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海 《农家致富》2014,(5):32-33
草莓在大棚条件下套种厚皮甜瓜.是利用大棚设施在冬季保温,抑制植株进入休眠.促其正常生长发育.提早开花结果.实现秋末冬初开始采收上市.直至翌年5月初不断有商品果生产的栽培技术。厚皮甜瓜可于翌年4月初套栽于草莓大棚内.6月中旬即可上市。  相似文献   

2.
1.保温北方地区9月下旬-10月上中旬开始扣膜保温,冬草莓除大棚、小拱棚双重覆盖保温外,还可采用叶面覆盖等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3.
2002年以来,我县进行了草莓促成栽培的研究推广,采用大棚+中棚+小拱棚+地膜的四层膜保温栽培方式,基地总面积6.7hm^2,草莓产品于12月中旬开始采收上市,直至翌年5月采果结束,亩产达2000~2500kg,每亩年效益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大棚草莓促成栽培保温适期(扣棚适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即外界夜间气温降至8℃左右时开始保温。保温过早,室内温度高,不利于腋花芽分化;过迟,植株休眠,造成植株矮化,不利正常结果。大棚膜以EVA膜和多功能无滴膜为宜。大棚夜间气温低于5℃时,实行多层覆盖保温。大棚膜覆盖后,一般在苗期追肥完成后(11月上中旬)进行地膜覆盖,先在畦面铺设微滴管或软管再覆地膜,地膜以0.03~0.05毫米黑色不透明聚乙烯膜为  相似文献   

5.
1适用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大棚草莓无公害生产所要求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定植与田间管理、保温与棚室内管理、病虫综合防治以及果实采收与商品化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1.扒除草莓大棚积雪:当大棚膜上出现积雪时及时进行人工扒雪,尤扒雪时要避免刺破大棚膜;扒下的积雪要及时搬离大棚边,以免冰雪融化后雪水流入大棚内,导致草莓受冻受淹。2.大棚草莓防冻:当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要做好防冻工作。(1)双重膜保温防冻。在大棚内增设内膜覆盖,内膜可用上年用过的旧棚膜,当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必须采用双重保温措施。(2)棚内放置火炉加温。当气温下降到-3℃以下时,可在大棚内放置火炉加温,火炉只数随大棚  相似文献   

7.
《北京农业》2010,(9):17-18
大棚草莓于9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覆盖地膜和大棚膜,11月上旬棚内放蜂,11月下旬草莓开始采收,3月中下旬草莓地套种甜瓜,4月中下旬甜瓜搭架长高后,除去草莓植株。  相似文献   

8.
草莓促成栽培不同设施的保温效应李国平吉沐祥潘耀平赵亚夫(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句容212400)草莓保护地促成栽培是利用大棚塑料薄膜等增温保温作用,使草莓在冬季能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从而达到反季节上市的一种措施。但不同设施的保温效果有显著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棚草莓滴灌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选择合适的大棚起垄作畦、定植、铺设黑地膜与滴灌带、覆盖二层膜保温帘、田间栽培管理、植株调整、病虫鼠害防治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当代农业》2014,(21):33-33
草莓入冬开始田间管理,以扣膜保温为主。除大棚、小拱棚双重覆盖保温外,还可以采用叶面覆盖等保温措施。温湿度管理棚内草莓定植后初期要求白天维持25~30℃,夜间以12~17℃为宜,有利于提早开花结果结果期白天棚温不超过20~25℃,夜间不低于5℃(温度调控目标为10℃);相对湿度以50%为宜。以换气透风来调节温湿度。追肥棚内草莓追肥掌握薄肥勤施原则,一般用0.5%复合肥进行喷施,定植活棵后施1次轻肥,到采收20天左右,再追施1次,还可用0.2%磷酸二氢钾液加0.4%尿素液进行根外追肥。  相似文献   

11.
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广富林郊野公园内的新型草莓大棚占地约2 hm2,其设计克服了传统单体拱棚棚顶低、保温效果差、透光率低、湿度大等缺陷,具有棚顶高、跨度大、透光性强、保温好等优点。现对该新型草莓大棚的设计原则、设计指标及结构等进行介绍,以期为其他地区建设草莓大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家顾问》2009,(10):35-35
大棚草莓可实现分批种植.延长上市期。本月起.部分大棚草莓逐渐处于开花结果期,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①温度、湿度管理。为确保草莓开花、结果,冬季草莓须设施栽培。根据情况,可采用温室、大棚、中棚、小棚、草帘搭配使用,使棚内气温白天保持在20℃左右,夜间5℃以上。结合温度管理,注意降低棚内湿度,在白天气温高时通风换气,清理好垄沟、沟渠等排水系统。  相似文献   

13.
大棚栽培的草莓一般在元旦前后开始上市,经济价值较高。但是大棚内温度和湿度都很高,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极有利于某些病虫害的大发生,尤其是白粉病,其发生受温、湿度影响比较大,是大棚草莓的主要病害,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都会发生。通过调查发现,草莓白粉病的发生是以大棚盖膜后为害为主,特别是在草莓现蕾开花进入产果期以后为害最重,严重影响了草莓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4.
大棚生产草莓.棚内高温多湿.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要使大棚草莓栽培获得优质、丰产、高效益,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5.
蒋学杰 《北京农业》2011,(34):10-12
1大棚结构 大棚宽9米.长度60米,为增强保温效果,在寒冷的季节.大棚膜外加盖厚5厘米的草苫,草苫外再加盖一层棚膜,以增强保温效果并起到防雨雪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用科技》2005,(4):F002-F002
3月20日,河北栾城县柳林屯镇开始举办第三界草莓采摘节,第一届时,该镇仅有50多亩大棚草莓,经过三年飞速发展,已形成1500多亩的大规模。一亩大棚每年可给农民带来2万余元的收入。  相似文献   

17.
大棚草莓增施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冬春季大棚栽培中,为了保温,大棚经常处于密闭状态,气体交换不足,大棚内CO2处于亏缺状态,影响了作物的光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物光合生产潜力的发挥,成为制约作物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草莓是浙江省大棚栽培的主要作物,我们进行此项试验,旨在明确增施CO2对大棚草莓生长发育、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探求提高大棚草莓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盛美娣  肖锦 《新农村》2007,(11):15-16
草莓大棚促成栽培是在冬季利用大棚设施保温,抑制植株进入休眠,使其正常生长发育,促进其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实现秋末冬初(11~12月)开始采收上市,直到第二年6月初不断有商品果生产的栽培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大棚搭建与棚膜选择采用塑料大棚覆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草莓促成栽培的最普遍形式。塑料大棚按搭建材料的不同分为竹结构棚及钢管结构棚。竹结构棚:棚内无立柱的小型棚,棚高1.8~2.0米,宽4~5米,长30~50米。其特点是造价低廉,但操作较不方便,且使用寿命短。钢管大棚:棚高1.8~2.0米,宽6米,长50~60米。其特点是操作方便,透光好,结构牢…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棚草莓无公害促成栽培技术,包括培育无病壮苗、设施选择与定植、保温管理、花果管理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大棚草莓于9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下旬覆盖地膜和大棚膜,11月底草莓开始采收,次年2月底。3月初在草莓大棚保护地采用套种方式种植甜玉米、糯玉米等特种玉米,4月中下旬待玉米植株长到一定高度后,除去草莓植株,既不会影响草莓的正常生长,同时又充分利用草莓大棚的温室作用,缩短甜、糯玉米的成熟期,可大幅度提高甜、糯玉米的种植效益。2000年,我们开展了“草莓大棚套种栽培甜、糯玉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