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花椒叶提取物在不同条件下对3种常见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下花椒叶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明显;(2)不同温度下花椒叶提取物对3种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受温度影响较小;(3)花椒叶提取物在中性(pH=7.0)至偏碱性( pH=7.0~10.0)条件下抑菌效果明显,而在酸性(pH=4.0、6.0)条件下几乎无效果;(4)花椒叶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用效果相对较好.表明花椒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发酵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pH、温度、转速对ZJ20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H、温度、转速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最佳培养条件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培养基中,NB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蒸馏水1L,pH 7.0~7.2)上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分别为4.11×108 CFU/mL和6.10mm,且显著高于其余培养基,说明NB培养基更有利于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当pH为4~10时,随着pH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pH为7~8时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此基础上的复筛结果显示,7.0~7.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优pH。当转速为140~200r/min时,随着转速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转速为160~180r/min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温度为22~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当温度为22~28℃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3个因素中,转速对菌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pH,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最优培养条件为:pH 7.27,转速160r/min,温度28℃,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菌落数为769×107 CFU/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ZJ20悬液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均超过50%。【结论】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这不仅使其菌落数增加,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该菌的抗病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能有效抑制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一株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生防菌,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gyr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Y6菌株对烟草赤星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LF01)的同源性最高,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基本相符.经过测试,Y6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温度30°C、pH 6.0、转速180 r/min,碳源选择葡萄糖,氮源选择酵母膏.该试验结果可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离出对多种植物病害真菌具有生防潜力的拮抗细菌,通过平板法从银杏外种皮中分离纯化到1株细菌YX-3,采用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测序鉴定细菌的分类地位,利用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YX-3对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菌株YX-3菌落呈乳白色,边缘光滑,培养5 d后菌落由饱满转变为中心处塌陷,菌体呈杆状,菌体大小约0.5×3.1μm,芽孢大小约0.5×1.0μm,经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阳性,初步确定为芽孢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后,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YX-3对灰梨孢菌、禾谷镰刀菌、藤仓镰刀菌、新月弯孢菌、串珠镰刀菌、尖孢镰刀菌6种供试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60%~69%之间,贝莱斯芽孢杆菌YX-3对藤仓镰刀菌的拮抗作用较强,抑菌率为69.19%±0.24%,对新月弯孢菌的拮抗作用较弱,抑菌率为60.47%±0.09%。贝莱斯芽孢杆菌YX-3对多种植物病原物具有广谱拮抗作用,具有作为生物防治菌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法分离鉴定出引起甘肃陇南花椒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光照、pH值、温度、培养基、碳源、氮源条件下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测定,为后期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造成陇南花椒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光照条件对菌落的生长无明显差异,适宜菌落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培养基为PDA,葡萄糖和乳糖为最佳碳源,硝酸钠为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pH、温度、转速对ZJ20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H、温度、转速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最佳培养条件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培养基中,NB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氯化钠5 g,琼脂20 g,蒸馏水1 L,pH 7.0~7.2)上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分别为4.11×108 CFU/mL 和6.10 mm,且显著高于其余培养基,说明NB培养基更有利于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当pH为4~10时,随着pH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pH为7~8时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此基础上的复筛结果显示,7.0~7.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优pH。当转速为140~200 r/min时,随着转速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转速为160~180 r/min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温度为22~3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当温度为22~28 ℃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3个因素中,转速对菌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pH,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最优培养条件为:pH 7.27,转速160 r/min,温度28 ℃,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菌落数为769×107 CFU/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ZJ20悬液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均超过50%。【结论】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这不仅使其菌落数增加,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该菌的抗病活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连作烟田土传病害发病率高,尤其是黑胫病烟株残体遗留大田,致次年病害发生的情况,为了探明烟株残体所含真菌,以及在生物防治背景下生防芽孢杆菌对真菌的拮抗效果,对黑胫病烟株茎秆样本进行了髓部残片真菌分离培养,从形态学和系统学对真菌进行了鉴定,并使用4株生防芽孢杆菌与真菌进行了拮抗比较。真菌菌丝体无色透明,可见厚垣孢子,18S rDNA序列与Mariannaea punicea CBS 239.56同源,鉴定为马利亚霉属紫窝尺蛾菌。贝莱斯芽孢杆菌RJW-5-5、枯草芽孢杆菌1号、解淀粉芽孢杆菌YF-6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这4株生防芽孢杆菌对Mariannaea punicea的拮抗抑制率分别为24.12%、21.51%、17.99%和16.81%;拮抗占位空间具体表现为贝莱斯芽孢杆菌RJW-5-5(56.58 mm)>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56.08 mm)>枯草芽孢杆菌1号(53.50 mm)>解淀粉芽孢杆菌YF-6 (52.45 mm)。4株生防芽孢杆菌对马利亚霉属紫窝尺蛾菌(Mariannaea punicea)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综合评价贝莱斯芽孢杆...  相似文献   

8.
从小麦植株残体中分离筛选对禾谷镰刀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为禾谷镰刀菌所致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和皿内对峙法分离获得一株禾谷镰刀菌拮抗菌株ZQT-31,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和gyr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ZQT-31无菌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稳定性方面,无菌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对温度和酸碱度均具有一定的耐受性.通过PCR检测发现,菌株ZQT-31可能具有芽孢杆菌溶素及丰原素B合成相关基因.此外,菌株ZQT-31对链格孢菌等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贝莱斯芽孢杆菌ZQT-31对禾谷镰刀菌所致病害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9.
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定殖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筛选、定殖和防效评价,为开发高效、稳定、持久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健康花椒根际土中的芽孢杆菌,利用点菌法和打孔法2次筛选拮抗效果最佳的芽孢杆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对1年生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用链霉素标记拮抗芽孢杆菌,并检测该菌在花椒根际及根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此为基础,运用灌根法对花椒根腐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在分离获得的20株芽孢杆菌中,编号为B3的菌株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6.0mm,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活性,初步确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B3菌株发酵液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B3发酵液原液至稀释200倍以下防治效果显著。定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病原菌存在与否,抗300μg/mL链霉素的突变菌株均能在根际土壤和根内定殖,但根际土菌量大于根内,且早于根内达到峰值,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量下降并维持稳定。田间试验中,突变菌株B3无论预防还是治疗试验,均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并优于原始菌株和化学农药双效灵。【结论】菌株B3能在花椒根际和根内很好地定殖、排挤病原物,具有对花椒根腐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甘肃省定西市芹菜叶斑病的病原,开展了病原菌分离、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初步筛选了该病原菌的生防菌。确定病原菌Q1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该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玉米粉和硝酸钾,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25℃;该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光照有利于菌丝体生长,但对孢子萌发无影响;菌丝体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均为55℃处理10min。采用对峙法测定了蜡样芽胞杆菌(4-2-1)、贝莱斯芽孢杆菌(F3A)、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9-2-1)、解淀粉芽孢杆菌(SL1)及荧光假单胞菌(YG)5种生防细菌菌株对芹菜叶斑病菌Q1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这5株生防菌对Q1菌株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抑菌率最高,达到69.80%。首次明确了定西市芹菜叶斑病是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引起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L1)具有生防潜力,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芹菜链格孢叶斑类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芽孢杆菌zx2和zx7是普施特高效降解菌,研究其生长和降解特性旨在为普施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瓶培养法,对芽孢杆菌zx2和zx7的生长特性及单菌和复合菌对普施特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x2和zx7均可在普施特初始浓度≤200 mg· L-1的无机盐培养液中生长良好,zx2在温度25~35℃和pH4.0~7.0时生长良好,而zx7适宜在温度30~35℃和pH5.0~8.0时生长,可见在适应性上二者互补.在最佳条件(温度32℃、pH6.0和普施特初始浓度为200 mg· L-1)下,zx2和zx7在无机盐培养液中对普施特降解动态均符合阻滞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3.8 d和2.8 d,培养6d时普施特降解率分别为85.81%和90.27%.在培养过程中,zx2的pH是降低的,而zx7的pH基本不变,可初步表明二者降解机理不同;zx2和zx7复合菌(1:1)对普施特降解率比单菌低,为82.70%,这可能是因为zx2或zx7降解普施特的过程中利用了对方产生的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12.
灰葡萄孢拮抗细菌的种类鉴定及生长条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经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拮抗能力强、防病效果好的3株细菌进行分类,W10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eigmann)Chester],W3和Y2-11-1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Prazmowski)Ash et al]。这2种对蔬菜灰霉病的高效拮抗菌为中国首次报道和应用。3株拮抗细菌的生长条件基本一致,最适培养时间为24-72h,最适生长温度是27-30℃,最适培养液pH值为7-8。  相似文献   

13.
以前期分离筛选获得的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为研究对象,将其制备成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并通过随机质心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微胶囊的制备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2.05%,氯化钙浓度为1.90%,壳聚糖浓度为0.85%,菌液:海藻酸钠为1∶2.5,经测定其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9.0%以上。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的稳定性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保护剂的条件下35 d后,贝莱斯芽孢杆菌活菌数的保存率为79.91%。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76.00%,相比于未包膜的菌体,应用后防效提升了18.75%,表明微胶囊包膜技术能提升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效果,为今后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4.
链霉菌B221和地衣芽孢杆菌NJU-1411-1为2株高效角蛋白降解菌株.采用固体发酵体系,系统研究不同接种顺序、接种时间、接种比例、接种量、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基含水量对2株菌混合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B221与地衣芽孢杆菌NJU-1411-1混合发酵的最优条件为:链霉菌B221与地衣芽孢杆菌NJU-1411-1接种比例为4:1,接种量20%,2种菌同时接种,起始pH值为9.0左右,温度40℃培养6d.最佳混合发酵工艺参数的获得为羽毛角蛋白资源生物技术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非洲菊根腐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在非洲菊生产中危害严重。为有效防治非洲菊根腐病,采用杯碟法测定了枯草芽孢菌Bv17对非洲菊根腐病的抑菌作用,并进行枯草芽孢菌Bv17防治非洲菊根腐病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v17菌液对非洲菊根腐病两种病原菌隐地疫霉菌和腐皮镰刀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室内盆栽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Bv17不同浓度处理均可大幅度地降低非洲菊根腐病的病情指数,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供试浓度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Bv17对非洲菊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70%以上,浓度为5×107cfu·mL~(-1)时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数为2.50,相对防效高达97.32%。  相似文献   

16.
对贝莱斯芽孢杆菌C44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可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贝莱斯芽孢杆菌C44为供试菌株,对培养基、氮源、碳源、无机盐、pH、温度、转速、装液量、接种量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对C44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等方法对其进行优化,选出菌落数生长最优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LB培养基上贝莱斯芽孢杆菌C44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培养基;C44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在以10 g/L胰蛋白胨为碳源、10 g/L酵母提取物为氮源、10 g/L磷酸氢二钠为无机盐、pH值为7.1~7.4、温度为30℃、转速为180 r/min、装液量为100 mL、接种量为5%的条件下达到最高。Plackett-Burman试验从8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对菌落数生长影响极显著的因素为磷酸氢二钠、温度、转速,采用最陡爬坡设计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得到对菌落数生长和繁殖影响最大的是磷酸氢二钠,其次是转速,温度影响最小。贝莱斯芽孢杆菌C...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6是一株对白桦木材蓝变菌有良好桔抗作用的生防菌,具有开发成为微生态制剂的潜力.对枯草芽孢杆菌B26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其最适生长温度、pH值、光照条件以及碳源、氮源.结果表明:该菌株生长适宜温度为30~40℃,最适生长温度为35℃;适宜pH值为7.0~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防治草莓根腐病,降低草莓根腐病对草莓植株的危害,减少本地草莓种植户的经济损失,从本地大田中采集了草莓根腐病病苗,并从中分离出三种真菌。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科赫氏法则验证,确定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同时,利用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出了两种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贝莱斯芽孢杆菌913和Rf,有望应用于以后的生防菌株开发中。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枯萎病拮抗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及贵州省等地的16个马铃薯试验田采集根际土样,分离得到288株芽孢杆菌菌株。经筛选得到6株对尖孢镰刀菌马铃薯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NZ-4、NZ-5、NZ-6、HC-Z-18、HCY-5和HC-Y-16,其抑菌带宽度均达到6.6 mm以上,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0 mm。根据它们的菌落和菌体形态特征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拮抗菌株NZ-4对马铃薯炭疽病和疮痂病、小麦根腐病等病原菌也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枯草芽孢杆菌对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净水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文俊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0):1972-1974
以COD去除率高低衡量枯草芽孢杆菌净水能力,研究了不同投菌量、处理方式、水样pH值、处理温度、水样富营养化程度对枯草芽孢杆菌净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能迅速降解不同水样中有机物,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水样的COD都有明显的下降。最佳处理条件为投菌量10%、振荡培养、pH值7.0、温度37℃及COD较低的水样。在最佳处理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对于初始COD浓度较低的水样处理效果更好,而COD含量越高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水样中有机物质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