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严格挑选亲鳖。亲鳖最好选择8—9龄大鳖,在华中地区至少要选6龄以上的鳖作为亲鳖,个体重应在1.5—3kg,因为亲鳖个体大小直接关系到所产卵的质量,进而影响稚鳖、幼鳖的质量。亲鳖要求肌体光滑完整,外无损伤内无疾病,体格肥满健壮,体态正常,裙边肥厚不下垂,行动活泼,动作敏捷。亲鳖雌雄搭配比例为4:1。鳖的雌雄鉴别方法为;雌鳖尾短,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背甲呈椭圆形,中部较平,体型较厚,腹部呈十字型,后肢间距较宽;雄鳖则与此相反。一亩面积的亲鳖池,控制数量在400—500只左右,总体重不超过500kg,即每1.4—1.5m~2饲养池投放亲鳖1只。  相似文献   

2.
漫话“江南花鳖”“江南花鳖”是目前新选出的一个中华鳖新品系。它的雌体呈马蹄形,雄体略椭圆形。雌雄背微高不突,体厚,裙边宽,除了背上有12个以上不等的点状花斑外,腹部靠尾的圆甲和中部翼甲上各有两块暗红的花斑,偶一看,酷似戏剧的脸谱。“江南花鳖”是萧山市...  相似文献   

3.
不同日龄池塘养殖中华鳖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日龄池塘养殖雌雄中华鳖体重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随机选取100及300日龄雌雄中华鳖各50只,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计算了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体高和体重的表型相关及不同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雌雄中华鳖背甲长、腹甲长及体高有显著差异(P0.05)。各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100日龄中华鳖,背甲长对雌鳖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腹甲长对雄鳖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对体重的决定程度最高。300日龄中华鳖,背甲长对雌雄个体体重直接影响最大,决定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七群体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思发 《水产学报》2004,28(1):15-22
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7个地方群体的成鳖阶段和后备亲鳖阶段的体形和腹部黑斑图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把包括背甲周长、背甲宽、裙边后侧宽等16个参数转化为以背甲长为基数的15项比例性状进行多元函数分析。聚类分析表明,太湖鳖和崇明鳖较近,黄河鳖和淮河鳖较近,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较近。主成份分析表明,把7群体一起分析的绘图,相互覆盖较多,不易分清:若是取3个群体,如对黄河鳖、洞庭湖鳖及太湖鳖分析绘图,则趋同性和趋异性十分清楚。判别分析表明,7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在44%~73%之间,黄河鳖群体的判别准确率最高;(2)裙边宽厚度是中华鳖的重要经济指标。黄河鳖、淮河鳖及洞庭湖鳖的裙边均较宽而厚,其裙边后侧宽/背甲长之比超过7群体总平均值1~4.6个百分点;(3)中华鳖体色存在群体间固有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腹部的黑色斑块的有无和多少上,在后备亲鳖阶段,黄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达100%,洞庭湖鳖和鄱阳湖鳖及淮河鳖腹部全白的比例在80%~90%;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腹部全白的比例仅12%~22%。其次表现在腹部黑色斑块的出现频率和黑色程度有从黄、淮河流域和长江中游水域向长江下游水域及台湾增高、增强的明显趋势。黄河鳖、淮河鳖、洞庭湖鳖及鄱阳湖鳖是为“玉鳖”群,太湖鳖、崇明鳖及台湾鳖是为“花鳖”群。中华鳖腹部黑色斑块图案,是既受遗传控制,也受环境影响,还受遗传-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表型。  相似文献   

5.
山瑞鳖又称山瑞,属龟鳖目鳖科,是暖水性淡水名贵珍稀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区。它体形较肥厚且呈椭圆形,颈两侧和背甲前缘有肉瘤突起,皮肤粗糙,背甲隆起呈褐色或灰绿色,腹甲白色带黑色斑纹,体后裙边宽大,与普通鳖(甲鱼)基本相似。山瑞喜栖息于有沙底的江河、大水塘和水沟中,尤其喜欢在流水清新的山涧溪河。它为肉食性,通常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鱼虾  相似文献   

6.
鳖的种源是影响人工养鳖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鳖的人工繁殖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实践,谈谈亲鳖的选择和培育,供养殖者参考。一、亲鳖的选择各地气候不同,鳖的性成熟年龄也不同,在华北地区约需5—6年,长江流域需4—5年,华南热带地区需3—4年。因此,选择时注意体重在0.5—1kg以上为标准,3—5kg的繁殖率最强,全人工养殖的成鳖做亲鳖有利于提高繁殖率,经人工培育出来的鳖基本适应人工养殖的条件和环境,鳖龄易鉴别。在选择亲鳖时,首先看外形,皮肤是否光亮,还要注意亲鳖应体大、体重、裙边肥厚、背甲后缘硬而有皱纹,这种鳖营养状况好,体质强壮,繁殖力强。另外,在市场上购买亲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贝氏(鳖)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12月在监利长江何王庙故道采集591尾样本,对长江中游贝氏(鳖)(Hemiculter bleekeri)性比、初次性成熟大小、繁殖季节、产卵类型、产卵群体组成及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贝氏(鳖)总体雌雄性比1.44:1,与1: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繁殖期间雌雄比2.5:1,非繁殖季节雌雄比为0.91:1.繁殖群体年龄结构为1-3龄,以1龄补充群体为主,属于第Ⅱ类型.初次性成熟体长:SL♀50=8.08 cm, SL♂50=8.47 cm,最小观测性成熟个体分别为:雌性7.5 cm,体重6.65 g, 1龄;雄性8.2 cm,体重8.13 g, 1龄.根据成熟系数变化和性腺发育期观察,推测其繁殖季节为4-6月,可能延至7月份.贝氏(鳖)绝对繁殖力为1703~9601粒/尾,平均为(5876.6 ± 1837.8) 粒/尾,与体重、性腺重均呈线性关系,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相对繁殖力(FW)为204.7~406.5粒/g,平均(322.3 ± 49.7) 粒/g,与成熟系数呈幂函数相关;相对繁殖力(FL)为212.0~827.6粒/cm,平均(552.4 ± 136.1) 粒/cm,与体重幂函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黄河口鳖产于黄河中下游自然水域,是黄河水域特有的珍稀水产品.近几年,由于黄河断流、人类过度捕杀等因素使野生资源濒临绝迹.从1996年我们收集野生黄河口鳖原种,并通过隔离选择、提纯复壮等措施对黄河口鳖原种进行保存,利用暖式大棚和自然生态外塘相结合,进行黄河口鳖仿野生无公害养殖,生产的商品具有背甲呈黄色,腹甲及四肢皮肤呈金黄色,裙边宽厚较硬,伸展平直而有弹性,富含胶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与野生黄河口鳖相媲美,黄河口鳖整个养殖工艺流程为:在原种生态库中进行黄河口鳖原种亲鳖培育→自然产卵→暖式大棚人工孵化→暖式大棚进行稚幼鳖培育→自然生态外塘进行商品鳖养殖→按标准检验合格后销售.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的选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长江1号”是以体形特征标准、健康无病的长江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以生长速度为主要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该品种生长速度快,2龄成蟹生长速度提高16.70%;形态特征显著,背甲宽大于背甲长呈椭圆形,体型好;规格整齐,雌、雄体重变异系数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日本鳖主要分布于日本关东以南的佐贺、大分、福冈等地,其生物学特性与中华鳖基本相似,与中华鳖其他品系相比主要区别是日本鳖裙边与背甲长的比例为35%左右(普通中华鳖为25%左右),体色为"青背白肚",腹部中间具三角形的块状花斑,背部以背甲为中心有微白色细条斑、中心以外为小米粒状微白色小斑,皮肤厚度为8 μm左右,消化道的中肠比同体重的中华鳖长15%、宽9%、肠壁厚12%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一、亲鳖的选择标准 亲鳖就是选出用来繁殖的成年鳖。亲鳖的选择标准为人工培育的体重1公斤以上年龄2周龄以上。野生的体重1.5公斤以上,年龄4周龄以上。鳖体要求无病无伤,体形完整。挑选时要注意有否打水和存有钩针。简单的验选方法一是把鳖腹部朝上轻压腹部看泄殖孔有无水流出,如有说明腹部打水;二是把鳖抓起头朝下,如嘴角淌水而头颈垂直不愿弯曲,说明颈鞘囊里打水。检查是否有钩针的方法是硬拉出头颈如宿回困难或轻压胸部头颈迅速伸出,都是有针或钩。这种鳖是不能作亲鳖的。另外体重在10公斤以上的老鳖也不适宜作亲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水产品的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野生、安全、无公害的水产品格外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近几年连续进行无公害仿野生鳖的养殖试验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鳖种来源与饲养1 .1 亲鳖准备亲鳖池为自然土池 ,要求环境僻静 ,面积1 0 0 0m2 左右 ,水深 1 .2~ 1 .6m ,向阳一面的池埂搭棚集沙 ,供鳖晒背产卵。选择野生的 6龄以上、体重 1 .2~ 1 .6kg的个体作为亲鳖 ,雌雄比例 4:1。亲鳖的饲养主要是投喂专用配合饲料 ,辅以鲜活的肉食性饲料 ,并加强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1 .2 产卵孵…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黄缘盒龟稚龟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缘盒龟原名黄缘闭壳龟,别名断板龟、金头龟等,属淡水科盒龟属,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黄缘盒龟成年体重500g~800g,5年左右达到性成熟.其体型特征为背甲呈褐黑色椭圆形,背甲缘盾腹部黄色,头呈黄色或橄榄色,眼后有一条淡黄色的"U"形弧纹,是一种非常漂亮的观赏龟.因黄缘盒龟集观赏、药用、食用价值于一身,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时间与地点养殖试验自2009年1月1日开始,至2010年12月31日止,试验周期共计2年。2.亲鳖培育的技术路线(1)亲鳖来源从黄河流域两岸、东平湖及南四湖等地收集的野生鳖和人工选育的非近亲交配的性成熟鳖。选择外形完整、无伤残、无畸变,体色正常,皮肤光亮,裙边肥厚、有弹性,体重1.25~3千克,无病、  相似文献   

15.
一、黄鳝的人工繁殖   1.亲鳝来源和选择 亲鳝来源途径主要应采取人工专门培育的种苗,选择深黄大斑鳝等优良品种。要求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形肥大、色泽鲜亮、体色呈深黄色。一般雌鳝要求体长 30厘米以上,个体重 100克左右。   2.雌、雄亲鳝的鉴别 在繁殖季节,雌鳝腹部膨胀透明,性成熟的个体,腹部呈淡橘红色,并有一条紫红色横条纹。雄鳝头部较大,隆起明显;体背可见许多豹皮状色素斑点;腹部无明显膨胀,腹面有血状斑纹分布。   3.亲鳝培育 亲鳝在催产前需精心培育,使性腺达到成熟。培育亲鳝的放养密度,雄鳝 2~ 3条 /…  相似文献   

16.
鳖的繁殖和养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鳖(Amyda sinensis)又叫团鱼或甲鱼,产于我国。体呈椭圆形,背甲中央凸起,边缘凹入,腹甲发育的不完整,背腹甲均无角质板,仅以软皮复盖着。背面为橄榄绿色,有许多棕色小点,腹面为黄白色,头部有许多黑色细纹,前后肢各有五趾,只有内侧三趾有爪,趾间有蹼。五年始能性成熟。现将鳖的繁殖及养殖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1 亲鳅的选择。繁殖用的亲鳅须选择 2龄以上、健康无伤的成熟泥鳅。雌鳅要求体长18cm、体重 3 0 g以上 ,腹部膨大柔软。雄鳅要求体长 12cm、体重 15g以上 ,胸鳍上有珠星。雌雄鉴别 :成熟的雌鳅个体较大 ,胸鳍宽短 ,末端钝圆 ,呈舌状 ,腹部明显突出 ,身体呈圆柱形 ,生殖孔外翻 ,呈红色 ,雄鳅体形细小 ,胸鳍狭长 ,呈镰刀状 ,末端尖而上翘。2 亲鳅的培育。繁殖前 1个月将性腺发育良好的成鳅按雌雄分塘专池强化培育 ,亲鳅培育池长方形为宜 ,面积 50— 10 0m2 ,池深 1.2m ,水深保持 40— 50cm ,池底夯实 ,池壁用塑料膜贴面。进排水口确保不逃鱼…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抱卵体重与抱卵量、排幼量及Ⅰ期溞状幼体大小的关系,以进一步了解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试验通过抱卵亲蟹单独培育、大小分组的方法,测定亲蟹抱卵体重、卵块重、排幼前后体重、排幼数量、Ⅰ期溞状幼体(Z1)的背棘长、额棘长、头胸甲宽、腹部长和尾节长等指标.结果表明,亲蟹抱卵体重与抱卵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亲蟹排幼前后体重与排幼量、幼体体重和每克幼体数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与排幼数量相关性不显著(r=0.244,P>0.05);幼体体重和每克幼体数量与排幼数量无显著相关关系;Z1幼体的背棘长(F=96.222,P<0.01)、头胸甲宽(F=85.036,P<0.01)、腹部长(F=35.095,P<0.01)和尾节长(F=56.285,P<0.01)均表现为大规格组极显著高于小规格组.背棘长/额棘长和尾节长/腹部长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表明亲蟹越大,产卵量越多、Z1幼体的总重量越高、单个幼体的体重越大,每克幼体的数量却越少.亲蟹排幼数量的多少与幼体体重的大小无关(r=0.323,P>0.05).亲蟹排幼前,体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Z1幼体的大小,但对其形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角鳖(Apakmespinifem),学名刺鳖,隶属于龟鳖目,鳖科,美洲鳖属.分布于加拿大最南部至墨西哥北部.多生活于淡水池塘、湖泊、沼泽等水域,食性杂,以甲壳动物、软体动物、鱼、昆虫等为食、由于背甲前缘有圆锥状突起.因而以角鳖来命名,角鳖吻长,形成吻突。背甲椭圆形,上有散落的小疣.在甲壳的边缘周围有阴暗的斑点组成的黑线或暗纹,背甲呈橄榄绿或淡褐色,具有黑色眼状斑纹及暗色斑点,且四肢较扁.指、趾间蹼发达。  相似文献   

20.
9.凹甲陆龟凹甲陆龟(Manouriaimpressa图9)别名山龟、龟王。属陆龟科,凹甲陆龟属,国内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形态特征]龟的头顶部具大鳞,呈淡黄色。上喙中央略有缺刻。背甲呈淡黄色,且有黑斑,每块盾片中央向内凹陷;背甲前后缘呈锯齿状,后缘较明显。腹甲平坦,呈淡黄色。尾部两侧有锥形角质刺。四肢粗壮,有黑褐色鳞片,指、趾间无蹼。[雌雄鉴别]雄性背甲较长且狭,肛孔距腹甲边缘较远;雌性背甲宽短,尾不超过背甲边缘或超出很少,肛孔距腹甲边缘很近。[生活习性]凹甲陆龟喜暖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