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氮肥总量控制试验,进一步优化我县四季豆氮肥适宜用量,达到解决我县四季豆生产中氮肥施用量不足或者过量施用、偏施等问题。结果为德江县河潮泥田四季豆最大产量施肥量为纯N?16.39kg/亩,对应产量2549.66kg/亩;最佳效益施肥量为纯N?13.19kg/亩,对应产量2516.61kg/亩。  相似文献   

2.
以郑麦9023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磷、钾肥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不同用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探讨在高水肥地力条件下的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肥比不施氮肥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在氮肥适当施用的情况下缺磷、缺钾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最佳施N量为17.66 kg/亩,最佳施N量下的产量为611.56 kg/亩,最高施氮量为18.89 kg/亩,最高施N量下的产量为612.76 kg/亩;N、P2O5、K2O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47.43%、0.95%、-0.38%,在合理施肥范围内每千克N、P2O5、K2O可分别增收小麦产量为19.76 kg、0.695 kg、-0.37 kg。该试验地小麦施肥应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3.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豇豆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亩施纯氮13 kg为本试验最佳用量。该处理农艺性状表现最佳,产量最高,亩产量为2 430 kg,比不施氮肥增产184 kg,增产率为8.19%;比农户习惯施肥增产100 kg,增产率4.29%;与不施氮肥、亩纯氮用量7 kg处理、农户习惯施肥产量差异显著,与亩纯氮用量10 kg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亩纯氮用量13 kg处理收益最高,每亩收益达到10 764.6元,比不施氮肥增加收益765.6元,增收率7.66%;比农户习惯施肥增加收益684.6元,增收率6.79%。亩纯氮用量13 kg处理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实现了肥料的高效利用。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亩纯氮用量7 kg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最高。土壤pH、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降低,有机质、全氮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绿芦笋产量的影响。[方法]在芦笋生产基地,以3年生芦笋UC308为试材,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芦笋产量的影响。[结果]增施氮肥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明显,处理N3(纯氮475.0 kg/hm~2)产量最高,较常规施肥对照处理N1(纯氮127.5 kg/hm~2)增产38.2%,其次为处理N2(纯氮301.5 kg/hm~2),增产20.7%,高肥处理N4(纯氮648.8 kg/hm~2)增产较少,为12.8%。增施氮肥处理N2、N3、N4平均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N1增加17.0%。[结论]该试验条件下,推荐最佳氮肥用量为纯N 407.3 kg/hm~2。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度开展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超迟播稻茬小麦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超迟播稻茬小麦的产量及产量结构在不同播种量和施氮量下任一氮肥运筹方式及其与播种量、施氮量的互作效应与对照相比都达极显著水平。每增播种子1 kg/亩,5种氮肥运筹方式亩增产范围在0.67~24.83 kg,每增施1 kg纯氮各处理亩增产10.92~56.42 kg。产量最高的分别是亩播种量为32 kg时"轻施返青肥,重施基肥和拔节肥"处理、亩施氮量16 kg时"氮肥后移、返青肥和孕穗肥等量"两个处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对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陆地棉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明确该地区的最佳氮肥施用量.[方法]采用纯氮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氮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5个处理中N3处理的棉铃空间分布结构最优,上部果枝的结铃数和单铃重,比未施氮肥的N1处理分别增加了35.08;和17.44;,比施氮水平高的N5处理分别提高了5.25;和3.06;;外围单铃重分别比施氮水平最低和施氮水平最高的提高了3.24;和3.64;.此外,施肥处理均比未施肥处理的籽棉和皮棉产量有所提高,中等施氮量的N3增产幅度最大,达到13.01;;高施氮量的N5增产幅度最小,达到5.86;.[结论]中等施肥量有利于优化棉铃空间分布结构,是棉田获得高产的基础.由棉花产量和施氮量建立的氮肥效益方程获得棉花最高产量的施氮肥量为332.4kg/hm2,经济施氮量为290.1 kg/hm2,其相对应的最高产量为5 210.4 kg/hm2和经济产量为5200.5kg/hm2.  相似文献   

7.
为了不断优化玉米氮肥施用量,特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纯N为300 kg/hm2时,玉米产量达到最高值8 279.5 kg/hm2,比其他处理增产6.0%~46.9%,增效8.9%~32.5%,与其他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因此,滨海玉米种植推荐施氮量为纯N 300 kg/hm2。  相似文献   

8.
针对播期大幅推迟、稻草全量还田、旋耕播种、全程不灌溉的淮安市稻茬小麦生产现状,开展了不同肥料运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施氮水平模式间产量差异极显著,实收亩产在500.0 kg以上,每亩必需总施纯氮量在19.0 kg以上,同时基肥施足磷钾肥;(2)当每亩总施纯氮量为16.8 kg、亩基肥施纯氮量9.87 kg时,实施基肥中氮肥后移则显著减产;当亩总施纯氮量为19.1 kg、基肥亩施纯氮量12.12 kg、拔节肥亩施纯氮量4.62 kg时,无论是基肥中氮肥后移还是拔节肥中氮肥后移则都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烟茬稻的氮肥效应和适宜用量,2022年在泰宁县下渠镇渠口村和朱口镇音山村同时开展氮肥总量施用控制试验。共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水稻的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氮素肥料利用情况。结果表明,处理3亩施纯N 8 kg,水稻的农艺性状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情况均高于其他处理,且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最优,2个试验点处理3的稻谷亩产量分别为660.1、784.4 kg,氮肥贡献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分别达到13.33%、11.00 kg/kg和13.90%、13.63 kg/kg。本地烟茬稻适宜施氮量为8.0 kg/亩。  相似文献   

10.
以济麦22为试材,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设置4个试验处理:N0(不施氮),施氮量210 kg/hm2(N210)、270 kg/hm2(N270)、330 kg/hm2(N330),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70 kg/hm2内,随施氮量的增加,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施氮量,籽粒产量无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均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则先升高后降低,以施氮量270 kg/hm2最高。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以施氮量27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施氮量、栽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施N:纯N75-270kg/hm^2,密度:常规稻15-37.5万穴/hm^2),对产量的影响:密度大于施氮量。沿淮、淮北稻区,合理的氮肥、密度组配为:常规稻N192 kg/hm^2,密度28.5万穴/hm^2,杂交稻纯N192 kg/hm^2,密度21.3万穴/hm^2,抗病品种的施N量可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油麦菜产量、硝酸盐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30 kg/亩时产量最高,施氮量为40 kg/亩时,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0~20 kg/亩时油麦菜维生素C随着施肥量提高而升高,硝酸盐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油麦菜氮肥使用量以30 kg/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以番茄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氮肥处理,研究减量施氮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氮磷养分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施氮量能增加番茄的产量,但是番茄品质并没有随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量与氮磷的淋失量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但是施用控释氮肥有利于降低氮磷损失。结合番茄产量、品质以及氮磷淋失情况,确定亩施纯N 15 kg处理及施用控释氮肥处理是较为合理的氮肥用量和氮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紫云英还田配施减量氮肥的作用机制,为南方稻田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在"紫云英-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采用大田试验,设置3个梯度的紫云英还田量,并配施相应的减量氮肥,以常规施肥作对照,分析不同紫云英与氮肥配施比例对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情况以及氮素积累的影响,并利用施氮量和水稻产量建立纯N-紫云英-水稻产量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紫云英27000 kg/hm2+纯N 120 kg/hm2有提高早稻产量的趋势,紫云英45000 kg/hm2+纯N 60 kg/hm2的晚稻产量最高,从全年产量来看,紫云英36000 kg/hm2+纯N 90 kg/hm2表现最佳.与常规施肥相比,翻压紫云英还田可以提高早稻中后期干物质积累比例,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和氮收获指数.紫云英替代系数的变化表明,在早稻供氮量充足的情况下,随着紫云英还田量在全部施肥量中比例的增加,紫云英替代氮肥效应的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施氮处理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规律的影响,在新疆奇台县西地镇西地村试验基地进行肥力定位试验。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CK),共设置5个氮肥施用量梯度处理,分别为N0、N1、N2、N3、N4,研究冬小麦的产量及氮素利用规律。研究表明,施氮能够显著增加冬小麦的产量,处理N1、N2、N3、N4的产量分别比处理N0提高19.18%、36.90%、24.60%、16.27%;最大施氮量为277 kg/hm~2,最佳施氮量为253 kg/hm~2;最大施氮量冬小麦产量为7 594 kg/hm~2,最佳施氮量冬小麦产量为7 580 kg/hm~2。本研究可为新疆滴灌条件下冬小麦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总量对黄瓜经济性状和产量有不同影响。优化施氮处理有利于促进黄瓜的生长,能改善黄瓜经济性状,增产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优化施氮处理产量为4372.9 kg/亩,分别比70%优化氮区、130%优化氮区增产201.4、181.9 kg/亩,增产率分別为4.83%、4.34%,施氮肥投产比1:9.0,经济效益最好。结果,当与该试验地地力水平相近时,黄瓜施纯N量以21 kg/亩为宜。  相似文献   

17.
杂交早稻和晚稻的需氮量与N利用率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57.5 kg/hm2(纯N),表现为N肥利用率较高,单产水平较高。不施氮肥处理的产量下降1380~3015 kg/hm2。  相似文献   

18.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密度对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除磷肥施用量外,其余各因素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最高理论产量是750.30 kg/亩,此时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施用纯氮12.0 kg/亩,基肥施氮占总氮量的10%,不施用磷肥,钾肥施用量11.2 kg/亩,移栽密度2.6万窝/亩。实现亩600 kg以上产量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9.77 kg/亩,基肥施氮占49.04%;磷肥施用量:4.22 kg/亩;钾肥施用量:6.72 kg/亩;密度:1.73万窝/亩。  相似文献   

19.
在甘肃省临夏县北塬灌区,研究施氮量对设施番茄植物学形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塬地黄麻土条件上,设施番茄随着氮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其产量也在增加,当施氮量超过900 kg/hm~2再继续增加时,番茄产量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施氮量纯氮900 kg/hm~2时产量为最高66 488.4 kg/hm~2,经济施肥量纯氮600~900 kg/hm~2。施氮水平直接影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若氮肥用量超出一定的数量,导致产量下降,氮肥利用率降低,浪费肥料增加成本~([1])。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烟农0428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济麦21为对照品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纯N 0、90、180、24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烟农0428籽粒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烟农0428籽粒产量增加。同一施氮量条件下,烟农0428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济麦2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农0428氮素养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同一施氮量处理相比较,烟农0428氮素养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均高于济麦2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施氮量对烟农0428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施氮量为180 kg/hm~2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