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葡萄UV-B辐射的适应机制研究及抗紫外线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外自然光的基础上,用0μW/cm2(CK)、10.8μW/cm2(T1)、25.6μW/cm2(T2)3种强度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处理葡萄植株30 d,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在整个辐射处理期间,T1处理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高于CK,T2处理叶片的SOD活性较CK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1和T2处理葡萄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UV-B辐射处理组(T1和T2)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辐射初期(6~12 d)均低于CK,且差异不显著,但在辐射第30天显著高于CK。T1处理与CK抗坏血酸(AS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辐射初期(6~9d),T2处理ASA含量低于CK,随着辐射量的累积,其ASA含量逐渐升高,24 d后呈下降趋势。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始终为T2>T1>CK。UV-B辐射处理30 d后,CAT、POD活性升高,Car、MDA含量增加,ASA含量降低,而SOD活性变化不大。【结论】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影响,这可能是在UV-B辐射下活性氧的积累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短时间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对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酚类成分、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年生三叶青苗经UV-B持续辐射12.0 h,在0、0.5、1.0、3.0、6.0和12.0 h观察表型;另取三叶青辐射1.0和3.0 h (记为T1和T3)并补充暗处理至24.0 h (记为T1+23和T3+21),以未经处理为对照(ck),进行酚类物质(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抗氧化能力和叶片中抗逆酶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测定以及转录组分析。【结果】持续UV-B辐射对三叶青表型有影响,3.0 h组叶片局部发黄,6.0和12.0 h组叶片明显发黄和略微卷曲。叶片和块根的总酚(2.65和2.63 mg·g-1)和总黄酮(7.16和7.30 mg·g-1)、块根中的抗氧化能力(86.56%)均在T1+23组达到最大值。同时,UV-B辐射后施以黑暗处理可促进过氧化氢酶(CAT)、...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UV-B辐射处理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叶片氮代谢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元阳梯田水稻品种白脚老粳为材料,大田原位种植,研究不同UV-B辐射强度(0、2.5、5.0和7.5 kJ/m~2)对水稻各生育时期叶片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含氮物质(可溶性蛋白与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产量构成指标(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2.5 kJ/m~2 UV-B辐射时水稻抽穗期GS活性、拔节期GOGAT活性、分蘖期和抽穗期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5.0 kJ/m~2 UV-B辐射时水稻分蘖期NR活性、各生育期GS和GOGAT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拔节期NR活性显著降低(P0.05);7.5 kJ/m~2 UV-B辐射时水稻各生育时期叶片的NR、GS与GOG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UV-B辐射增强抑制白脚老粳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导致产量下降,7.5 kJ/m~2 UV-B辐射强度下产量下降幅度最大为22.8%。【结论】大田增强UV-B辐射对元阳梯田地方水稻品种叶片氮代谢影响有显著的"剂量+生育时期"效应,中低强度UV-B辐射对水稻氮代谢有促进作用,UV-B辐射强度为5.0 kJ/m~2时最为显著,高强度UV-B辐射对水稻氮代谢有抑制作用。增强UVB辐射导致水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温室葡萄不同受光架式和冠位叶片组织结构及其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为温室葡萄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温室的棚架、单篱架、双篱架葡萄为试材,分别采用光学显微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测不同架式和冠位叶片的显微结构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结果】温室葡萄棚架受光优于篱架,篱架下部叶片受光极差,阴天对篱架受光的影响比棚架大,对下部影响比上部大;温室葡萄叶片的总厚、栅栏组织厚、组织密度CTR值及栅栏海绵组织比值等光合组织结构有所退化,但不同受光架式间和冠位间有差异。棚架的叶片质量均匀,光合组织发达,篱架的下部叶片结构严重退化;叶片总厚、栅栏组织厚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葡萄棚架叶片和篱架上部叶片的叶绿体数、基粒数、基粒片层数明显高于篱架下部的叶片。【结论】温室葡萄采取棚架栽培时整体叶片的叶绿体发育正常,而篱架下部叶片因长期弱光胁迫导致叶绿体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天山北麓产区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 a生“厂”形树形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6种不同色泽(白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彩旗布进行光质调控,在果实成熟期分别测定穗重、果穗紧实度、粒重、籽粒数、皮果比、籽粒、果重等外观指标,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皮、种子和酒中总酚、总黄酮、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单宁和花色苷等理化品质指标,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在6种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饱和点等光参数有所下降,其中,白色和蓝色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光合能力最好;不同光质处理对果皮、种子和酒体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分析白色和红色处理条件下,皮果比增加,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皮中类黄酮、黄烷醇和原花青素含量及酒体中总酚、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但是,红色处理对光合能力的抑制作用较大。【结论】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白色...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干旱和UV-B辐射对刺梨复合胁迫的影响,采用干旱和UV-B辐射方法研究了刺梨(贵农2号刺梨)光合作用系统和叶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和UV-B增强的条件下刺梨叶片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下降,而叶绿素a/叶绿素b增大,光合作用效率显著降低;透射电镜结果:干旱和UV-B增强导致刺梨叶片气孔受损、叶绿体嗜锇颗粒增多、基粒类囊体膨大、叶绿体膜系统破坏;干旱和UV-B的交互作用显示,除能提高刺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外,干旱还加剧了UV-B辐射对刺梨叶片的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果实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的影响。【方法】在葡萄转色期之前,使用0.1,0.4,0.8mg/L的EBR和1.0mg/L油菜素内酯(BRs)抑制剂(Brassinazole,Brz)对酿酒葡萄赤霞珠和烟73果穗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和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分析不同质量浓度EBR和Brz对葡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的影响。【结果】在葡萄成熟过程中,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中原花色素含量呈现先略有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赤霞珠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呈现先略有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烟73果皮中的黄烷醇含量呈先略有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赤霞珠和烟73葡萄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含量均呈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赤霞珠葡萄种子中的黄烷醇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再下降的趋势,烟73葡萄种子中的烷醇含量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EBR处理均提高了赤霞珠葡萄果皮与种子中原花色素和黄烷醇的含量,平均提高幅度依次表现为0.4mg/L EBR0.8mg/L EBR0.1mg/L EBR,其中0.4mg/L EBR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不同质量浓度EBR处理均使烟73葡萄果皮与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有所降低;1.0mg/L Brz处理降低了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与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其中烟73种子中原花色素和果皮黄烷醇含量与对照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EBR处理可以提高赤霞珠果皮及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及黄烷醇含量,但却使烟73葡萄果皮及种子中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有所降低;Brz处理降低了赤霞珠和烟73果皮及种子的原花色素和黄烷醇含量,表明外源BRs参与了调节葡萄果皮及种子中原花色素和黄烷醇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目的】紫外引起葡萄叶片芪类物质白藜芦醇积累是一种常见的辐射效应,研究积累与UV-C引起的氧化胁迫关系。【方法】采用UV-C对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进行胁迫;应用荧光照相与HPLC分析芪类物质变化特征,利用RT-PCB分析其生物合成途径基因表达规律,DAB检测叶片活性氧水平,分光光度法测定丙二醛水平,依文思蓝检测叶片细胞死亡程度。【结果】以22.5(W.h)/cm~2UV-C辐射叶片后白藜芦醇的含量最大,达到158μg/g鲜重。同一叶片左右差异明显,辐射处理一侧芪类物质含量、活性氧水平和细胞死亡程度明显高于未处理一侧;经辐射后的叶片中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加抗氧化剂CAT和NAC可明显降低UV-C对白藜芦醇诱导效果。【结论】UV-C辐射导致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氧化胁迫受损,其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与芪类物质白藜芦醇积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UV-B辐射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UV-B辐射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在室外条件下,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测量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低辐射(T1)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4%、3%;高辐射(T2)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9%、10%、7%,其中,叶绿素a差异达显著水平。类黄酮的含量也随着UV-B辐射天数延长而显著增加,T1、T2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9%。[结论]葡萄对UV-B辐射增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UV-B辐射可能不会对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扬花结实期旗叶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生育期旗叶叶绿体基粒片层数和基粒垛数。结果表明,从扬花期至灌浆初期,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基质浓厚,易形成突起;线粒体嵴发达,充满浓厚基质。从灌浆中期至灌浆末期,叶片结构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和叶绿体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解体,基质淡薄,嗜锇颗粒增多,线粒体嵴和基质减少。还发现从扬花期至灌浆中期,高基粒片层数增加,灌浆中期之后,高基粒片层数减少。  相似文献   

11.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在足量供锌条件下,中量供氮,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低量供氮,氮锌配施表现为协同效应;与低水平供氮相比,当高水平供氮时,白三叶各组分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 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白三叶叶片超显微结构表明,低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叶绿体结构变差,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下降甚至解体,光合能力显著下降。足量供锌时,以中量供氮叶绿体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最多,内部结构有序性最高,光合能力最强。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变化与白三叶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氮锌复合作用对白三叶叶片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在足量供锌条件下,中量供氮,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低量供氮,氮锌配施表现为协同效应;与低水平供氮相比,当高水平供氮时,白三叶各组分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白三叶叶片超显微结构表明,低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叶绿体结构变差,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下降甚至解体,光合能力显著下降。足量供锌时,以中量供氮叶绿体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最多,内部结构有序性最高,光合能力最强。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变化与白三叶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佳美’葡萄果实成熟期间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理化成分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佳美’葡萄成熟度的监控提供参考。【方法】以‘佳美’葡萄为试材,于不同的成熟度(采收日期08-19,08-26,09-02,09-09)采收取样,用模拟葡萄酒溶液分别提取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的多酚,研究不同成熟度下葡萄皮和葡萄籽中的总酚、黄酮、总黄烷醇和单宁含量的差异,并对不同成熟度葡萄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成熟度葡萄品质进行研究,确定嘉峪关地区‘佳美’葡萄的最佳采收期。【结果】随着成熟度的增加,‘佳美’葡萄的还原糖、糖酸比逐渐升高,总酸质量浓度逐渐降低。葡萄皮中的总酚、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单宁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葡萄籽中的总酚、黄酮、总黄烷醇和单宁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不同成熟度葡萄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葡萄皮中的总酚与总黄烷醇呈显著正相关,与葡萄籽总酚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并且葡萄皮中的黄酮与葡萄籽中的黄酮、总黄烷醇和单宁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皮总黄烷醇与葡萄籽单宁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葡萄籽黄酮、单宁和总黄烷醇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采收期葡萄果实品质排序为09-0909-0208-2608-19。【结论】葡萄果皮多酚含量显著升高,而葡萄籽中多酚含量显著降低,且不同采收期葡萄籽中的多酚均高于葡萄皮。嘉峪关地区‘佳美’葡萄的最佳采收日期在09-09前后。  相似文献   

15.
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平氮锌配施对白三叶草叶片活性氧代谢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锌条件下,随氮水平增加,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SOD、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则明显增加,即白三叶草叶片光合作用和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显著下降,氮锌配施在缺锌条件下表现为拮抗效应。在足量供锌条件下,中量供氮,植株干物重、叶片叶绿素、SOD、葫萝卜素含量高于低量供氮,MDA含量则相反,氮锌配施表现为协同效应;与中低水平供氮相比,当高水平供氮时,各组分干物重、叶片叶绿素、SOD、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氮锌配施表现为拮抗效应。叶片超显微结构表明,低锌条件下,随供氮水平增加,叶绿体结构变差,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下降甚至解体,光合能力显著下降;足量供锌时,以中量供氮叶绿体基粒及基粒片层、基质片层数量最多,内部结构有序性最高,光合能力最强。叶绿体超显微结构变化与叶绿素、SOD、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西拉’葡萄转色期疏除果穗对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西临汾地区‘西拉’(Syrah)葡萄转色期果穗不同疏除方式对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酿造优质西拉干红葡萄酒奠定基础。【方法】葡萄转色前保留全部果穗,转色期设置不疏除果穗(C1)、疏除25%果穗(C2)和疏除50%果穗(C3)3种果穗疏除处理,在葡萄成熟过程监控不同处理果实的成熟度,采收后测定果实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单体花色苷和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分析果穗疏除处理对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与C1相比,C2、C3处理提高了葡萄还原糖含量,降低了总酸含量;采收期各处理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总酚含量排序为C1(39.61mg/g)C2(42.52mg/g)C3(48.95mg/g);C3处理葡萄果实的单宁含量(21.44mg/g)与C1(21.91mg/g)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C2(23.46mg/g);各处理果实的总花色苷含量差异显著,含量排序为C1(12.80mg/g)C2(13.64mg/g)C3(14.62mg/g);C2、C3处理果实的单体花色苷总量较C1分别提高44.20%和61.94%,其中乙酰化花色苷分别提高42.85%和56.03%;C2、C3处理果实的单体酚类物质总量较C1分别提高7.49%和2.39%,其中黄酮醇类物质分别提高7.03%和4.84%,C2的黄烷醇类物质较C1提高11.55%,而C3的黄烷醇类物质较C1下降了18.83%。【结论】转色期疏除25%的果穗能有效提高‘西拉’葡萄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疏除50%果穗对单宁含量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UV-B辐射对青杄花粉管生长和细胞壁构建的影响,为阐明UV-B辐射对裸子植物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裸子植物青杄(Picea wilsonii)花粉为材料,首先检测在可见光背景下增补不同强度UV-B辐射后处理花粉24 h对花粉管长度和顶端宽度的影响,确定UV-B辐射处理对花粉管生长的效应及其适宜处理强度;然后对单纯可见光下以及可见光和适宜强度的UV-B辐射复合处理下生长24 h的花粉管,用荧光探针Calcofluor和水溶性苯胺蓝分别标记花粉管细胞壁中纤维素和胼胝质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它们在细胞壁中的分布,用单克隆抗体LM19和LM20分别标记花粉管细胞壁中酸性果胶质和酯化果胶质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它们在细胞壁中的分布。【结果】在可见光和0、0.2、0.4、0.6和0.8 W·m-2的UV-B辐射复合处理下生长24 h的青杄花粉管,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大,花粉管长度逐渐变短,许多花粉管呈现顶端膨大,说明UV-B辐射抑制青杄花粉管的极性生长,且具有强度依赖性;UV-B辐射强度达到0.4 W·m-2时开始显著抑制青杄花粉管生长,说明0.4 W·m-2为适宜的UV-B辐射处理强度。在单纯可见光下,纤维素在花粉管细胞壁上均匀分布,胼胝质均匀分布在花粉管侧壁而顶端细胞壁中分布较少,酸性果胶质仅分布在花粉管侧壁上,而酯化果胶质仅分布在花粉管顶端细胞壁中;在可见光和0.4 W·m-2 UV-B辐射复合处理下,纤维素和胼胝质在花粉管顶端细胞壁中的分布显著大于侧壁,酸性果胶质由原来仅分布于花粉管侧壁转变为主要分布于花粉管顶端和亚顶端的细胞壁,酯化果胶质由原来仅分布在花粉管顶端细胞壁转变为分布于整个花粉管细胞壁中。【结论】UV-B辐射对裸子植物青杄花粉管极性生长具有抑制效应,该效应是由于UV-B辐射影响了花粉管细胞壁中纤维素、胼胝质、酸性果胶质和酯化果胶质等构建物的正常定向分布。  相似文献   

18.
异三聚体G蛋白在UV-B诱导拟南芥气孔关闭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异三聚体G蛋白在紫外线B(UV-B)辐射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植物细胞转导UV-B辐射信号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野生型、G蛋白α亚基基因缺失突变体及其超表达株系和组成活化型株系为材料,并结合药理学试验,通过气孔开度分析确定G蛋白在0.5 W•m-2 UV-B辐射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中的作用。【结果】细菌毒素试验表明,G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能显著抑制UV-B诱导的气孔关闭,而其活化剂霍乱毒素(CTX)能模拟UV-B的作用诱导可见光下叶片气孔关闭。遗传学试验显示,UV-B不能诱导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GPA1功能缺失突变体gpa1-1和gpa1-2的气孔关闭,却能诱导其超表达株系wGα和组成活化型株系cGα的气孔关闭,且cGα在可见光下气孔开度明显小于野生型,在UV-B辐射初期其气孔关闭速度明显快于野生型。【结论】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参与了UV-B辐射诱导拟南芥叶片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工模拟干旱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发生的程序性死亡,为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理学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6000)处理欧亚种(V. vinifera L.)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幼苗,在电镜下观察干旱胁迫不同时间赤霞珠叶片和根系的超微结构。【结果】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中各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变化普遍早于叶片,叶片海绵组织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时间早于栅栏组织,而根系皮层细胞中各细胞器形态结构变化的时间普遍早于中柱细胞。叶片和根系的细胞核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出现了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凝聚及边缘化,并发生明显变形;叶片和根系的线粒体外膜降解,内腔空洞化;叶片中的叶绿体基粒片层逐渐模糊不清,内膜出现空洞;根系中高尔基体膨胀,并分解出许多小泡。【结论】干旱胁迫可以诱导赤霞珠叶片及根系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叶幕形整形方式和叶片喷施营养液等对“厂”形树形赤霞珠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天山北麓产区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a生“厂”形树形“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设置篱壁式叶幕、篱壁式叶幕+营养液、V形叶幕、V形叶幕+营养液4个处理;并于果实膨大期、转色期、成熟期测定果际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变化,测定果实转色期叶幕不同部位光合有效辐(PAR)日变化规律及叶片质量和光合指标,果实成熟期测定粒重、籽粒数、皮果比、籽粒/果重、果穗松散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黄酮、总多酚等品质指标。【结果】V形叶幕型能够有效改善叶幕群体的受光条件,提高浆果不同发育阶段果域日温差,果穗更为松散,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酚类物质和总黄酮含量提高。【结论】喷施植物源营养液能够提高赤霞珠葡萄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片的光合能力,改善叶片的生理活性;皮果比和种子数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酚类物质和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V形叶幕型和喷施植物源营养液均能改善赤霞珠葡萄的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