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44-1752
为了了解河北秦皇岛毛皮动物(狐、貉、貂)源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情况,采用常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检测其致病性,PCR方法检测其主要K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K-B法对常用西药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琼脂平板打孔法对中药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此次共分离到48株肺炎克雷伯菌;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能够使小鼠发病死亡;48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检测到fimH、wabG毒力基因,检出率为100%;mrkD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7.5%;blaTEM、aadA1、gyrB、gyrA、blaSHV-1、sul1、sul2、sul3、blaROB-1、tetA和tetD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100.0%、89.6%、4.2%、39.6%、18.8%、27.1%、16.7%、12.5%、60.4%和37.5%,未检出ermF耐药基因。西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均对头孢拉定、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替米考星、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8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对乌梅、五味子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25 mm之间,MIC和MBC为15.63~62.50 g/L。本试验调查了河北秦皇岛地区毛皮动物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情况,对毛皮动物源出血性肺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河北地区狐肺炎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从狐肺炎病例分离的81株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检测,采用K-B法检测这些大肠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检测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腹腔注射法检测81株大肠杆菌对小白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此次共分离到81株大肠杆菌,且对小白鼠具有较强致病性;毒力基因irp2、fyuA、Ler、eaeA检出率分别为50.6%、56.8%、9.9%、23.5%;耐药基因blaTEM、blaOXA1、sul1、sul2、blaTEM1、blaSHV-1、blaCTX-M、strA-strB、aadA1、blaPSE1、sul3、tetA、tetB、tetC、tetD、ermF检出率分别为84.0%、69.1%、43.2%、38.3%、28.4%、4.9%、24.7%、29.6%、16.1%、9.9%、11.1%、9.9%、18.5%、8.6%、13.6%、3.7%,未检出耐药基因ermB、ermC;81株大肠杆菌均对磺胺间甲氧嘧啶、林可霉素等耐药;诃子、乌梅、五味子对81株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作用,抑菌圈直径在20 mm~36 mm,MIC和MBC在7.81 mg/mL~62.50 mg/mL。本研究调查了河北地区狐肺炎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对狐肺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具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鸡胚来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情况,本试验对山东省某白羽肉鸡孵化场6个不同批次种蛋孵化后随机抽检的174枚啄壳未出壳死胚的卵黄和胎粪进行了大肠杆菌分离。通过细菌培养、形态观察、生化试验方法鉴定大肠杆菌;通过小鼠攻毒试验和毒力基因PCR检测确定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致病性;利用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检测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28株;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27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小鼠的致死率达到了50.0%以上,其中有24株超过了83.0%;在检测的14种毒力基因中,papA、papC、eaeA和vat四种基因未检出,fimC检出率最高(85.7%),另外9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介于3.6%~64.3%;菌株的致病性与携带的毒力基因数量大致呈正相关;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0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耐药率介于17.9%~89.3%。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的鸡胚源大肠杆菌绝大多数具有致病性,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本试验结果为种鸡场加强大肠杆菌垂直传播的管理和控制以及临床用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20,(3):73-77
从信阳市部分规模化鸭场疑似大肠杆菌感染病料中,通过传统分离培养及phoA基因检测,分离得到19株大肠杆菌。对分离菌进行种系发育分群、动物致病性试验和毒力基因检测。系统发育分子分群结果显示,19株分离菌中10株(52.63%)属于B2群,7株(36.84%)属于D群,1株(5.26%)属于B1群,1株(5.26%)属于A群。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高致病性菌株9株(47.38%),中致病性菌株7株(36.84%),低致病性菌株3株(15.78%)。毒力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ompT、iroN、hlyF、iutA和Iss五种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89.47%;fimC、marA和irp2基因检出率为63.16%;fyuA基因检出率为42.11%。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华南虎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致病性情况,采集龙岩梅花山虎园老虎粪便分离大肠杆菌,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动物毒力试验以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株对复方新诺明(100%)、多西环素(75%)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75%)产生耐药;对庆大霉素的敏感性较好;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噻呋敏感性下降。动物毒力试验显示,分离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同时毒力基因aat A的检出率为100%,irp2检出率为75%;papC、iucD、vat和iss检出率均为50%,tsh和cva/cvi未检出。虎源大肠杆菌对常用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同时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其毒力基因的携带率较高。该结果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仔猪腹泻致病性大肠杆菌分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变化,本研究运用凝集试验、PCR和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等方法对分离的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78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以O138、O87血清型为主,占定型菌株的60.8%;其中6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检出毒力基因,检出率为79.5%,可分为8种毒力基因类型,分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毒力基因eaeA、elt和escV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8.5%、28.2%和21.8%;分离到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度耐药,均为多重耐药株,耐药种类可达8种以上。结果表明,当前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腹泻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且基因型复杂,耐药性严重。本试验结果可为规模化养猪场防控仔猪腹泻提供基础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查鸡蛋中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从昆明市区鸡蛋中分离出了3株大肠埃希菌,并对其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动物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KM1携带的毒力基因检出率75%,耐药基因检出率77.3%;菌株KM2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出率居中;菌株KM3毒力基因检出率91.7%,耐药性基因检出率50%。动物毒力检测结果 KM1为不致病菌株,KM2为低致病菌株,KM3为中度致病菌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中草药对3株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各有所不同,相比之下连翘与松针的效果较好。本试验为研究昆明市区鸡蛋中大肠埃希菌污染与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及药物敏感性,从河北省围场县采集的健康肉牛鼻腔棉拭子中分离鉴定溶血性大肠埃希菌,采用PCR检测大肠埃希菌的4个毒力基因和12个耐药基因,并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116份健康的肉牛鼻腔中分离鉴定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19.8%;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6株菌同时携带LEE(Ler、eaeA)毒力基因,携带率26.1%,18株同时携带高致病性毒力基因HPIirp2、fyuA,携带率78.3%,6株同时携带LEE和HPI毒力基因,携带率为26.1%;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blaTEM、aadA1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最高,为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3株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结果表明,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普遍存在于健康肉牛鼻腔中,HPI毒力基因和β-内酰胺类和耐链霉素类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对河北省围场县肉牛溶血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提示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对肉牛养殖存在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了解山东地区乳房炎牛奶中大肠杆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情况。选择山东省3个地区的规模化奶牛场共采集227份牛奶样品,采用细菌学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菌对11种常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对常见的13种耐药基因、8种毒力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盒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227份牛奶样品中共分离出71株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对1种及1种以上抗菌药耐药的菌株达到77.5%,多重耐药率为15.5%,其中对多黏菌素耐药率为52.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39.4%,而所有菌株均对新霉素表现为敏感。PCR检测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Ⅰ类整合子结果显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中blaTEM基因携带率为100%,其中全部为blaTEM-1基因,blaCTX-M基因携带率为32.4%,其中主要为blaCTX-M-15基因,没有检测到blaSHV、blaOXA基因;多黏菌素的耐药基因mcr-1携带率为29.6%;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b-cr基因携带率为29.6%,qnrB基因携带率为20.8%,没有检测到qnrA和qnrC耐药基因;对8种毒力基因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仅Hly毒力基因没有被检出,Ecs3703、Irp2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0.1%和63.4%,71株大肠杆菌中共有11株携带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15.5%,11株大肠杆菌携带6种耐药基因盒结构,最主要的耐药基因盒排列为dfr17-aadA5。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地区乳房炎牛奶中大肠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携带毒力基因Ecs3703、Irp2的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Ⅰ类整合子的检测在细菌耐药性与基因携带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了解毛皮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效控制毛皮动物细菌病的发生.针对14株分离自毛皮动物的大肠杆菌,采用PCR方法检测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的携带情况,并对扩增得到的gyr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进一步针对gyrA基因制备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使用斑点杂交检测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使用牛津杯法检测了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复方中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PCR检出gyrA基因的阳性携带率为57.1%,斑点杂交检出耐氟喹诺酮类大肠杆菌的阳性率为50.0%,对复方中药的耐药率为28.6%.结果表明,毛皮动物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非常严重,对中药表现较高的敏感性,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毛皮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秦皇岛昌黎县狐和貉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情况,以昌黎县分离的15株狐和貉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药敏纸片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A-strB、aadA1,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15株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对土霉素、多西环素、头孢拉定、新霉素、青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的耐药率均为100%;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曲松、阿米卡星、大观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93.33%、53.33%、33.33%、73.33%、86.66%、86.66%、86.66%、66.67%和66.67%。9种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strA-strB、aadA1、sul1、sul2、sul3的检出率分别为0、46.67%、26.67%、13.33%、40%、100%、53.33%、46.67%和53.33%,其中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以tetB的检出率最高,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adA1的检出率最高,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检出率相差不大。说明15株狐和貉源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广,耐药性高,耐药基因流行普遍。  相似文献   

12.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多重耐药性的增加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动物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细菌的耐药性与其自身携带的耐药质粒关系密切。论文从细菌耐药现状,细菌的耐药性和耐药质粒的关系,耐药质粒的物理、化学、中草药消除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消除方法消除耐药质粒,为今后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全棉籽比例对育肥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甲烷排放及肝脏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4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育肥荷斯坦公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1头,各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Ⅰ(对照)、Ⅱ、Ⅲ和Ⅳ组公牛分别饲喂含有0、5%、10%和15%全棉籽的饲粮。各组饲粮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基本相同。试验期为9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发酵参数中,与Ⅰ组相比,Ⅳ组的氨态氮、微生物蛋白浓度以及乙酸和丙酸比例分别提高了31.34%、40.00%、2.26%和15.20%(P<0.05),丁酸比例降低了4.46%(P<0.05),乙酸/丙酸和pH无显著变化(P>0.05)。2)从瘤胃细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中普雷沃氏菌属-1、密螺旋体属-2的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1);Ⅳ组的琥珀酸弧菌科UCG-00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理研菌科RC9肠道群、普雷沃氏菌科UCG003、瘤胃杆菌属、疣微菌科NK4A214群、纤维杆菌属、未识别的叶绿体和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从瘤胃产甲烷古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Ⅳ组甲烷短杆菌属、甲烷丝状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为4组中最低,并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Absconditabacteria_unidentified_SR1的相对丰度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甲烷球形菌属、甲烷微球菌属、甲烷螺菌属的相对丰度各组间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全棉籽均降低了育肥荷斯坦公牛的甲烷排放量,其中Ⅳ组的甲烷排放量比Ⅰ组降低了22.68%(P<0.05)。5)相关分析发现,育肥荷斯坦公牛的平均日增重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甲烷短杆菌、甲烷丝状菌和琥珀酸弧菌科菌群的相对丰度与甲烷排放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6)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后,育肥荷斯坦公牛肝脏中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变位酶(MUT)、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的mRNA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其中MUT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PEPCK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15%的全棉籽可有效调控荷斯坦公牛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量以及上调肝脏中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从河北唐山分离到一株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接种Marc-145细胞,经2代盲传后出现细胞病变,经鉴定为PRRSV,命名为TS株。利用RT-PCR扩增出TS株各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克隆入pMD19-T载体并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结合其它河北毒株与多株GenBank中已发表的PRRSV毒株相应基因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PRRSV TS株与VR-2332同源性为88.9%-94.7%,与河北省2007年以来发现的8个毒株同源性很强,为98.0%-99.7%;与LV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同源性为61.2%-69.0%,属于美洲型。遗传进化树表明国内美洲型分离株明显分为2个亚群,所有河北省流行毒株属于同一亚群,且TS株与高致病性代表毒株JXA1关系非常近。本研究将为河北省预防和控制PRRS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河北省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廊坊的部分肉牛场腹泻犊牛样品中分离到的5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0株分离菌均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致病菌占比100%(50/50)。毒力基因fyuA、irp2、eaeA、ler检出率分别为68.0%、66.0%、34.0%、34.0%。50株分离菌均对15种抗生素中的2种及以上表现为耐药,对10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比达34%(17/50);分离菌对土霉素、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替米考星4种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0%、90%、94%、100%。除四环素类tetD基因检出率为0外,其它耐药基因均有检出,其中四环素类tetC、氨基糖苷类aadA1、喹诺酮类gyrA、gyrB基因检测率高达100%。试验的50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河北省大肠杆菌所致犊牛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的耐药情况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783株分离于贵州省8个地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猪源大肠杆菌对6种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检测其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3%、97.6%、96.6%、89.3%、48.0%和34.2%;土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水平最高,其MIC50分别为256 和128 μg/mL,而MIC90均为512 μg/mL,四环素的耐药倍数高于土霉素;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水平最低,其MIC90分别为32和4 μg/mL,耐药倍数相同;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D和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92.60%、41.50%、58.75%、58.62%和70.10%;耐药菌株中主要以tetA基因为主,且大多数以携带复合基因的形式存在;大肠杆菌对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的耐药性分别与耐药基因tetB和tetM呈极显著相关(P<0.01),tetD基因分别与对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性呈极显著相关(P<0.01)。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普遍,尤其是四环素和土霉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有高度耐药的趋势;外排泵是四环素类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在兽医临床上越来越严重的耐药情况与耐药基因的广泛存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筛选敏感药物。【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从京津冀地区部分牛场采集146份犊牛腹泻样本,通过细菌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镜检及16S rRNA测序进行大肠杆菌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进行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和fyuA基因)和耐药基因(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基因)检测;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形态及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均符合大肠杆菌生理生化特性,分离菌16S rRNA测序结果呈单一峰值,对拼接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比对后发现,与大肠杆菌相似性均>96%,确定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试验共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42株,其中有88株携带毒力基因,占61.97%(88/142),毒力基因F17、K99、F41、STastx1、irp2、fyuA阳性率分别为24.65%、0.70%、0、2.11%、1.41%、45.07%和21.83%,其中F17、irp2、fyuA为优势毒力因子,同时携带多重毒力因子的大肠杆菌检出率较低。aac(6')-ⅠbblaCTX-MblaTEMOqxBtetAsul1 6种耐药基因皆被检出,blaTEM基因检出率最高,为45.77%,aac(6')-ⅠbOqxB基因检出率最低,均为9.15%,分离菌株主要携带1~3种耐药基因。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142株分离菌对诺氟沙星敏感率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对青霉素敏感率为0,耐药现象严重,耐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达86.62%。【结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流行广泛,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地区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分子生物学及WHO推荐的K-B纸片法等研究方法,对从西藏不同地区采集的103份牦牛鼻拭子样品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鉴定的疑似菌株进一步进行16S r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荚膜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从西藏林芝市、那曲市分离鉴定出8株牦牛源克雷伯菌,分离率为7.76%;挑取其中2株进行测序,结果显示与重庆牛源KM096433和北京土壤源JQ003560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8株西藏牦牛源克雷伯菌荚膜血清型均为K20型;此外,8株菌株均检测到3种毒力基因mrkD、fimH和wabG,检出率为100%;blaTEM、sul3、tetA和tetA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100%,75%和75%,其余耐药基因均未检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株菌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其次是克拉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达75%,而对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强敏感;致病性试验中对照组全部存活,处理组小鼠病死率为80%(4/5),病变主要表现为脾脏肿大。本试验对西藏地区牦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情况、毒力基因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牦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防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