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发病甲鱼体内分离到1株病原细菌,经微生物学鉴定表明为甲鱼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
甲鱼病原性豚鼠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自杭州市郊某甲鱼场送检的病死甲鱼中分离到22株细菌,在与嗜水气单胞菌抗血清不产生凝集的多株细菌中挑选3株作进一步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显示它们均属豚鼠气单胞菌。小鼠试验显示有毒力,用其中1株回归本动物发病死亡,并出现与自然病例类似症状。用1株分离菌制备的抗血清与其他21株分离菌株进行玻板凝集试验,其中11株有毒力菌株都出现凝集反应,显示豚鼠气单胞菌为本病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3.
红脖子病是中华鳖养殖中最常见的疑难病症,是对中华鳖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常被认为纯粹是细菌性疾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去年深圳动植物检疫局对患红脖子病的鳖检疫,发现有病毒存在;厦门大学学报报道《中华鳖一种球形病毒的电镜观察》一文,发现病毒粒子主要分布在病鳖的咽喉粘膜、肺、胃和腹甲皮层,致使相应部位呈出血状。结合笔者实践研究并参考文献,认为红脖子病的病原应为细菌和病毒。现对红脖子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流行情况以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报道如下:1 症状和病理变化 此病初发时,病鳖腹部出现赤斑,舌尖顶部…  相似文献   

4.
甲鱼“红脖子病”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某甲鱼养殖场1987年2~6月流行的甲鱼“红脖子病”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病原学、血清学等项检查,证明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所引起,故命名为甲鱼嗜水气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以常规方法从患红底板病山瑞鳖的心脏和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原菌,人工感染试验均能引起健康山瑞鳖100%死亡,经API 20NE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子鉴定,3株病原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根据K-B纸片扩散法进行26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3株病原菌都高度敏感的药物菌必治拌料投喂,结合含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和降低放养密度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大连市某人工池塘养殖的淡水鱼苗出现大量死亡。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和一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对鱼饲料、池塘环境样品进行细菌计数与优势菌筛查,发现池底淤积物和池塘排水管污物中细菌总数严重超出限值,优势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和摩氏摩根菌,与病死鱼体内分离到的细菌基本一致。由此判断引起池塘鱼感染的细菌主要来源于池底淤积物和池塘排水管污物。  相似文献   

7.
牛蛙红腿病是养殖牛蛙最常见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腿发红、皮肤溃疡、坏死,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以往学者多认为其致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而单独由豚鼠气单胞菌引发的红腿病很少报道。2000年厦门口岸从台湾购入了大量牛蛙,在对其中数批患红腿病的牛蛙进行检疫时,检出主要致病菌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现将检疫鉴定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来源牛蛙取自从台湾购入供食用的牛蛙。1.2 实验方法和试剂1.2.1 剖检病变和细菌分离培养:剖检发病牛蛙,观察临床病变;在无菌条件下取牛蛙肝脏组织接种普通肉汤,置3…  相似文献   

8.
斑点叉尾鮰套肠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疑似细菌感染的斑点叉尾鮰病原,本试验对临床病例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物化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动物回归试验和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形态和生化特性与嗜水气单胞菌相符;16S rDNA检测与测序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分离菌确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菌能引起与临床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结果表明,疑似细菌感染斑点叉尾鮰病例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可选择喹诺酮类药物进行病例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9.
疑似草鱼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对疑似嗜水气单胞菌草鱼的肝脏、脾脏、肾脏组织进行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通过普通营养琼脂、胰蛋白大豆琼脂及生化试剂等的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后,获得3株细菌;16S rRNA通用引物检测3株细菌的基因序列比对确定菌株后,对确定的草鱼嗜水气单胞菌进行回归试验确认其致病性,然后采用临床上常用的阿奇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16S rRNA通用引物鉴定后确定3种菌株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确定的嗜水气单胞菌回归试验证明其具有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阿奇霉素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其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 mm,阿米卡星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和腐败斯瓦尼菌这3种菌都较敏感,抑菌直径分别为105、95和93 mm。结果表明,疑似为嗜水气单胞菌病的草鱼有3种细菌感染,其中鉴定的嗜水气单胞菌是致病菌,常用抗生素阿米卡星对3种菌都有抑制作用,而仅对腐败斯瓦尼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的是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0.
从长乐县某鳖场患出血性败血症幼鳖内脏分离到的细菌,经生理生化鉴定,菌体凝集反应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表明温和气单胞菌是该场幼鳖暴发性疫病的病原。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内服外消,结合水质改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禽类红细胞免疫功能与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细胞(RBC)表面含有许多免疫相关物质,如Ⅰ型补体受体(CR-1)、Ⅲ型补体受体(CR-3)、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3(LFA-3)、人类补体膜辅助因子蛋白(MCP)、衰变加速因子(DAF)、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这些免疫相关物质不仅使RBC具有识别、存储、递呈抗原、清除免疫复合物(IC)、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作用,而且自身还具备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广泛参与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反应,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BC这种参与机体免疫调控的功能使RBC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RBC免疫功能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2.
兔出血症病毒对人类红细胞的血凝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兔出血症病毒标准毒株与人类各型红细胞进行血球凝集反应(HA)。结果表明,兔出血症病毒能凝集人类各型红细胞,且对“O”型、“B”型和“AB”型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快而强烈,HA效价很高(5×213 ~5×215);而对“A”型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慢而弱,HA效价很低(5×21)。据此认为,除“A”型红细胞外,其它3 种血型的红细胞均可用于兔出血症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以来,湖北部分猪场断奶仔猪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症状并伴随高热现象,病死率高达60%。为了探索其主要致病因素,对来源于22个发病猪场的108份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108份病料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附红细胞体(E.suis)和猪弓形虫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3.3%、22.2%、48.1%和14.8%;同时存在PCV-2、PRRSV和E.suis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CV-2和E.suis混合感染最为严重,阳性率达32.4%。表明湖北省部分"红斑病"发病猪场均不同程度存在PCV-2、PRRSV和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现象,特别是PCV-2感染情况极为严重,提示PCV-2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可能是湖北省一些猪场出现红斑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郏县红牛结节病是牛养殖业中的常见疾病,是由病毒引起郏县红牛的一种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特征是病牛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马鹿结核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新疆某规模马鹿场部分马鹿发病,仔鹿多表现为消瘦、食欲下降,营养消耗性死亡;成年鹿多表现为咳嗽、喘气、体温升高、突然喘气死亡。通过病理解剖,细菌培养,接种动物等方法确诊该鹿场马鹿死亡原因是感染了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说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可以感染马鹿。  相似文献   

16.
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禽蛋中的苏丹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禽蛋中苏丹红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150mm×2.1mm,3.5μm,柱温30℃,流动相A为乙腈,B为0.2%甲酸和乙腈的混合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质谱选择电喷雾离子源(ESI^+)。此条件下苏丹红Ⅰ和苏丹红Ⅱ的线性范围是0.1—500μg/L,检测限0.1μg/kg;苏丹红Ⅲ和苏丹红Ⅳ的线性范围是0.5—500μg/L,检测限0.5μg/kg。四种苏丹红的回收率为60%-80%。  相似文献   

17.
18.
草原红牛的平均乳脂率为3.35%,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由4岁的3.73%,降到9岁的3.13%,随胎次的增也逐渐下降,由1胎的4.0%到6胎降到3.14%随泌乳月的延长而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9.
桑椹红色素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余志成 《蚕业科学》2004,30(1):59-63
对桑椹红色素的提取方法、稳定性及其在蚕丝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染色牢度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对染色后蚕丝织物的抗紫外线辐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 :桑椹红色素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 ;经桑椹红色素染色的蚕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 ,在 2 0 0~ 4 0 0nm紫外波段中 ,紫外线透过率为 2 3%~ 5 1% ,选用合适的媒染剂可以使紫外线透过率下降到 1 9%~ 3 2 %。  相似文献   

20.
从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方面对平凉红牛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作了详细分析,充分说明平凉红牛是在当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和饲草资源条件下,经过人们长期选择和改良形成的一个优秀黄牛群体.经过对平凉红牛生产性能和现状的阐述,对平凉红牛作出了科学定性,指出了平凉红牛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