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采用SDE提取晴天茉莉花和最佳开放条件下雨水茉莉花精油,用气-质联用技术分别检测出70、90种香气成分.两种茉莉花主要香气组分差异不大,主要香气成分为: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乙酸苯甲酯、ā-法昵烯、吲哚、水杨酸苯甲酯、苯甲醇.最佳开放条件下雨水茉莉花香气成分中含有较多的5-羟基-1-氮茚(12.0323)、中氮茚(6.0864),而在晴天茉莉花中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2.
检测福州茉莉红茶香气成分,研究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品质的相关性。以福州市茶王赛茉莉红茶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茉莉红茶香气组分,通过气质联用技术测定香气成分组成,利用MPP和SPSS软件分析茉莉红茶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福州茉莉红茶中共鉴定出36种香气物质,包括6种醇类、7种酯类、3种含N化合物、15种萜烯类化合物和5种其他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为芳樟醇(13.51%~22.94%)、苯甲醇(7.25%~19.22%)、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12.34%~22.49%)、乙酸卞酯(12.54%~19.64%)、α-法呢烯(8.66%~15.61%)和氨茴酸甲酯(7.21%~9.89%)等。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与前3个主成分呈较大相关(载荷量0.6或-0.6)的香气成分分别有27、7和3种,筛选出茉莉红茶特征香气成分主要为苯甲醇、芳樟醇、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δ-杜松烯、α-法呢烯、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吲哚和氨茴酸甲酯,其中前5种香气成分与茉莉红茶的品质成正相关,后4种香气与茉莉红茶的品质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山东东南沿海绿茶的香气成分,分别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的朱芦镇、洙边镇以及日照市的虎山镇、巨峰镇、后村镇5个地区采集绿茶,以南方代表性绿茶大佛龙井为对照,以无水乙醚做萃取溶剂,采用SDE法并结合GC-MS技术,测定了不同产地绿茶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分析了2类绿茶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从5种山东绿茶中共鉴定出52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包括8种醇、9种酯、2种酮、4种醛、6种烯、3种苯、4种烷、3种杂环类化合物、2种胺、1种萘和10种其他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棕榈酸甲酯、己二酸二辛酯、叶绿醇、芳樟醇(其中前3种主要物质为增塑剂和抗氧化剂)。山东绿茶与龙井绿茶的香气显著不同,除含有龙井绿茶中的常见香气成分芳樟醇、顺式橙花叔醇、叶绿醇、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吲哚、苯乙醛、杜松烯等外,还含有其特异性香气成分18种,如香叶醇、苯甲醛等,这些独特的香气成分可能是山东绿茶浓郁粟香的主要物质基础和独特风味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红河地区两个菠萝品种(巴厘和卡因)香气成分的特征,为提高果实品质和集成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菠萝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别各成分,比较两个菠萝品种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巴厘品种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辛酸甲酯、己酸甲酯、癸酸甲酯、己酸乙酯、4-辛烯酸甲酯、辛酸乙酯、3-甲硫基丙酸甲酯等,还有少量的Z-3,7-二甲基-1,3,6-辛三烯、古巴烯、α-依兰油烯等;卡因品种仅检测出少量的己酸甲酯、辛酸甲酯、(3Z,5E)-1,3,5-十一碳三烯、1,3,5,8-十一碳四烯、α-依兰油烯、古巴烯等成分,除了(3Z,5E)-1,3,5-十一碳三烯在巴厘品种中检测不出来外,其他香气成分含量远低于巴厘品种。【结论】云南红河地区两个菠萝品种的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且巴厘品种的香气成分和含量远高于卡因品种。  相似文献   

5.
花茶加工和香料工业两领域中茉莉花香气分析和收集两方面研究进展迅速,茉莉花香气分析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茉莉香气成分的收集法主要有浸渍法、蒸馏法等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茉莉花香气品质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检测2019 年福州地区6~9 月3 个不同产地同一时间采摘的茉莉鲜花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并利用茉莉花香气评价指数(JTF 指数)进行评价,结合邻近产地的区域自动站逐日气象数据,分析3 个产地不同气象条件对茉莉花香气品质的影响。根据影响茉莉花气候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采用加权集成方法建立茉莉花气候品质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发现3 个主要产地同一时间采摘的鲜花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差异明显,JTF 指数介于0.75~3.34,其中长乐JTF>福清JTF>闽侯JTF。3  相似文献   

7.
梅花花朵香气成分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了研究梅花香气成分的时空动态变化,以‘三轮玉蝶’梅花朵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5个阶段的花朵及不同花器官释放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梅花开花的5个阶段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乙酸苯甲酯、丁子香酚和乙酸己酯是构成‘三轮玉蝶’梅花朵香气的重要成分。在梅花开花过程中,花香化合物释放存在4种趋势,乙酸苯甲酯呈现低—高—低的动态趋势,苯甲醛呈现高—低—高的趋势,α-蒎烯、莰烯、柠檬烯和樟脑4个单萜类化合物呈现高—低的趋势,丁子香酚呈现低—高的趋势,梅花复杂的花香调节模式致使不同开花时期的香气成分和含量产生变化。从梅花不同花器官中检测出27种化合物,不同的部位释放的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有很大的差异。花瓣主要释放芳香族化合物和脂肪酸衍生物,雄蕊主要释放芳香族化合物,花萼、花盘和雌蕊群释放的化合物类型较广,单萜化合物在此部位检测到。在开花的第4阶段,花萼、花盘和雌蕊群释放低含量的丁子香酚和高含量的乙酸己酯可能是引诱蜜蜂觅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8.
采用SPME/GC-MS法对4个龙眼品种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4个龙眼品种共检测出44种芳香物质,其中烷类11种,烯类18种,酯类10种,醇类3种,酮类1种,炔类1种,它们构成4种龙眼主要的香气成分。4个龙眼品种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有所差异,储良、东良、东丰、石硖中分别含有25种、24种、26种、21种香气成分。其中,4种龙眼共有的香气成分有7种:分别是十七烷、罗勒烯(顺式)、罗勒烯(反式)、别罗勒烯、1,3,8-对-薄荷三烯、α-石竹烯、(E)-β-金合欢烯,但其相对含量都有所差异;此外,各品种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香气成分,如储良特有的香气成分有9种:包括十六烷、2-甲基-4-亚甲基-5-(2,2-二甲基环丙基)-1-戊烯、5-环丙基戊酸乙酯、二十酸乙酯、棕榈酸乙酯、9-十六碳烯酸乙酯、香叶基芳樟醇、芳樟醇、2,7-二甲基-3-辛烯-5-炔;东丰特有的3种:包括1-碘十一烷、反式,反式-法尼基酸甲酯、2-羟基十二烷酸甲酯;石硖特有的4种:包括十一烷、(-)-异丁香烯、1,3,3-三甲基-2-乙基环己烯、喇叭茶醇;东良没有特有的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地方性茶树资源汝城白毛茶、江华苦茶、桑植大叶茶加工的工夫红茶的香气品质特 性。【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富集香气,气质联用(GC-MS)进行香气组分测定分析。【结果】江华苦茶资源 工夫红茶香气蜜甜香浓(带花香),汝城白毛茶资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药草香)浓郁、持久,桑植大叶茶资 源工夫红茶香气花香高、甜香浓郁。香气组分检测共鉴定出 44 种成分,主要有香叶醇、水杨酸甲酯、β- 芳樟 醇、橙花叔醇、β- 紫罗酮、反 -3,7- 二甲基 -2,6- 辛二烯酸、苯乙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3- 甲基呋喃、 苯甲醇、苯甲醛、顺 - 己酸 -3- 己烯酯、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香茅醛、脱氢芳樟醇、δ- 杜松烯、二甲硫、 顺 - 茉莉酮、1- 乙基 -2- 甲酰吡咯、香叶酸甲酯等。方差分析表明,28 种成分相对含量在 3 种资源之间存在 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聚类,可聚为 3 大类,第Ⅰ类多为花香草香桂皮香物质,第Ⅱ类主要以花香药草 香物质为主,第Ⅲ类主要以甜香果香物质为主。【结论】湖南地方特色茶树资源工夫红茶 3 类香气成分的相对 含量比例差异,与感官审评的香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叶施肥料对菠萝香气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叶面喷施氨基酸钙、腐植酸钙和硫酸钾肥料,研究其对菠萝成熟时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酯类、内酯类、呋哺类、含硫化合物是主要的香气类型。与对照相比,3个处理香气成分明显多,并且氨基酸钙处理香气含量最高。3-甲硫基丙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是3个处理中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2-甲基丁酸甲酯、α-古巴醇和辛酸甲酯是对照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喷施氨基酸处理更有利于菠萝的香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种不同开花程度的粉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进行SPME/GC-MS挥发性成分分析,发现红色和白色紫芽茶树花的芳香物质成分大体相同,但含量差异明显。两种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可分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类、烷烃类、烯烃类、含氮类(呋喃/吲哚/吡喃)、萘/苯类。粉红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苯甲醇、α-甲基-苯甲醇、水杨酸甲酯、α-金合欢烯、大根香叶烯、摩勒烯、依兰烯、二十烷、2,6,10,14-四甲基十六烷、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白色紫芽茶树花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酮、芳樟醇、香叶醇、水杨酸甲酯、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吡喃-3-醇、吉玛烯。两种不同颜色的茶树花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最大的是苯乙酮、水杨酸甲酯、芳樟醇、8-Isopropyl-1-methyl-3-methylenetricyclo[4.4.0.02,7]decanerel。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粉红色和白色茶树花香气成分受茶树品种影响较大,以及粉红色茶树花不同开花阶段香气成分相对于白色茶树花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广西横县不同区域种植茉莉花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和相应土壤的活性中微量元素含量,为各地茉莉花种植技术改良和花茶窨制工艺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横县11个典型茉莉花种植样点(分别为1~11号样点)的商品茉莉花花样及对应地块的土壤样品,对茉莉花的挥发性组分进行GC-MS检测,同时检测土壤的活性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区域种植茉莉花的香气组分含量差异及主要香气组分含量与土壤活性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活性中微量元素含量对主要香气组分积累的影响。【结果】广西横县茉莉花的香气组分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烷烃类和其他类等7类化合物化合物。从11个茉莉花种植样点的22份茉莉花样品中检测到可鉴定的挥发性物质242种,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分别为(E)-2-己烯醛、芳樟醇、苯甲醛、己醛和(E)-3-己烯-1-醇等,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21.72、12.06、5.21、2.75和2.37;3、4、9、10和11号样点茉莉花的香气组分总相对含量均高于平均值。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与茉莉花香气组分相对含量排前10位的(E)-2-己烯醛、己醛、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2-辛酮含量呈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己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广西横县不同种植区域茉莉花的香气组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采样点位置与茉莉花香气组分相关性不明显。茉莉花香气组分主要分为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等;在茉莉花香气组分的生成和积累过程中,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的增加会抑制茉莉花中(E)-2-己烯醛、己醛、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2-辛酮积累,促进己酸含量提高,因此,调节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可作为后续茉莉花种植技术优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姜花的香气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水汽蒸馏,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等方法分析了姜花鲜花的香气成分。在分离的63个色谱峰中鉴定了33种化合物,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主要成分是:香叶烯醇,芳樟醇,顺式石竹烯,β-萜品醇,苯申酸苯甲酯,2-甲氧基-4(1-甲烯基)苯酚,摩珞烯,癸烷,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萘,甲基萘,β-法呢烯等。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近缘种山桃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山桃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梅花品种青岛朱砂、黑美人、丰后、淡丰后、燕杏梅和山桃花朵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几种植物中共鉴定出20种挥发物。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山桃植物花朵挥发物数量和含量有很大的变化,苯基/苯丙烷类芳香族的化合物含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苯甲醛、苯甲醇和乙酸苯甲酯等是梅花及山桃花朵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出现的频率高达100%。[结论]为开发利用梅花香气资源和花香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东陈香茶特征香气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鉴定了9个广东陈香茶样品中的香气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醇类、酮类、杂氧化合物、醛类和烯类等50多种香气化合物;具有木香、药香和"陈香"特征的呈香物质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包括雪松醇、雪松烯、β-愈创烯、α-紫罗酮、β-紫罗酮、二氢猕猴桃内酯、乙酸苯甲酯、苯甲酸苯甲酯等;而具有花香的物质如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壬醛等明显减少。推测广东陈香茶的特征香气物质主要为上述具有愉快木香、药香气味的芳香物质。  相似文献   

17.
茉莉红茶特征风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茉莉红茶(二窨)窨制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茶坯香气主要由苯甲醇(17.73%)、芳樟醇(16.17%)、乙酸苄酯(7.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4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2.88%)及苯甲醛(2.23%)等组成。茉莉红茶香气主要由苯甲醇(23.77%)、芳樟醇(19.73%)、乙酸苄酯(18.66%)、水杨酸甲酯(3.84%)、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6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3.27%)和α-法呢烯(2.05%)组成;与茶坯相比,窨制后的茉莉花茶香气总浓度增加了5倍多,其香气主要来源于窨制过程中茶坯吸附的茉莉鲜花香气。利用香气品质评价指数JTF对窨制红茶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茉莉红茶的JTF指数(二窨:0.5;五窨:1.2)不低于同等窨次茉莉绿茶(三种二窨花茶:0.42、0.38、0.5;五窨:1.004)。研究表明以红茶为茶坯窨制而成的茉莉红茶香气品质不低于茉莉绿茶。窨制过程中,茶叶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EGCG含量分别降低0.18%和0.17%;ECG含量上升0.09%。  相似文献   

18.
佛香茶与大叶茶香气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C/MS法分析了佛香茶与大叶茶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佛香茶与大叶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佛香茶是芳樟醇、α-松油醇、香叶醇、橙花醇、橙花叔醇;大叶茶是芳樟醇、十六碳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α-松油醇、香叶醇。佛香茶与大叶茶的香气成分最高的都是芳樟醇,但是,两者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两者香型类似率为0.4336。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快速陈化对白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以在自然条件下存放相同时间的英红九号白茶作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MPP(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分析比较自然陈化和快速陈化白茶在香气成分和组成上的差异;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分析讨论快速陈化对白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白茶在香气表现、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自然陈化白茶香气以尚甜带青为主,快速陈化白茶以甜香较浓为主。经过严格的化合物筛选(组内变异系数25%,P0.01,差异倍数≥2)和定性(质谱图和保留指数比对)分析,最终得到25种香气差异化合物;经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表明,这些化合物在PC1上的贡献率为99.79%,能极好地代表2组样品之间的差异。25种化合物以酯类、酮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其中:有10种化合物仅存于快速陈化白茶中,且以甜香和果香的己酸、2-癸酮、3-壬烯-2-酮、4-甲基-3-戊烯-2-酮为主;6种酯类化合物仅存于自然陈化白茶中,包括棕榈酸甲酯、辛酸甲酯、乙酸苯乙酯、壬酸甲酯、庚酸甲酯、己酸-顺-3-己烯酯;有9种化合物在2种白茶中都存在,其中甲苯和4-异丙烯基甲苯在快速陈化白茶中含量上升,α-紫罗酮、β-紫罗酮、己酸甲酯、植酮、丁羟甲苯、3-甲基十三烷和6-异雪松醇在快速陈化白茶中含量均下降。综上表明,快速陈化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白茶香气物质的转化,可在短时间内改善白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品种蕙兰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9个品种蕙兰的花香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蕙兰花香气中共鉴定出144种香气成分,主要有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烷烃类、芳香烃,另有少量的酚类、酸类和醚类物质。不同品种蕙兰花中的主要花香物质较类似,主要包括金合欢醇、洋茉莉醛、α-愈创木烯、氧化石竹烯、茉莉酸甲酯、香叶醇、甲酸芳樟酯等。醇类、萜烯类和酯类物质在蕙兰香气组成中相对含量较高,可认为是蕙兰的主要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