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冀玉米八号是河北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8年培育的新品种,2000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2000年在天津市宝坻、蓟县等地大面积示范,产量稳定,优点突出,在蓟县12个品种对比试验中,0.067公顷产量581.6公斤,名列第一位,比对照唐抗五增产56.1公斤,增产幅度13.2%;比唐玉十增产33.9公斤,增产幅度7.6%。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播种 播前每0.067公顷施粗肥3500公斤左右。施肥总量按每生产100公斤籽粒施用氮3公斤、磷(P_2O_5)1公斤,钾  相似文献   

2.
春薯一号 该品种极早熟.生育天数90-100天左右。薯块长椭圆形.薯皮白色.薯肉白色。芽眼数和深浅度均为中等。干物质含量17.8%左右.淀粉含量12%以上.还原糖含量0.25%.维生素C含量较高。轻感卷叶病毒。一般公顷产量3万公斤以上。已在吉林、辽宁、河北等省内栽培。  相似文献   

3.
<正> 1 特征特性 早熟,育苗到采收105~110天。果实灯笼型,果大形美,单果重200~250克,大果达750克。连续坐果率高,单株结果8~15个,最多可达30个。抗病力强,高抗病毒病、炭疽病等,不易发生“三落”。稳产高产,丰产潜力大,露地栽培0.067公顷(1亩=0.067公顷)产量6000~7500公斤,大棚栽培0.067公顷可达1万公斤,比吉林省主栽品种麻辣三道筋增产80%~100%。由于上市早、产量高,所以  相似文献   

4.
<正> 该品系是石家庄小麦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择而成。 丰产性,1999年产比试验平均0.067公顷产546.3公斤,较对照品种石4185增产9.8%,居11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00年产比试验平均0.067公顷产514.6公斤,较对照品种石4185增产2.44%,居12个参试品种之首位;同年省冀中南优质组区试平均0.067公顷产532.08公斤,较对照品种高优503增产5.2%,达显著水平,比河南兰  相似文献   

5.
<正> 针对城乡人民对黑色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同时也为了种植结构调整,2000年怀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山西省农科院引进试种了黑米谷子新品种“晋谷28”获得成功。试验分别在水浇地和旱地进行,产量结果:水浇地平均亩产(每亩合0.067公顷)361.5公斤,旱地平均亩产(每亩合0.067公顷)276.3公斤。  相似文献   

6.
1 特征特性 早熟,育苗到采收105~110天.果实灯笼型,果大形美,单果重200~250克,大果达750克.连续坐果率高,单株结果8~15个,最多可达30个.抗病力强,高抗病毒病、炭疽病等,不易发生"三落".稳产高产,丰产潜力大,露地栽培0.067公顷(1亩=0.067公顷)产量6000~7500公斤,大棚栽培0.067公顷可达1万公斤,比吉林省主栽品种麻辣三道筋增产80%~100%.由于上市早、产量高,所以效益高.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种植面积占世界的20-25%,总产量占世界18%,占亚洲的70%。黑龙江省是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和商品薯、种薯集散地。马铃薯是黑龙江省的传统优势作物,种植面积40万公顷,占全国的1/10。如何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尤为重要。近几年马铃薯大垄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比常规垄栽培一般可以增产15%--20%以上。常规栽培平均亩产1600公斤,大垄栽培平均亩产2100公斤,平均亩增产马铃薯500  相似文献   

8.
长谷0918新品种,黄谷,生育期125天左右,幼苗绿色,株高11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超强,活秆成熟;穗纺锤形,穗长28~30厘米,单穗重25克,单穗粒重16克;谷粒千粒重2.8克,粳米,米质极佳,出米率高。易栽培,公顷用种量3.0~3.5公斤,公顷保苗50~55万株;分蘖力弱,结实率高,成熟度好,抗旱抗病。每公顷产量为600公斤,采用专用药剂可实现化学除草,省时省工;适合吉林省各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9.
南县2003年引进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8试种,连续3年共种植213.8公顷,表现良好。①产量高。2003年种植1334平方米中棉所48棉花,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为342公斤。2004年种植3.6公顷,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为387.5公斤。2005年种植210公顷,平均667平方米籽棉产量329公斤.一般比当地当家品种增产12.6%-15%。  相似文献   

10.
<正> 1 大蒜的栽培技术要点 主要品种为苍山薹蒜。播前整地施肥,0.067公顷(1亩=0.067公顷)施草圈粪3立方米、过磷酸钙125公斤、碳铵50公斤、氯化钾肥25公斤,然后旋耕3遍。10月1日播种。0.067公顷用种250公斤。行株距20厘米×6厘米,0.067公顷栽55000株。 栽后喷施除草剂,用拉索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藁城市探索出了温室冬春茬西红柿连作秋冬茬韭菜种植模式。上茬西红柿一般0.067公顷产6000公斤,收入可达4500元以上;下茬韭菜0.067公顷产4500公斤,收入6700元以上。两季蔬菜0.067公顷年总收入可达11200元。 1 日光温室冬春茬西红柿栽培 1.1 品种。选用抗寒、抗病、耐弱光、丰产性能好、适宜密植的品种,如毛粉802、L-402。 1.2 育苗。11月下旬温室播种育苗,二叶一心时分苗,苗距8~10厘米,栽苗覆土后浇水。发芽期温度要求28℃~30℃,最低不低于12℃。幼苗期白天20℃~25℃,夜间10℃~15℃。分苗后提高地温,定植前17天炼苗,苗龄60天左右。0.067公顷用种50~  相似文献   

12.
<正> 该品种,2000年夏播,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多点扩大示范,表现极佳,0.067公顷(1亩=0.067公顷)产量超500公斤,高产田1000公斤以上,前景喜人。其特点为抗风、抗倒伏、抗病、抗草、抗盐碱,抗旱、耐涝性极强,肥水充  相似文献   

13.
苏吴 《今日农村》2004,(11):29-29
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的秋冬茬芹菜采用擗叶收获的方法,可大大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据试验研究,擗叶产量可占总产晕的70%~80%,产值占总产值的60%~75%,卣(1亩=1/15公顷)产量可达1.2万~1.5万公斤,比常规法栽培的秋冬芹菜和越冬芹菜两茬的产量相加还增加40%以上。其主要栽培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和静县位于新疆天山中段南侧,地处北纬42°06'~43°33',东径82°28'~87°52',平原区年均气温8.5℃,年均降水量56.7毫米,海拔1100米,无霜期181.5天,现有耕地1.22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0.19公顷,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我县于1996年引进脱毒早熟马铃薯津薯5号进行两季栽培,经过几年的摸索,春季种植采用宽膜高垄新技术栽培,从种到收仅80天左右,667米2最高产量2600公斤,紧接着种薯催芽处理种植第二茬,露地栽培667米2产1800公斤,实现了一年两熟,667米2产值超过2000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亚洲国家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亚太地区农业官员R.B.辛格博士统计,1979~1989年的10年间,在棉花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的籽棉产量从1350万吨增加到2300万吨,使该地区的籽棉产量从占世界的30%上升到大约45%;籽棉单产从88I公斤/公顷提高到1385公斤/公顷,年增长率为5.2%。但国与国之间产量差异悬殊,从300公斤/公顷到4000公斤/公顷不等。1990年  相似文献   

16.
<正>古田县黄田镇于2006年引进西瓜新品种"千岛花皇"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种植面积23亩,亩产量达3675公斤。2007年和2008年黄田镇"千岛花皇"西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5公顷、65公顷,每亩产量均在3650公斤以上。地膜覆盖栽培是西瓜的一种早熟栽培方式,比露地栽培提前7—10天采收上市,产量增加5%—10%,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 “莱州137”由山东省莱州市农科所育成,是当前国内一个最理想的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1999年在山东省创出2公顷示范田平均每公顷产量11607.9公斤的全国最高产纪录,从而使我国小麦单产首次突破750公斤大关。2000~2001年度,馆陶县农业局引进推广27公顷,一般每公顷产量达  相似文献   

18.
文育302水稻新品种从出苗到成熟需145天,突出特点是抗旱、抗涝能力极强。超强的分蘖能力是其它水稻难以相比的,抗逆抗病不早衰,米质优,产量高。正是由于上述综合功能使其在垄系栽培过程中发挥了优势,突出了增产潜力。常规栽培条件下,文育302一般公顷产量在1万公斤左右,而实施垄系栽培新技术后可增产7.7-1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吉89-45新品系栽培上四个主要可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吉89-45新品种确实早熟,高产,其平均产量效应为每公顷8640.25公斤,若栽培技术得当,公顷产量最高可达11183.9公斤。2主要栽培因素对吉89-45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是:施氮量>插秧苗数>穗肥所占比例>插秧方式,尤其是施氮量,对吉89-45的产量起决定性作用。3预测吉89-45公顷产量在9000公斤  相似文献   

20.
<正> 遵化市遵化镇流水沟村村长张怀君2000年种植小麦——夏栽春玉米0.134公顷,冬小麦平均0.067公顷产410公斤,夏栽春玉米平均0.067公顷产700公斤,平均0.067公顷纯收入达1000元。 1 冬小麦关键栽培技术 1.1 选用适宜的小麦品种。京冬8号 1.2 种子处理。播前7~10天,将小麦晾晒1~2天,并清除杂质,秕粒等,进行千粒重发芽试验。播前面1~2天进行种子处理,方法是用50%辛硫磷100~150毫升,加水5公斤,拌种50公斤,堆闷4小时,阴干后播种,或采用种子包衣。 1.3 整地施肥:加深耕层,深度20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