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枣汁贮藏过程中HMF含量与颜色参数的相关性,得到表征大枣浓缩汁贮藏期间的颜色变化情况的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在4、26和37℃条件下对大枣浓缩汁进行了7个月的贮藏研究,对产品中与非酶褐变颜色参数(A420、L’、Chroma值)与大枣浓缩汁中HMF含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表明,4、26和37℃贮藏条件下,大枣浓缩汁中的HMF和A420变化呈线性关系,颜色参教(A420、L*、Chroma值)是HMF的函数,具有相关性,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26、37℃贮藏过程中大枣浓缩汁的颜色参数变化显著(P<0.05),明显高于4℃贮藏,低温有利于大枣浓缩汁的贮藏.[结论]试验可为研究大枣浓缩汁的贮藏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贮藏温度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九成熟的"银白"、"苹果白"杏果实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0.5 ℃、0.5 ℃、1.5 ℃)贮藏处理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杏果实均在1.5 ℃贮藏条件下软化较快,而0.5 ℃贮藏条件对于维持果实硬度有较好的作用;经过45 d贮藏,与-0.5 ℃和0.5 ℃贮藏条件相比,1.5 ℃贮藏的银白、苹果白杏果实SSC和TA含量均最高;至贮藏结束时,3个温度贮藏银白、苹果白杏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出现下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0.5 ℃贮藏有利于保持银白、苹果白杏果实商品性状,1.5 ℃贮藏能有效地延缓银白、苹果白杏果实SSC、TA、维生素C降解.  相似文献   

3.
以翠玉梨为材料,研究原汁和浓缩汁在4℃和26℃条件下的总酸、还原糖、pH值、透光率吸光度、等指标的变化,选出梨汁的最佳贮藏方式.结果表明:4℃梨浓缩汁是梨汁较稳定的贮藏方式,果汁营养成分变化小,贮藏的稳定性高,适宜贮藏.  相似文献   

4.
低温贮藏下两种甘薯的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甘薯品种宁紫1号和宁选1号在6~7℃、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贮藏105 d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能较好的保持两种甘薯的总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和黄酮甙含量,但低温下两种甘薯的累计腐烂率均较高。另外,宁选1号在6~7℃低温下的贮藏品质总体上优于宁紫1号。  相似文献   

5.
张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3):381-381,472
进行了红叶李及目前引进李主要栽培品种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花粉发芽试验、不同温度下的贮藏试验和红叶李采粉期试验 ,结果表明 :红叶李在低温 ( 4℃ )和室温 ( 2 2℃ )下均有较高的花粉萌发率 (分别为 68.4%和 46.7% ) ,且明显高于供试的栽培品种李 ;红叶李以采集气球期花朵的花粉萌发率最高 ;在低温 ( 3~ 5℃ )密封下贮藏可明显延长花粉的贮藏寿命 ,4种供试花粉染色率高于 5 0 %的天数平均为 13 .5d ,而室温下密封贮藏平均仅为 7d ;但无论是低温或室温密封贮藏 ,红叶李花粉贮藏能力都明显高于供试 3个品种 ,分别为 2 7d(低温 )和 11d(室温 ) ,比 3个品种中贮藏寿命最长的品种分别多 18d和 2d。  相似文献   

6.
为了延长苹果的贮藏期,提高其品质,改进苹果贮藏技术,开展采后不同药剂和包装方式处理对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影响的研究。采摘成熟度一致、大小均匀的新红星、国光、秦冠、富士苹果,采用品质评价方法对各试验处理的苹果贮藏效果进行对比,明确各品种苹果最佳使用药剂。结果表明,多菌灵配合CaCl2处理可有效保持富士、国光、秦冠苹果品质,保鲜效果更好;装袋封口的包装处理方式较好地保存了果实的风味,贮藏效果最佳,在0~2℃条件下贮藏,可保鲜6个月。研究不同药剂和包装处理对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新红星、国光、秦冠、富士苹果的采后贮藏及品质保障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糜子室内快速发芽方法,将糜子发芽时间由4d缩短为2d,随机选取2个品种的糜子作为试验对象,采用处理1(43℃浸种,43℃恒温培养)与处理2(43℃浸种,32℃恒温培养)两种快速发芽方法进行试验,对比两种不同处理对发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的发芽效果更好。处理2发芽率显著高于处理1;两种处理对发芽指数的影响不显著;两品种处理2的标准差均小于处理1,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以紫色小白菜为贮藏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贮藏期间其失重率、Vc、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研究2种家庭贮藏条件下(避光贮藏于4℃和20℃±1℃)对紫色小白菜食用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4℃能够在7 d左右有效降低紫色小白菜的失重率,保持Vc、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素含量,对于紫色小白菜的品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紫色小白菜的贮藏食用;而20℃±1℃贮藏对于紫色小白菜的品质保护只能维持3 d左右。对于不同品种紫色小白菜,其贮藏性能有所差异,其中紫菘较其他品种不易贮藏。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得出花青素和Vc含量是紫色小白菜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影响因子;2种不同的家庭式贮藏方式对紫色小白菜贮藏时间长短的影响有所差异,在4℃下贮藏7 d仍可以保持其大部分营养价值,而在20℃±1℃贮藏条件下,0~3 d内食用,其营养价值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贮藏条件下5个杏品种花粉活力的测定,比较杏品种花粉活力,探索杏品种花粉长期保存的最佳贮藏条件.[方法]用培养基法测定,伊力克大杏、克孜佳娜丽、大白油杏、大果杏和卡巴克玉吕克5个杏品种花粉在室温干燥(20℃)、室温黑暗干燥(20℃)、低温黑暗干燥(4℃)和低温黑暗冷冻干燥(-20℃)贮藏条件下花粉活力的变化.[结果]杏品种、贮藏时间、贮藏条件对杏花粉的活力影响极显著;大白油杏花粉活力最高,贮藏前期花粉萌芽率高达40;,大果杏花粉活力最低,贮藏前期花粉萌芽率仅为15;左右;花粉活力随贮藏时间逐渐下降;低温黑暗干燥(4℃)储藏与低温黑暗冷冻干燥(-20℃)贮藏条件下相比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在储藏期间花粉萌芽率没有较大变化,贮藏90d后仍有高达20;的萌芽率,室温干燥(20℃)下贮藏效果最差,贮藏90d后萌芽率接近为0.[结论]不同杏品种花粉活力有差异;与常温干燥(20℃)、常温黑暗干燥(20℃)两种贮藏方式相比,低温黑暗干燥(4℃)、低温黑暗冷冻干燥贮藏(-20℃)方式能相对长期、有效的保持杏树花粉的活力;4种贮藏方式均不适宜杏花粉的大量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不同贮藏温度、不同贮藏时间条件下北细辛花粉的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贮藏2d~7d,花粉活力由80.57%降低至79.93%,不同贮藏天数下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在15℃条件下贮藏2d的花粉活力明显高于其它4种温度条件下的花粉活力(P0.05);贮藏2d~7d,花粉活力由85.93%下降至66.56%;贮藏1d~4d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花粉在4℃、15℃、20℃、25℃及28℃等5种不同温度下贮藏3d,4℃和15℃条件下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花粉活力保持在80%以上;20℃、25℃和28℃下的花粉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种不同温度下贮藏的花粉活力差异越来越显著(P0.05)。20℃和25℃下贮藏7d的花粉活力低于50%。28℃下贮藏7d,活力低于1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分析不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等级阿克苏富士苹果贮藏期内的鲜榨汁品质变化,研究适宜非浓缩还原苹果汁加工原料果实的品质等级、分级方法和贮藏时限,为生产上选择适宜的制汁原料果实提供参考。【方法】 采收3个成熟期的果实,以SSC作为果实采收品质的分级识别指标,使用近红外无损检测器测定样果并根据统计结果建立分级标准。果实分级包装后于(-1±1)℃环境下冷藏,比较不同SSC等级果实贮藏150 d内的鲜榨汁品质指标变化,分析适宜制汁果实的等级以及贮藏期限。【结果】 低SSC(11.0%~12.9%)、中SSC(13.0%~14.9%)、高SSC(15.0%~16.9%)3个等级果实贮藏90 d后的鲜榨汁品质均发生明显劣变,风味和色度降低以及褐变度升高。低SSC(11.0%~12.9%)等级果实适宜贮藏期90 d内,鲜榨汁固酸比为37.04,酸甜风味突出;色泽值分别为49.20、30.65、85.74,呈亮黄色;总酚含量为169.25 mg GAE/L,悬浮稳定性为25.48%,褐变度为0.331,鲜榨汁较为稳定,于3个SSC等级果实的鲜榨汁中品质保持较为突出。【结论】 SSC为11.0%~12.9%、(-1±1)℃条件下贮藏期小于90 d的阿克苏富士苹果,可作为其适宜制汁的原料,加工非浓缩还原苹果汁的品质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紫心甘薯、黑莓、苹果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及稳定剂的选择与用量,研制出风味独特、营养健康的新型复合果蔬汁饮料。【方法】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合感官评定确定复合果蔬汁的最佳配方,比较不同稳定剂对复合果蔬汁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复合果蔬汁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复合果蔬汁最佳配方为: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的体积配比为5∶3∶2,蔗糖30 g/L,并添加1.2 g/L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结论】以紫心甘薯汁、黑莓汁、苹果汁混合制备复合果蔬汁,能使糖含量高的紫心甘薯汁和酸度很高的黑莓汁有效互补,再结合苹果汁的风味,其口味、色泽、营养具佳,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澳洲青苹’和‘95-117’优系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活性炭、PVPP、树脂吸附和微膜过滤4种方法对苹果汁进行脱色处理,通过测定处理前后果汁的透光率(T625)、吸光值(A420)、总色差(DE)、黄色色差(DB)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处理方法均能使苹果汁透光率提高,吸光值下降,总色差及黄色色差值降低,澄清效果依次为:PVPP>树脂>活性炭>超细滤膜过滤,其中4%的PVPP和1.6%的树脂处理效果较好。4种处理方法均降低了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PVPP处理后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幅度最大,而树脂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最小。综合比较,1.6%的树脂吸附是最佳的果汁脱色方法。两种苹果中‘95-117’优系果汁褐变轻,更适合作为加工型苹果,可以减少脱色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苹果汁中棒曲霉素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苹果原料的污染(主要是扩展青霉)是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主要来源。针对毒素产生菌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贮藏温度(4℃),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聚乙烯),以及尽量缩短苹果贮藏期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棒曲霉素的产生。在苹果汁加工过程中,选用合适的苹果品种、果实清洗、剔除真菌污染的苹果、果汁澄清、吸附处理、微波处理、辐射处理,以及添加还原性物质或食品防腐剂等则是降低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含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杀菌处理(高温短时High temperature short-time和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杀菌)的非浓缩还原(Not from concentrate,NFC)苹果汁贮藏期品质变化,为我国NFC果汁产品标准的制定和规范市场NFC果汁产品货架期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以‘红富士’苹果为原料制备NFC苹果汁,采用高温短时杀菌(HTST,98℃,50 s)和超高压杀菌(UHP,400 MPa,15 min)处理后,在4℃条件下冷藏,利用微生物学、化学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以及HPLC、GC-MS等手段研究两种不同杀菌处理的NFC苹果汁贮藏期微生物、理化指标、多酚含量、酶(Polyphenol oxidase,PPO;Peroxidase,POD)活性、抗氧化活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 HTST和UHP处理对细菌总数、大肠杆菌、霉菌与酵母的杀菌率均为100%,但贮藏第10、5周时果汁菌落总数分别呈显著增加(89.15%、58.65%),大肠杆菌、霉菌与酵母增殖速度不明显;贮藏期HTST和UHP两种处理NFC苹果汁微生物种群变化小,但优势菌属不同。两种处理的NFC苹果汁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pH、总酸的变化不大,但总色差显著增大(P<0.05);贮藏期HTST和UHP处理NFC苹果汁中表儿茶素分别下降了33%和53%,FRAP总抗氧化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保持在76%、73%和77%、76%,HTST处理NFC苹果汁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UHP处理的样品;HTST处理后贮藏期NFC苹果汁的PPO与POD完全失活,但UHP处理样品的酶活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HTST处理后果汁18种特征香味物质总的保留率为52%,但贮藏期香气成分保持稳定;UHP处理NFC苹果汁的香气含量(57.75 mg/100 mL)接近对照样品(57.17 mg/100 mL),但贮藏期香气成分变化显著,降低了26.13%。结论 HTST和UHP杀菌处理的NFC苹果汁在4℃可分别贮藏9、4周,贮藏期内其品质满足商业要求,HTST处理NFC苹果汁货架期长于UHP处理。  相似文献   

16.
黎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48-14949
[目的]探索莲雾清汁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方法]以新鲜莲雾为原料进行饮料加工,针对加工过程中饮料的出汁率、稳定性及饮料的风味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莲雾清汁饮料酶解的最佳条件为:添加0.1%的果胶酶,在60℃下静置1.5h,可使饮料达到理想的出汁率;添加0.12%的黄原胶与0.12%的CMC-Na复合稳定剂可使饮料达到最优的稳定性;莲雾清汁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莲雾果汁40ml、白砂糖4ml,柠檬酸0.08ml,蜂蜜0.1ml。[结论]该研究所得的莲雾清汁饮料,色泽、风味、营养价值良好,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苹果汁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抑制家庭鲜榨果汁过程中果汁褐变的有利措施。[方法]研究了pH、热处理、光照、褐变抑制剂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在pH3.0、遮光、热处理5min,添加0.05%Vc和0.50%柠檬酸,4℃存放,隔离氧气以及榨汁前后护色条件下,能较好地控制苹果汁的褐变。[结论]在此条件下能有效抑制苹果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18.
以苹果清汁为样品,优化多酚检测条件,建立了不同品种苹果清汁中多酚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采用Welchrom C18色谱柱,在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1,流动相0.3%三氟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流速1ml/min)以及梯度洗脱的条件下,标定了12个共有指纹峰,测定出10个品种苹果清汁多酚的指纹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多酚含量为1 974 ~3 598 μg/ml,初步建立了苹果清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该方法可为苹果加工企业对苹果多酚的质量进行定性、定量地控制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不同破碎方法、破碎温度对番茄汁黏度的影响及加工贮藏过程中极易分层和色泽变暗等不稳定现象、灭菌条件等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均匀稳定、色泽鲜艳、口感好及营养保健效果强的番茄汁饮料。研究发现:85℃、30 s的热破碎工艺可提高番茄汁的黏度;0.08%CMC、0.06%黄原胶和0.06%琼脂配合,可有效保持该产品的稳定状态;添加0.1%的食品级VC可增强番茄汁色素的稳定性;100℃、15 min的杀菌工艺可使产品保持较好的口感风味及保质期。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具有强稳定性、高抗氧化与良好感官品质的黑果腺肋花楸汁,以出汁率、沉淀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优化料液比、果胶酶添加量,分析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性、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能力;并从色度、总酚、花色苷含量、抗氧化性4个方面对不同贮藏方式的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稳定性研究,用模糊数学法对黑果腺肋花楸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料液比为1∶1、果胶酶添加量在0.4%时,黑果腺肋花楸汁的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高;黑果腺肋花楸汁的总抗氧化能力为11.5 μmol·mL-1,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为17 610.3 U·mL-1。100 mL黑果腺肋花楸汁中相当于含有100.0 mg维生素C(VC),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分别为6.8、0.7 mg·mL-1;在4 ℃避光贮藏120 d,果汁呈深紫红色,颜色变化不大,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抗氧化能力均未明显降低;感官评价介于优、良之间。通过工艺优化制备的黑果腺肋花楸汁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和稳定性,且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