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茂权  张强  崔清梅  侯伟华  李卫东  梁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68-17069,17074
茶树种质资源是品种创新、生产直接利用或生物技术研究的物质基础,恩施州具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通过调查整理,对恩施州部分茶树资源进行了标准化整理和数据描述。  相似文献   

2.
为加快中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加强种质资源规范化管理,促进资源信息交流,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笔者应用.NET技术为开发平台,SQL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采用Web流行的Browser/Server模式,建立茶树种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浏览、查询、统计以及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动态管理,实现中国茶树种质资源身份信息、保存信息、鉴定评价数据、图像信息的全面网络化共享,使现有资源在农业科研、生产上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茶树育种的依靠、品种创新的前提,因此,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促进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调查、试验观测等方式梳理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科研现状、育种方向现状,对我国茶树品种登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体来说茶树品种选育更倾向于中叶种,早生种,高产,树姿半开张,新梢少绒毛,绿茶适制品种。  相似文献   

4.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苏州太湖之东西洞庭山为碧螺春原产地[1].名茶的基础是良种,因此加强原产群体种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十分重要[2].虽然有关茶树的组织培养曾有报道[3],但碧螺春茶树的组织培养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从碧螺春原产地选出的早芽茶的腋芽为外植体,对无菌外植体的建立、试管苗的增殖和生根等各个阶段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碧螺春茶树优质种苗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内主要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质资源是茶树育种、生物学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物质基础,建立植物种质资源圃是保护和研究植物最普遍的做法。我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茶树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工作,并建立了国家种质杭州茶树圃和勐海茶树分圃。省(自治区)、市级相关单位也开始实施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并建立了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圃。本文对国内主要茶树种质资源圃的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贵州黔南属于茶树原产地范围,同时也是贵州山茶科植物分布区系的中心地带,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优化栽培,孕育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为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介绍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黔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特点、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情况、茶树种质资源圃建设经验及其茶树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共享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该研究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红紫芽茶树是一种具有高花青素含量的特色茶树种质资源,全年新梢呈红色、紫色或红紫色.综述了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红紫芽茶生化特点和产品开发、红紫芽茶的生理功能、茶树花青素的提取技术及茶树花青素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展望其研究应用前景,提出要加强红紫芽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创新利用,加强红紫芽茶特色产品开发,加强红紫芽茶遗传特点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孝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中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优良的种质是遗传技术研究和品种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异种质资源的发现、收集和利用更可以带来育种史上的革命.开展特色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综述了广东地区高茶多酚、高氨基酸、高咖啡碱、低咖啡碱和高香型茶树及苦茶、叶色变异茶、不冬眠芽茶等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鑫  陈芬洁  俞婷婷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2):2509-2512,2523
通过对安徽省名茶产地的实地调查,从地质学角度分析了安徽省名茶产地的地质背景对土壤中元素组合、土壤类型的影响,探讨了茶叶品质与立地环境的关系,分析了茶叶优异的品质与地质背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名茶产地的成土母质主要为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片麻岩等,成土母质各有特点;各类成土母质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有益的微量元素对提高茶叶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从已发现的名茶产地地质学规律出发,提出了安徽省的名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彩色茶     
《农业考古》2020,(2):F0003-F0003
彩色茶树是指新梢叶色呈黄、白、橙、红、紫、黑等绿色以外色泽的一类茶树种质资源。彩色化是近年来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进步,茶树种质由清一色的绿色家族跃变为色彩缤纷的彩色家族,使茶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有趣茶的应用空间也更加开阔。彩色茶始于宁波市茶产业科技团队发现自然变异种黄金芽,经二十年来致力于珍稀特异茶树的种质开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通过自主开发的创新技术,创制出大量全新叶色、变异类型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福建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品种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茶树遗传资源丰富,茶树品种区域特征明显.本文全面介绍了福建茶树品种创新利用的现状,指出保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积极开展茶树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是实现福建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设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促进茶树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方法]应用Access数据库软件,首次系统整理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830份,向e平台提交了共性描述种质资源631份,特性描述种质资源300份,与国家自然科技资源e平台相链接,建立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结果]根据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现状,提出了资源圃茶树种质资源共享利用框架,指出了茶树资源保存、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中存在资源保存分散、体系不完善、种质资源性状鉴定深度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及解决对策。[结论]为实现茶树种质资源的规范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荼省.自然造就了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拥有国家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重点介绍安徽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适制性、开采期、成茶品质、抗逆性和栽培管理技术等,供茶叶生产参考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广西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结构,探讨了系统界面设计和建立的具体方法、应用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以期为广西茶树种质资源数据的规范管理、综合评价和创新利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以国家种质勐海大叶茶树资源圃茶组植物25个种3个变种的1 521份茶树种质资源的图片、农艺性状、生化成分、茶叶加工品质、抗寒性、抗病虫性等特征数据为数据源,构建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和共享化,有效解决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源数据保存分散,以及共享、交流和利用困难等问题。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为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云南茶树种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以广东省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特性,结果表明: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EGC和GCG为高含量组分,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EGCG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最小。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小于非酯型儿茶素。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酯型儿茶素和EGCG/酯型儿茶素比值低于大叶种茶树种质。因子和聚类分析显示,EGCG、ECG和EGC可作为不同茶树种质儿茶素的表征性成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区别于大叶种茶树资源,可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9.
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儿茶素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开发广东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以广东省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儿茶素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和聚类分析法揭示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的儿茶素特性,结果表明: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EGC和GCG为高含量组分,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EGCG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最小。儿茶素总量和酯型儿茶素在群体间和季节间变异系数小于非酯型儿茶素。客家茶树种质资源中EGCG、酯型儿茶素和EGCG/酯型儿茶素比值低于大叶种茶树种质。因子和聚类分析显示,EGCG、ECG和EGC可作为不同茶树种质儿茶素的表征性成分;客家茶树种质资源区别于大叶种茶树资源,可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进行有效地标识和保护,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该地区茶树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和分子身份证进行构建。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诏安县的74份茶树种质为材料,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再用筛选出的24个最佳位点进行茶树品种资源分子身份证的构建。本研究构建了74份茶树种质的DNA指纹图谱;以“4位数字的茶树基本信息+24个基因型”为身份证编码标准,构建茶树品种资源的分子身份证,进而生成相应的条形码和二维码信息,可以快速进行扫码识别。本研究构建了漳州南部茶树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使得每一个茶树种质具有唯一的分子身份证,对于地方特色茶树种质资源的鉴定、保护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