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分析饥饿应激对藏羊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蒽酮比色法、羟基联苯法,参照李梦云和孙玉民等的方法分别测定正常饲养和饥饿应激后藏羊背最长肌、颈部肌肉、股二头肌三个部位肌肉的AMPK活性、糖原含量、乳酸含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藏羊不同部位肌肉有不同的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和品质指标。饥饿应激对不同部位肌肉的糖酵解指标和品质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饥饿应激对股二头肌的糖酵解指标和品质指标影响最大。说明饥饿应激会给动物的肌肉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进而给动物的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为分析AMPK等酶对机体代谢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别测定正常饲养和饥饿48 h后藏羊各组织的AMPK、ACC和GS的活性.结果表明:AMPK、ACC和GS分布于藏系绵羊各组织中,且各组织器官中3种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饥饿应激导致骨骼肌、肝脏、肾脏和小肠组织中AMPK活性升高,骨骼肌、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小肠组织中ACC活性下降,骨骼肌、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小肠组织中GS活性下降.因此,AMPK、ACC和GS在藏系绵羊的各组织器官中分布广泛;饥饿应激可能通过激活AMPK表达,下调ACC和GS表达而调节藏羊的应激代谢.  相似文献   

3.
运输应激是肉鸡宰前主要的应激之一。在运输应激条件下,肉鸡机体能量代谢加强,供能物质如葡萄糖、糖原等通过糖酵解作用补充能量,导致宰后肌肉中糖原、乳酸含量及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发生变化。同时,运输应激影响了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进而影响肉品质。本文就运输应激对肉鸡宰后肌肉能量代谢和肉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宰后肌肉糖酵解及能量代谢信号通路,阐明了运输应激对肉品质影响的调控机制,以期为家禽运输应激研究及能量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宰后猪肌肉糖酵解对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北京黑猪对其肉质性状[宰后24 h的pH值、肉色L~*值、72 h滴水损失(DL值)]以及糖酵解指标[宰后6 h及24 h的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酮酸(PA)、乳酸(LA)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肉质性状及糖酵解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宰后24 h pH值为5.94,24 h L~*值为50.61,72 h DL值为1.41;24 h pH值与24 h L~*值、72 h DL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4 h L~*值与72 h DL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宰后24 h的PK、LDH活性极显著低于宰后6 h(P0.01);宰后6 h LDH活性与宰后6 h、24 h L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宰后6 h LA含量以及LDH活性与72 h DL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24 h 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分别与24 h L~*值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说明LDH活性对于宰后肌肉糖酵解具有更为重要的调控作用,其活性与LA的含量及肉质性状密切相关,LDH活性与LA含量可作为肉质性状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血液指标、肉品质及肌肉糖酵解的影响。试验选择150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黔东南小香鸡160羽,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A组和B组饲喂基础饲粮,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6%和0.12%的CMH。试验期为14 d。试验结束当天,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组、C组和D组进行3 h宰前运输应激处理。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CMH对黔东南小香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A组相比,B组的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pH24 h、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亮度(L*)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乳酸含量及糖酵解潜力显著增加(P 0.05),胸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与B组相比,D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肌pH24 h和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胸肌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和果糖-2,6-二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胸肌L*值、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乳酸含量及糖酵解潜力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12%的CMH缓解了黔东南小香鸡运输应激,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运输应激引起的肌肉糖酵解,对宰前运输应激黔东南小香鸡肌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8):28-34
选用生长发育良好、出生日期相近、体重30 kg左右的杜洛克仔猪50头、大约克仔猪35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杜洛克及大约克猪屠宰后10 h、4℃冷藏6 d、-20℃冷冻5 d的肌肉p H值、糖原、乳酸和α-硫代巴比妥酸(TBA)含量。结果表明:宰后10 h肌肉pH值、宰后45 min和2 h乳酸含量、宰后1 h的TBA含量杜洛克比大约克猪降低5.02%(P0.05)、52.63%(P0.05)、29.41%(P0.05)和150%(P0.05);宰后6、7 h肌糖原含量杜洛克分别比大约克提高166.67%(P0.05)和146.88%(P0.05)。4℃冷藏条件下储藏6 d,宰后96 h肌肉p H值杜洛克比大约克降低2.15%(P0.05);宰后48和144 h糖原含量、宰后48 h乳酸含量、宰后120 h滴水损失、宰后144 h TBA含量杜洛克分别比大约克分别提高83.67%(P0.05)、75%(P0.05)、13.95%(P0.05)、57.45%(P0.05)和200%(P0.05)。-20℃冷冻条件下,宰后48、72和96 h糖原含量杜洛克分别比大约克提高84.78%(P0.05)、51.02%(P0.05)和83.72%(P0.05)。  相似文献   

7.
研究测定了大约克猪屠宰后10 h肌肉p H、糖原、乳酸和脂质氧化的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和时间对肌肉p H、失水率、糖原、乳酸及脂质氧化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宰后10 h大约克猪背最长肌p H显著降低,肌肉糖原、乳酸和TBA值(硫代巴比妥值)含量变化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 H、糖原和TBA值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和乳酸含量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大约克猪肌肉p H、解冻失水率、糖原和TBA值影响不显著,对乳酸含量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宰后10 h p H与糖原呈显著正相关,与乳酸显著负相关,TBA值与乳酸呈显著负相关;4℃冷藏条件下,TBA、p H、滴水损失、糖原和乳酸之间相关性不显著;-20℃冷冻条件下,TBA与解冻失水率极显著正相关,p H与解冻失水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肌肉糖原酵解是屠宰后肌肉向肉转变过程中的主要能量代谢途径,产生的乳酸和H+会降低肉的pH、改变蛋白质变性程度,与肉色、系水力、嫩度密切相关,对肉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肌肉糖原酵解潜力可反映糖酵解的程度与速率,是肉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综述了猪肌肉糖原酵解潜力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调控途径,为肉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蒙古羊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传统掏心式屠宰、电击晕方式屠宰及抹脖子屠宰对宰后肌肉AMPK活性、糖酵解及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抹脖子屠宰的肌肉中肌酸激酶、AMPK、乳酸脱氢酶活性均高于掏心式和电击晕方式屠宰组;掏心式屠宰后的蒙古羊羊肉滴水损失、熟肉率及嫩度高于其他2个组。研究结果说明,掏心式与电击晕方式屠宰有利于降低肉羊屠宰过程的应激反应,而掏心式屠宰更有助于提高羊肉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0.
肌肉pH值变化在肉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肉 pH 值的变化反映了肉品质量的变化,许多国家已把测量可疑胴体的 pH 值作为常规程序,应用于肉品检验。正常猪肉在宰后45分钟的 pH 值约为6.3左右,经5—12小时缓慢下降至5.5,下降的原因是肌糖原分解为乳酸。刚宰的牛肉其 pH 值平均为6.5~6.8,有时达7.2,呈微酸或微碱反应,但以后迅速下降,在宰后48小时达最低水平5.6~5.8,以后保持一段时间不变。这段时间的长短依赖于胴体是否冷却、细菌污染程度和贮藏条件。随后,由于自溶和细菌生长,pH 值缓慢上升。当 pH 达到6.4时就有初期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