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鸡群中感染的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进行分型与序列分析,以期明确Ⅰ群禽腺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和hexon基因变异情况。参考GenBank上FAdV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采用套式PCR技术扩增临床病料中Ⅰ群禽腺病毒hexon基因,测序后获得了8株FAdV hexon基因片段。结果表明,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其中HM、SXFS、LQQD、HXGB、GSPL、DYQY和FP共7株属于FAdV-4型,而GS株属于FAdV-1型。7株FAdV-4型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9.9%~100%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100%,提示这7株FAdV-4型流行毒株高度同源。FAdV-1型的GS与CELO株核苷酸、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2%,提示GS与CELO株亲缘关系较近。在鸡群中发现存在FAdV-1型和FAdV-4型Ⅰ群禽腺病毒,各血清型毒株之间高度同源,毒株遗传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监测鸡群中禽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养殖提供信息资料。采集河北某鸡场表观健康鸡群泄殖腔拭子45份,在病毒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分离株序列比对与遗传进化分析血清型。结果共分离到6株禽腺病毒,其中RPVA0923株和RPVA0924株核苷酸序列与FAd V-8b相似性大于98.68%,与FAd V-8b型K08株、764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RPVA0925、RPVA0926、R PVA0927、R PVA09282株核苷酸序列与FAd V-8a型禽腺病毒相似性大于98.81%,与FAd V-8b型TR59株亲缘性最近。本研究分离到4株FAd V-8a和2株FAd V-8b。结果表明临床表现健康鸡群存在携带多血清型禽腺病毒,养殖企业需重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3.
旨在对我国流行的4种血清型(4、8a、8b和11型)禽腺病毒-I群(fowl adenovirus, FAdVs)对鸡胚和鸡的致病性进行研究,选取12日龄SPF鸡胚和10日龄SPF鸡感染4种血清型FAdVs,对SPF鸡胚和鸡的死亡率及鸡胚胚体质量进行统计;对感染鸡的大体剖检变化、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病毒载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FAdV-8b和FAdV-11感染SPF鸡胚后其死亡率高于45%,FAdV-8a感染后胚体质量降低最严重,FAdV-4感染后对胚体质量影响最小;FAdV-4感染SPF鸡死亡率高达53.3%,其他组鸡无死亡;除肝出现肿胀、变性、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外,4种病毒感染SPF鸡后分别造成不同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FAdV-4感染出现心包积液、FAdV-8a感染肌胃出现糜烂、FAdV-8b感染导致腺胃肿胀和FAdV-11感染导致胰腺坏死,各损伤组织均出现实质细胞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4种病毒感染SPF鸡均出现免疫器官的组织学损伤,其中,FAdV-8a、-8b 和-11感染鸡引起的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缺失和损伤较FAdV-4更为严重;组织病毒载量结果显示,FAdV-4感染鸡心和肾病毒载量最高,FAdV-8b和FAdV-11感染鸡胰腺病毒载量高于FAdV-4感染组,且FAdV-4感染鸡心、肝和肾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5天高于第3、7天,除FAdV-8a感染组外,病毒载量与各组织损伤情况相一致。综上表明,4种血清型FAdVs中,FAdV-11对SPF鸡胚的致死性最强,FAdVs对SPF鸡的致死率最高,尽管FAdV-8a、-8b 和-11不致死SPF鸡,但对SPF鸡胚、SPF鸡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较为严重,这将会造成鸡胚孵化率降低、鸡生长发育缓慢和易于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相似文献   

4.
Ⅲ型干扰素(IFN)又被称为IFN-λ,具有与Ⅰ,Ⅱ型IFN类似的抗病毒特性,但利用不同的配体-受体系统,主要在一些上皮细胞及免疫细胞上发挥作用。本研究评价了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鸡IFN-λ(chIFN-λ)在体内、外对禽Ⅰ群腺病毒4型(FAdV-4)GX2013株和8b型(FAdV-8b)QD2016株感染的抗病毒效果。在体外抗病毒试验中,重组chIFN-λ在LMH细胞上对GX2013株和QD2016株的抗病毒效价分别达到1.33×10~6,1.78×10~6 U/mL。在体内抗FAdV-4感染试验中,重组chIFN-λ治疗组在攻毒5 d后试验鸡存活率达60%,而未进行治疗的对照组3 d内死亡率为100%。在体内抗FAdV-8b感染试验中,重组chIFN-λ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试验鸡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治疗组在攻毒5 d后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水平均低于未治疗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结果表明重组chIFN-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有望在禽腺病毒感染防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根据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的Hexon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在7.3×10~3拷贝/μL~7.3×10~8拷贝/μ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仅对FAdV-4扩增呈阳性,对NDV、AIV、IBV、IBDV、ILTV、FPV、FAdV-8a、FAdV-8b的检测均为阴性;对FAdV-4最小检出的梯度为7.3×10~1拷贝/μL,灵敏度为普通PCR的1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表明该方法的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10%,可用于FAdV-4的快速诊断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352、43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的Ⅰ群禽腺病毒(FAdV-Ⅰ)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FAdV-Ⅰ不同血清型Hexon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内、外2对特异性检测引物,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FAdV-Ⅰ套式PCR检测方法。结果: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FADV-Ⅰ,而检测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鸡痘病毒(APV)、马立克病病毒(M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鸭瘟病毒(DEV)、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H9)、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均为阴性;检测下限为10~(2.0) TCID_(50),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100倍;对3个不同浓度FAdV-Ⅰ的批内重复性检测和批间重复性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相对于病毒分离鉴定方法的符合率为90.91%;用该方法检测91份临床病料样品,共检测出阳性样品58份,其中血清4型、8a型、8b型、11型阳性样品分别为38份、8份、7份、5份。结果说明本试验建立的FAdV-Ⅰ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准确性,能够用于FAdV-Ⅰ的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卵囊形态特征观察与动物回归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如皋市对26个养鸡场的球虫种类及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共查见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和早熟艾美耳球虫等6种球虫,检出率分别为53.8%、15.4%、50.0%、46.2%、26.9%和30.8%,优势种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65.4%(17/26)鸡场有球虫感染。球虫均为混合感染,其中混合感染4种球虫的最多,达58.8%(10/17)。在大于65日龄鸡群中地面平养鸡场的球虫感染率(100.0%)显著高于笼养鸡(28.6%)。球虫感染率在小于14日龄鸡群为0(0/4),15~65日龄鸡群为100%(12/12),66日龄以上鸡群为50%(5/10)。调查结果为如皋地区鸡球虫病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禽流感H9在非免疫鸡群的感染情况和免疫鸡场的免疫效果,本试验在四川分别选择一个非免疫鸡场和免疫鸡场,用微量HI试验对187份不同日龄的非免疫鸡血清(56、85、92、149、256、410日龄)和222份不同日龄的免疫鸡血清(53、87、145、264、398日龄)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非免疫鸡群禽流感H9阳性率分别为34.38%、37.14%、29.41%、38.71%、46.67%、52.00%,免疫鸡群阳性率分别为76.27%、84.31%、88.37%、91.89%、81.25%。试验表明非免疫鸡群的禽流感H9感染较严重,免疫鸡群免疫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自国外直接进口的蛋用型海兰褐祖代鸡群的禽白血病感染状态进行了持续观察,并与国内3个不同发病状况的海兰褐父母代鸡群的种蛋p27检出率、抗体阳性率、投诉情况进行了比较.将国外直接进口的蛋用型海兰褐祖代鸡群3个配套系240只1日龄鸡在SPF环境中饲养,在不同日龄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群特异性p27抗原、采集血清检测ALV-AB及J特异性抗体和采集血浆分离外源性ALV,并在鸡群开产后收集种蛋,检测蛋清p27抗原和父母代鸡群胎粪p27抗原.同时对来自天津、山东的不同投诉情况的3个父母代鸡场种蛋p27抗原或ALV-AB及J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进口祖代鸡ALV-AB及J特异性抗体在68、150日龄检测均为阴性;分别在12、26、68、150日龄采血浆在DF1细胞分离病毒均为阴性;收集的250枚种蛋蛋清和孵化的父母代鸡群胎粪p27抗原检测均为阴性.而其他国内3个父母代鸡场的种蛋p27检出率最高达12%.结果表明,该海兰褐祖代鸡群无外源性禽白血病的感染,不同鸡群的种蛋p27检出率与病毒分离率 及发病情况具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以作为开展ALV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种鸡场净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从东北某疑似感染FAdV-Ⅰ病毒AA+肉鸡养殖公司采集病料送至瑞普生物诊断中心,采用PCR方法禽腺病毒Ⅰ群核酸(FAdV-Ⅰ)核酸检测,结果成阳性。回收琼脂糖凝胶中的目标核酸送至测序公司测序,利用MegAlign软件和MEGA6.06软件分别做腺病毒分离株与禽腺病毒Ⅰ型hexon基因的同源性分析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该分离株与FADV-11型参考株同源性为99.9%,基因型属于D亚型,血清型属于11型。对发病鸡群采用注射腺病毒卵黄抗体和干扰素,同时使用保肝护肾中药肝肾宝和放继发感染抗生素头孢噻呋钠,控制住了病情。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地方流行毒株的分子进化情况,基于实验室分离的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分别对2株FAdV-4毒株进行PCR分段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筛选出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依次拼接得到病毒的全基因组,获得FAdV-4贵州株的全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通过PCR分段扩增成功获得了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的全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3 352、43 723 bp,FAdV-4 GZ-BJ株全基因序列长度比FAdV-4 GZ-QL株短371 bp,少6个ORF(22K、putative 9.1 ku、u-exon、ORF17、ORF28、ORF42),二者的氨基酸同源性为57.1%。2株FAdV-4贵州株同国内外不同地区FAdV-4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8.7%~100%,与FAdV-4经典毒株ON1比对,2株FAdV-4贵州株和国内FAdV-4分离株均缺失ORF19、ORF27、ORF30。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株FAdV-4贵州株GZ-BJ株和GZ-QL株仍属于Ⅰ群C种FAdV。研究结果表明,2株贵州株FAdV-4 GZ-BJ株和FAdV-4 GZ-QL株较国内外FAdV-4毒株均存在进化与突变,且FAdV-4 GZ-BJ株变化较大,但尚未改变其血清型,这为探索FAdV-4致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新城疫强毒(vNDV)在免疫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其与抗ND抗体效价的相关性,用自行建立的检测vNDV的荧光定量RT-PCR(RRT-PCR)对采自川、渝两地36个免疫鸡群的360份肛门棉拭子进行检测,同时采血测定其血凝抑制抗体效价.结果共检出5个vNDV 阳性鸡群,每个阳性鸡群检出1例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鉴定证实为NDV;36个受检鸡群HI抗体平均效价在4.5~10.1,标准偏差(SD)在0.70~3.19,变异系数在9.5%~44.3%.当SD大于2.0时,vNDV感染鸡群阳性率为50%,6(5/10),当CV大于32%6时,vNDV感染鸡群阳性率为62.5%(5/8);vNDV感染个体HI抗体效价分别为210、29,28,26,23;阳性样本RT-PCR产物经测序分析证实为vNDV F基因序列,发育进化分析显示,2株vNDV属基因Ⅶ型,3株属基因Ⅸ型.研究结果表明,RRT-PCR适合vNDV感染及传播的监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免疫鸡群是否感染vNDV可能与个体HI抗体水平高低无关,而与群体HI抗体离散度有关,SD和CV值有助于判定鸡群感染vNDV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为确诊贵州省某养鸡场发生疑似安卡拉病毒感染的病例,实验基于安卡拉病毒Fiber1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对病料样本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和核酸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1)从病例的肝脏样本中扩增出大小约1 296 bp的Fiber1基因目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2)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扩增的Fiber1基因序列与国内分离株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感染病例中的安卡拉病毒流行株(命名为:GZ-LPS)与K31、MX-SHP9、ON1和河北、江苏等地的FAdV-4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其他血清型禽腺病毒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结论:此次疫情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禽腺病毒Ⅰ群C种血清4型的安卡拉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鸭源鸡杆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在我国部分地区鸡群中的感染状况,本实验采用G.anatis微量凝集试验对我国河南、山东和山西等不同地区的1 314份鸡血清样品进行了G.anatis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G.anatis的感染率、感染品种、日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河南、山东和山西等地鸡群均存在G.anatis感染,其中G.anatis血清Ⅰ型抗体阳性率为11.95%,G.anatis血清Ⅱ型抗体阳性率为23.29%,G.anatis血清Ⅳ型抗体阳性率为9.82%。不同省份的鸡群感染G.anatis的血清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河南、山东和山西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23.12%、25.27%和52.94%。对河南地区不同品种和日龄鸡的调查表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但血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表现为罗曼鸡的血清阳性率比海兰鸡高,开产前蛋鸡的血清阳性率低于开产后的血清阳性率。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一种快速有效检测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的方法,本研究根据FAdV-4五邻体(Pento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经过条件优化,建立了检测FAdV-4的纳米PCR方法(Nano PCR)。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鸡新城疫病毒等12种家禽常见病原及国内报导的FAdV-1、FAdV-2、FAdV-8a、FAdV-8b、FAdV-11等5个主要血清型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仅FAdV-4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FAdV-4的最低核酸检出量为54.0拷贝/μL,较常规PCR方法高10倍,敏感性较高。应用该方法和病毒分离培养法同时对8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二者均检出14份阳性样品,总体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Nano PCR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可以用于FAdV-4的临床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7.
山东益生种畜禽公司于2016年从法国引进4 000套哈伯德白羽肉鸡曾祖代,鉴于国内鸡群的支原体感染率较高,为保障曾祖代鸡群的阴性状态,单独设计了严格的生物安全隔离与多项控制措施,并持续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跟踪监测评估。曾祖代种鸡群未免疫鸡毒支原体(MS)疫苗,监测MS血清抗体和种鸡咽喉拭子;因免疫过鸡滑液囊支原体(MG)弱毒和灭活疫苗,无法通过检测血清抗体和种鸡咽喉拭子来评估鸡群MG感染状态,而采用PCR方法检测后代雏鸡和孵化后啄壳死亡毛蛋的气囊拭子进行评估。从1~58周龄共采集血清19次,合计1 140份样品,结果显示MS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在4~58周龄期间,2个鸡舍共采集14次,合计840份咽喉棉拭子,PCR扩增MS病原均为阴性。为了评估MS和MG的垂直传播,采集和观察30~55周龄期间9批270只1日龄的后代雏鸡气囊,同时采集后代孵化后啄壳死亡的313个毛蛋的气囊,雏鸡和毛蛋均未发现气囊浑浊现象,MS和MG PCR检测也均为阴性。在整个约60周的生产期中鸡群一直保持MS和MG无感染状态。结果表明,在国内的环境条件下,只要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隔离预防措施,种鸡群可完全实现并维持MS和MG净化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江苏省内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采集江苏省13个地级市规模猪场和屠宰场健康猪群的鼻拭子和肛拭子样品,通过RT-PCR方法检测PEDV,并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S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59份猪鼻拭子样品中,PEDV阳性检出率为10.42%(27/259);178份猪肛拭子样品中,PEDV阳性检出率为9.55%(17/178)。选取的8株PEDV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2%~100%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5.2%~97.1%之间,与国内流行毒株SD-M、JS2008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7%以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8株PEDV代表株属于同一群,与经典毒株CV777、DR13亲缘关系较近。本研究初步明确了江苏地区健康猪群中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状况和PEDV遗传演化特点,为有效防控猪流行性腹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沈阳地区不同品系鸡群禽白血病(AL)流行情况,于2015年7月份—2016年6月份采集了沈阳市5个县(区)28家规模化鸡场72个不同品种、不同代次、不同日龄鸡群的泄殖腔棉拭子1 896份、翅静脉血液4 656份,对采集的样品分别进行了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和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沈阳地区不同品种鸡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LV-J亚群感染,平均阳性率为3.39%,p27抗原阳性率平均为5.70%;且肉鸡品种的J亚群抗体阳性率(4.50%)高于蛋鸡品种(2.05%),肉鸡品种的p27抗原阳性率(7.37%)高于蛋鸡品种(3.10%);产蛋初期的鸡群p27抗原阳性率(9.97%)和J亚群抗体阳性率(5.56%)高于其他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用IDEXX公司的禽白血病(ALV)3种ELISA试剂盒对广西规模鸡场不同类别鸡群的血清、喉头/泄殖腔棉拭子、蛋清样品进行禽白血病J亚群(ALV-J)抗体、A和B亚群(ALV-AB)抗体、p27抗原进行检测,发现规模场不同种类鸡群感染程度不同。血清中ALV-J阳性率11.33%(338/2 982),其中核心群鸡阳性率8.87%(86/970),生产群鸡阳性率为12.87%(138/1 072),种公鸡阳性率为12.13%(114/940);p27抗原检测蛋清阳性率为5.48%(43/785),喉头/泄殖腔棉拭子阳性率为15.25%(122/800),蛋清样品检出率低于喉头/泄殖腔棉拭子。另对2个场血清和蛋清ALV-AB、ALV-J、ALV(p27抗原)进行对应检测比较,发现三者没有线性关系,即ALV-J感染率高,ALV-AB和p27抗原检测率不一定高;ALV-AB抗体高,ALV-J和p27抗原阳性率也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