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牛瘤胃积食原因主要是饲养不当,牛瘤胃内积滞过多的粗硬劣质难消化的粗饲料,引起瘤胃体积增大,瘤胃壁扩张,导致瘤胃正常的消化和运动机能发生紊乱。笔者谈谈该病的治疗方法。1按摩疗法在牛的左肷部用手掌按摩瘤胃,每次5~10分钟,每隔30分钟按摩1次。同时灌服大量的温水,  相似文献   

2.
选用体况良好的4头带有瘤胃瘘管的阉公牛,进行莫能菌素瘤胃代谢动力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莫能菌素瘤胃代谢动力学特点符合一室模型C=Co·e-kelt,即C=1.02e-0.003t(t-代谢时间,min;C-莫能菌素浓度,mg/l;e-自然常数)(n=15,r=0.844,P<0.01)。莫能菌素对300~400kg育肥架子牛的合理饲喂制度为:每天饲喂2次,每次间隔720分钟,每次喂量为75mg/头·日,饲喂总数为150mg/头·日。进一步选择体况良好的300~400kg育肥架子牛28头,分成4组,研究莫能菌素水平对日增重和血清中尿素氮、葡萄糖、胆固醇含量的影响。1组,基础日粮+50mg/头·日莫能菌素;2组,基础日粮+150mg/头·日莫能菌素;3组,基础日粮+250mg/头·日莫能菌素;4组(对照组),基础日粮。日粮中分别添加150、250mg/头·日莫能菌素时,育肥牛日增重提高73%和39%,但差异不显著。当莫能菌素添加剂量分别为50、150和250mg/头·日时,能够提高血糖浓度,其中添加量为50mg/头·日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莫能菌素有降低血清中尿素氮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莫能菌素对胆固醇含量无规律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亮氨酸对早期断奶湖羊瘤胃发育及瘤胃细菌菌群组成的影响。选用36只5日龄的湖羊羔羊,依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C,0 g/d)、亮氨酸低剂量添加组(L,0.66 g/d)和高剂量添加组(H,1.33 g/d),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羔羊。于30日龄断奶当天每组每个重复取1只羔羊屠宰以获得瘤胃组织及内容物样品(n=4)。结果表明:H组瘤胃乳头的长度较C组显著增加(线性,P<0.01);添加亮氨酸可使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水平显著提高(二次,P=0.05),但并未改变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摩尔比例(P>0.05);与C组相比,L与H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均显著降低(线性,P<0.05;二次,P>0.05);L组羔羊瘤胃内容物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二次,P=0.05);亮氨酸的添加并未改变瘤胃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但对菌群组成有一定影响;L组瘤胃内最多的是厚壁菌门(49.5%);H组拟杆菌门(51.4%)显著高L和C组(二次,P=0.05);H组的普雷沃氏菌属最多(线性,P>0.05;二次,P>0.05),而L组的巨型球菌属最多(二次,P <0.01);与C组相比,L组的双歧杆菌属(二次,P<0.05)和光岗菌属显著增加(二次,P<0.05)。由此可见,添加亮氨酸可促进羔羊瘤胃发育,改变瘤胃细菌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3×4两因素设计,在饲粮中分别设置低、中、高三个蛋白质水平和0、3%、6%和9%的过瘤胃脂肪含量,共形成12组饲粮。蛋白质水平/过瘤胃脂肪分别为:低/0(1组)、低/3%(2组)、低/6%(3组)、低/9%(4组)、中/0(5组)、中/3%(6组)、中/6%(7组)、中/9%(8组)、高/0(9组)、高/3%(10组)、高/6%(11组)、高/9%(12组)。通过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模拟人工瘤胃,对12组饲粮进行消化降解,测定过瘤胃脂肪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结果如下:不同蛋白质和过瘤胃脂肪水平对瘤胃pH无影响;第12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极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1),显著高于5、6、7和10组(P<0.05),8和11组显著高于1、2、3、4和9组(P<0.05);11组的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1),显著高于2和5组(P<0.05),3、4、10和12组显著高于1、6、7、8和9组(P<0.05);12组的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组(P<0.01),显著高于5和7组(P<0.05);2、3、10、11和12组总酸浓度极显著高于6和7组(P<0.01),显著高于5和9组(P<0.05),1、4、8组总酸浓度显著高于6和7组(P<0.05);11组乙酸/丙酸值极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1),显著高于4、6、7和9组(P<0.05),3、5和10组乙酸/丙酸值显著高于1、2、8和12组(P<0.05)。由上述结果得出,过瘤胃脂肪最佳添加量为中蛋白质水平下的6%。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精料补饲水平对暖季放牧牦牛瘤胃发酵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以放牧为对照组,3个补饲组分别补饲0.5(Ⅰ)、1.5(Ⅱ)和2.5 kg·d-1(Ⅲ)精料。预试期10 d,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1)随着精料补饲水平的提高,瘤胃液pH值,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呈线性和二次降低(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其中补饲Ⅱ和Ⅲ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4组共产生3138个OTU,其中共有OTU为1337个,占总OTU数目的42.61%,对照组与补饲Ⅲ组独有OTU分别为183和106个;瘤胃液细菌的物种数、Chao1指数和香农(Shannon)指数随精料补饲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降低(P<0.05)。3)在门水平上,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随精料补饲水平提高呈线性和二次降低(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随精料补饲水平的提高呈线性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随精料补饲水平的提高,瘤胃普雷沃菌属_1(Prevotella_1)、克里斯滕森菌科_R-7(Christensenellaceae_R-7)及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相对丰度呈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瘤胃球菌科_UCG-005(Ruminococcaceae_UCG-005)相对丰度随着精料补饲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降低(P<0.05)。综上所述,适宜提高精料补饲水平能够促进暖季放牧牦牛瘤胃发酵,提高瘤胃部分淀粉相关降解菌的丰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NFC/NDF饲粮和硫胺素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和中性洗涤纤维比(NFC/NDF)饲粮和硫胺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选用3头健康状况良好且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3×3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23 d,每期中预试期20 d,正试期3 d;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NFC/NDF为1.41(精粗比5∶5)、NFC/NDF为2.01(精粗比7∶3)、NFC/NDF为2.01(精粗比7∶3)+180 mg/kg硫胺素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提高饲粮NFC/NDF,瘤胃液pH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乳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乙酸比例(P<0.05)、乙酸/丙酸(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丙酸、丁酸比例显著或极显著上升(P<0.05或P<0.01)。高NFC/NDF饲粮添加硫胺素后,瘤胃液pH有升高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显著降低(P<0.05),乳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丙酸比例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NFC/NDF的增加能够诱导瘘管奶牛产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添加180 mg/kg硫胺素能够缓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2007年4月10日,河北省滦南县扒齿港东高庄村一奶牛在产后30天发病,笔者前去应诊。具体诊治情况如下:1症状不吃精料,仅吃少量干草,不反刍,体温38.5℃,心律58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患牛粪便干燥,尿黄且有泡沫。产奶量减少60%。  相似文献   

8.
在动物个体的特点中,宜首先注意年龄因素,一般幼龄阶段比成年动物的脉搏数有明显的加快,如成年牛的正常脉搏为40~80次/分钟;2月龄至1岁犊牛则80~100次/分钟之间;半月龄内的犊牛可达100~120次/分钟。1~2月龄仔猪在80~120次。1病理性变化脉搏次数的病理性增多,是心动过速的结果。引起脉数增多的病理因素,主要包括所有的热性病(包括发热性传染病及非传染性病),此乃过热的血温及菌毒刺激的结果,一般体温每升高1℃,可引起脉搏次数相应地增加4~8次;心脏病时,机能代偿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笔者共诊治偷食玉米引起瘤胃酸中毒的奶牛 2 7例 ,其中成母牛 8头 ,育成牛 1 9例 ,经治疗后痊愈 ,无 1例死亡。1 一般临床症状  体温降低 ,为 37.0℃~ 38.0℃ ,脉搏1 2 0~ 1 30次 /min ,呼吸 75~ 80次 /min ;多卧地不起 ,呻吟 ,磨牙 ,视力减退 ,头颈弯曲 ,肌肉震颤 ,皮肤温度低 ,可视黏膜发绀 ,呼吸急促 ,腹围略增大 ,瘤胃坚实 ,眼球下陷 ,心音弱 ,有的呈昏睡状态。2 临床治疗用药 (处方 )  用 1 %温盐水 1 50kg洗胃和导胃 ,直至导出的液体清白为止 ;5 %的碳酸氢钠注射液 50 0mL ,5 %葡萄糖 2 0 0 0mL ,0 .9%的氯化钠 2 0 0 0…  相似文献   

10.
<正> 1985年7月12日下午,我县大柘镇罗氏的一头西德长毛兔发生直肠脱出,病势危重,前来求治。该兔体重8.5斤,营养中等,眼神呆滞。体温39.5℃,心跳104次/分钟,呼吸42次/分钟。在上午剪毛后2小时直肠脱出长达6厘米,呈紫黑色,粘膜坏死而易剥脱,其上附有一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稀释率对新型固液气分流式瘤胃模拟系统发酵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设4个处理,各处理稀释率分别为6%/h、8%/h、10%/h、12%/h,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发酵罐。试验期10 d。结果表明:随着稀释率的提高,发酵液pH极显著提高(P<0.01),而氨态氮(NH3-N)浓度则极显著降低(P<0.01)。稀释率由6%/h上升到10%/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及戊酸浓度极显著下降(P<0.01)。稀释率从6%/h提高到8%/h时,原虫数量极显著提高了6.91%(P<0.01),但当稀释率从8%/h提高到12%/h时,原虫数量却极显著下降了5.18%(P<0.01)。随着稀释率从6%/h增加到10%/h,木聚糖酶活性(P<0.01)及微生物蛋白质(MCP)产量(P<0.05)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粗蛋白质体外消失率极显著升高(P<0.01)。稀释率为10%/h和12%/h的2个处理,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失率显著高于另外2个处理(P<0.05)。结果提示,稀释率能够影响新型固液气分流式瘤胃模拟系统的发酵情况,稀释率为8%/h时,原虫数量以及纤维素类酶活性、各瘤胃发酵参数更加有利于发酵,因此可推荐作为本系统最优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en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值的变化。该试验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饲粮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发生SARA。结果表明,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值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饲粮NFC/NDF比的增加,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相似文献   

13.
应用DNA—荧光染料法评定瘤胃细菌细胞计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瘤胃Succinogenes85细菌 ,用DNA荧光染料法探讨一种新的、简便而快速、无需厌氧操作的方法来评定瘤胃细菌计数。结果表明 ,加进DNA染料后 ,用超声波裂解细胞的时间不能低于30分钟 ,并且裂解后的样品在室温下平衡90分钟 ,对细菌的DNA含量没有影响。应用DNA荧光染料法测定的瘤胃细菌数与用细胞流动器测得的数值相比 ,从统计分析来看 ,没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4.
耿彪 《北方牧业》2006,(15):21-21
<正> 1 病史调查病牛都有过食精料病史。过食精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偷吃精料;误喂大量剩饭或精料;日粮精粗饲料搭配不当;精饲料比例过大(主要见于奶牛)。2 临床症状轻症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脱水,行走无力,心跳弱而快(尤其是犊牛),一般可达100~130次/分钟。眼结膜潮红或发绀。食欲废绝,瘤胃胀满无蠕动,通过导胃可导出呈黄色稀粥样瘤胃内容物,具有强烈的酸臭味,pH 值降到5.5~6.2或更低;排灰黄色软粪,粪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且具有酸臭味。无尿或少尿,尿液 pH 值降到6~7。重症病牛,除以上症状加重外,且见粪中带血,出现神经症状,卧地不起,呻吟,肌肉震颤,四肢僵硬并间歇性前后划动,抬头、摇头和摆尾。有的头颈体躯平卧于地,反射消失,全身发凉,体温降到36℃以下。3 治疗3.1 制止乳酸的产生和吸收:对轻症病牛,首先进行导胃,并用澄清的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椰子油对羔羊瘤胃上皮发育的影响,该试验选用24只10日龄海南黑山羊羔羊,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Ctrl组)、4 g/d(LCO组)、6 g/d(MCO组)和8 g/d(HCO组)椰子油,饲养周期90 d,集中屠宰采集瘤胃,分别测定瘤胃重量、体积,制备瘤胃上皮石蜡切片,光镜下检测瘤胃上皮发育情况。结果表明:MCO组羔羊瘤胃容积显著大于其它3组(P<0.05),瘤胃重和瘤胃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LCO组和MCO组瘤胃上皮乳头表面积显著增加(P<0.05),HCO组上皮乳头密度与其它组相比极显著降低(P<0.01),椰子油对上皮乳头长度和厚度无显著影响(P>0.05);椰子油使羔羊瘤胃上皮乳头角质层(SB)细胞明显增多(P<0.05),LCO组和HCO组颗粒层(SG)细胞显著增多(P<0.05),MCO组和HCO组棘突层(SS)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果提示,添加6 g/d的椰子油能使羔羊瘤胃的容积显著增加,一定程度刺激瘤胃上皮乳头细胞层的增生,促进羔羊瘤胃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新鲜纯菊苣和黑麦草饲草切碎,饲喂圈养在舍内代谢笼中的阉公赤鹿。菊苣比黑麦草干物质含量较低,灰分含量较高,易发酵;结构碳水化合物比率高,有机物表观消化率菊苣最高(0.81对0.72),但纤维素表观消化率黑麦草最高(0.71对0.59)。同黑麦草比较,饲喂菊苣鹿的瘤胃液含有高浓度原生虫、氨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但在15:00时,PH值较低。饲喂菊苣鹿瘤胃VFA分子比例的丁酸盐较高,乙酸盐:丙酸盐比率较高。饲喂两种牧草鹿的总采食时间和饲喂期间的咀嚼/克干物质摄入量相 同,但饲喂菊苣鹿反刍时间短(33对270分钟/日),反刍食团少(38对305/日)。本试验结果表明,低反刍时间显示菊苣在瘤胃中迅速破碎到<1mm标准颗粒。饲喂菊苣鹿的颗粒破碎和瘤胃间歇流出率,将在以后试验中测定。  相似文献   

17.
1发病情况 2002年6月5日,新站镇吉良屯周某饲养的2岁、体重约170kg的西杂一代黄色公牛求诊.主述,今早放牧后发现该牛不倒嚼、发呆、肚胀.症见:患牛精神不振,体况良好.听诊:心率加快,心音增强,音粗厉;瘤胃蠕动音弱而不整,触之柔软.视诊:患牛腹围膨大,左肷向上凸起.体温:38.6℃脉搏:72次/分,呼吸:28次/分.初诊为单纯性瘤胃臌气.治疗:浓盐水500ml、安溴20ml×3,一次静点;液体石蜡500ml×2、鱼石脂20g,一次内服;胃肠动力注射液5ml,肌注,用药后一次而愈.7月3日该牛又发生肚胀、发呆、不食,经他医用药多次不见效果,于9日再次求笔者往诊.  相似文献   

18.
<正>2011年8月28日川口镇史纳村马某家的一头奶牛乳房肿胀,食欲减退,尿稍黄带红,粪便较稀,前来我站就诊。1临床症状体温39℃,脉搏60次/分钟,呼吸12次/分钟,舌质偏暗而稍干,口腔黏膜和眼结膜轻度黄染,鼻镜水珠少,不太干;乳房有两个掌面大肿胀,高出约2cm,局部增温而且敏感,按压留指痕;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用过瘤胃豆粕替代新产料中17%的豆粕,以探讨过瘤胃豆粕对高产泌乳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以及乳成分的影响。根据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一致的原则随机选择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39)牛群,每5d记录一次各组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试验前后及每个月测定一次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整个试验期内干物质平均采食量分别为23.10kg/d和22.34kg/d。不同试验天数试验组的产奶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产奶量分别为42.78kg/d和41.63kg/d,比对照组高出1.15kg/d。对试验前后奶牛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饲喂过瘤胃豆粕对奶牛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0.
我场职工饲养的奶牛,品种黑白花,营养中下等。来我兽医院就诊所见:体温37.5℃呼吸72次/分钟,脉搏50次/分钟;食欲减退,结膜苍白,卧地不起,后躯被稀粪污染,鼻镜干燥,四肢末稍发凉,瘤胃蠕动音减弱。经治疗不见好转,心音微弱时沉时浮,第二心音相对增强;呼吸浅表加快,呈腹式呼吸。翌日晨例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