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麻饼型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烟酸(450mg/kg)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酵底物在不同培养时间内培养液中NH3-N浓度、瘤胃细菌N产量、原虫数量、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的降解动力学特征.体外试验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饲喂添加烟酸的麻饼型基础日粮.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烟酸可提高培养液NH3-N利用率;培养液中添加烟酸后瘤胃细菌N产量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高于未添加组;培养液中原虫教在培养4 h时达最高值,且此时添加组原虫产量显著(P<0.05)高于未添加组;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的产量随培养时间变化而呈增加趋势;但丁酸量和乙酸/丙酸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添加烟酸条件下绵羊瘤胃发酵底物降解动力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用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通过体外试验,添加450 mg/kg烟酸,测定在不同培养时间内培养液中NH3-N浓度、瘤胃细菌N产量、原虫数量、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的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烟酸可提高培养液NH3-N利用率;培养液中细菌N、原虫数、总VFA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随采样时间变化而呈不同的动力学变化趋势;但乙酸/丙酸值则不受采样时间变化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利用体外法研究玉米油及高油玉米对绵羊瘤胃发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所用瘤胃液来自4头瘤胃瘘管绵羊,体外试验设对照组、4%玉米油组、8%玉米油组和高油玉米组(36%)4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在体外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中NH3-N,瘤胃细菌氮产量,总VFA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研究玉米油和高油玉米对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8%玉米油对瘤胃产生了不良影响。添加36%高油玉米对瘤胃发酵未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验将6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以及门静脉、肝静脉以及股动脉慢性血管瘘的泌乳中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与肝脏VFA代谢以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低精料(LC)日粮组相比,高精料(HC)日粮组瘤胃液pH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提高(P0.05),乙酸/丙酸的比值有降低的趋势(P=0.06),但日粮对瘤胃液乙酸、丁酸和TVFA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HC日粮能显著提高门静脉血浆中乙酸、丙酸、丁酸和TVFA(P0.05)浓度。在两种日粮条件下,VFA肝静脉-门静脉血浆浓度差(H-P)均为负值。HC日粮显著增加丙酸和丁酸的H-P值(P0.05)。与LC日粮相比,HC日粮显著增加乙酸和TVFA(P0.05)的肝静脉-动脉血浆浓度差(HA),显著降低丙酸(P0.05)H-A值。HC日粮显著提高门静脉、肝静脉和股动脉血浆中葡萄糖、β-羟丁酸和非酯化脂肪酸(P0.05)浓度以及显著提高乳蛋白、乳中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P0.05)含量。试验结果表明,HC日粮可以改善奶牛瘤胃发酵、肝脏的VFA代谢以及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麻饼——玉米型日粮为培养底物及瘤胃液供体动物日粮,试验用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体外试验按不同烟酸添加剂量分为13个试验组(0,50,150,250,350,400,450,500,600,700,800,900,1000mg/kg),每个试验组4个重复。在培养24h后,测定培养液中NH3-N、瘤胃细菌N产量、原虫数量、总VFA产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用以确定在该氮源日粮条件下,添加烟酸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并对烟酸最适添加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麻饼型日粮来源培养底物中,最适烟酸添加范围为450~500mg/kg。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和玉米青贮(精粗比49:51),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1/3、2/3和3/3的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和处理Ⅱ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组瘤胃液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Ⅲ组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全部替代玉米青贮饲喂绵羊抑制了瘤胃发酵,而替代1/3和2/3玉米青贮时显著促进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外法研究豆粕型日粮添加烟酸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试验培养底物及瘤胃液供体动物日粮为玉米 -豆粕型日粮 ,实验用瘤胃液来自3只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 ,体外实验按不同烟酸添加剂量分为13个试验组 (0、50、150、250、350、400、450、500、600、700、800、900、1000mg/kg) ,每个试验组4个重复。在体外培养24小时后 ,测定培养液中NH3-N、瘤胃细菌N产量、原虫数量、总VFA产量及乙酸、丙酸、丁酸产量和乙酸/丙酸值 ,用以确定在该氮源日粮条件下 ,添加烟酸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并对烟酸适宜添加范围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豆粕型日粮来源培养底物中 ,烟酸适宜添加范围为450~600mg/kg。  相似文献   

8.
埃氏巨型球菌是奶牛瘤胃中的一种优势菌。本研究运用瘤胃微生态理论,结合埃氏巨型球菌能利用乳酸发酵产生丙酸的特点,初步研究埃氏巨型球菌(H6)及其乙酸生成关键酶基因缺失工程菌(TnH6)体外发酵特性。经健康羊瘤胃液体外连续培养结果表明,埃氏巨型球菌及其乙酸生成关键酶基因缺失工程菌均能利用乳酸生成VFA,发酵生成的VFA以丙酸为主,发酵类型倾向于丙酸型,但工程菌生成乙酸的能力明显降低,尽管丙酸生成能力有所下降,但显著降低了乙酸与丙酸的比例,从而为调控瘤胃乳酸发酵和利用H6、TnH6防治奶牛亚临床性瘤胃乳酸酸中毒提供了理论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吸收在数量上是奶牛养分流量最重要的部分。先前对VFA吸收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瘤胃的变化,如瘤胃液的化学组成、瘤胃体积及瘤胃pH,而近几年的研究整合了瘤、网胃上皮表面积对VFA吸收的调控。本研究提出假设:瘤胃VFA的吸收受上皮渗透性及上皮毛细血管血流量所调控,旨在建立一个VFA过瘤胃壁吸收的模型,且该模型整合了上皮血流量作为驱动力对瘤胃VFA吸收的影响。由于VFA主要以非电离形式通过被动扩散通过细胞膜,因此认为瘤胃液与瘤胃上皮的VFA域之间的双向流量存在一定的驱动力。模型的一系列参数通过观测数据拟合而来,该模型提供了可靠的瘤胃VFA吸收和瘤胃上皮血流量的无偏差估计。血流量模型的拟合考虑了奶牛每千克体重丁酸和日粮粗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VFA从瘤胃液向上皮的流动速率从低到高依次为,异丁酸<乙酸<丙酸<丁酸(分别为0.32±0.02,0.72±0.2,0.91±0.06和0.97±0.02/h);而从上皮到瘤胃液的流动速率与上皮VFA域的大小密切相关,异丁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流动速率分别为4.78、10.60、13.40和14.3/h。瘤胃乙酸、丙酸、丁酸和异丁酸浓度用均方根预测误差的百分比表示,分别为5.86%、5.75%、11.30%和4.12%。上皮血流量用26.3%的RMSPE来预测。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瘤胃丁酸浓度从4.0 mmol/L增加到37.4 mmol/L时,上皮血流量增加了47%,且瘤胃丙酸的消失率增加了11%。瘤胃液和上皮的VFA浓度梯度不超过3∶1,且随血流量的升高而提高。因此,一个基于瘤胃上皮血流量和瘤胃液与上皮之间VFA双向流量的动态模型,能够无偏差的估计在冲洗瘤胃的条件下瘤胃VFA的吸收,且预测残差极低。该模型表明,上皮血流量对VFA吸收的调控受瘤胃液与上皮之间单一VFA浓度梯度的影响。一系列独立的数据表明,上皮血流量可能是决定瘤胃VFA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完熟期的高油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分别为对照组(无添加剂)、丙酸处理组(0.5%/kg鲜样)、丙酸菌处理组(105cfu/g鲜样)。在青贮的第1、3、6、9周开瓶取样检测丙酸和丙酸菌对青贮发酵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得到优质青贮(低pH、高乳酸含量、未检测到丁酸)。活体外试验表明,丙酸处理青贮的72h累积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均显著高于丙酸菌处理和自然发酵青贮(对照组)。但是3种处理青贮的活体外消化率没有显著(P>0.05)差异。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John Barcroft等(1944)发现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发酵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源之后,很多学者对VFA的吸收与中间代谢和不同种类饲料瘤胃VFA的产量及其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摩尔比例的组成进行了大量研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瘤胃周转率的影响.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哈萨克绵羊,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设计,分为对照期和试验期(每天每只羊1.2万亿个),每期18d.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瘤胃液pH显著降低,氨态氮质量浓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甲烷质量浓度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2)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使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乙酸质量浓度及乙酸/丙酸的比例显著升高,瘤胃液丙酸质量浓度没有变化,丁酸的质量浓度有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3)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后,绵羊瘤胃周转率和瘤胃相对稀释率有所升高,但无显著影响.在哈萨克绵羊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可以改善瘤胃发酵环境,提高瘤胃发酵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本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对照组饲喂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饲喂低菌量发酵秸秆,试验Ⅱ组饲喂高菌量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奶牛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乙酸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对瘤胃内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发酵玉米秸秆能够改善瘤胃内环境,提高瘤胃发酵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全胃营养灌注绵羊为试验动物 ,用物质代谢区室分析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瘤胃乙酸、丙酸比例对体内氧化代谢和血浆胰岛素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不同试验处理间营养灌注液能量、蛋白质水平相同 ,而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酸、丙酸比例不同。三种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的乙酸、丙酸比例分别为75 :15(VFA1)、65 :25(VFA2)、45 :45(VFA3)。由测定引入 14C -乙酸后血液二氧化碳放射比强度—时间曲线上升段斜率(k值)反映体内氧化代谢强度。试验结果为 ,瘤胃灌注VFA1 时的k值显著高于灌注VFA2 和VFA3 时的k值(P<0.05) ,而VFA2 和VFA3 两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说明瘤胃灌注VFA1 时绵羊体内氧化代谢强度增加。向停止灌注24小时的绵羊瘤胃内灌注VFA1,血浆胰岛素水平在恢复灌注后缓慢上升。将瘤胃灌注混合挥发性脂肪酸由VFA1 换为VFA2 后 ,血浆胰岛素水平迅速上升 ,之后迅速下降 ,而由VFA2 换为VFA3 后未出现血浆胰岛素水平的明显变化 ,说明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变化与体内糖代谢调节状态有关 ,而瘤胃灌注VFA1 时的体内糖代谢调节状态与灌注VFA2 和VFA3 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喂高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发酵情况,选取4头初产的健康荷斯坦牛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饲喂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奶牛瘤胃液中乳酸、总VFA、丁酸、戊酸和总支链VFA的含量,同时乙丙比显著降低,但未能显著降低乙酸和NH_3-N水平;同时,与饲喂低精料日粮相比,饲喂高精料的奶牛瘤胃液中的生物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胃液p H与瘤胃液中生物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精料日粮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中的乳酸杆菌数量(P0.05),但对牛链球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喂高精料改变了奶牛瘤胃的微生物菌群,进而影响了瘤胃的发酵参数,并促进消化道内异常代谢产物——生物胺的生成与转移,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挥发性脂肪酸在动物体内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挥发性脂肪酸 (volatilefattyacids ,VFA)是碳链为 1~ 6的脂肪酸 ,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等 ,其中对动物体代谢作用最为重要的有直链乙酸、丙酸和丁酸 ,约占瘤胃发酵VFA总产量的 95 % ,乙酸是产量最大的VFA ,约占VFA总产量的 70 %~ 75 %。挥发性脂肪酸在不同动物体内其比例和数量不同 ,见表 1。表 1 食糜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其中各酸比例绵羊瘤胃猪盲肠鸡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 (mmol/L) 1 1 91 8 2 1 0 7乙酸 (% ) 54 55 61丙酸 (% ) 2 5 2 7 2 7丁酸 (% ) 1 7 6 1 1长链脂肪酸 (% ) 4 2 1  注 :资料来源于…  相似文献   

17.
丙酸是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标志性酸之一,本研究旨在通过冲洗瘤网胃技术探讨瘤网胃壁上皮的血流量对丙酸吸收的影响。选取8头荷斯坦泌乳奶牛为试验动物,通过外科手术装有瘤胃瘘管,以及在动脉、肠系膜、瘤胃右侧和肝门静脉装有永久导管。试验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饲喂高粗蛋白质日粮,另一组饲喂低蛋白质日粮。所有奶牛随机灌注3种缓冲溶液:丁酸、氨和对照,采用3×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缓冲液(30kg)存放于一个临时的容器,冲洗瘤胃40min。初始的VFA浓度为84.2mmol/L。丁酸缓冲液灌注组,随着乙酸更换量的增加,丁酸浓度从4 mmol/L升高到36mmol/L;且氨缓冲液灌注组,随着NaCl更换量的增加,氨浓度从2.5mmol/L升高到22.5mmol/L。缓冲溶液中氧化氘(D2O)的含量分别为6、12和18g,瘤胃中D2O的消失率被用来估测上皮细胞的血流量。为了使上皮细胞血流量的估测更加准确,试验使用Cr-EDTA作为瘤胃液相指示剂,且初始和最终的缓冲液体积遵循动态模拟模型。该模型可以估测每头奶牛每种缓冲液组合(n=24)的瘤胃液流通量、剩余瘤胃液量和水分流入量(唾液和上皮细胞的水分)。结果表明,灌注丁酸缓冲液组上皮细胞的血流量比对照组提高了49%±11%。瘤胃丙酸的消失率受缓冲液的影响,且与上皮细胞的血流量变化趋势一致。瘤胃液丙酸消失率与上皮细胞血流量的相关性表明,丙酸的排出受上皮细胞血流量的限制。与氨缓冲溶液以及对照组相比,灌注丁酸缓冲溶液组丙酸的消失率分别提高了30%±12%和12.5%±8%。与对照组相比,灌注丁酸缓冲溶液组丙酸的门静脉净流量提高了32%±6%。因此,瘤胃上皮细胞的血流量与瘤胃液丙酸的消失率呈正相关,从而影响瘤胃VFA的吸收动力学。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无机二价铁对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用人工瘤胃模拟装置发酵72 h研究添加不同水平亚铁(0、30、60、90、120和150 mg/kgDM,源于硫酸亚铁)对体外瘤胃液氨浓度、微生物氮产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铁可使发酵液不同时间点氨浓度和总氨产量、有机物发酵率、总微生物氮产量显著提高(P<0.05);与不添加的对照组相比,添加亚铁可使发酵液的总VFA、乙酸、丙酸、丁酸浓度明显增加(P<0.05),但乙酸、丙酸、丁酸摩尔比例没有差异(P>0.05);添加亚铁明显促进瘤胃有机物的发酵,增加瘤胃VFA产生量,过多的亚铁对瘤胃微生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5只10月龄左右体重约(45±5)kg且安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健康公羊(小尾寒羊♂×本地绵羊♀的杂交2代)作为试验动物,通过瘤胃瘘管投饲4种添加剂:载体(Car)、载体+牛至精油(CarEO)、载体+有机钴(CarCo)和载体+精油+有机钴(CarEOC)于不同绵羊瘤胃中,同时以不加任何添加剂作为对照(CK),即5个处理,对应5只羊.采用拉丁方设计,进行5轮试验.采用尼龙袋法测定瘤胃内青贮玉米秸秆降解0、6、12、24及48 h营养品质动态变化,并探究不同添加剂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青贮玉米秸秆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降解率(CP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均随瘤胃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在48 h时达到最大.48 h添加CarEOC青贮玉米秸秆NDFD和ADFD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CK相比,添加CarEO、CarCo和CarEOC后青贮玉米秸秆DMD均有所提高,48 h时添加CarEOC后DMD和CPD分别较CK提高了3.33% 和3.89%,且24和48 h时CPD在CarEOC处理组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添加剂处理对绵羊瘤胃液pH无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CarEOC后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添加CarEO后NH3-N变化不明显.添加CarEO与CarEOC后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尤其添加CarEOC后表现明显,说明添加CarEO与CarEOC有利于瘤胃微生物活动,促进了瘤胃发酵.本试验添加Car后瘤胃降解指标和发酵指标在各时间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灰色关联综合分析,青贮玉米秸秆在瘤胃内的降解品质和发酵特性的关联值表现为CarEOC>CarCo>CarEO>Car>CK,说明CarEOC可促进绵羊瘤胃内纤维类化合物的降解,可作为促进绵羊高效利用粗饲料资源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生产实践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明确燕麦干草与全株玉米青贮按不同比例组合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9头体重为(70.24±2.03)kg、体况相似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美利奴×蒙古羊♀)公羊作为试验动物,按过渡期称重结果分成3组,每组3只。按燕麦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比例(干物质基础)将饲粮分为A1(100%全株玉米青贮)、A2(50%全株玉米青贮+50%燕麦干草)和A3(100%燕麦干草)3种,3种饲粮精粗比均为35∶65。采用3×3拉丁方设计,进行3期试验,每期22 d(预试期15 d,正试期7 d),正试期最后3 d采样。结果显示:1)与100%全株玉米青贮相比,以50%全株玉米青贮+50%燕麦干草或100%燕麦干草为粗饲料对绵羊瘤胃液p H和总氮浓度平均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NH3-N)、尿素氮和血浆尿素氮浓度平均值(P0.05),同时以50%全株玉米青贮+50%燕麦干草为粗饲料还显著提高了瘤胃液蛋白氮浓度平均值(P0.05)。此外,A2组的瘤胃液p H和总氮浓度平均值稍高于A3组,瘤胃液蛋白氮浓度平均值较A3组增加了8.97%,瘤胃液和血浆尿素氮浓度平均值稍低于A3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瘤胃液NH3-N浓度平均值则显著低于A3组(P0.05)。2)粗饲料中燕麦干草的加入并未显著改变绵羊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丙酸摩尔比平均值(P0.05),升高了瘤胃液乙酸、丁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平均值,且A3组与A1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精料相同、精粗比为35∶65的条件下,用50%全贮玉米青贮和50%燕麦干草混合作为粗饲料可以改善绵羊的瘤胃内环境而适宜瘤胃微生物生长,提高瘤胃微生物活性及其对氨(NH3)的利用率,有助于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升高瘤胃乙酸的摩尔比及乙酸/丙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