表达.本研究通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体外培养获得了不同发育时期的绵羊胚胎,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探讨了Oct4在早期胚胎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受精卵和早期卵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纯度较高的哈萨克羊胎盘原代滋养层细胞,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酶消化法和胰酶+组织块法分离原代滋养层细胞,通过胰酶差时消化法对细胞进行纯化,显微镜下观察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和生长特性,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滋养层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进行鉴定,通过RT-PCR对滋养层细胞标志基因干扰素-τ(IFN-τ)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孕酮(P4)、雌二醇(E2)或P4、E2和IFN-τ处理滋养层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胚胎附植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其他方法相比,利用胰酶+组织块法细胞生长周期较短,第2天有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5~6 d细胞呈单层铺开,细胞均呈上皮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K7染色阳性结果大于95%。RT-PCR检测到分离的滋养层细胞可正常表达IFN-τ。此外,通过P4、E2和IFN-τ处理后,胚胎附植相关基因ISG15、CXCL10、RSAD2、CTSL、SPP1和...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s)的表达及其功能的调控,可能在维持妊娠或诱发分娩的机制中产生作用。本研究利用免疫组化法,对PPARα、β/δ和γ基因在妊娠第12天、18天及第25天母猪的子宫内膜组织表达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胚胎附植早期,PPARβ在多数细胞中均有表达,且以绒毛膜滋养层细胞表达最强;而PPARα和γ则主要表达于腔上皮和腺上皮及子宫内膜外层组织细胞,但表达不强且多数无分布规律性。在附植中期,3种亚型的表达强弱差别不大,且主要呈无规律性分布;但在附植晚期,PPARβ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在绒毛膜细胞滋养层、合胞体滋养层、基质以及子宫腔上皮细胞中无表达,然而PPARβ和γ却仍表达于多种细胞中。可见,PPARβ与胚胎附植的初期、PPARα和γ与胚胎附植的中后期很可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奶牛养殖是奶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奶牛繁殖率低一直是影响奶业发展和困扰养殖户的重要问题。妊娠早期胚胎损失是导致奶牛繁殖率低的原因之一,而母体妊娠识别期是决定妊娠能否成功建立的关键环节。对妊娠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妊娠建立的复杂过程,可为探索减少奶牛早期胚胎损失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简要综述了干扰素-τ调控牛妊娠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奶牛高效繁育相关科研及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明确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配体A1(ephrin A1)在猪附植后期的mRNA和蛋白表达规律,分析高胚胎数母猪和低胚胎数母猪之间表达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与繁殖性状的关系。选择妊娠第22天和24天(附植后期)母猪,屠宰后采集6种繁殖组织样,利用Real-time定量PCR(qPCR)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这些组织样品中ephrin A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并将基因表达量与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妊娠第22天,高胚猪和低胚猪的黄体数和总胚胎数均差异显著(P0.05)。Real-time qPCR结果显示:妊娠第22天,子宫内膜附植点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尿囊绒毛膜或胚胎(P0.05),高胚猪的胚胎表达量小于低胚猪(P0.05);妊娠第24天,ephrin A1在组织中的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子宫内膜附植点、子宫内膜附植点间、子宫颈、卵巢黄体和胚胎;妊娠第22天或24天,妊娠猪ephrin A1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空怀猪(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妊娠第24天,ephrin A1蛋白在子宫内膜附植点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子宫内膜附植点间和卵巢黄体(P0.05)。ephrin A1的表达与胚胎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0.59;相较于胚胎重、总胚胎数、正常胚胎数和卵巢重性状,ephrin A1表达与胚胎长度之间出现最高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ephrin A1表达在猪附植后期的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子宫内膜附着位点可能是ephrin A1基因表达的主要靶组织,ephrin A1的表达量增加可能与胚胎生长(长度和重量)和卵巢重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马胚胎附植及其分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胚胎附植是处于活化状态的囊胚滋养层细胞与处于接受态的母体子宫上皮细胞之间逐步建立组织和生理上联系的过程。马(马属动物)在该过程中先后存在侵入性的绒毛膜带(子宫内膜杯)和非侵入性的尿囊绒毛膜(微子叶型上皮绒毛膜胎盘),是一种集侵入性与非侵入性胚胎滋养层于一体的哺乳动物。多种分子共同调节妊娠母马的胚胎附植过程。作者综述了马胚胎附植特点、过程与相关分子调控的研究进展,对减少母马妊娠早期胚胎丢失与流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猪胚胎附植过程中,胚胎形态发生剧烈转变,从卵圆形迅速变成丝状,这一阶段被称为猪胚胎形态快速转变期,又叫滋养层快速伸长期。猪胚胎滋养层的快速伸长对胚胎的正常发育及成功附植至关重要。影响附植期猪胚胎形态转变的关键基因主要为fgf4、il1b2和ifn,敲除这些基因将导致囊胚内胚层不分化、滋养层不能伸长等后果,从而导致胚胎发育失败而死亡。本文主要综述了猪附植期胚胎发育过程及影响猪胚胎形态转变关键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猪早期胚胎附植过程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旨在通过胚胎附植前、后的山羊子宫角组织高通量测序筛选妊娠早期胚胎附植的关键基因。本研究选取2~4岁体重相近((44.76±3.49)kg)的经产努比亚母山羊16只,在同期发情-人工输精配种后的第15(D15)和第30天(D30)分别随机选取3只羊颈动脉放血处死。采集子宫角组织利用Illumina HiSeq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对DEGs进行功能注释,基因功能查询进一步筛选与胚胎附植直接相关的调控基因,荧光定量PCR(qRT-PCR)对筛选的基因进行表达量验证分析。D15和D30子宫角组织转录本比较分析发现了 2 000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620个,下调基因1 380个。GO功能聚类分析共分为3大类52组,其中细胞组分17组,生物过程23组,分子功能12组,获得细胞连接与增殖,生物粘附与调节,分子活性与转导等重要生物途径。以D15表达量高低为排序标准,从表达量最高的10个基因中筛选出了与胚胎附植有关的基因MGPTAGLN;从上调和下调幅度最大的前10个差异表达基因中,获得参与妊娠相关糖蛋白合成与分泌的基因PAG-3、PAG-8、PAG-12,参与生长因子结合与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活性相关基因GHR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基因IGFBP1。qRT-PCR结果显示,随机选取的6个基因在D15和D30子宫角中表达变化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获得的基因MGP、TAGLNPAG-3、PAG-8、PAG-12、GHRHR、IGFBP1在努比亚山羊胚胎附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孕酮的内分泌调节与免疫功能对动物早期妊娠建立和维持十分重要。目前,在反刍动物生产中,胚胎丢失、早期流产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而孕酮引起的免疫耐受机制还不很清楚。作者通过介绍孕酮的来源及作用方式、孕酮与机体免疫、孕酮介导妊娠免疫耐受等内容,阐述了孕酮在反刍动物早期妊娠中的免疫耐受作用,为孕酮在妊娠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蛋白,它可协助免疫系统杀伤病毒和某些癌细胞。最近有人发现,干扰素还能作用于生殖系统,是确保妊娠的一个关键性因子。它可起到一种激素作用,防止妊娠牛自然流产。这一现象首先由美国动物学家M.Roberts和K.Imakawa在绵羊的研究中发现。他们指出,“很明显,在胚胎附植于子宫壁前,干扰素就能帮助胚胎告知母体已经妊娠,并且它也能阻止妊娠早期的母体排斥胚胎。”科学家已分离纯化出少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τ是羊孕体附植时发出的特有的妊娠识别信号,它是建立母体妊娠识别的一种主要因子。本文阐述了IFN-τ的分子结构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即IFN-τ和PGF2α、U-CRP、OTR、GM-CSF的互作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