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牡竹属栽培品种整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 Nees)是竹类植物中体型最大的类群,由于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历史上一直都是其分布区居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全世界的牡竹属植物约有46种以上,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产牡竹属植物37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和西南地区,其中尤以云南为多。为了适应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工作的需要,经系统整理,确认牡竹属传统栽培品种12个,新登录栽培品种5个,共计17个栽培品种,分属于9个不同竹种。现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整理报道,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植物约有30余种及种下分类群,主要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各地区及西藏东南部)、日本和越南,缅甸、美国、欧洲也有少量引栽。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ICRCB)组织有关专家,对竹亚科方竹属的栽培品种进行了系统整理。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全世界有17个栽培品种,涉及4个不同的方竹属竹种。现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整理报道,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竹亚科(Bambusoideae)箣竹属(Bambusa Retz.corr.Schreber)是丛生竹类植物中环境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较广、也是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一个类群。由于其历史上与分布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一直被广泛栽培和应用,不仅拥有种类繁多的物种类群,而且拥有数量可观的栽培品种。全世界的箣竹属植物约100余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连同引种在内已知有71种之多,主产华南和西南地区。依据国际上业已公布的权威资料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目前全世界可认定为箣竹属栽培品种的竹类植物有57个,分属于14个不同竹种。此外,还有22个栽培品种暂时无法确认,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竹亚科(Bambusoideae)箣竹属(Bambusa Retz. corr. Schreber)是丛生竹类植物中环境适应性较强、分布范围较广、也是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一个类群。由于其历史上与分布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一直被广泛栽培和应用,不仅拥有种类繁多的物种类群,而且拥有数量可观的栽培品种。全世界的箣竹属植物约100余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连同引种在内已知有71种之多,主产华南和西南地区。依据国际上业已公布的权威资料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目前全世界可认定为箣竹属栽培品种的竹类植物有57个,分属于14个不同竹种。此外,还有22个栽培品种暂时无法确认,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5.
竹亚科(Bambusoideae)刚竹属(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是竹类植物中环境适应性最强、分布范围最广、也是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的一个类群。由于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均十分突出,且许多种类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耐低温属性,历史上一直都被世界各国的园艺师们争相引种、培育、并被广泛栽培和应用,因而涌现出数量庞大的栽培品种类群。全世界的刚竹属植物约60余种,且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刚竹属植物,大多是从中国引入。依据国际上业已公布的权威资料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的规则和要求,经系统整理,目前全世界可认定为刚竹属栽培品种的竹类植物有127个(不包括原栽培品种),分属于27个不同竹种。此外,还有21个栽培品种无法确认,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6.
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就是按照国际规则对竹栽培品种进行命名和注册,这是一项具有国际意义和科学价值的重要工作。为了确保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的规范、准确和统一,使其既符合实际又便于操作,笔者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Cultivated Plants,ICNCP)》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并结合竹类植物的自身特点,对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的意义、原则与方法(包括竹栽培品种的命名、描述、发表、登录和建立等)进行了扼要整理。  相似文献   

7.
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的理论基础是由国际权威组织正式颁布实施的《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及其相关理论支撑体系;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实践的有效开展则有赖于国际栽培植物登录权威体系的建立、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中心的组建和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规则的制定。据此,文章系统介绍了《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基本情况以及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的相互关系,国际栽培植物登录权威(ICRA)体系的基本概念及其与法定植物登录权威(SPRA)的相互关系,申报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其资源基础,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申报与批准,国际竹类栽培品种登录工作的组织形式、操作方法、阶段性成果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世界各产竹国、产竹区和从事竹资源研发、培育、生产、加工、交流和利用的机构、企业及个人开展竹类栽培品种国际登录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世界慈竹属栽培品种整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世界竹亚科(Bambusoideae)慈竹属(Neosinocalamus Keng f.)植物只有2种,均产自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四川盆地最为丰富,分布面积约10万hm2。由于历史上慈竹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故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扩大,目前所见慈竹属植物大多为人工栽培。其中,慈竹N.affinis(Rendle)Keng f.有10个栽培品种,方城慈竹N.fangchengensis Yi et J.Y.Shi有2个栽培品种。文章整理了这些栽培品种及其相关信息,以便查阅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竹类物种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世界约有竹类植物1 500多种。中国是世界上竹类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截止目前,中国实际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公开发表的竹类植物有44属、762种,约占世界竹类种数的50%以上。这其中不包括55变种、147变型、5个杂交竹,计207个种下分类群以及竹类栽培品种和许多存疑竹类。文章详细列出了中国已公开发表的762种竹类植物名称,显示了中国竹类物种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主食竹是指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自由采食和在圈养条件下人工喂食的竹类植物。大熊猫主食竹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大熊猫与竹类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文章收集整理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分析了其重要价值。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可归为大熊猫主食竹的竹类植物有16属、106种、1变种、18栽培品种,计125种及种下分类群。其中,有13属、79种、1变种、3栽培品种,计83种及种下分类群,是作为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野生大熊猫主食竹加以利用;有11属、53种、1变种、15栽培品种,计68种及种下分类群被中外数十家大熊猫养殖基地或动物园用于饲喂圈养的大熊猫;二者部分种类有所重复。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多样性状态,不仅对于满足现有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采食需求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其可持续利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典型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演变及突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典型发育的岩溶地貌—普者黑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对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10年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过程及突变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5年普者黑岩溶湿地流域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逐渐减小,生态脆弱性等级综合表现为中度脆弱;流域生态脆弱性时空分布格局较为散乱,极度脆弱区由普者黑流域下游向上游转移。2006—2015年普者黑流域生态环境熵值发生了多次突变,第2阶段(2009—2012年)的突变特征值>第1阶段(2006—2008年)突变特征值>第3阶段(2013—2015年)突变特征值。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叠加作用是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变化的原因,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污染净化和经济发展等为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田园式养老的概念特征进行问卷设计,选取北京市老年人进行田园式养老需求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55~60岁和60岁以上2个年龄段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基地适老性规划影响的个体、社会、认知选择、需求因素。结果表明:55~60岁初老期并具有较高收入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对田园式养老需求度较高,其更注重内部的功能服务,步行休息距离多为1000m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对经济因素有不可预期的问题,其更愿意长期居住,对居住环境的交通、文化学习功能和500m的步行休息距离有较高需求。基于分析结果,本文从规划模式选择、养老居住建筑、功能空间、道路交通4方面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碱木质素(AL)为原料制备羟丙基化碱木质素(HL),研究HL对纤维素酶的非生产性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纤维素的酶水解得率的影响。Zeta电位滴定、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疏水性的测试结果表明:AL经过羟丙基化改性后表面特性发生改变,表面负电荷增加(Zeta电位由+35.0 mV降至-44.8 mV);表面元素分布及化学键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C—O和■键强度增加,疏水性减弱(疏水度由106.60 L/g减小为4.30 L/g),使得木质纤维素底物对纤维素酶的非生产性吸附减弱,进而显著提高纤维素酶水解效率。以10 U/g纤维素酶水解0.4 g/L微晶纤维素72 h,添加4 g/L的HL时游离酶蛋白质量分数为11.65%,相比4 g/L的AL提高152%;添加4 g/L的HL时酶水解得率为54.38%,相比4 g/L的AL提高32.09%。  相似文献   

14.
‘滇优1号’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玉山竹属Yushania Keng f.的湿地玉山竹Yushania uliginosa Yi et J. Y. Shi。因湿地玉山竹具有独特的耐湿、耐寒特性,曾于2004年、2008年先后2次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海拔2 500 m处,小规模引种到海拔2 000 m的昆明金殿公园种植,其后曾经历数次淹没和浸泡,但依然生长良好。2015年5月,鉴于该竹的特殊价值,又在昆明呈贡滇池国际登录园苗圃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达到4 000多株。经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该湿地玉山竹人工居群的各项特征与野生居群基本一致,除适应较低海拔的不同环境外,其竹丛明显矮小、叶片更纤细、节间更短、笋色更偏绿,但总体长势良好,各项特征表现稳定,因此确认为野生竹人工引种培育成功的一个栽培新品种,并定名为‘滇优1号’,学名为Yushania uliginosa ‘Dianyou 1’。  相似文献   

15.
巨龙竹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巨龙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竹种,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大竹种,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目前,由于巨龙竹的资源培育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统一的技术指导,使得育苗技术水平和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巨龙竹资源的发展与利用。为规范巨龙竹的育苗方法,提高苗木质量和产量,文章基于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一套系统的巨龙竹育苗技术规程,包括圃地选择、育苗和苗木出圃等内容,以指导巨龙竹的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森林生长过程的模型是辅助森林管理的有力工具,其包含描述森林生理、生态和物理过程的组件,基于这一过程的3-PG模型用于研究林木生长过程中考虑树种的生理特性,并结合立地条件、气候条件以及经营管理等措施,预测在各种变化条件下的森林生长情况。文中通过对3-PG模型参数及参数敏感性的分析来表述3-PG模型研究现状,概述了3-PG模型在林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认为其将很好地解决大区域尺度下的森林动态生长变化问题,并对该模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介绍了云南省红河州竹类资源的基本情况,从竹类资源的特征、民族文化背景、栽种培育与利用现状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制约竹产业发展的因素,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产业现状及特点,提出了红河州竹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对景洪市棕榈植物造景进行了与5种景观要素搭配类型(植物、建筑、景观小品、山水地形和道路广场)的景观美景度评价,对不同受测评价群体的风景审美特点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受测群体在景洪市棕榈植物景观审美方面存在普遍一致性。对植物种类丰富性、水平结构丰富性、垂直结构丰富性、色彩结构丰富性4个植物景观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棕榈植物与5种搭配类型的回归模型,以此探讨棕榈植物景观要素与搭配类型的相关性,总结出棕榈植物景观配置的最佳搭配方式。提出在未来植物景观配置中可适当多进行道路广场的棕榈植物景观营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