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芸香科Rutaceae金橘属Fortunella植物,灌木,高通常不超过1 m,枝干上的刺长1~3 cm,花枝上的刺长不及5 mm。单叶,叶片椭圆形,稀倒卵状椭圆形,通常长2~4 cm,宽1~1.5 cm,较小的长不及1 cm,宽约4 mm,顶端圆或钝,稀短尖,基部短尖,全缘,中脉在叶面稍隆起;叶柄长1~3(~5)mm。单花腋生,常位于叶柄与刺之间;花萼杯状,裂片三角形,5~4(~3)裂,淡绿色;花瓣白色,长3~4(~5)mm,卵形,顶端尖,扩展;雄蕊为花瓣数的2~3倍,花丝合生呈筒状,少数  相似文献   

2.
苦槠的人工造林技术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人工造林技术1.1形态特征与分布[1]苦槠[Castanopsisssclerophylla(Linoll.)Schott.]属壳斗科栲属。乔木,高达15m,胸径50cm,树皮浅纵裂。叶厚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5cm,基部宽楔形或圆,有时略不对称,中部或上部有锐齿,下面浅银灰色;叶柄长1.5~2.5cm。花序轴无毛。果序长8~15cm,每壳斗有一果,壳斗球形或半球形,全包或包果大部分,壳斗壁厚1mm以内,常不规则破裂,鳞片三角形或瘤状突起,基部有时连成圆环;果近球形,径1~1.4cm,果脐径7~9mm。子叶平凸花期4~5月,果期9~11月。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  相似文献   

3.
蒙古栎天然群体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以蒙古栎全分布区的 8个天然群体为试材 ,对当年生枝的顶芽、叶、坚果、壳斗等 15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 ,蒙古栎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 (VST)为 0 5 397,群体间变异 (5 3 97% )略大于群体内变异 (46 0 3% )。蒙古栎表型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其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 ,随着经纬度的增加 ,坚果逐渐增大 ,坚果形状由近球形向长椭球形变异 ;叶形由长倒卵形向宽倒卵形变异 ;随着海拔升高 ,坚果逐渐变小。蒙古栎表型性状(顶芽、叶、壳斗、坚果 )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群体间欧氏距离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 ,蒙古栎群体可以划分为 4类。  相似文献   

4.
金豆     
刘仁林 《江西林业科技》2014,(1):F0002-F0002
芸香科Rutaceae 金橘属Fortunella植物.灌木,高通常不超过1m,枝干上的刺长1~3cm,花枝七的刺长不及5mm。单叶,叶片椭网形,稀倒卵状椭网形,通常长2~4cm,宽l~1.5cm,较小的长不及1cm,宽约4mm,顶端网或钝,  相似文献   

5.
“花粟”1978年在安徽省休宁县发现一株当年结二次果的异型板栗,当地群众称之为“花栗”。该树系30年生实生型,树高10米,干高2米,地径56厘米,冠幅11×11.9米,树冠圆头形。其一次果刺苞矩状椭圆形,苞刺中等密度,坚果近三角形,果顶明显突出,灰褐色,密被茸毛,每斤50粒左右,株产果45斤,二次果整苞长椭圆形,刺稀,苞中独籽较多,坚果形状似锥栗,仅果顶被茸毛,每斤80粒左右,单株产果15斤。“花栗”自开始结果以来一直是二次结果,一次果成熟期10月上旬;二次果成熟期11月上旬。“花栗”落叶期较周围其它栗树迟。  相似文献   

6.
专家鉴定为质量世界第二的威宁栓皮,1981年奉献给国家1.5万吨,提供坑木52.5万立方米,上交利润4376295元。诚可谓:千刀万剐不低头,立木剥皮正风流,再生殖皮又献皮,全身共奉无它求。栓皮是栓木栎的皮层。栓皮栎,属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单性同株,雄花柔荑,花序下垂;坚果圆卵状,生于杯形壳斗中,喜光,深根性,在微酸土及钙质土均可生  相似文献   

7.
豫南山区麻栎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麻栎的植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麻栎(QuercusacutissimaCarr.)又名橡树,落叶乔木,高达25m,胸径可达1m;叶互生,呈长椭圆状披针形,长9~18cm,叶绿具芒状锯齿;壳斗杯状,包被坚果约1/2,坚果卵状球形,9~10月成熟。此树在我国分布于北到辽宁,南到广东,西到西藏的广大地区,最高分布可达2200m,为我国著名的硬阔叶树优良用材树种。麻标为深根、青光树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能在干旱瘠薄的山地生长,条件适宜则生长迅速;在大别山区广泛分布于海拔400~1000m的山麓和山溪两侧,并常与松树、化香、以及其它株类等树种形成混交杯。…  相似文献   

8.
浙江润楠属植物花粉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浙江润楠属(Machilus)植物11个分类群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润楠属花粉呈圆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22.5~29.7μm,无极面、无萌发孔;花粉粒表面具三角形或乳突状小刺,通常刺小而密集;小刺基部有圆形垫状隆起或无,隆起边缘光滑或具一圈颗粒状或脑纹状小突起。花粉特征,特别是花粉外壁小刺基部垫状隆起的有无和边缘有无颗粒状突起及突起的形态差别可以作为种间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1良种1.1燕山红栗又名燕红。原株为40多年生的实生树,生长在北京市昌平县北庄村,故又称北庄一号。该品种树形中等偏小,树冠紧凑,结果枝比例高,早产丰产。总苞椭圆形,壳薄,刺束较稀,出籽率高。坚果果面茸毛少;果皮红棕色,富光泽,平均果重8.9g,果肉甜,糯性,含糖20.25%,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10.
栎类树木的经济价值很高,木材坚重,耐腐耐用,为建筑、家具、车辆、矿柱、枕木、地板、农具及薪炭等优良用材;树皮、壳斗富含单宁,可提取栲胶;坚果含有丰富的淀粉,可酿酒、作饲料和工业淀粉;栓皮栎的树皮可制各种软木制品,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带皮树干可培养天麻、木耳、香菇等药用和食用菌;枝桠、梢头又是良好的薪柴。  相似文献   

11.
以板栗为母本、锥栗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对杂交产生的种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和锥栗杂交后,其座果率降低,成熟期较父本锥栗有所提前;杂交栗苞形状偏向中性,栗苞质量、每苞坚果数显著高于锥栗,偏向母本,而苞刺长度、硬度及密度受父本影响较大;杂交坚果大小、质量显著大于父、母本,其中,两个杂交组合坚果质量分别为父、母本的1.81倍、1.23倍以上,坚果形状偏向母本,而坚果颜色、色泽受父本影响较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杂交种实栗苞、坚果性状与母本较为接近,而与父本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2.
<正>1生物学特性刺嫩芽又名刺龙芽、刺老芽,属五加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5~1.6m。树皮灰色,密生坚刺。叶互生;叶柄,叶轴和小叶柄均有刺;小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伞房状圆锥花序;花淡黄白色;浆果状核果,球形,花柱宿存,成熟时黑色。花期8  相似文献   

13.
用查阅资料与标本、实地路线调查与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尤溪九阜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壳斗科植物有4属30种(含1变种)。列出了该区每种野生壳斗科植物的生活型、生境、花期、果熟期、壳斗与坚果形状、海拔分布、数量,重点对其经济用途进行分析,为该区野生壳斗科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壳斗科(Fagaceae)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全球约900种。我国大多数地区通常把壳斗科植物的坚果都称为橡实,有些省区仅将栎属(Qucercus L.)树种的坚果称之为橡实,而李世华等认为橡实又叫橡子;显然,橡实或橡子均指壳斗科植物的坚果。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澳洲坚果中试基地位于景洪市景哈乡,海拔600~1 100m,平均坡度 25°,年均温21.9℃,年降雨量1 196mm。1996年7月定植澳洲坚果树300hm2,种植期间对15个澳洲坚果品种的幼树植物学形态作了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于下:1 H2生长习性:直立生长,树冠呈疏散型,高大于宽,树形近似圆形、略尖;分枝角度中等,分枝发育良好;叶色深绿,叶片均匀分布于整个树冠。叶片:叶短而宽(10~12cm×4~6cm),似倒卵形,叶端圆弧形,叶基较窄扁平;叶全缘或波浪形,刺极少或无刺,老叶片叶缘反卷一直延至叶片基部;叶片扁平…  相似文献   

16.
沙地柏     
沙地柏又名新疆圆柏、双子柏,我省陕北群众称作臭柏。沙地柏属柏科桧柏属,学名Savina vulgaris Antoine,为常绿匍匐灌木,稀为乔木。叶交互对生,刺形叶常生于幼龄植株上,有时壮龄植株亦有少量刺形叶,排列紧密,向上斜伸,不展开,长3—7毫米;鳞形叶相互紧覆,长1—2.5毫米,先端钝或微尖,背面中部生有椭圆形腺体。球果呈不规则倒卵状球形、近圆形或卵圆形,顶端圆、平或呈叉状,长5—9毫米,有白粉,熟时暗褐紫色或紫黑色,内有种子1—5(多2—3)  相似文献   

17.
梨(PyrusL.)属于蔷薇科梨属,落叶乔木,具枝刺。芽多圆锥形,先端尖,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先叶开花或花叶同放,伞形总状花絮,白色、稀粉红色。梨果具显著皮孔,果肉多汁,富石细胞,内果皮软骨质。种子黑色或黑褐色。梨约25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北非等地,原产我国(有14种),梨果营养  相似文献   

18.
板栗史话     
板栗是壳斗科,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可分为人工种植的板栗、半野生的锥栗和野生的茅栗三大品类。其中,以板栗颗粒最大,经济价值最高,分布也最广,北自吉林,南至广东,均有种植。我国是板栗的故乡,据对1954年西安出土的栗子化石的考证,已有六千年食栗史了。《周礼·天官·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枣、栗、桃、乾葆、榛实。”之句。可见,周朝人就有用竹器盛上枣、栗赠人的习俗了,这或许祝愿人“早”、“立子”谐音的渊源吧。《诗经》也有几处提到栗,如“东门之栗,有践家室”,用对栗的望眼欲穿隐喻对爱情的期盼。古人称板栗为“木本粮食”,据《韩非子》载,范睢说:“枣、栗足以活民”,劝秦昭王用御园的干果赈济灾民。历代皇家富  相似文献   

19.
<正> 1.营养生长 对澳洲坚果和其它热带植物的营养生长控制,知之甚少。尽管已观察到顶端优势是生长型的构成部份,但很明显,它不是调节控制营养萌生的主要因子。摘除顶枝会刺激侧枝的生长,然而摘除澳洲坚果的顶端时,对每个叶腋的多达3个腋芽都会受到刺激而萌发,这与通常观察到的澳洲坚果营养枝条抽梢型是明显不同的,一般侧枝的每个叶腋中只有一个芽萌生。  相似文献   

20.
陈定如 《广东园林》2009,31(6):78-79
常绿乔木,高可达40m。树皮粗糙,呈不规则块状深裂,较厚,有树脂。树冠宽塔形或伞形。叶通常2针1束,稀3针;针叶较细柔,长8~20cm,直径0.9mm,具纵浅槽沟,边缘有微刺齿;叶鞘长6~9mm。球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生于新枝下部的苞腋,短圆柱状。黄色;雌球花生于新枝近顶端。卵形,淡紫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