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抗菌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estalotiopsis sp.、康乃馨根腐病菌Fusariumsp.、仙客来根腐病菌Fusariumsp.、万寿菊叶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黑斑病病菌Alternariasp.、辣椒黄萎病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6种供试病原真菌为试材,采用对峙培养法,将P3.9菌株与各病原菌进行对峙培养,测定其对各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3.9菌株对6种供试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0.6%、67.6%、73.1%、77.5%、82.0%和82.7%,抑制率均在60%以上,说明P3.9菌株抗菌谱广泛,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为有效可持续防控上述各病害提供参考依据及生防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在(26±1)℃、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分别用10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的麦粒菌种培养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测定腐食酪螨的卵孵化率、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和未成螨存活率.结果表明:腐食酪螨完成一代需要的历期为(10.64±0.25)~(13.6...  相似文献   

3.
李兆防 《中国蔬菜》2010,1(18):64-68
用深绿木霉T95和球毛壳ND35两种拮抗菌株以及两者的混合菌株对由瓜果腐霉Pa和立枯丝核菌Rs引起的猝倒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平皿对峙结果表明,对瓜果腐霉Pa抑制作用最大的为ND35+T95混合拮抗菌,生长抑制率为73.36%,高于拮抗菌ND35对瓜果腐霉Pa的生长抑制率47.87%。而对立枯丝核菌Rs的拮抗作用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菜豆上ND35+T95混合菌株对猝倒病的防治效果高于单个菌株深绿木霉T95,但在黄瓜、番茄上差异不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拮抗菌株ND35+T95组合对立枯病和猝倒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9.05%和60.37%,均高于单一拮抗菌株深绿木霉T95的防治效果,但与对照化学药剂恶霉灵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板对峙接种法和温室盆栽试验,测定18种木霉共175个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3种不同类型的蔬菜土传病害病原菌的防效,筛选生防木霉资源。试验结果表明:拮抗试验中,拮抗黄瓜枯萎病菌的木霉菌株有50株,抑制率达70.0%~86.3%;拮抗辣椒疫霉病菌的木霉菌株43株,抑制率达70.4%~88.7%。盆栽试验中,筛选出番茄青枯病的生防菌株32株,防效达50.0%~92.7%。进一步对在拮抗试验中对黄瓜枯萎病菌抑制率达75%以上的其中13株木霉菌进行盆栽防效评价,获得防效超过60%的高效菌株2株,分别为T52(深绿木霉)和32080(平菇木霉)。  相似文献   

5.
为害蛹虫草害螨调查与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丹  杨淑芳  刘学家 《食用菌》2002,24(2):39-39
螨是引起食用菌生产欠收乃至失败的主要害虫之一 ,食用菌螨虫也称菌虱、菌蜘蛛、菇螨。在蛹虫草培养过程中 ,高温季节极易遭受螨虫为害。为此 ,我们对为害蛹虫草的螨害做了一些调查并提出了防治措施。1 害螨的种类、形态及生物学特性1.1 形 态 经显微镜观察及查食用菌粉螨科常见属检索表 ,为害蛹虫草的螨是腐食酪螨 [Tyrop hagus p utrescentiae(Schrank) ]隶属于粉螨科、食酪螨属。腐食酪螨整个生活史有卵、幼螨、若螨和成螨 4个阶段。卵呈椭圆形 ,乳白色 ,稍有刻点 ,长径115~ 10 0μm ,短径 75~ 63μm。1.1.1 幼螨 躯体长 15 0 …  相似文献   

6.
以3种食用菌的25个菌株为试验材料,研究食用菌菌株与病原菌的拮抗反应,分析各品种的抗病性,进而筛选抗病菌株,为食用菌的抗病育种奠定前提基础。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黑木耳菌株中,菌株"吉林2号"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39%、44%、50%;菌株"RH07"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0%、42%、50%,抑制率在供试菌株中为最高,且与其它菌株在P0.05水平下有显著差异,确定为高抗菌株。在供试的5个金针菇品种中,菌株"棚栽金"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6%、50%、41%,其抑制率最高,且与其它菌株在P0.05水平下有显著差异,为高抗菌株。10个平菇菌株中"沈平35"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7%、43%、53%。"平108"对Trichoderma viride、Trichoderma harzianum和青霉的抑制率分别为48%、40%、54%,其抑制率表现为最高,且与其它菌株在P0.05水平下有显著差异。因此,"沈平35"和"平108"为高抗菌株。3种食用菌对脉孢霉均没有抑制作用。试验筛选的几种高抗菌株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材料,同时也验证了对峙培养作为抗病性初步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以葡萄病果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致病性检测等方法获得了4株引起致腐性病害的病原菌,分别为Rhizopus stolonifer、Penicillium expansum、Botrygis cinerea Pers和Colletotnchum gloeosprioides;并对其室内抑菌高活性菌株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BM-木霉对4株致腐菌株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最高抑菌率为79.78%,EC50值为1.38,YWZKDS4对4株致腐菌株的抑菌宽度均≥9.86mm,BM-木霉和YWZKDS4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田间药效试验表明,BM-木霉、YWZKDS4和阳性对照药剂戊唑醇的防效分别为55.80%、61.27%和68.76%,并与其它药剂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食用菌生产中防治罗宾根螨(Rhizoglyphus robini)和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的药剂,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6种常用的杀螨剂对罗宾根螨和腐食酪螨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第24小时,4.3%高氟·甲维盐乳油、4%阿维·唑螨酯水乳剂、100g/L乙螨唑悬浮剂、40g/L双甲脒乳油、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罗宾根螨的LC_(50)值分别为2.557、2.730、2.749、3.024、3.348、3.397 mg/L,对腐食酪螨的LC_(50)值分别为2.569、2.770、2.766、2.981、3.395 mg/L和3.566mg/L;药剂处理后第48小时,6种杀螨剂对罗宾根螨的LC_(50)值分别为:2.136、2.522、2.524、2.859、3.296、3.171mg/L;对腐食酪螨LC_(50)值为2.415、2.509、2.544、2.81、3.243mg/L和3.327mg/L。研究发现4.3%高氟·甲维盐乳油和4%阿维·唑螨酯水乳剂的杀螨效果较好,240g/L螺螨酯悬浮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的杀螨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9.
罗建军  李辉  耿鹏  胡美英 《果树学报》2012,(4):644-649,714
【目的】为了鉴定从沙糖橘果实表面分离得到的拮抗放线菌株MY-4,并确定该菌株对果蔬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采用分析MY-4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相似性方法以确定其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结果】结果显示,菌株MY-4为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 Routien),菌株MY-4及其无菌发酵液对供试16种果蔬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菌株MY-4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平板抑菌带宽度达17.08 mm,无菌发酵液对柑橘绿霉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制率高达98.82%,【结论】小白链霉菌菌株MY-4具有活性高、抑菌谱广的特点,有望继续研究开发成新的生防剂。  相似文献   

10.
棘孢木霉菌株GX004(Trchoderma asperellum)是一株分离于土壤中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研究了该菌株的基本生物学特性,采用平板对峙法、对扣培养法研究其拮抗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C4)的效果,并利用水稻和菜籽饼作为固体发酵基质,探究不同条件下其产孢量。结果表明,不同温度、pH值及光照条件均对该菌的菌丝和产孢量产生显著影响,培养温度28℃时产孢量最大,产孢对数值约为9.20;pH值5~6比较适合生长,pH值6时产孢量最大,产孢对数值约为9.07;光照条件能够促进菌株生长和产孢,光照24 h下平均产孢对数值约为9.17。在PDA平板中GX004通过空间营养竞争等作用抑制FOC4生长,平均抑制率达85.2%;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FOC4生长抑制率为39.5%。当木霉孢子浓度为1.65×10~2、1.65×10~3、1.65×10~4、1.65×10~5个/mL时,不同孢子浓度木霉孢子培养基对FOC4抑制率分别为74.0%、76.9%、82.7%、85.6%,当木霉孢子浓度为1.65×10~6个/mL时FOC4几乎无法生长。在实验室条件下,水稻秸秆与菜籽饼按质量比1∶1配比,经过121℃灭菌30 min,接种量8%~12%,调节水分使初始含水量达到70%,培养箱28℃下培养5 d,此条件下产孢量可达2.0×10~9个/g以上。  相似文献   

11.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平板对峙法从连作多年的番茄根际土样中筛选得到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ZF161,该菌株对番茄匍柄霉的平板抑制率达到70.51%。离体叶片试验显示,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防治效果达到69.83%。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161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3.27%。进一步平板对峙抑菌谱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F161对其他7种病原真菌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说明,菌株ZF161对番茄匍柄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多种病原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具有开发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胡琼  张海松 《北方园艺》2012,(3):147-149
通过对峙培养等方法分离筛选出对辣椒疫霉菌有效拮抗的木霉菌株,进行了辣椒疫病的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木霉(Trichoderma spp.)TC株系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引起的辣椒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峙培养和木霉菌挥发性代谢物质抑菌活性测定试验中对辣椒疫霉菌都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可达到75%和7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先浇灌接种孢子悬浮液后60d接种辣椒疫霉,对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73.7%。将木霉TC与15%甲霜灵1 000倍协同作用防治辣椒疫病时,可达82.5%,防效比单独使用木霉或甲霜灵要好。二者表现出较好的协同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银耳镰孢穗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镰孢穗螨取食银耳菌丝、白毛团和子实体,并传播霉菌,导致银耳产量、质量显著下降。除精氨酸外,被螨危害银耳的16种氨基酸含量均比未受害银耳的明显减少。用塔式分离器从野外收集的银耳栽培袋、棉籽壳和银耳种中分离出腐食酪螨。弗比无爪螨、鳞翅触足螨、唯一跗线螨、镰孢穗螨等8种螨。镰孢穗螨是银耳的主要害螨,来自限耳菌种。  相似文献   

15.
以6个不同种(Trichoderma hamatum、T.virens、T.citrinoviride、T.longibrachiatum、T.afroharzianum和T.asperelloides)的30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室内平板拮抗、温室盆栽和田间接种生防木霉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木霉菌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木霉菌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不同木霉菌株间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平板拮抗抑制率在60.00%以上的菌株占总数的70%;木霉菌株T10(T.hamatum)的防控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木霉菌株,在温室接种辣椒疫霉菌30d后防控效果达到71.60%;在田间,木霉菌株T10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可达68.02%,与对照药剂烯酰吗啉的防治效果相当,且能够显著增加辣椒果实的产量,单株增产率达到14.30%,高于烯酰吗啉。  相似文献   

16.
以兰科野生植物羊耳蒜为试材,采用常规无菌培养技术分离其根部的内生真菌,同时采用平板对峙的方法,研究了所获得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羊耳蒜的根中共分离获得43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7个属,其中丝核菌属占优势。筛选得到4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3%,抑菌活性集中在油菜菌核病菌。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这4株菌株分别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柱孢霉属菌株Cylindrocarponsp.、轮枝菌属菌株Lecanicilliumsp.和胶膜菌属菌株Tulasnella sp.。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木霉菌(Trichoderma)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利用对峙平板法测定了绿色木霉菌及木霉菌和杀菌剂联合使用对几种枯萎菌的拮抗作用。通过对峙培养可以观察到,多数情况下,接种后3d内绿色木霉菌即可与病原菌接触,随后覆盖或侵入病原菌菌落内,从而抑制或阻碍其生长。木霉菌单独使用时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与杀菌剂联合使用比单用杀菌剂效果更显著,其中以绿色木霉菌+咪酰胺联合使用的效果最好,对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达到了79.3%,对香蕉枯萎病1号小种的抑制率达到59%。  相似文献   

18.
以分离获得的87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获得8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通过测定并分析其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耐性等指标,研究了不同菌株对蔬菜土传病害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获得的高效拮抗木霉菌株Tr-20对温度、酸碱度和多菌灵耐性强,生长速度达2.26cm·d~(-1),产孢量为5.3×10~9个,对立枯丝核菌抑菌率达63.50%。通过ITS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为哈茨木霉。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了4株生防芽孢杆菌对杧果镰刀菌的平板对峙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生防菌发酵液对杧果镰刀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FCK抑菌活性较强,对菌丝抑制率可达66.10%,菌株5a-9、6c-5次之;菌株FCK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高抑制率达56.80%,菌株6a-3次之,菌株6c-5最低;生防菌的发酵灭菌液热稳定性差,高温灭菌后抑菌活性显著下降,对部分镰刀菌分生孢子萌发起到一定的促生作用;发酵灭菌液对分生孢子萌发的促生作用强于发酵滤液。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出更多适于寒区生产的草菇菌株,从6个草菇生产省引进了25株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菌株,利用表观形态与ISSR分子标记相结合技术对不同来源的草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c PDA培养基,在30℃恒温培养条件下,依据草菇的表观形态将25个供试草菇菌株划分成4个组群。利用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析,相似水平在0.90时可将25个供试草菇菌株细分为8个组群。18号菌株在2种鉴别方法上的归类有差异,有待于栽培农艺性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