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轭亚油酸(cLA)的生物学功能及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CLA能明显改善猪的胴体组成,降低脂肪沉积,提高胴体瘦肉率,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2.
提高猪的胴体质量的饲养与营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猪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更多的可食用猪肉产品,胴体质量就是猪肉产品的可食用比例的综合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猪的胴体质量的要求也在变化,猪的胴体质量包括了瘦肉的比例、猪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等多个方面。猪肉的脂肪比例越高,胆固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加拿大(60年代)、美国(70年代)、日本(80年代)、欧盟(1989年)等根据各自国情先后建立了自己的猪胴体分级和标准。我国于解放后制定了生猪收购办法,80年代制定了外销生猪活体分级办法,1988年制定了猪胴体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猪肉品质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日粮蛋白质和能量水平是影响肉质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蛋白质(氨基酸)、能量以及两者的比例对猪胴体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湖北畜牧兽医》2011,(10):42-43
从相关部门获悉.中国2011年1~7月累计进口美国猪肉(胴体)2亿磅,比2010年同期的0.33亿磅大约增加5倍.中国已成为美国猪肉出口的第五大市场,而2010年中国是其第十大市场。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岔路黑猪(56头)、嘉兴黑猪(50头)和Ⅰ系金华猪(109头)群体中MyoG基因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测定了21头纯种岔路黑猪的胴体和肉质性状,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MyoG基因型与以上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岔路猪群体中AA型纯合子占绝大多数(84%),BB型纯合子最少(4%),A基因频率占90%;嘉兴黑猪群体中只有一种基因型(AA);而金华猪(Ⅰ系)群体中BB与AB基因型频率相当(分别为45%、46%),B基因频率大约为A基因频率的2倍。MyoG基因对岔路猪胴体重、后腿重、胴体长等胴体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对岔路猪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1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是影响猪肉品质的最重要因素。适宜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除对动物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屠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起关键作用外,还对肉品的嫩度、多汁性、风味等品质特性产生影响。能量主要影响猪的胴体组成性状与猪肉的pH值。自由采食比限饲的动物有更多的肌肉脂肪和更好的嫩度。适当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可提高胴体瘦肉率。猪肉的瘦肉率、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品质都与脂肪组织有关。猪肉的风味产生于脂肪组织中  相似文献   

8.
吕耀忠  张宝荣 《养猪》1991,(3):12-13
猪胴体中氨基酸含量是评价猪肉营养价值的指标,也是影响肉的品质的重要因素。人们不仅希望生产高蛋白低脂肪的猪肉,更希望猪肉中氨基酸尤其是必须氨基酸的含量更能够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为此,本文侧重对猪肉中氨基酸含量与瘦肉率之同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商品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宰后的胴体性状和肉质表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内在联系。在具有秋季典型气温时间(2012年8月20日),选取120头商品猪,猪只运输时间约为2h,运输到屠宰场后休息1.5h后屠宰,取血液样品测定皮质醇含量,取背最长肌测定肉质指标,并测定猪只的胴体重和背膘厚。根据测定得到的皮质醇浓度,将猪只分成三个组,低皮质醇组(〈120ng/mL)、中皮质醇组(120~130ng/mL)和高皮质醇组(〉130ng/mL),比较三组之间肉质和胴体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肉质指标方面,除中皮质醇组猪只的24h的电导率有升高的趋势(P=0.08)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在胴体性状方面,高皮质醇组胴体重极显著高于(P〈0.01)低皮质醇组,高皮质醇组背膘厚显著高于(P〈0.05)低皮质醇组,与中浓度皮质醇组差异均不显著。猪只血液中皮质醇含量与胴体重和背膘厚度都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274。各肉质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性,其中PH与电导率为极显著的负相关,pH与肉色的L值呈极显著的负相关,45min时测定的肉色L值与滴水损失相关系数为0.234,猪只胴体重和背膘厚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96。结果提示,无法通过猪只血浆皮质醇浓度的高低来评估宰后猪肉品质,但一定程度内较高的皮质醇浓度会有利于个体增重和背部脂肪的沉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养猪和猪肉消费大国 ,猪肉的生产 ,特别是瘦肉的生产在中国养猪业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鉴于此 ,本文拟就猪瘦肉率的影响因素及选择方法加以概述。猪胴体瘦肉率的概念猪的胴体瘦肉率 (leanmeatpercentageinthecar cass,CLMP)是指胴体剥离瘦肉量占胴体重的比例。对猪胴体瘦肉率 (以下简称瘦肉率 )的测定 ,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比如 ,大多数欧洲国家计算瘦肉率是指胴体完全剥离所获得的瘦肉量 (不包括头部瘦肉 )占整个胴体重的比例 ,但胴体重包括头、脚、肾和板油的重量 (扬金增 ,1 994 )。而我国…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比较巴克夏猪、藏猪及巴藏杂交猪同体重下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以确定杂交对藏猪的改良效果。选用初始体重在3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各16头,公母各半,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对率先达到110 kg左右的巴克夏猪进行屠宰,待巴藏杂交猪和藏猪达到110 kg左右时再分别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能以及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巴藏杂交猪瘦肉率高于藏猪(P<0.01),巴克夏屠宰率和眼肌面积高于藏猪(P<0.05);整体来看巴克夏猪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均没有出现PSE肉和DFD肉,测定的全部指标处在正常优质猪肉品质范围;巴克夏猪肉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含量低于巴藏杂交猪(P<0.05);巴克夏猪肉中亚油酸含量高于巴藏杂交猪和藏猪(P<0.01),藏猪猪肉中油酸含量高于巴克夏和巴藏杂交猪(P<0.01)。由此可见,巴克夏猪、藏猪、巴藏杂交猪均属于优质猪肉。巴克夏猪在杂交改良中是优秀的父本,是拥有着高瘦肉率眼肌面积以及高亚油酸的优质猪肉品种,而藏猪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培育出的巴藏杂交猪进一步改善了肉品质,但仍有待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12.
几个主效基因和QTL对猪肉品质和胴体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几个主效基因和QTL对猪肉品质和胴体主要经济性状影响的研究,阐述了氟烷敏感基因、酸肉基因、肌肉含量基因、肌肉内脂肪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脂肪组织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肌纤维的候选基因对猪的肌肉糖元、蛋白质含量、背膘厚度、腰肌面积、公猪膻味、肌肉内脂肪含量、肉品质、腹脂率、烹调损失率、PH1、PHu值、屠宰率、胴体长(cm)、胴体瘦肉率、滴水损失、加工率(%)、酸肉率(%)、多汁评分、风味评分、嫩度评分、大理石状评分等经济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不同脱脂米糠水平日粮对苏淮猪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5头初始体重为(62.9±0.8)kg的健康纯种苏淮阉公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使用奥斯本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OTSS)饲喂。对照组(CTRL)饲喂不含脱脂米糠的基础日粮,试验Ⅰ~Ⅳ组分别饲喂7%、14%、21%和28%脱脂米糠的试验日粮,5组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分别为8.89%、11.80%、12.93%、14.35%和17.94%,各组日粮除纤维水平不同外,其他营养成分基本一致。试验预饲期10 d,所有猪饲喂基础日粮;正式期28 d,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猪,测定其胴体性状(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和皮厚);采集肉样用于测定肉质性状(滴水损失、剪切力、熟肉率、肌内脂肪含量、pH和肉色);采集背最长肌样品用于猪滴水损失主效基因磷酸化酶激酶γ1(phosphorylase kinase gamma1,PHKG1)表达分析。结果表明:1)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猪的胴体重、屠宰率、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和皮厚等胴体指标没有显著影响。2)随脱脂米糠水平的提高,苏淮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呈先降低后上升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猪肉的剪切力线性降低(P<0.05);熟肉率、pH24 h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61,P=0.068);日粮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有降低L24 h*的趋势(线性,P=0.085),脱脂米糠水平对其它肉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3)PHKG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脱脂米糠水平的增加趋于二次方升高(P=0.085)。综上所述,日粮脱脂米糠水平对苏淮育肥猪的胴体性状无显著影响,但在日粮中适度添加脱脂米糠可降低苏淮猪猪肉的滴水损失及剪切力,改善苏淮猪猪肉品质,但其背后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王梅 《中国猪业》2022,17(6):117-119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蛋白质食材之一,我国的养猪业遍布全国各地,但我国地方猪因瘦肉率偏低而影响到肉的品质,不符合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影响猪胴体瘦肉率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措施。以期能够使用合理的手段提高猪的瘦肉率,提升猪肉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3种营养需要模式对8-20kg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胴体瘦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饲养仔猪,获得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胴体瘦肉增重和无脂瘦肉增重以及胴体瘦肉成分优于或接近于采用NRC(1998)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极显著优干采用中国(1987)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根据本试验结果认为,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更适合[杜×(大×长)]断奶仔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测定了莱州和肥城两地上市商品猪的宰前体尺性状、活膘及宰后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肥城和莱州商品猪的屠宰体重、体长、体高、腹围、胴体直长、屠宰率、胴体瘦肉率、皮脂率和肉质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其中,肥城商品猪屠宰体重和胴体瘦肉率较高,分别比莱州商品猪高4.18%(P〈0.05)和3.52%(P〈0.01);莱州商品猪pH、肉色和大理石纹都较高,分别比肥城商品猪高4.29%(P〈0.01)、21.28%(P〈0.01)和86.76%(P〈0.01);失水率以莱州商品猪较低,比肥城商品猪低38.78%(P〈0.01)。  相似文献   

17.
降低膘厚的方法张庚华摘译目前澳大利亚正在研究三种新的方法,通过降低膘厚来提高胴体价值。一种是使用饲料添加剂,另两种则与猪生长激素(PST)有关。1994年下半年将有一种商用PST产品上市,供猪农向肉猪注射。注射PST的猪肉主要向日本和美国出口。消费者...  相似文献   

18.
市场上,鲜猪肉经营方式繁多,源头情况复杂,屠宰加工技术、胴体分割和贮存不一,甚至在动物检疫中,仍有逃避检疫不良现象发生。因此。广大消费者通过感官检验猪肉是否合格健康,是确保猪肉由猪栏到餐桌的最后一道防御屏障。  相似文献   

19.
当前,加拿大的肉牛肥育场经营生产的肉牛产品,主要是用于满足国内和美国市场的需求,为了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肉牛肥育期,为满意市场需要,制定能够达到特定胴体质量标准的饲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了解和掌握肉牛的生长规律,根据肥育牛的目标体重,确定预饲期或生长期,饲喂高能量日粮,才能达到控制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等级和产量是不是猪肉胴体质量和价值的可靠度量,这基本上是两个方面的问题。对此问题的答案通常是“是”或“否”。但这些答案并非都是那么简单的。在实际上,等级和产量的精确度,对于按价值进行销售的生产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本文试图解释常常使生产者感到困惑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