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凉山猪的胴体屠宰性状及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凉山猪属于乌金猪的一类,分布于四川省大小凉山彝族地区,为典型的肉脂兼用型山地猪种,以肉质优良而著称,但缺乏具体的数据资料。为了系统地评价凉山猪的胴体和肌肉品质等方面的种质特性,本研究选择7头育肥结束的凉山猪进行屠宰测定,并重点对其肌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凉山猪具有较强的脂肪沉积能力,肌内脂肪含量高(4.45%),胴体肥瘦适中(胴体瘦肉率43.54%),肉质坚实,腿臀肌肉较发达,适宜腌制和加工用途。此外,凉山猪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且具有理想的氨基酸和脂肪酸构成。尤其是鲜味氨基酸(FAA/TAA达到42.98%)和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达64.70%和12.19%)含量高,使得凉山猪具有优良的营养学与加工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着肉的嫩度、系水力、风味和多汁性。影响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较复杂,主要受品种、年龄、性别、营养、基因等多个因素影响。文章介绍了猪肌内脂肪的来源及其含量与猪肉嫩度、系水力、风味3个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证实肌内脂肪与肉品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简述了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体重、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等相关营养水平,脂肪酸合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联素等几个关键基因;初步阐释了这些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脂肪代谢机理,总结影响因素与肌内脂肪之间的规律;分析发现育种、候选基因和营养调控是改善肌内脂肪含量最有效的方法,将肉质更优的本土猪与外来猪进行杂交或对本土猪进行基因改良可能是未来较为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着肉的嫩度、系水力、风味和多汁性。影响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较复杂,主要受品种、年龄、性别、营养、基因等多个因素影响。文章介绍了猪肌内脂肪的来源及其含量与猪肉嫩度、系水力、风味3个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证实肌内脂肪与肉品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简述了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体重、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等相关营养水平,脂肪酸合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联素等几个关键基因;初步阐释了这些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脂肪代谢机理,总结影响因素与肌内脂肪之间的规律;分析发现育种、候选基因和营养调控是改善肌内脂肪含量最有效的方法,将肉质更优的本土猪与外来猪进行杂交或对本土猪进行基因改良可能是未来较为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11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其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配套系商品猪11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其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在育肥猪养殖过程中,生长育肥猪的日粮饲料配比和营养水平是育肥效益和育肥成本的重要体现,对于消费群体还要求出栏的育肥猪肉质优良、低脂肪、高瘦肉率,因此育肥猪的营养配方组成、营养要求、饲料成分、加工过程等因素对育肥猪养殖效益影响重大。1品种和性别对营养需求的影响育肥猪日常消耗饲料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功能、瘦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只有在日常饮食营养超过维护需要时,才能以瘦肉形式或脂肪形式用于生长。  相似文献   

7.
选取大白猪(加×美)二元杂种猪32头,仔猪3~4周龄断奶,保育到8周龄。随机分为Ⅰ、Ⅱ、Ⅲ、Ⅵ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2%苦荞、基础日粮+3%苜蓿、基础日粮+6%苜蓿+1%葛根,试验期内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对其育肥性能、屠宰测定及肉质品质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2%苦荞能有效提高外二元猪育肥效果,提高饲料报酬,有助于提高猪的瘦肉率,显著提高猪肉间脂肪沉积;3%的苜蓿能提高猪育肥效果,节省饲料成本,对猪的背膘厚和皮厚略有降低作用,但会降低猪肉的脂肪沉积水平;添加1%葛根有助于提高生猪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活品质的改善,人们对肉质的要求不断的提高,猪肉脂肪沉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就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与猪脂肪沉积相关方面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今后研究脂肪沉积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湿热条件下添加不同剂量γ-氨基丁酸(GABA)对杜长大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以期提出GABA的适宜用量。选用58 kg左右杜长大杂交猪60头,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其基础日粮相同,分别添加0、10、20、30、40、50 mg/kg GABA。试验期为82 d。结果表明:育肥前期,日粮添加GABA无改善作用(P0.05);育肥后期,添加GABA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日采食量和日增重(P0.05,P0.05,P0.01),但饲料增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育肥全期,添加GABA组日采食量、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各组饲料增重比较接近,处理3最低。育肥猪日粮中添加GABA组HSP70均低于对照组(P0.05)。GABA对育肥猪的眼肌面积、屠宰率、瘦肉率和骨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GABA不同程度地影响育肥猪的脂肪沉积,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适量添加(10~40 mg/kg GABA)对肉品质无负面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育肥猪日粮中添加适量GABA可提高湿热条件下育肥猪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改善生长性能,对肉质无负面影响,可用于缓解夏季热应激;湿热条件下育肥猪日粮中GABA适宜用量为30 mg/kg。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脂肪中的肌内脂肪含量对动物的肉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营养均衡的饲养管理调节肌内脂肪的含量,从而有效的改善动物的肉品质。脂肪酸决定了动物体中脂肪的特性,探究脂肪酸的形成过程对脂肪沉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脂肪沉积受动物的品种、性别、年龄、饲养模式、环境、营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变牦牛肌内脂肪沉积进而改善牦牛肉的品质和口感。牦牛是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特有畜种,是当地牧民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文章对影响牦牛脂肪沉积的因素进行了综述,为后续对牦牛脂肪沉积和牦牛肉品质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本主要介绍了发酵饲料对育肥猪屠宰后肉品质的影响并进行探讨,选取220头(61.2±0.65)kgDLY育肥猪,按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饲喂发酵饲料,对照组饲喂普通育肥猪料,其中发酵饲料是将与对照组相同的育肥猪料由乳酸菌、酵母菌进一步发酵研制而成,喂养60d屠宰查看肉质情况。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肌内脂肪、风味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肌肉剪切力、滴水损失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pH值(45min)和pH值(24h)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相关研究显示,采用发酵饲料可有效改善育肥猪屠宰后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养猪》2021,(5)
统计整理50头烟台黑猪的屠宰数据(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分析不同性别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及常规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猪DECR1基因在不同猪种及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CR1是脂肪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可作为猪脂肪沉积和肉质性能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藏猪、滇南小耳猪和大约克夏猪肌肉、背膘和腹脂组织中DECR1基因mR NA表达量。结果表明:藏猪和滇南小耳猪脂肪组织中DECR1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5),而肌肉组织中该基因表达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猪DECR1基因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可能与该品种脂肪沉积能力和肉质性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发酵预混合饲料替代对照组的发酵基料,对照组为添加抗生素的饲粮。研究微生物发酵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能、肉风味特征及肉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饲料有提高生长性能的趋势,对胴体品质没有不良影响,综合多项指标认为发酵饲料对肉质、风味及营养特性有较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料添加苹果果胶寡糖(APOS)对育肥后期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和结肠主要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平均体重约为80 kg健康"杜×长×大"去势公猪,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各处理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0和400 mg/kg APOS的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饲粮添加APOS未显著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P0.05);饲粮添加APOS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育肥猪的眼肌面积(P0.05)和肌内脂肪含量(P=0.07),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育肥猪的肌肉滴水损失(P=0.06)和蒸煮损失(P0.05);另外,饲粮添加APOS还提高了育肥猪结肠食糜中总菌的数量(P=0.07),且显著提高了结肠食糜中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200或400 mg/kg APOS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无影响,但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育肥猪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并调节了结肠主要菌群和挥发性脂肪酸产生。  相似文献   

16.
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含粗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营养组分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研究发现,在猪生产中,添加15%桑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但添加适量的桑叶(6%左右)可延缓宰后肌肉pH降低,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桑叶可提高肌肉脂肪沉积,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并改善肉的风味。在家禽生产中,添加桑叶能降低鸡肉的pH,且可通过改变肌肉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此外,桑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提高细胞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降血脂、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简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肉鸡、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作为蛋白质资源进一步应用于畜禽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桑叶含粗蛋白质、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营养组分及黄酮类等多种活性成分,是理想的动物蛋白质资源。研究发现,在猪生产中,添加15%桑叶可能会影响育肥猪的生长,但添加适量的桑叶(6%左右)可延缓宰后肌肉pH降低,增强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桑叶可提高肌肉脂肪沉积,对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均有影响,并改善肉的风味。在家禽生产中,添加桑叶能降低鸡肉的pH,且可通过改变肌肉脂肪酸组成改善肉品质。此外,桑叶的活性成分已被证实能提高细胞或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降血脂、血糖及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文简述了桑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猪、肉鸡、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其作为蛋白质资源进一步应用于畜禽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猪脂肪沉积相关的MicroRNA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辉 《猪业科学》2019,36(6):112-1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需要更高品质的猪肉。而脂肪沉积与肉品质息息相关。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内源性非编码的小分子RNA,miRNA可靶向目的基因从而实现对猪脂肪沉积进行调控。研究表明,miR-27、miR-34、miR-125以及miR-130等miRNA家族参与猪脂肪沉积的调控。鉴于目前鲜有关于miRNA调控脂肪沉积的相关研究报道,故笔者就4个miRNA家族对脂肪沉积的调控展开重点论述,以期为今后开展miRNA调控脂肪沉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进而有效地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9.
选择体重35kg左右的杂交猪34头,采用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了育肥结束体重和屠宰体重对试验猪的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育肥结束体重在85~110 kg阶段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屠宰体重除对屠宰率形成显著差异外,对试验猪的其它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影响不明显;采用综合选择指数对试验猪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体重在95~100kg阶段结束育肥并屠宰的试验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综合选择指数最大。因此,在该试验日粮水平下杜莱商品猪的适宜育肥结束及屠宰体重为95~100kg。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固态发酵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血液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4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经乳酸菌发酵的基础饲粮。试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饲粮对生长期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乳酸菌发酵饲粮显著增加了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了料肉比(P0.05),但对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乳酸菌发酵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育肥猪血液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血液丙二醛含量(P0.05)。乳酸菌发酵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育肥猪肉的亮度和红度(P0.05),改善猪肉颜色,降低了猪肉剪切力(P0.05),对p H无显著影响(P0.05),改善了肉质。因此,养猪生产实践中,可以给生长育肥猪饲喂乳酸菌固态发酵饲料,提高生长性能,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