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鹿的寄生虫病比牛、羊等家畜发生的少,这可能与鹿的囤养有关.在查阅现有收录的有关鹿的文献中,涉及鹿的寄生虫病只占很小一部分,其中梅花鹿泰勒虫病更少涉及.梅花鹿泰勒虫病在临床上很少发生,关于该病的报道甚少,临床上常因对该病诊治不当,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笔者介绍了吉林省双辽市某新建鹿场育成梅花鹿因长途运输应激而发生急性肠炎的病例,分析了病鹿的临床症状,在治疗病鹿和鹿只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有助于养鹿生产。  相似文献   

3.
梅花鹿的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鹿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病对养鹿业危害极大。鹿感染本病后,主要在蹄部发生坏死,部分病鹿病菌散播到内脏,最后因败血症引起死亡。轻者由于四肢疼痛,影响运步,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梅花鹿仔鹿在育成阶段的死亡率较高,有的养殖户在仔鹿分群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外伤、坏死杆菌病和肠炎等疾病造成的。而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仔鹿的分群  相似文献   

5.
关于鹿结核病及其防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双辽市鹿场梅花鹿流行结核病。应用OT点眼与ELISA试验普检后,隔离及分批逐渐淘汰病鹿,并坚持对检疫阴性反应鹿和历年新生仔鹿分别连续3年使用BCG免疫预防,至今已10余年没有新病发生。  相似文献   

6.
谭仕旦  龚云登 《经济动物学报》2005,9(4):204-205,227
湖北省建始县某养鹿场的梅花鹿于2005年春季发生散发性死亡,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综合诊断,确诊为鹿慢性巴氏杆菌病。经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了该病发展,病鹿得到了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梅花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故本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本病对梅花鹿危害最大,可致鹿只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严重腹泻和发生败血症。笔者对我县一梅花鹿场发生的鹿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鹿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最初是由波林格(Bollinger)于1878年报道,随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报道了野生或饲养的鹿科动物(赤鹿、麋鹿、驯鹿、梅花鹿、白唇鹿等)发生本病。鹿群一旦发生  相似文献   

9.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干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湖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弱死亡.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化验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菌病,具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型布氏杆菌引起的,在我国的养鹿场流行严重。据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闫喜军对我国部分省区鹿布氏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鹿场饲养的梅花鹿群中普遍存在鹿布氏杆菌病,梅花鹿公鹿和母鹿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4.77%。  相似文献   

11.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弱死亡.  相似文献   

12.
海门市三星镇某梅花鹿场饲养梅花鹿67只,自1999年引进梅花鹿后,从未进行任何免疫注射。2 0 0 2年6月中旬的一个早晨突然死亡1只梅花鹿,另外还发现2 0余只梅花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这2 0余只集中在相邻的4个圈舍内,离这4个圈舍大约5 0m的一排圈舍未见异常。当天中午又死亡1只,下午来我站请求出诊。鹿食欲下降,槽中有剩料,由于群养无法确定有病的梅花鹿。后病鹿逐渐发展到精神不振,吃草很少,粪便干燥,鼻镜干燥,步态不稳。有部分病梅花鹿可见呼吸加快,呈腹式呼吸。最后病鹿倒地不起,腹痛乱踢。剖检1只,可见瘤胃壁肿厚,粘膜潮红,胃壁切面有凝固…  相似文献   

13.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鹿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牛型布氏杆菌引起的,在我国的养鹿场流行严重.据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闫喜军对我国部分省区鹿布氏杆菌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鹿场饲养的梅花鹿群中普遍存在鹿布氏杆菌病,梅花鹿公鹿和母鹿的阳性率分别为10.06%、4.77%.  相似文献   

14.
梅花鹿大肠杆菌病,以胃肠道炎症为主要特征,多发于仔鹿和幼鹿,常引起仔鹿白痢。2007年4月,五河县某梅花鹿养殖场饲养的梅花鹿先后出现急性死亡和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糊状血便为特征的疾病,最终衰竭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梅花鹿大肠杆  相似文献   

15.
自 1 98 0年以来 ,双辽市鹿场所饲养的马鹿和东北梅花鹿先后不断发生脑脊髓丝虫病。鹿患本病在1 995年以前无人报道。在本病未被人们了解时 ,饲养员们依据患鹿的临床表现称之为“偏胯病”、“拖拉胯病”、“扭腚病”、“晃腰病”、“腰痿病”或“后躯麻痹病”。从 1 990— 1 99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新沂市某鹿场饲养的梅花鹿突然发生一起以败血症和肺炎为特征的疾病,经新沂市兽医站门诊诊断为鹿的巴氏杆菌病。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病鹿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眼结膜充血,有出血点;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步态不稳,有的低头垂耳,独立一隅,或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7月份,贵州省某梅花鹿养殖基地饲养的梅花鹿发生蹄冠部及体表皮肤化脓、坏死,并形成瘘管、跛行行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坏死杆菌引起的梅花鹿腐蹄病,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症状5头母鹿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卧,不愿走动,行走时跛行,有痛感,一侧下肢不敢着地,呈"三角跳"姿势,且病鹿蹄部及体表皮肤出现肿胀、疼痛、化脓、坏死、溃疡并有恶臭浓汁等,初步诊断为由  相似文献   

18.
作者首次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梅花鹿放线菌病病鹿(阳性组)及健康鹿(阴性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差异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0):66-66
为加快双阳区鹿产业发展,根据该区鹿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发展实际和国内外鹿业市场发展趋势,实行"12345"工程,推动梅花鹿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是制定一个规划。《长春市双阳区梅花鹿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规划(纲要)》科学修编已完成,下步拟请专家论证。二是出台两个意见。区政府拟出台的《关于梅花鹿产业发展奖励暂行办法》和《关于梅花鹿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三是抓好三个建设。鹿乡镇鹿产品市场建设已完成项目选址和可研编制,中国梅花鹿之乡—双阳网站已建设完成并开通,正着手以雕塑公园为主体建设梅花鹿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20.
商丘市某野生动物驯养场2000年因发生鹿巴氏杆菌病,导致9只梅花鹿死亡,其中成年公鹿5只,母鹿2只.根据发病季节,病鹿的临床症状,尸体剖检情况,以及病料涂片镜检结果,确诊为鹿巴氏杆菌病.鹿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或溶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最急性或急性传染病.以呈现急性败血症,出血情炎症或肺炎症状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