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菌体蛋白及纤维素酶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低菌发酵秸秆)和试验Ⅱ组(高菌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菌体蛋白浓度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在6~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水杨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后,有利于维持瘤胃功能的健康,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瘤胃菌体蛋白及纤维素酶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秸秆)、试验Ⅰ组(低菌发酵秸秆)和试验Ⅱ组(高菌发酵秸秆),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2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菌体蛋白浓度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在6~8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木聚糖酶、微晶纤维素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水杨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后,有利于维持瘤胃功能的健康,提高瘤胃内纤维素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各组精饲料相同,对照组粗饲料为羊草和未处理秸秆,试验1组为低量菌发酵秸秆,试验2组为高量菌发酵秸秆。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60 d)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经济收入净增127.09元,试验2组净增124.05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择30头体况良好、胎次相同、产奶量相近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为未处理秸秆组,试验Ⅰ组为低菌量发酵秸秆组,试验Ⅱ组为高菌量发酵秸秆组,预试期10 d,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各阶段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0.90%、8.34%、8.97%(P0.05);各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1~60 d,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非乳脂固体物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乳脂率比对照组提高2.95%(P0.05)。由此可见,秸秆发酵后,品质明显改善,利用率提高,可改善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发酵玉米秸秆对泌乳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30头胎次、产奶量相近的健康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各组精饲料相同,对照组粗饲料为羊草和未处理秸秆,试验1组为低量菌发酵秸秆,试验2组为高量菌发酵秸秆。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60 d)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及产奶量均显著提高(P〈0.05),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经济收入净增127.09元,试验2组净增124.05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条件处理的氨化玉米秸秆对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以3头体况良好、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各处理分别以经0.15 MPa、0.20 MPa、0.25 MPa三种压强处理的氨化玉米秸秆为发酵底物(以未处理的玉米秸秆作为对照组),通过体外产气法,测定72 h内6个时间点(第3,6,12,24,48,72小时)的产气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及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5 MPa、0.20 MPa及0.25 MPa组的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分别提高了43.68%、29.24%及45.02%。0.25 MPa组产气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各组体外发酵的pH值(6.72~6.82)、NH_3-N浓度(12.06~13.94 mg/dL)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0.15 MPa、0.20 MPa、0.25 MPa组乙酸/丙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其中以0.25 MPa组的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快速氨化处理玉米秸秆可显著提高玉米秸秆中纤维类物质的降解率,从而改变玉米秸秆的体外瘤胃发酵模式,改善玉米秸秆品质的最优氨化处理为0.25 MPa。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分析了秸秆制粒饲喂肉牛对其采食、反刍、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和增重的影响,以丰富秸秆饲料化利用方式。试验选取30头18月龄左右、活重接近的西杂肉牛,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粉碎玉米秸秆(对照组)、玉米秸秆颗粒饲料(试验Ⅰ组)及玉米秸秆精粗饲料颗粒(试验Ⅱ组)。结果表明,1)秸秆制粒饲喂肉牛,其采食、反刍、咀嚼时间均有所缩短,且每食团咀嚼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4),而试验Ⅱ组采食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2)。2)除试验Ⅰ组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外(P<0.05),3组肉牛其他养分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3)秸秆粉碎制料后饲喂肉牛影响瘤胃发酵,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瘤胃pH值及丁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乙酸含量和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瘤胃液丁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乙酸/丙酸及NH3-N含量显著升高(P<0.05)。4)秸秆粉碎制粒饲喂肉牛能显著增加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试验Ⅰ组及试验Ⅱ组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高出0.36和0.38 kg,饲料转化率(料重比)分别提高27.86%和29.09%。  相似文献   

8.
选取泌乳期奶牛12头,采用重复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B组)、400(C组)、500(D组)mg/(头·d)莫能菌素,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可提高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的值,增加丙酸含量(P0.05),对氨态氮(NH3-N)和丁酸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C组较对照组T-VFA和乙酸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22.71%和28.59%(P0.05);D组的MCP和乙酸/丙酸值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33.99%和31.15%(P0.05;D组中丙酸的含量增加最多为9.63%(P0.05)。综上所述,奶牛饲喂400~500mg/(头·d)的莫能菌素更有利于促进瘤胃内丙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3头体况良好,体重、日产奶量均相近,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饲喂3种不同处理的日粮,纤维分解菌饲喂量分别为0(对照组)、0.7×1011 cfu/d(试验1组)和1.4×1011 cfu/d(试验2组)。试验分为3期,每期预试期15 d,正式期3 d。饲喂纤维分解菌后,测定瘤胃内pH、原虫数量、细菌总数、氨态氮浓度(NH3-N)、挥发性脂肪酸浓度(VFA)、菌体蛋白浓度。结果显示:两试验组瘤胃液pH(试验1组:6.49;试验2组:6.56)、氨态氮(试验1组:14.11;试验2组:14.64)、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试验2组:101.76)、乙酸浓度(试验1组:67.38;试验2组:68.31)与对照组(pH:6.43、氨态氮:12.89、挥发性脂肪酸浓度:96.7、乙酸浓度:64.42)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而瘤胃原虫数、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和乙/丙酸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选取处于围产前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经产荷斯坦奶牛各4头,共16头,采集瘤胃液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提取微生物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定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1)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丙酸浓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2)在门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则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拟杆菌门、SR1细菌、蓝菌门、柔膜菌门、TM7细菌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而泌乳期各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3)在科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普雷沃氏菌科,而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琥珀酸弧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理研菌科、BS11细菌、RF16细菌、SR1细菌、Gastranaerophilales、克里斯滕森菌科、TM7细菌、RF9细菌和纤维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琥珀酸弧菌科、毛螺菌科和韦荣球菌科则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综上得出,奶牛从围产前期进入到泌乳期,瘤胃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泌乳期各阶段瘤胃细菌组成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碱茅和沙打旺)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选用12只5月龄、(34.6±0.57)kg体重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和玉米青贮(精粗比49:51),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组日粮基础上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1/3、2/3和3/3的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平均日喂600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组间差异不显著,处理Ⅰ和处理Ⅱ组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瘤胃液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组瘤胃液丁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处理Ⅲ组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处理Ⅰ和处理Ⅱ组瘤胃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Ⅲ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以重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全部替代玉米青贮饲喂绵羊抑制了瘤胃发酵,而替代1/3和2/3玉米青贮时显著促进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主要是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氨化和青贮处理玉米秸秆饲料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设计三种日粮,分为A、B、C三组,每组4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玉米秸秆不经过任何处理;B组为氨化玉米秸秆组;C组为青贮玉米秸秆组。本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工瘤胃体外模拟系统进行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A、B、C三个处理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均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然后升高,当饲喂半小时后达到最低,但氨化处理组pH较对照组提高6.47%,差异显著(P 0.05),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三个处理组NH_3-N浓度饲喂2 h后达到最高,氨化处理组NH_3-N浓度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乙酸摩尔比例较青贮组提高8.23%(P﹤0.01),青贮组和氨化组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50.28%和36.3%,氨化组乙/丙比例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26.67%和49.2%,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结果表明氨化玉米秸秆饲料能促进瘤胃发酵,为开发新型饲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该试验旨在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莫能霉素,对奶牛瘤胃内发酵、日粮营养物质降解率及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方法]试验选取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奶牛,设计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三组,MⅠ组为基础日粮;MⅡ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1.5mg/kg DM莫能霉素;MⅢ组基础日粮添加46.5 mg/kg DM莫能霉素。[结果]莫能霉素添加组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46.5 mg/kg DM的莫能霉素后瘤胃内乙酸发酵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31.5 mg/kg DM莫能霉素后丙酸发酵量高于对照组(P〉0.05),且丙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粮DM、CP和NDF在瘤胃内有效降解率随莫能霉素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组奶牛血液中的尿素氮,血浆中血糖及乳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莫能霉素可以提高牛瘤胃中的pH值,降低氨态氮浓度,显著提高丙酸摩尔比例,降低丙酸、乙酸比值,但减缓了粗蛋白的降解速度,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中尿素氮和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14.
试验利用瘤胃体外发酵法研究发芽玉米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其中,2个试验组的培养管中分别加入干物质10%和20%的发芽玉米。结果表明,添加发芽玉米均能降低瘤胃p H变化幅度,除0 h以外,各培养时间点试验1组和2组的p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H3-N质量浓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4 h试验1组和2组NH3-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4 h试验1组和2组NH3-N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到24 h时NH3-N质量浓度试验1组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2个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VF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乙酸/丙酸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2个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认为饲料里添加发芽玉米可以改善瘤胃内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青贮金针菇及尿素对奶牛养分消化率、瘤胃发酵、甲烷排放及原生动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15头荷斯坦奶牛[(542±68)kg],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一共设计5种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各处理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处理1组(90%青贮金针菇,10%玉米秸秆),处理2组(90%青贮金针菇,9%玉米秸秆,1%尿素),处理3组(80%青贮金针菇,20%玉米秸秆),处理4组(80%青贮金针菇,19%玉米秸秆,1%尿素)。试验期分为2周适应期和1周数据收集期。饲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摄入量(P<0.05);金针菇添加水平和尿素对干物质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处理组日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显著增加总短链脂肪酸(SCFA)和丙酸含量(P<0.05),但乙酸含量及乙酸与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添加青贮金针菇和尿素对短链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日粮添加80%青贮金针菇和1%尿素时,乙酸浓度显著高于未添加尿素组(P<0.05);青贮金针菇日粮添加尿素显著降低了瘤胃丁酸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可显著降低瘤胃原生动物总数(P<0.05)。饲粮中添加青贮金针菇可导致荷斯坦奶牛瘤胃原生动物总数逐步减少(P<0.05)。青贮金针菇日粮组中螺旋体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喂青贮金针菇的荷斯坦奶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了甲烷排放量(P<0.05)。综上所述,用金针菇废弃底物与尿素、玉米秸秆混合日粮可以提高奶牛日粮的营养价值,日粮添加青贮金针菇显著降低了奶牛瘤胃原生动物种群和肠道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海南霉素对荷斯坦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体况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试验分为3期,每期15 d,试验设负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正对照组(添加10 mg/kg莫能菌素)和海南霉素组(添加7.2 mg/kg海南霉素)。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后,除在采食后2 h显著提高奶牛瘤胃内pH(P<0.05)外,其他时间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食后0、2、8和10 h,海南霉素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而采食后6 h,海南霉素有抑制NH3-N释放的趋势(P=0.06);采食后0、2、4和6 h,海南霉素组乙酸浓度及乙酸与丙酸的比值与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丁酸浓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海南霉素显著抑制了瘤胃甲烷的产生(P=0.02),海南霉素组的奶牛甲烷呼出量为216.50 L/d,比负对照组降低了14.03%。由此得出结论:饲粮中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奶牛瘤胃的发酵类型,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显著降低动物的甲烷呼出量。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特性和氮平衡的影响.选用3头体重为(460.0±20.6)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荷斯坦奶牛,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添加20 mg/d海南霉素和350 mg/d莫能菌素的试验饲粮.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没有显著影响瘤胃液pH和丁酸含量(P>0.05),但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含量、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丙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6.26%和15.79%(P <0.01).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显著降低了尿囊素排出量、尿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和微生物氮产量(P<0.05).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和莫能菌素也降低了粪氮量和尿氮量(P<0.05),提高了沉积氮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海南霉素组和莫能菌素组的表观氮消化率分别提高了5.61%和7.05%(P =0.03).总之,与莫能菌素相似,饲粮添加海南霉素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使其更趋向于丙酸型发酵,并且能够提高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喂不同比例的湿玉米纤维饲料(WCGF)对奶牛瘤胃发酵以及对高产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用4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荷斯坦牛,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WCGF比例分别为0%、15%、25%和35%,测定奶牛瘤胃内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WCGF饲喂量的增加,35%处理组奶牛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升高,乙酸浓度下降,且乙酸/丙酸也随之下降(P0.05)。试验2选择60头健康的高产奶牛,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在日粮干物质中添加WCGF比例为25%,测定高产奶牛产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高产奶牛的产奶量虽然降低了2.65%,但提高了乳脂率(P0.05)。综上可知,WCGF在奶牛日粮配方中的比例不宜过高,当WCGF在高产奶牛日粮配方中添加比例为25%虽不能增加产奶量,但可提高乳脂率。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通过瘤胃体外发酵法研究不同尿素添加剂量对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瘤胃发酵和功能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即2种玉米秸秆底物(未处理玉米秸秆与蒸汽爆破玉米秸秆)和3个尿素添加剂量(0、20、100 mg/dL),体外发酵72 h后测定总产气量、瘤胃发酵参数和功能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1)蒸汽爆破处理使玉米秸秆中中性洗涤纤维(NDF)和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中性洗涤可溶物(NDS)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增加。2)与未处理玉米秸秆相比,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总产气量显著升高(P0.01);随着尿素添加剂量的增加,总产气量线性降低(P0.01)。3)玉米秸秆类型和尿素添加剂量对干物质消失率(DMD)(P0.01)和氨态氮(NH3-N)浓度(P=0.02)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DMD显著高于未处理玉米秸秆(P0.05);相同尿素添加剂量下,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未处理玉米秸秆(P0.05)。4)与未处理玉米秸秆相比,蒸汽爆破玉米秸秆的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随着尿素添加剂量的增加,玉米秸秆的总VFA(P0.05)和乙酸浓度(P=0.04)存在二次剂量效应。5)玉米秸秆类型与尿素添加剂量对于总菌(P0.01)、甲烷菌(P=0.04)和原虫数量(P0.01)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果提示,蒸汽爆破处理改变玉米秸秆的化学组成,通过增加功能微生物的数量来改善瘤胃发酵;在本底氨浓度(10.82 mg/dL)的基础上,添加适量(20 mg/dL)尿素可提高玉米秸秆体外发酵的总VFA产量,而过量添加尿素则会抑制玉米秸秆体外瘤胃发酵,但蒸汽爆破处理可缓解高氨浓度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试验探究了饲粮中添加不同处理方法的全株玉米青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瘤胃发酵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泌乳期、产奶量相近的荷斯坦奶牛60头,按照单因素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无添加剂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1组奶牛饲喂经益生菌制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2组奶牛饲喂经酶制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试验3组奶牛饲喂经菌酶复合制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预试期1周,正式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3组奶牛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3组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体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瘤胃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菌体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血清中总蛋白水平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血清葡萄糖水平显著提高(P<0.05),尿素氮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奶牛饲喂经添加剂处理的全株玉米青贮可以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