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新银鱼对温度、盐度适应能力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试验观察热冲击、不同盐度对太湖新银鱼仔鱼成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仔鱼在升温过程中死亡率不断提高,305℃时死亡率达48%,半致死温度为305~335℃,致死温度为395~425℃,425℃100%死亡。在温度125~425℃范围内,银鱼死亡率的温度系数Q10值为1000~0198,96h半致死盐度为12,在盐度8的水中可安全度过96h。  相似文献   

2.
网箱饲养试验表明,在170—200℃时每周投喂6、5和4天时,鲤(重1935—2780g)的体重瞬时增长率(SGR,%/日)分别降低331%、394%和500%。5、6、7、8月网箱养鲤(588±289g)的适宜日投饲次数分别为3、4、5—7和6—5。  相似文献   

3.
非离子氨对史氏鲟早期仔鱼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68和063mg/L;对晚期仔鱼的8、12、14、48、72和96小时的LC50分别为050、043、035、026、021和017mg/L,当浓度达到035mg/L时,在17小时内造成试验鱼全部死亡。48小时内造成早期仔鱼50%死亡的总铁浓度为500mg/L。史氏鲟仔鱼对pH忍耐性的上限和下限分别为925和360,立刻致死的pH值分别为209—250和1010—1000。  相似文献   

4.
用电镜细胞化学和分光光度技术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酸性磷酸酶(ACP) 和碱性磷酸酶(AKP) 的研究结果表明,溶酶体呈强的ACP 阳性;AKP 阳性颗粒常沿细胞膜分布;部分细胞ACP 阳性颗粒较多,且靠近细胞膜,胞浆中也有分布。生化测定结果表明,血细胞和血清中均存在ACP和AKP 活性,且血清中的2 种酶的酶活力均高于血细胞中,血清中ACP和AKP 的最适pH 分别为4 .4 和10 .3 ,最适温度分别为35 ℃和55 ℃。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杨蕙萍 《水产学报》1998,22(4):345-351
利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了2~3cm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的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以及11种金属离子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温度分别为30℃、35℃,最适pH分别为6.24、7.19,在最适温度下的活化能分别为5.03×104J/mol和1.33×104J/mol;皱纹盘鲍的三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依次为:褐藻酸酶>蛋白酶>淀粉酶。Cu2+、Hg2+、Ag+、Pb2+对淀粉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又以Mn2+、Ba2+、Ca2+三种金属离子尤为突出,其促进作用比对照组高一倍以上。而对褐藻酸酶,Zn2+、Ag+、Hg2+、Li2+、Ba2+具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他离子则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蛤仔低温保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27.0 ̄-1.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的最肥季节为每年的3 ̄7月,出肉率(干物计)最高可达10%;(2)最低保活温度为-1.7℃;(3)-1.0 ̄-1.7℃可保活13天,存活率91%;(4)-1.0 ̄1.7℃保活,保活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7.
沼泽绿牛蛙蝌蚪对盐度和酸碱度的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沼泽绿牛蛙蝌蚪对不同盐度和酸碱度的需受性试验,得出沼泽绿牛蛙蝌蚪对盐度在24、48、96h平均忍受限(TLm)分别为813、750、638g/L,安全浓度为191g/L;在pH值42~1050,沼泽绿牛蛙蝌蚪至少可存活96h。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对菲律宾蛤仔在 27. 0~-1. 7℃范围内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存活率,失重率及保活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确定了菲律宾蛤仔的保活工艺和方法。结果表明,(1)菲律宾蛤仔的最肥季节为每年的 3~ 7月,出肉率(干物计)最高可达 10%;(2)最低保活温度为-1.7℃;(3)-1.0~-1.7℃可保活13天,存活率91%;(4)-1.0~1.7℃保活,保活时间最长,失重率也低,主要化学成分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东港湖化肥养鱼及增产增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港湖采用干施碳酸氢铵法获得渔业丰产,1993~1995年鱼产量递增率分别为2132%、3406%和621%。在33℃水温时肥效周期为10d左右,NH+4-N在施肥后2~3d达到高峰,NO-3-N在施肥后4~5d达到高峰,浮游生物在施肥后5~6d达到高峰。1993~1994年平均肥料增产效益为073。  相似文献   

10.
鲢鱼加工废弃物的酶法水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鲢鱼加工鱼糜的废弃物中,鱼头及残渣(鱼皮,鱼骨的混合物)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分别为12.3%和18.2%,钙含量高,分别为3.2%和1.5%,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平衡,在食品中加工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实验采用中性蛋白酶对鲢鱼加工废弃物进行水解,并用正交试验L9(4^3)法对酶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水解度的最适条件为pH7,酶量1g/100g原料,时间1 ̄1.5小时,温度40 ̄50℃,产物  相似文献   

11.
7种常用药物对南方大口鲶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1  
黄凯  杨子江 《水利渔业》1999,19(4):37-39
在常温静水的条件下,用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硝酸亚汞、孔雀石绿、强氯精、高锰酸钾、硫酸铜、敌百虫、甲醛对南方大口鲶(3~4cm)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08、0011、0147、059、245、410、1523mg/L;强氯精、硫酸铜、敌百虫、甲醛为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牛蛙爱德华氏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993年9月-1994年5月,作者对牛蛙的肝、眼内水样液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病原菌生理、生化特性和药物的敏感性的测定,观察了病理组织变化等。结论认为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周身鞭毛能运动的短杆菌;氧化酶、V-P反应阴性,过氧化氢酶、H2S产生、吲哚反应、甲基红反应为阳性;最适生长所需温度、盐度和pH值分别为30-35℃、5-10‰和7.0。病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它对吡哌酸、复方新诺明、氯霉素  相似文献   

13.
卞伟 《内陆水产》2001,26(11):19-20
1手术季节选择及育珠蚌年龄要求一般选择在上半年的3~6月,下半年的10月至12月。插蚌水温要求在10~30℃,最低不低于5℃,最高不高于35℃。最佳插蚌时间是每年的4~5月,10~11月;最佳插蚌水温是18~26℃。现在对插蚌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1周龄内的蚌。当年繁殖培育的蚌,插后养殖效果最好,即当年9~12月(1-龄蚌)、第2年上半年3~6月(1龄蚌)插的蚌,养殖效果还可以;第2年7月以后的蚌(1+龄蚌),一般不主张插,就是插了,养殖的效果也较差。插蚌的个体要求在7~10厘米范围。2插蚌前的准…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温度下,测定了中国血蛤、双线血蛤肝脏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过氧化氢酶酶(CAT)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中国血蛤和双线血蛤肝脏中3种酶的最适温度均为加℃.双线血蛤ACP、ALP和CAT的酶活力分别为(61.5±1.78)U、(21.4±1.23)U、(218.7±5.49)U;中国血蛤ACP、ALP、CAT的酶活力分别为(67.7±1.21)U、(22.4±1.36)U、(267.7±6.23)U.温度为20~40℃,3种酶活力上升,至试验最高温度40℃,酶活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用浮游动物评价邛海水质和营养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邛海的浮游动物共26属42种,污染指示种占5238%,指示等级多为β-中污染和弱污染;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为116~219,水污染程度评价为β—中污染。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42~437mg/L,平均162mg/L;E/O值为111~167;肥度指数087~207;QB/T为15~20,表明湖泊处于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6.
用放在海水池塘中的8个陆基围隔(50m×50m×18m),研究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不同密度海湾扇贝(Argopecteniradians)投饵混养的放养方式、生产力和极限放养量。对虾体长(285±016)cm,扇贝壳长(110±012)cm,放养密度分别为60尾/m2和0,15,45,75粒/m2,用投饵和施肥(鸡粪和化肥)饲养。结果表明,扇贝密度为0和15粒/m2时,对虾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混养(扇贝15粒/m2)时对虾的出塘体长、体重和产量分别比单养高25%,38%和65%;当扇贝密度高于15粒/m2时,对虾的平均体长、体重和产量随扇贝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扇贝密度为15和75粒/m2时,其产量由470kg/hm2增至1236kg/hm2;当扇贝密度高时,去壳后湿重占体重的百分数从(4284±344)%降至(3788±426)%。扇贝的极限放养量为600~800kg/hm2,适宜放养密度为10~15粒/m2。  相似文献   

17.
使用估草杆菌中性蛋白酶除鳐表皮,简便,出成率高,鱼体完整,无破损。最适酶浓度,pH值,温度和酶解时间分别为5%,7.0-7.5,45-55℃和15分种,本法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卤虫(Artemiaparthenogenetica)对下述3种药物的摄入与排出:磺胺嘧啶(SD)、土霉素(OTC)及无味红霉素(ERY-Es)。当摄取药物1小时(药物用海水配制成混悬液)时,卤虫(幼体或成体)消化道充满了白色的药物颗粒;经测定此时初孵无节幼体内药物含量为17μg/10只,成体内为203μg/只(体长65mm)及362μg/只(体长92mm)。药物颗粒大小、摄取时间及卤虫体长对药物摄入量有明显影响。但卤虫对3种药物的摄取量无明显差异。当将载药卤虫放入海水中3小时时,仅有50%的药物被排出。  相似文献   

19.
南方大口鲶俗称河鲶,系一种温水性的大型经济鱼类,它具有生长快当年鱼苗可长05kg,大的达2kg以上,养殖周期短在我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适应低温能力强生存温度为0℃~38℃,最适水温25℃~28℃,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因而,近1~2年大口鲶在农村推广养殖较快,但有关大口鲶对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的报道少。本文可为广大养殖户在用药方面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用鱼:为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北院实习渔场培育的鱼种,体长4cm~45cm,体重06g~12g/尾。试验前在室内水族箱中暂养3…  相似文献   

20.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配制九种不同能量、蛋白质、有效磷水平的配合饲料喂养彭泽鲫春片鱼种,测定鱼体的增重。试验结果为:第1-9组的日增重分别为249、228、183、214、219、187、311、310和267g,日增重率分别为076%、070%、056%、067%、065%、056%、091%、091%和086%,相对增重率分别为3363%、3077%、2355%、2907%、2830%、2316%、4187%、4191%和3609%。结果表明:对彭泽鲫春片鱼种的生长影响的因素的重要性为能量>蛋白质>有效磷。彭泽鲫春片鱼种的配合饲料中能量的适宜量为29Mcal/kg,蛋白质的适宜量为30%,有效磷的适宜量为12%。日粮配方及营养组合以第8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