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木麻黄低效防护林成因分析及其更新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生长综合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导致木麻黄低效林的成因。调查结果表明:低效林是自然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是立地条件较差、林木自然衰老及灾害和病虫对木麻黄林的破坏;社会因素主要有造林树种的立地选择不当、造林材料的遗传性不高、苗木质量低下、林分密度和土壤管理不善以及人为干扰对林分的破坏等。针对木麻黄低效林的形成特点和原因,总结提出木麻黄低效林更新改造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木麻黄4个优良无性系来改造低效防护林。试验表明,在海岸前沿基干林带改造中,采用隔行带状改造效果较好,木麻黄低效林经过改造,6 a后可以达到生长快、短期内恢复基干林带的目的。在后沿片林内通过采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综合措施块状改造后的林分与保留老林带相比,除了平均胸径生长略低1.2 cm外,其保存率、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保留低效林的51.17%、2.3%和25.71%。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生长主要特点、共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大面积木麻黄低效防护林的成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因素包括立地条件较差、林木衰老、灾害天气频繁及病虫害对木麻黄防护林的破坏;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立地条件与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材料遗传性不高、苗木质量低下、林分密度和土壤管理不善以及人为干扰对林分的破坏等。针对木麻黄低效林的形成特点和原因,提出木麻黄低效防护林改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系专题组于1990~1995年通过多点小区试验、定位观测、实验室测定和实地调查及示范推广等方法,对滨海沙土木麻黄人工林养分循环应用基础、防护林更新技术、低效林改造技术、中幼林密度管理技术及多树种引种和混交造林技术等5个研究内容的总结报告。在福建、海南两省的4个试验基点共营造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试验示范林100hm~2,建立固定标准地450个,获得数据32850个,收集木麻黄专题文献3250余条,建立了数据库和文献库。建立半固定观测站1个,对木麻黄林生长发育规律、生物量积累、养分动态、凋落物与降水淋溶的养分归还、养分循环及其与土壤肥力关系进行观测。探讨了防护成熟与更新期的关系,在基干林带调整郁闭度至0.4以下,进行林下更新,筛选出粤_(501)、平_(20)等优良木麻黄无性系。在探明木麻黄低效林分特点及其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木麻黄优良品系和套种湿地松等方法进行低效林改造。选筛出湿地松、刚果桉等5个早期生长良好的树种,并开展多树种混交试验。通过密度和间伐试验,提出木麻黄中、幼林密度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东南沿海混交海防林的现状,目前混交林型海防林主要是木麻黄与湿地松、相思类树种与桉属等树种混交形成的混交林。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混交林型的生长效果、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提出合理的混交类型。此外还提出采用乡土树种与木麻黄混交,为建设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体系提供更多的混交树种选择,为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管理、低效林的改造以及提高海防林的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福建滨海沙地木麻黄林的观测材料,将木麻黄林的生长发育过程划分为幼林、速生、杆材和成熟阶段,并将其年生长节律分为生长初期(3~4月)、盛期Ⅰ(5~7月)、盛期Ⅱ(8~9月)和生长后期(10~12月)。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和气温与木麻黄生长的关系密切,其中降水量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7.
木麻黄无性系造林 ,林分密度管理 ,低效林改造 ,抚育间伐技术 ,更新技术等是影响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主要因素。实施生态系统管理 ,采取营造木麻黄混交林、林木施肥等营林技术措施是木麻黄防护林持续经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木麻黄人工林地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cL.)为东南沿海营造防护林的主要树种,现有人工林面积逾100万hm2。建国以来木麻黄培育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造林技术有所创造发展,有效地发挥了森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但因林分结构简单和经营方法不当.导致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失调,面临着生长衰退、他力下降、林分更新困难和低效林分增加等局面,广东、福建等地均有类似报导,如何维持和提高木麻黄林土壤肥力,确保人工林地防护效能.已成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迫切问题。l木麻黄连我对林木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根…  相似文献   

9.
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导致大面积木麻黄低效林的土壤成因进行综合诊断,建立包含4个变量的判别函数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矿物养分含量不足和中粗砂比重较大,是形成这类低效林的重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10.
在滨海后沿沙地采用裂区设计,在滨海前沿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安排木麻黄低效林改造方式、树种和措施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后沿沙地采用湿地松进行改造,效果比营造木麻黄要好,前沿沙地宜选用木麻黄优良抗风品系来改造。  相似文献   

11.
滨海沙地相思树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胜 《防护林科技》1999,(1):12-14,29
在滨海沙地进行5个相思树种的引种试验,通过10a观测研究认为:相思树普遍能够适应滨海风沙地的恶劣条件,生长较好;厚荚相思生长迅速,干形较通直,高生长优势明显,可望成为继木麻黄、湿地松之后,营造海防林以及低效林更新改造的又一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正> 沿海防护林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生态工程,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具有较高生产力和稳定协调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持续地发挥森林改善生态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效益。木麻黄是东南沿海最为重要的防护树种,自50年代营造木麻黄防护林以来,已在7000多公里的海岸带建起了宏伟的绿色屏障,为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及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和国防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但由于防护林管理不善等原因,当前木麻黄人工林经营中存在更新困难、生长衰退以及低效林分多和病虫害增加等突出问题,对木麻黄林的持续发  相似文献   

13.
对长江上游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云杉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四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其分布区域内 ,影响云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除了海拔外 ,依次为土壤名称、土层厚度和坡位 ,而坡度对其影响较小。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云杉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冷杉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冷杉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 ,将林分划分为4种类型 :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 .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在其分布区域内 ,影响冷杉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除了海拔和坡向外 ,依次为土壤名称、土层厚度和坡位 ,而坡度对其影响较小 .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 .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划分冷杉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5.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 ,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 ,结果表明 :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 ,但需适时适量疏伐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 ,湿地松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 ;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处于同一林层 ,厚荚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 ,而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但需适时适量疏伐;木麻黄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湿地松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木麻黄与刚果12^#桉处于同一林层,厚英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而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木麻黄更新难的问题,在福建省平潭县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2号无性系具有水培易生根、抗木毒蛾虫害强、营建农田林网和防护片林生长快、早成林和短时间内能发挥防护作用的特点。木麻黄2号是平潭县木麻黄更新中理想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8.
滨海地区窿缘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试验目的木麻黄抗风力强,防风效果好,在滨海地区生长迅速。但多次连栽,往往表现出生长不良、抗病力差,而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种植的窿缘桉则生长尚好,但是树干弯曲,难以成材。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能否进行窿缘桉与木麻黄混交造林,以增强木麻黄的抗病和抗风能力,而又使桉树少受风害,改善木材品质,增加出材率,这是本试验的目的。二、试验地点湛江市郊区南三岛。林地为木麻黄采伐迹地。离海岸约400m。前作木麻黄有轻微青枯病。三、造林时间1981年6月。四、混交方式行间混交,比例为1∶1。株行距2×2 m。试验面积21亩。设纯桉林、纯木麻黄林作对照。  相似文献   

19.
试验结果表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的接种效果较山地木麻黄明显。接种不同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苗木、其高、地径和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营养元素Ca,Co,P和Mg有效地提高苗木的接种效果,其中P是林麻黄生长的固N的限制因子。接种苗木的含N量均高于对照的苗木。  相似文献   

20.
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贫瘠、青枯病为害严重的立地,营造了木麻黄与大叶相思混交试验林,结果表明:混交林促进了木麻黄的生长,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改善了林分内的小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