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饥饿强饲法测定禽饲料的代谢能值,自1976年由Sibbald提出以来,由于能实现单一给料并精确控制给料量的操作要求,加上操作简便,快捷,至今仍在禽饲料原料代谢能值测定试验中被广泛使用。利用强饲法进行禽饲料原料代谢能值测定,强饲是最关键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强饲法测定禽饲料的代谢能值,由Sib-bald1976提出,由于其能精确控制给料量,操作简便,测定快捷,已经在鸡代谢试验中被广泛采用。近几年,随着猪、鸡市场的日益饱和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禽养殖成为人们投资的新焦点,为了满足水禽养殖迅速发展的需求,对水禽营养需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盛东峰 《山东家禽》2004,(12):18-19
强饲法测定家禽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值,由Sibbald于1976年提出,由于此法能精确控制给料量,操作简便,测定快捷,在试验中被广泛采用。其原理是,通过一直长导管,把一定量的待测饲料强制填喂到试验动物的嗉囊中,从而实现精确给料的目的。强饲技术的采用解决了适口性较差的饲料的投喂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4.
鹅和鸡4种常用饲料原料的代谢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比较鹅和鸡常用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差异.选用体重为(3.76±0.23)kg的成年扬州鹅(公)和体重为(2.57±0.17)kg的成年新扬州鸡(公)各10只,采用Sibbald真代谢能法测定玉米、豆粕、稻谷、麦麸4种常用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值,内源能测定采用饥饿法.结果表明:玉米、豆粕的表观代谢能(AME)鹅与鸡差异不显著(P>0.05),真代谢能(TME)鹅显著低于鸡(P<0.05);而稻谷、麦麸的AME鹅显著高于鸡(P<0.05),TME鹅与鸡差异不显著(P>0.05).每小时内源能排出量,除强饲豆粕条件下鹅略高于鸡但差异不显著外(P>0.05),强饲其他3种饲料条件下,鹅均显著高于鸡(P<0.05).由此表明,鹅的饲料代谢能与鸡的并不完全相同,部分饲料的代谢能鹅和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鹅的内源能排出量高于鸡.  相似文献   

5.
盛东峰 《水禽世界》2004,(12):18-19
强饲法测定家禽饲料原料的代谢能值,由Sibbald于1976年提出,由于此法能精确控制给料量,操作简便,测定快捷,在试验中被广泛采用。其原理是,通过一直长导管,把一定量的待测饲料强制填喂到试验动物的嗉囊中,从而实现精确给料的目的。强饲技术的采用解决了适口性较差的饲料的投喂方法问题。强饲法测定代谢能的优点已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承认,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诸多不便,如:强饲器难以直接购得,人工制作手续繁琐,费时费力等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强饲技术在研究中应用。笔者结合本人的实践体会,拟从几个方面探讨强饲器的制作及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基于人工消化液与密闭消化器的酶法条件下酶法与排空强饲法的测试精度及测定豆粕鸭代谢能值的差异,为鸭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酶学评定方法的设计提供参考.酶法与排空强饲法测试精度的比较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其中酶法每个消化阶段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样品,排空强饲法设4个重复测定,每个重复3只试验鸭,比较两方法间重复测定的极差、相对标准差偏差.酶法与排空强饲法测定豆粕鸭代谢能值的比较研究中,采用配对设计,对25个豆粕样品的酶水解物能值与排空强饲代谢能作系统比较.结果表明,鸭排空强饲法重复测定的日粮干物质消化率极差为2.89%,相对偏差为1.57%,代谢能值极差为0.36 MJ· kg-1,相对标准偏差为1.13%.酶法重复测定的日粮干物质消化率极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57%和1.13%,其测试的精度可以达到鸭排空强饲法类似的测试精度.25个豆粕样品的鸭排空强饲法真代谢能(TME)平均值、酶水解物能值平均值分别为13.33和13.55 MJ·kg-1 DM,两平均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考虑到允许误差的前提下,本试验所用酶法准确估测豆粕鸭代谢能值的概率为68%(n=25,差值为0.85 MJ· kg-1以内).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20只成年扬州鹅为研究对象,按体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成强饲60、80、100g组和绝食对照组。采用绝食排空24h,排泄物收集24h的试验模式,测定了鹅对3种不同粗纤维含量饲料不同强饲量条件下的干物质利用率、能量利用率和代谢能值(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结果表明,随着强饲量的增大,鹅对饲料干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逐渐升高,对饲料的代谢能值也有升高的趋势。强饲80g组与强饲100g组测得的饲料代谢能值无明显差异。表明用强饲法测定鹅饲料代谢能值时,适宜的强饲量为80~100g。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对临武鸭几种饼粕饲料原料(大豆粕、大豆渣、棉籽粕、2种菜籽粕、花生仁粕、2种芝麻粕)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的影响。试验选用48只体重2.0 kg左右的健康成年临武鸭公鸭,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用绝食强饲-全收粪法进行3个批次代谢试验,每种原料均设对照组和添加复合酶组(试验原料中添加250 mg/kg的复合酶),对每只试验鸭强饲60 g试验原料,内源组强饲60 g无氮饲粮。测定添加复合酶条件下,临武鸭对8个饼粕饲料原料的表观代谢能(AME)、真代谢能(TME)及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粗纤维(CF)表观利用率和真可利用率。结果表明:临武鸭对8个饼粕类原料的DM、CP、EE和CF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8.85%~62.86%、50.73%~65.39%、50.16%~74.50%和32.32%~46.46%,AM E和TM E分别为6.82~12.72 M J/kg,8.79~14.69 M J/kg,添加复合酶使临武鸭对几种饼粕饲料原料的DM、CP、EE和CF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分别为6.25~21.70 g/kg、2.60~16.73 g/kg、0.13~8.66 g/kg和0.66~2.74 g/kg,TM E提高了0.19~1.15 M J/kg。由此可知,添加复合酶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临武鸭对饼粕饲料原料的养分利用率和代谢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计算方式对肉鸭饲料原料代谢能(ME)的影响,为采用生物学法测定肉鸭饲料原料ME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式提供参考。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试验一:采用绝食法分5个批次测定肉鸭内源能损失的变异,同时通过排空强饲法测定10个肉鸭饲料原料配制的试验饲粮的ME,并通过2种公式计算各待测饲料原料的ME,公式1(套算法)根据基础饲粮、试验饲粮的ME及试验饲粮中基础饲粮的比例计算待测饲料原料的ME;公式2(消化率计算法)通过待测饲料原料的能量消化率乘以待测饲料原料的总能得出ME。试验二:以试验一中的10个肉鸭饲料原料配制10种验证饲粮,采用排空强饲法测定其ME,同时根据饲粮中各原料的比例及试验一中2种计算方式得出的原料ME计算饲粮的ME,比较饲粮ME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显示:1)在内源粪排泄量及内源能损失的差异上,1~3批次显著地低于4~5批次(P<0.05),内源粪排泄量与内源能损失变异系数分别在8.21%~12.20%和9.37%~15.35%变化;2)在2种计算方式间,玉米及棉籽粕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均有显著差异(P<0.05);3)根据公式1和...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和鸭对山苍子果渣的常规养分、氨基酸的利用率及代谢能。选用体重(2.00±0.25)kg的健康雄性成年湘黄鸡和临武鸭各16只,将鸡和鸭各随机分为内源组和试验组2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或鸭。内源组不强饲,试验组鸡和鸭分别强饲40 g和50 g粉碎后的山苍子果渣,强饲后收集粪便48 h。采用绝食强饲-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测定鸡和鸭对山苍子果渣的常规养分和氨基酸的利用率及代谢能。结果表明:鸡对山苍子果渣中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鸭;鸭对山苍子果渣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鸡;对鸡和鸭山苍子果渣的代谢能值接近。由此可知,鸭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高于鸡,鸭对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利用率低于鸡,鸡和鸭对山苍子的代谢能接近,山苍子果渣可用于家禽饲粮。  相似文献   

11.
鹅是以食草为主的水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耐粗放养,投资少,产出多,生长快,消耗少,经济价值高。一只中型的肉用仔鹅饲养60~80天,活重可达3~4kg;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料肉比为1~1.5∶1kg,饲料成本比鸡、鸭、猪等都低。和猪相比,同样的饲料量,养鹅可得到3倍于猪的产量。1可以充分发挥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鹅的肌胃收缩力比鸭大0.5倍,比鸡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使之易于消化。另外,鹅的消化道比体长长10倍,盲肠发达,小肠呈中性环境,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达45%~50%,所以对牧草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鸭油为研究对象,探索采用套算法对不同品种鹅真代谢能(TME)值的影响,从而确定鹅的鸭油TME值评定方法。分别选取260日龄健康五龙鹅和青农灰鹅各32只(公),采用2×2×2三因素正交试验设计,2个品种鹅分别采用2种饲喂方式(定量饲喂和直接强饲),饲喂2种饲粮(基础饲粮;基础饲粮+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共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鹅。试鹅单笼饲养,每天饲喂100 g,采用全收粪法收集排泄物。试验分2阶段,先饲喂基础饲粮,再饲喂鸭油饲粮,鸭油饲粮用10%的鸭油替代基础饲粮。结果表明:1)五龙鹅和青农灰鹅的鸭油TME值分别为37.79和38.15 MJ/kg;2)品种内4个试验组的TME值,采用定量饲喂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组最高。3)品种间比较,青农灰鹅对鸭油的TME值显著高于五龙鹅(P<0.05)。综上所述,对鹅的鸭油代谢能值评定时,定量饲喂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测定的数据稳定性较高;鹅的鸭油TME值为37.79~38.15 MJ/kg;鹅的鸭油饲粮代谢能值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选用80只成年北京公鸭,测定了进口鱼粉、鸭肠粉、鸭血粉、皮革粉、鸭毛粉、玉米蛋白粉、黄豆、豌豆、玉米胚芽粕、棉粕、高粱酒糟、葵花饼、芝麻粕、高粱、大麦、稻谷、次粉、米糠共计18种饲料原料的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排空、收集期为36h,强饲量为50g。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套算法与消化率计算法测定鸭饲粮脂肪代谢能值中内源性干扰、测试精度的差异,探讨测定脂肪代谢能值的适宜生物学方法.试验l是比较套算法和消化率计算法测定饲粮脂肪真代谢能值的差异.饲粮脂肪设4个处理,饲粮4为不添加油脂的基础饲粮,饲粮l、2、3分别为添加了玉米油、大豆油和猪油的试验饲粮.通过代谢试验测定饲粮l...  相似文献   

15.
强饲法测禽饲料代谢能试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收粪法是测定饲料代谢能值的常规方法,但这种方法耗时长,工作量大,难以定量强饲,只能测定表观代谢能(AME),不能直接测定单个原料代谢能。因此,在实际研究中有逐渐被代谢能快速测定法(TME法)取代的趋势。TME法,也称强饲法或饥饿法。由Sibbald1976年提出,是一种以强饲为主要研究手段的代谢能测定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捷、试验周期短、易于精确控制采食量,因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但强饲技术的使用也引入了一系列不确定的影响因素。本文针对试验中一些常见的影响禽饲料代谢能测定值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1关于…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淀粉饲粮鸡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来源,探讨排空强饲法测定鸡饲料表观代谢能值的精度。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48只成年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测定强饲量为40和25 g淀粉饲粮的表观代谢能值,共重复测定4个批次。结果表明:1)强饲量为40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5.39%、1.89%和5.27%;强饲量为25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第6批次显著地低于第5批次和第7批次的相应值(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97%、1.53%和2.36%。强饲量为25 g时,鸡体重损失、强饲鸡干物质排泄量和强饲鸡总能排泄量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比强饲量40 g时的相应值低。2)在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方差(变异)来源中,当强饲量为40 g时,强饲鸡的干物质排泄量的变异、排泄物总能含量的变异和强饲量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分别为96.46%、3.23%和0.30%;当强饲量为25 g时,三者的贡献分别为67.72%、24.51%和7.76%。由此可见,强饲量为40 g时,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大,而强饲量为25 g时,其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小。在表观代谢能值测定的变异来源中,排泄物的质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评定小麦的代谢能以及鹅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选取健康且体重接近的180日龄扬州鹅公鹅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鹅.采集湖北、辽宁和江苏3地同年份的3批小麦作为3组鹅的饲料原料.代谢试验采用强饲法进行,并测定内源损耗.结果表明:1)3组小麦的总能(GE)及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  相似文献   

18.
家禽饲料代谢能的测定中广泛使用"Sibbald"真代谢能快速测定法(TME)。鸭与鸡消化生理差异较大,在鸭上使用与鸡相同的TME法测定条件,难以获得精准的试验结果。文章综述了鸭与鸡上采用TME法的差异,并推荐鸭上TME法的适宜条件为:排空时间40 h;排泄物收集时间32~40 h,测定粗饲料则适当延长收集时间;饼粕类饲料强饲量40~70 g,高纤维饲料则为40~50 g;真代谢能测定以管饲的方法较好,而且干法优于湿法;在外界温度的选择上,应该保持温度恒定在15~25℃这一适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正>水禽的生活习性是从祖先那里继承、自然选择和人类定向培育的结果,是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形成的,属于生物的本能。鸭、鹅等水禽与鸡、火鸡等陆禽的行为习性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只有了解水禽的行为习性,才能掌握生产的特点,正确地进行饲养管理,并不断提高其生产性能。1杂食性水禽都是杂食性禽类,其食性比陆禽更广,更耐粗饲。有句谚语"鸭吃72种无名食",说明鸭可利用的饲料种类比鸡、鹅等家禽多,除了能采  相似文献   

20.
鸭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拿大学者Sibbald IR于1976年首次提出测定鸡饲料真代谢能(TME)值的生物学试验法(简称TME法)。Likuski等人已于1978年将TME法用于鸡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测定并将该法扩展到脂肪及矿物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但这些只是用于鸡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关于鸭饲料代谢能的测定方法还在探讨中,笔者通过有关试验检验了TME法用于测定鸭饲料代谢能值的可行性。国外有关鸭对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研究很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是在检验了TME法适宜鸭饲料代谢能值测定的基础上,检验TME法用于测定鸭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可行性,并通过鸭和鸡对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比较,为完善家禽的蛋白质营养研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技术,同时测定几种常用鸭饲料的氨基酸利用率,为确定鸭的营养需要量及合理配制鸭的饲粮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