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果树学报》2021年第7期《桃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与高效防治药剂筛选》(作者蒋政华等)报道,为明确早熟桃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评价其在不同桃品种中的致病力差异;筛选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根据科赫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法测定5个桃品种的果实对该病原菌的抗性。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5种药剂对桃软腐病病菌的毒力,通过贮藏试验验证药剂对桃软腐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自然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针对病原菌采用6种不同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有效菌株中GC-1和GC-2可引发蒂腐病,将有效菌株的序列结果与 NCBI进行核酸 Blast 比对,GC-1和GC-2分别与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同源性达99 %和100 %,结合GC-1和GC-2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8.2007 mg/L;其次是异菌脲、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19.6431 mg/L、23.2454 mg/L、37.7505 mg/L、70.2533 mg/L和139.2179 mg/L。多菌灵对粉红螺旋聚孢霉效果最好,EC50值为7.8540 mg/L;其次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和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4.3703 mg/L、28.1615 mg/L、100.7953 mg/L、126.3797 mg/L和135.9008 mg/L。因此,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分别对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了明确红阳猕猴桃褐斑病主要病原菌及适宜的防治药剂,采集贵州省水城区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的标样,通过组织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形态学观察,分子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药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的形态特[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黔科合服企[2019]4004);贵州科学院青年基金(黔科院J字[2021]21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234) 作者简介:苏文文(1992-),女,河南灵宝人,硕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E-mail:275272042@qq.com;*为通讯作者:李苇洁,女,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猕猴桃栽培和育种研究,E-mail:lwj024333@163.com]征与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形态特征相似,将分离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发现该菌株与黄瓜多主棒孢霉菌的相似性达到96%以上。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最低浓度可抑制菌丝生长,其次为40%戊唑醇悬浮剂、80%乙蒜素乳油、30%吡唑嘧菌酯乳油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002 mg/L、 0.0743 mg/L、0.0871 mg/L和0.5025mg/L。红阳猕猴桃褐斑病主要由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以上5种药剂均可作为防治红阳猕猴桃褐斑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运用28种真菌杀菌剂对4种猕猴桃果实腐烂病主要致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Diaporthe actinidiae,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Alternaria alternata)进行了室内药剂防治测定。研究结果表明45%代森铵150倍液及30%琥胶肥酸铜300倍液对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高达88.19%,其次是47%春雷王铜500倍液及86.2%铜大师1000倍液,抑制率在84.73%以上。由此说明以上4种药剂是防治软腐病菌的最佳药剂。  相似文献   

5.
从猪粪中分离引起仔猪副伤寒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通过细菌培养、形态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糖发酵试验,并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得到引起仔猪副伤寒的病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通过药敏试验,得到该分离菌对头孢噻吩(抑菌圈24 mm)和头孢唑啉(抑菌圈18 mm)敏感性最强;最不敏感的是诺氟沙星(抑菌圈为3 mm)。  相似文献   

6.
正据《北方园艺》2020年第5期《麦克罗药剂对徐香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作者郭慧慧等)报道,以细爽、甲米、赢帅3种药剂为试材,在发病率80%的徐香猕猴桃果园,采用树体药剂喷施法,进行连续3年病害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3种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四川省猕猴桃主产区的广元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乐山市、成都市、宜宾市等区县的198个果园进行猕猴桃溃疡病调查统计,研究了溃疡病的发生与海拔、品种、树龄的关系,并且分离、纯化、鉴定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高,溃疡病病害发生程度加重;在调查的品种中红阳较其他品种更容易感病;树龄小于3年或者是大于10年以上发病程度较轻。分离纯化得到343株菌株,其中有234株是溃疡病病原菌,并且均是PSA 3型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弄清广西各猕猴桃产区猕猴桃果实病害的病原菌种类,作者于2021年8-9月采果期收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河池市、百色市、贺州市及宜州市等5个市15个猕猴桃主产县38个代表性果园的成熟果实进行病果的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共计分离获得174份真菌材料和5份细菌材料,分别使用鉴定真菌的通用引物ITS1/ITS4和鉴定细菌的通用引物27F /1429R做PCR 扩增。将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发现15个主产县猕猴桃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主要有葡萄座腔菌科的2个属Botryosphaeria和Neofusicoccum、二孢菌属(Lasiodiplodia)、间座壳菌属(Diaporthe)、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镰刀菌(Fusarium)、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毛霉属(Mucor)和类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其中葡萄座腔菌属、间座壳菌属、二孢菌属和Neofusicoccum为主要真菌,分别占获得真菌材料总份数的47.70%,29.89%,9.20%和6.90%,毛霉属和类拟盘多毛孢属为猕猴桃果实病原菌系首次报道。病原细菌种类有葡萄杆菌(Gluconobacter)、Atlantibacter 和泛菌属(Pantoea),这3个属的细菌在猕猴桃果实病原细菌相关报道中均未见报道。鉴定结果初步锁定了广西猕猴桃果实病害病原菌种类,可为猕猴桃果实病害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辽宁绥中县发现苹果白绢病发生为害,为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病样进行分离培养,并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和rDNA-ITS和LSU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同时进行了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的菌落形态与整齐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一致,经分子鉴定,其ITS序列和LSU序列与整齐小核菌的有性型序列同源性达100%,将引起苹果白绢病的病原菌鉴定为整齐小核菌。病原菌在10 ~ 35℃均可生长,25 ~ 30℃时病菌生长最快,病原菌在pH值范围为3 ~ 12时均可生长,碱性环境不适宜病菌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药剂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咯菌腈和氟硅唑均对白绢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噻呋酰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565 mg/L。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防治火龙果溃疡病,本实验通过菌种的分离与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对引起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抑菌药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菌株P1与新暗色柱节孢的相似性达100%,结合形态学分析确定该菌株就是火龙果溃疡病的病原菌;13种药剂中40%氟硅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12.5%烯唑醇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507mg/L、0.1317mg/L、0.1832mg/L和0.1731mg/L。结果可为火龙果溃疡病的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从牛奶中分离得到4株病原菌,通过细菌培养、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等,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和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头孢噻吩和青霉素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低度敏感,而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不敏感。说明可以用庆大霉素、四环素和诺氟沙星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4月《琯溪蜜柚炭疽病病原鉴定》(作者赖宝春等,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308.S.20170421.0829.006.html)报道,试验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D鄄NA-ITS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的种类鉴定。结果表明,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  相似文献   

13.
据《果树学报》2019年第2期《4种基因型猕猴桃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涝性评价》(作者白丹凤等)报道,为了研究淹水胁迫下4种基因型猕猴桃的形态变化及生理响应,以筛选耐涝种质资源,并初步分析猕猴桃耐涝的生理机制,采用双套盆法模拟淹水胁迫,对大籽猕猴桃KR2、对萼猕猴桃KR5、美味猕猴桃15-13及软枣猕猴桃永丰一号的两年生组培盆栽苗进行淹水处理,通过统计涝害指数观察淹水对此4种猕猴桃属植物形态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根系活力、叶片光合能力及根系低氧伤害相关指标研究淹水对猕猴桃属4种植物生理代谢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份材料的耐涝性.  相似文献   

14.
安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调查安徽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和筛选病原菌敏感药物.采集了安徽省奶牛主要养殖区的隐性乳房炎奶样,分离、鉴定了主要病原菌,并筛选了敏感药物.结果表明,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且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混合感染占大部分,这些主要病原菌对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头孢曲松钠和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为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防治青脆李果斑病提供理论依据及发展化学防治技术,本文鉴定了青脆李果斑病致病菌种类,也筛选了有效抑制病原菌药剂。通过对青脆李带病果实组织分离、对病菌进行鉴定和致病力评价及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该菌对健康的金脆李、青脆李、青萘李、半边红李以及脆红李的叶片、枝条和果实均致病,其菌株may8对果实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但在叶片和枝条上致病力表现不同,即对青脆李叶片和青萘李枝条致病力最强,而对半边红李叶片和半边红李枝条的致病力最弱。15种杀菌剂中烯唑醇和吡唑醚菌酯杀菌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971 μg·mL-1和0.4099μg·mL-1,可以进一步用于田间的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6.
对河南某兔场出现呼吸困难和腹泻等症状的2月龄兔群进行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采用临床问诊、病理剖检、病原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PCR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等方法,确定病原菌种类,筛选敏感药物,为发病兔场提供科学合理治疗方案.结果在发病兔体内分离到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和肺炎克雷伯氏...  相似文献   

17.
从广西南宁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采收的火龙果,经28℃存放,观察采后发病情况。取病部进行组织分离,根据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火龙果采后贮藏发生的病害有火龙果软腐病(Fusarium equiseti (Corda) Sacc.,Gilbertella persicaria (Eddy) Hesselt.),火龙果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 , Bipolaris cactivora (Petrak)Alcorn), 火龙果溃疡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 (Penz.) Crous & Slippers),其中木贼镰刀菌引起火龙果软腐病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贵州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致病菌种并做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对该县的烂果进行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 定,得到一株致病能力较强的真菌,结合形态学及18 S rDNA序列测定,最终确定该致病菌种为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gracilissp. );采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分别选用6种杀菌剂的抑制作用毒力用于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复配 (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40%嘧菌酯悬浮剂按1:1混合)、40%氟硅唑乳油三种杀菌剂抑制效果最好较好,其EC50分别为0.068、0.2205、和2.1872 mg/L,均可作为选为该病菌病害的防治用药药剂。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实验室细菌培养分离技术,从产后死于出血性、败血性坏死肺炎及子宫炎的奶牛肺、子宫子叶组织中分离出一种主要的病原菌;通过细菌形态学、染色反应、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鉴定方法,确定该病原分离株为铜绿假单胞杆菌,并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了环丙沙星、羧苄青霉素等对该菌敏感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正>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11期《烟台地区樱桃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性及流行条件》(作者于晓丽等)报道,为探究病菌对不同品种樱桃叶片、新梢及木质化枝条的致病性及病害的流行动态和流行条件,并为病害的防治及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从烟台地区樱桃苗圃分离得到樱桃茎腐病病原菌菌株P1639,进行初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室内试验测定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