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用细胞杂交技术使经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建立起第一个B细胞杂交瘤细胞株,并成功地制得抗SRBC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McAb简称单抗)。单抗与常规方法免疫动物制得的抗体不同,其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便于人为处理和质量控制,能大量生产,给免疫学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使血清学的研究快速进入一个高度精确的新纪元。迄今全世界已研制出数以千计的单抗并被广泛应用。1单克隆抗体的原理经抗原致敏的B淋巴细胞有分泌相应单一、均匀特异性抗…  相似文献   

2.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3.
1975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发明了杂交瘤技术。他们成功地将骨髓瘤细胞和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融合为杂交瘤细胞,这种合成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有致瘤性、能产生抗体,其分泌的抗体是由识别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均一性抗体,故称之为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自从鼠源单抗之后,  相似文献   

4.
<正>1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是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犬细小病毒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瘤细胞融合,制备出能分泌抗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从中培养筛选出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接种  相似文献   

5.
将抗原注入Balb/c小鼠体内诱导产生特异性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分离出单个杂交瘤细胞,将其扩大培养,最终分离纯化抗体。筛选出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具有骨髓瘤细胞和特异性B细胞的双重特性,既能持续繁殖,又能分泌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即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便于制备、理化性质均一、生物活性单一、特异性强、易于标准化等优点。使用单克隆抗体,能提高免疫学检测和临床治疗的特异性和精确性,对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1单克隆抗体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单克隆抗体的特性使其能…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分泌山羊γ干扰素(IFN-γ)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以原核表达的山羊rIFN-γ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SP2/0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以间接ELISA方法筛选分泌山羊IFN-γ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采用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包被酶标板对IFN-γ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用试纸条对IFN-γ单克隆抗体类别和亚型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1株能特异性识别山羊IFN-γ的杂交瘤细胞3C,3C分泌的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天然结构的山羊IFN-γ,单克隆抗体类别为IgG,轻链为κ型。  相似文献   

7.
用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MAbs)是近几年来在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为显著的成就。自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的 K hler 等报道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其理论和实用的研究,已取得了惊人的进展,杂交瘤单克隆抗体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目前已经深入到整个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在动物病毒学领域已被广泛用于研究病毒的鉴定、纯化、抗原结构分析、病毒株间鉴别、  相似文献   

8.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指由一个B细胞分化增殖的子代细胞,浆细胞产生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单克隆抗体与抗血清(又称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主要区别是单克隆抗体为单一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均一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所以单克隆单体是B细胞克隆的标志,是一种独特型的抗体。它的特异性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特异性、高纯度、均质性好、亲和力不变、重复性好、效价高、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但是制备单克隆抗体不能用化学分离的方法从多克隆抗体中分离得到,而是用分离生产抗体的B细胞克隆的方法得到它。Kohler和Milstein在1975年建立了体外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利用该技术他们获得了第一株能分泌抗羊红血球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的高特异性,高纯度的抗体,可用杂交瘤技术或基因重组技术制备。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建了杂交瘤技术并成功制备绵羊红细胞单克隆抗体以来,单克隆抗体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免疫学、生物学、药理学等许多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旨在制备猪RNA聚合酶Ⅱ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初步应用。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方法预测免疫原,将其化学合成后免疫5只4~8周龄Bal b/c雌性小鼠,对免疫后呈现阳性的小鼠进行细胞融合试验,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获得能稳定分泌抗RNA PolⅡ的杂交瘤细胞。鉴定结果显示,RNA PolⅡ单克隆抗体的重链为IgG 2A型,轻链为Kappa型。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RNA PolⅡ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将其初步应用到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seq)技术,并与商业化抗体的富集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富集性更强。本研究获得的猪RNA PolⅡ单克隆抗体可为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且提供重要的生物学材料。  相似文献   

11.
试验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制备的P4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为试验动物,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经过3次克隆筛选,最终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P4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8G6、11A11.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和小鼠腹水中2株单抗ELISA效价分别为1∶512 000,1∶216 000.单克隆抗体与检测抗原和对照均不发生交叉反应,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高,且8G6的亲和力优于11A11.奶牛孕酮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P4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胎儿胸腺细胞免疫BALB/c小鼠,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了两种单克隆抗体.初步鉴定表明,两种单克隆抗体是抗早期T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两株单抗的特性与CD38抗原相似.经实验,小鼠的性别对腹水量有一定的影响,不同亚系小鼠对单抗的腹水量影响甚大.鼠龄与单抗的分泌有直接关系,一般选用48~78 d鼠龄为佳.  相似文献   

13.
对细胞工程技术在寄生虫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介:(1)应用杂交瘤技术研制抗寄生虫单克隆抗体,以此作为工具,进行寄生虫病免疫学诊断、媒介昆虫体内寄生虫抗原检测、保护性因子、抗原定位、虫种和虫株鉴定、抗原纯化及基因工程疫苗靶抗原筛选、流行病学监测等方面的研究,(2)利用寄生虫虫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表达抗原;(3)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寄生虫细胞系。  相似文献   

14.
抗新城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蔗糖反透析浓缩及Sephadex G-200层析纯化F48E8和LaSota新城疫病毒(NDV),取纯化的病毒液免疫接种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NS-1骨髓瘤细胞融合,经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苷(HAT)培养基选择,间接ELISA检测,有限稀释法克隆,筛选出了3株杂交瘤细胞,依次命名为1D4、1D5、16G12。3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为80~100,并能稳定传代,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重链属于IgG1,轻链属于κ链;ELISA检测时仅与ND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他常见禽类病毒抗原不出现交叉反应,应用这些单克隆抗体对NDV分离株进行了分群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金涌 《中国乳业》2001,(5):9-12
本综述包括以下内容:简要叙述了单克隆抗体发现历史;系统地阐述单克隆抗体技术的优点和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技术;介绍单克隆抗体技术在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制备抗促乳素(prolactin,PRL)的单克隆抗体。应用PRL纯品免疫BALB/c小鼠,被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将阳性克隆多次有限稀释得到抗PRL阳性单克隆细胞株,杂交瘤细胞上清分离法和诱生腹水法制备单克隆抗体,测其效价。共建立5株持续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AA5B1、AB6C8、BB3C1、CA6E4、CE2H6。杂交瘤细胞株冻存4个月后复苏培养,形态良好,生长旺盛。培养液上清及腹水效价的OD值略有升高,说明杂交瘤细胞株稳定。5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众数均为99~105,并可见到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的骨髓瘤细胞标志染色体,说明5株杂交瘤细胞确为SP2/0骨髓瘤细胞与被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融合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分泌抗肝片吸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纯化的肝片吸虫可溶抗原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3次克隆化培养后获得3株分泌抗肝片吸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经ELISA检测均属IgG1亚类,上述杂交瘤细胞经反复冻存、复苏和连续传代培养,证实其分泌抗体的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分泌抗犬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制备犬细小病毒(CPV)单克隆抗体,用F81细胞繁殖CPV,病毒液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将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筛选获得2株分泌抗CP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F1和B6.F1和B6分泌的单克隆抗体Ig亚类均为IgG1;以F1和B6制备的腹水,经检测,间接ELISA效价均为1×105,免疫荧光效价分别为1:3200和1∶6400;F1和B6培养上清的抗体中和效价分别为1∶1024和1∶2048,血凝抑制效价分别为1∶2048和1∶4096;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F1和B6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能分别针对CPV的空间表位和线性表位.2株分泌抗CP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可进一步用于开发CPV特异性诊断制剂和治疗制剂.  相似文献   

19.
制备山羊乳酪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以为检测乳品中山羊乳成分提供免疫学检测手段。以山羊酪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获得的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和反复冻存以测定其稳定性,并对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应用ELISA进行抗体特异性分析,对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抗体亚型鉴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最终,成功的筛选出可以分泌特异性识别山羊乳酪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被命名为7H。经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为102条;单克隆抗体7H类别为IGg1,轻链为κ;经连续传代和反复冻存,ELISA检测细胞上清抗体发现其OD450nm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制备抗阪崎肠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其ELISA检测方法。以灭活的阪崎肠杆菌全菌体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筛选血清效价高的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并用间接ELISA法选取阳性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后测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进行特异性及抗体间的配对,使用mAb亚类检测试剂盒鉴定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并利用得到的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得到3株具有良好特异性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阳性细胞株5C10、2B6和Ab02,经两两配对,据阳性D450 nm值及P/N值选择1:20000稀释的5C10作为包被抗体,1:40000稀释的Ab02作为酶标二抗,建立ELISA检测法,应用建立的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动物实验室保存的20份进出口送检奶粉样品,结果显示试验结果一致。本试验成功制备阪崎肠杆菌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其ELISA检测法,为大批量快速检测阪崎杆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