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观察了宁都黄鸡小肠的显微结构,同时通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鉴定小肠中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细胞.结果显示,宁都黄鸡小肠与一般禽类小肠显微结构类似,黏膜下层缺乏十二指肠腺,黏膜固有层缺乏淋巴小结.小肠从前到后,杯状细胞逐渐增多.3段小肠的肠腺和回肠杯状细胞呈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小肠壁四层结构中都有肥大细胞的分布,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下、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多数呈卵圆形,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有突起.胞核染色呈深蓝色,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结果表明,宁都黄鸡小肠腺细胞和杯状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说明其能够分泌有助于吸收的活性物质;小肠中具有丰富的肥大细胞,说明宁都黄鸡有较完善的肠道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特点,试验采用常规H.E.染色、改良甲苯胺蓝(MTB)染色和糖原及多糖高碘酸-Schiff试剂染色技术对1日龄大通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犊牦牛空肠的小肠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最高,回肠和十二指肠依次降低;空肠的V/C值分别比十二指肠和回肠高72.75%和74.66%;空肠的黏膜厚度最厚,回肠和十二指肠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厚度差异均显著;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最厚,回肠和空肠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厚度差异均显著。1日龄犊牦牛十二指肠到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相对稳定(P0.05);十二指肠的杯状细胞数量最多,空肠和回肠差异不显著;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肥大细胞的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各肠段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1日龄犊牦牛空肠消化吸收能力较强,各肠段免疫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肥大细胞研究的一些常规组织化学技术与形态学方法,对吉林白鹅小肠各段形态结构及小肠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布变化进行观察,进而探讨热应激对鹅小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白鹅小肠形态结构完整,肠绒毛排列整齐;十二指肠中肥大细胞多于空肠和回肠;随日龄增加,肥大细胞数量随之增加。热应激组小肠各段肠黏膜结构不完整,肠绒毛断裂,十二指肠损伤最严重;小肠各段肥大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小肠各段。表明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吉林白鹅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不同固定液对鸭小肠肥大细胞甲苯胺蓝染色效果的影响及鸭小肠内肥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试验选择5只100日龄的健康淮南麻鸭公鸭为研究对象,取鸭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样品,均分为两份,分别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和卡恩氏(Carnoy)固定液中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切片经甲苯胺蓝染色后,观察小肠肥大细胞染色效果和肥大细胞形态、数量及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arnoy固定液对肥大细胞的染色效果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染色评分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Carnoy固定液固定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均极显著高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P<0.01)。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形态和数目不同,在黏膜固有层血管、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分布较多;空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形态多样;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递减,形态多为圆形。说明与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相比,经Carnoy固定液固定的鸭小肠组织染色后,可清晰显示肥大细胞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5.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两种不同运输应激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及免疫状态的影响,试验将健康小鼠12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不处理)、1组(摇床60 r/min处理2 h,作用3 d)和2组(摇床160 r/min处理2 h,作用1 d),采用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乙醇、过碘酸-雪夫氏等染色方法及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组小鼠小肠黏膜结构及免疫相关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除了1组和对照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与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绒腺比)差异不显著(P0. 05),且1组小鼠空肠绒毛高度高于对照组外,1组、2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绒腺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与对照组相比,1组小鼠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2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2组空肠淋巴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 05); 1组、2组小鼠小肠各肠段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说明低强度、长时间运输应激和高强度、短时间运输应激对小鼠小肠黏膜结构及免疫状态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热应激时鸡小肠损伤与肥大细胞及组胺的关系,采用组织学技术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了试验性热应激肉鸡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热应激时,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黏膜损伤、水肿,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含量明显升高(P<0.05),这提示小肠肥大细胞数量和组胺含量变化与热应激所致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强冷应激对阿勒泰羊、阿勒泰和萨福克杂交羊、阿勒泰断尾羊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mRNA表达量、屠宰性能及血脂指标的影响,本实验设置常温组(15~20℃)与冷应激组(-25^-30℃),每组每个品种3只,选择体况相近、体重(34±4)kg的6月龄羔羊,12 d后采取血液及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FAS和LPL基因mRNA含量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查羔羊血脂指标,同时测定其屠宰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常温组,冷应激后LPL mRNA在阿勒泰羔羊与杂交种羔羊胸部脂肪中的表达量均增高,而在断尾羊中呈下降趋势;肩胛间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3种羔羊的LPL mRNA的表达量都呈升高趋势。冷应激后阿勒泰羊与杂交羊胸部脂肪FAS含量升高,而断尾羊的表达下降;3种羊冷应激后肩胛间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FAS mRNA的表达都呈升高趋势。冷应激前后肩胛间脂肪和腹股沟脂肪中LPL表达量高于FAS。冷应激后阿勒泰羊与杂交羊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高,断尾羊则显著降低,冷应激后阿勒泰羊与断尾羊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杂交羊降低,3种羊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升高。3种羊冷应激后宰前活重、胴体重、脂肪重、肌肉重、骨重、肉骨比、屠宰率、净肉率、背膘厚、GR值、眼肌面积均有所下降,皮重增高,脏器变化不明显。此结果表明寒冷环境下,机体为了抵御寒冷,需要动员更多的脂肪组织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冷应激对3种绵羊不同部位脂肪沉积与代谢有一定影响,且不同品系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把6头小型猪随机分成热应激组和常温对照组两组.人工气候室内,热应激组模拟夏季炎热气候,气温从26℃39℃ 24 h循环变温,在39℃时维持4h;常温对照组在24℃下饲养.试验持续10 d,热应激结束时剖杀试验猪,取其气管和肺组织进行固定、石蜡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PAS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气管及肺组织结构,并统计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结果显示:热应激后猪的肺组织结构受到严重损伤,气管黏膜和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和杯状细胞显著增多(P<0.05).该试验结果提示,肺组织结构损伤,气管黏膜及肺组织中肥大细胞及杯状细胞的增多是热应激造成猪呼吸障碍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运输应激对山羊小肠黏膜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KP)活性的影响,试验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运输应激2 h组和运输应激6 h组,每组6只,进行相应运输处理后,分别取其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段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采用Gomori氏改良法染色研究不同组山羊各肠段黏膜中AKP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十二指肠相比,运输应激2 h组十二指肠AKP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运输应激6 h组十二指肠AKP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空肠相比,运输应激2 h组空肠AKP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运输应激6 h组空肠AKP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回肠相比,运输应激2 h和6 h组回肠AKP活性均极显著(P0.01)下降。说明6 h运输应激会降低山羊小肠黏膜AKP活性,进而影响山羊小肠营养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