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水稻早穗发生的原因水稻早穗是指在秧田期间水稻主茎、幼穗已经开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发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移栽后10 d以上,迟的不到1个月就开始抽穗。早穗植株表现为瘦弱矮小,叶色淡,分蘖少,穗子小,穗型异常,有的稻穗不能全部抽出剑叶,因此造成产量损失。水稻早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主茎在秧田期间,幼穗已经开始分化或形成,移栽后过早抽穗通常称之为“水稻的早穗现象”。发生早穗的稻田,早的在插秧后10多天,迟的在一个月左右,就开始抽穗,植株变矮,且高矮不齐,剑叶特长,形成鸡尾状。株叶形态大变,在同一丛内的蘖,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正在长蘖。  相似文献   

3.
水稻早穗是说水稻秧苗在秧田期间幼穗已开始分化或发育,移栽后早则10 d,迟则1个月就开始抽穗的现象.早穗已成为水田地块常出现的现象,一般减产10%~40%. 一、早穗原因 1、本田管理不当 水稻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根据研究,水稻生育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栽培措施调节,当田块肥力很差,插植密度大,移栽后肥水供给不协调,施肥较少,营养供给不足,在预期内没有达到足够的苗数,导致水稻群体过小,群体较弱,不封行,生育进程加快,秧苗不能继续进行营养生长而不正常地提早进入生殖生长,造成早穗.  相似文献   

4.
一、早穗原因 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长叶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不少农友以为这些种子纯度有问题,其实这并非种子有杂,而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所致.在生产上,移栽超龄秧极易引发早穗,特别是全生育期短,感温性强的品种,在秧田期间温度过高,加之秧苗密度较大,正常的营养生长(如分蘖)受到抑制,易提早转入生殖生长.由于移栽后营养生长不足,使经济性状变劣,穗小粒少,抽穗极不整齐,其结果是产量很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田迟栽水稻的生长性状及产量形成特征.[方法]观测迟栽水稻大田期的生长特性,与正常移栽水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迟栽水稻与正常情况下移栽水稻的异同.[结果]迟栽水稻与正常移栽水稻相比,表现为分蘖异常、早穗现象突出、后期低温冷害严重;迟栽水稻分蘖能力差异大、分蘖时期长、分蘖茎生长异常;发育期不一致,早穗现象严重;抽穗开花期时间过长、生育期延迟,易受后期低温冷害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特殊年型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  相似文献   

7.
无纺布钵体育秧技术可使水稻出穗早、穗大粒多、产量高,同时省工省时,降低水稻育秧劳动力成本,还能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施用对环境的污染。为无纺布钵体育秧技术在麻江县水稻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钵体育秧、移栽方式、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方面总结麻江县水稻无纺布钵体育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早穗是指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形成水稻早穗的原因与品种特性、移栽秧龄、气候因素和环境条件、秧田播种量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应对水稻生产过程中频发的旱涝状态,在自然旱涝反复发生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干旱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湿润育秧宽窄行移栽和湿润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水稻关键生长期根系、叶片、株高、分蘖数及穗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水稻的根、茎、叶、分蘖数及穗长等形态特征最好,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水稻形态生长情况较差。地膜移栽处理有利于水稻适应频发的旱涝状态。  相似文献   

10.
大中农场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中农场开展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钵苗移栽后,活棵返青快,分蘖发生早,有利于拿群体、攻大穗。平均有效穗数331.5万穗/hm2,每穗颖花数144.6个,明显高于毯式机插,同时栽插的钵苗植株总叶片数和有效穗数及茎蘖发生动态差异均无明显差异,但随着播期继续推迟,水稻总叶片数明显减少,有效穗数呈减少的趋势;而毯苗机插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叶片数、有效穗数及理论产量均呈减少趋势。穴播量为5、6粒的有效穗数最多,分别达到330.0万、342.0万穗/hm2。  相似文献   

11.
《农村百事通》2001,(12):26
早穗是指水稻在生育进程上提早进入生殖生长。秧苗移栽时已经或即将开始幼穗分化,以致移栽后不久就抽出长叶 (农民称为长野鸡毛 )并发生提前抽穗的异常生理现象。不少农友以为是种子纯度有问题,其实这并非种子纯度有问题,而主要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所致。在生产上,移栽 “ 超龄秧 “ 极易引发早穗,特别是全生育期短、感温性强的品种,在秧田期间温度过高,加之秧苗密度较大,正常的营养生长 (如分蘖 )受到限制,极易提早转入生殖生长,从而造成经济性状变劣,穗小粒少,抽穗不整齐,产量降低。为防止晚稻早穗。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相似文献   

12.
水稻直播栽培与传统的移栽栽培相比,免去了育秧、拔秧、栽秧等环节,播种后无缓苗期,表现为苗数足、分蘖发生早、节位低、成穗率高、有效穗多,具有高产、高  相似文献   

13.
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直立穗、弯曲穗2种穗型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育苗移栽、水直播、旱直播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及其他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弯穗型水稻品系沈稻121育苗的移栽产量显著高于水直播,水直播产量显著高于旱直播;直穗型水稻品系沈稻528水直播、育苗移栽的产量高于或显著高于旱直播;直播稻穗长、二次枝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均低于育苗移栽,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高于育苗移栽;直播栽培稻抽穗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剑叶光合速率、倒二叶光合速率、单株干物质质量、群体干物质质量均低于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14.
水稻早穗指的是水稻在秧田期间主茎就开始幼穗分化,移栽到大田后过早抽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植株变矮、高矮不齐、剑叶特长,株叶形态改变,形成野鸡尾.在同一丛内有的抽穗、有的孕穗、有的则正在长蘖,致使抽穗参差不齐,穗长、穗粒数相差很大,成熟期不一致.因为水稻是高分蘖作物,仅是主穗出现早穗现象,分蘖正常生长的水稻,一般减产幅度不大.而水稻整个生长发育期普遍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稻穗明显缩小,造成水稻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5.
正1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1.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  相似文献   

16.
<正>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增温剂处理的平均株高、第一叶长、第二叶长、第三叶长、1~2叶耳距均比对照高,绿叶数、叶龄值、苗基部宽、根条数、百株地上部干重、百株地下部干重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产量每亩比对照多6.5 kg,处理与对照的平方米穗数、穗实粒数、产量间差异不明显。水稻分蘖数量是构成水稻产量的基础,而分蘖发生的早与晚则既影响产量又关乎品质。水稻分蘖发生早、质量好是水稻高产、稳产和优质的保证。寒地水稻移栽插入本田,由于气温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稻叶瘟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旭东  丁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10-3910
从水稻移栽-穗期对水稻不同生育期稻叶瘟发生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水稻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圆秆拔节期对水稻稻叶瘟抗性较强.其他生育期都易感病,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8.
从移栽到拔节,为水稻的分蘖期,在黑龙江省一般是指从移栽结束到7月上中旬这段时间.分蘖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秧苗返青快、分蘖早、苗壮、根多;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及时转入幼穗分化,为穗足、穗大和安全抽穗打好营养基础.本文中,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寒地水稻分蘖期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一、技术特点与传统高产栽培技术比较,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体系有以下特点。1、嫩秧早栽。强化栽培技术在冬闲田或冬水田可移栽2―3叶龄的秧苗,在两季田可移栽3―5叶龄的秧苗,与传统技术相比,移栽秧苗减少2―4片叶,有利于早?生快发,提高分蘖成穗率。2、稀植壮株。强化栽培技术本田稀植,每亩栽插6000―9000穴,比传统技术少栽5000―7000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单株生长,形成有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促进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20.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和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1999~2002年进行的水稻直播和抛秧、插秧移栽试验调查,直播稻主要生育特点是秧苗素质好、分蘖快、苗峰出现早、有效穗数多。但易发生草害和倒伏,平均每穗粒数少,其增穗部分对产量的贡献大于减粒部分对产量的影响,并且结实率较高,千粒重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