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的437株健康动物源及82株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E.coli)的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和11种非氨基糖苷类药物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K-B纸片法)。选取至少耐1种氨基糖苷类药的大肠杆菌作为供试菌,通过PCR检测其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rmtE和npmA;对阳性菌株进行质粒接合试验;并用K-B纸片法分析临床菌和接合子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437株健康动物源和82株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9.79%,50.8%和68.72%,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5.97%,67.73%和97.02%;其中有134株分离菌至少对1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除对美罗培兰耐药率较低(为3.66%)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在32.93%~100%,且都对至少1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多重耐药分析表明,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主要分布于0~4耐,而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至少耐7种抗菌药物,主要分布于10~14耐。在134株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肠杆菌中,检测到5株含rmtB基因,检测率为3.73%,未检测到armA、rmtA、rmtC、rmtD、rmtE和npmA基因。在82株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中,检测到1株含armA基因,10株含rmtB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22%和12.2%,未检测到rmtA、rmtC、rmtD、rmtE及npmA基因;接合试验的耐药质粒传递率为100%,受体菌接合频率在(9.2×10-9)~(4.8×10-6)。【结论】四川地区健康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呈中低水平耐药,多重耐药以4耐及以下为主,占63.84%,主要由rmtB基因引起;而患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则呈高水平耐药,89.02%为10~14耐,主要由rmtB和armA基因引起。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云南大理某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并获悉氨基糖苷类2个耐药基因strA、strB的携带情况,试验采用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纸片法探究55株大肠杆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通过常规PCR检测strA、strB携带率。结果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50.9%、40.0%、30.9%、43.6%、12.7%、41.8%。strA、strB检出率分别为76.4%和72.7%,同时含有2种耐药基因的频率高达50.9%,说明云南大理受检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3.
从发生运输应激病牛鼻咽部采取鼻拭子3个,经细菌分离培养、致病性试验、生化试验及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出的3株菌均为致病性、溶血性曼氏杆菌;KB药敏试验法证实,3株菌对磷霉素、菌必治、阿米卡星、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呈现出高度敏感,而对牛病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表现出明显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临床分留和诱导对以上菌株分别测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大环内脂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等23种药物的交叉耐药性.方法 将ATCC25922接种于含有2倍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氯霉素和氯霉素(含5 μM水杨酸钠)营养肉汤中培养传代,可获得高耐药大肠杆菌氯霉素株(iCHL)和水杨一氯霉素株(iS-CHL).临床分离三株大肠杆菌(H1、H9、H10).结果 iS-CHL株和分离株H10对17种六类药物有交叉耐药性,而iCHL株对氯霉素高度耐药,对其它不如以上4株显著.结论 水杨酸钠可能激活了大肠杆菌多重外输泵而致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河南地区鸡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的流行情况,对2005~2008年在河南地区病鸡的病料中分离保存的429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检测结果显示,在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中,仅检测出ArmA和RmtB,检出率分别为20.7%(89/429)和23.3%(100/429).且随时间的推移,ArmA和RmtB的出现几乎是逐年增高.提示河南地区鸡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的16S rRNA甲基化酶产生率较高,且以ArmA和RmtB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河南地区猪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不同的耐药基因类型,为临床防治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河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分离鉴定的23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选用21种抗生素药物对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用PCR方法对耐药质粒DNA进行扩增,并对氨基糖苷类(aac(3)-Ⅳ、aph(3′)-Ⅱ)、四环素类(tetD、tetB)、β-内酰胺类(TEM、SHV)、大环内酯类(ermB、ermC)等4类耐药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氟哌酸、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0%,91.3%,86.9%,78.2%,78.2%,73.9%和73.9%,且均在70%以上。23株大肠杆菌检出的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aac(3)-Ⅳ和aph(3′)-Ⅱ、四环素类tetD和tetB及β-内酰胺类SHV、大环内酯类ermC等6个基因型,其与GenBank数据库中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7%以上,未检出TEM和ermB。【结论】河南地区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类型多而复杂,耐药性严重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从患爆发性败血症斑点叉尾鮰肝、脾和肾分离到大量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随机挑选5株细菌注射健康斑点叉尾鮰,感染鱼72 h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确认分离株为斑点叉尾鮰败血症的致病菌。依据其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结合其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5个分离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用20种抗微生物药敏纸片对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发现5株菌均对7种喹诺酮类药物、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麦迪霉素,克林霉素和新生霉素敏感,而对2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复方新诺明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居纯  罗忠俊  舒刚  吕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024-7025
摘[目的]了解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从不同水生动物体内分离、鉴定出120株嗜水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对18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120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多西环素的耐药性较低,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中,对p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为38%~90%;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小于100k,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性均较强;其他类药物中,对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小于50%,而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77%〈之间;嗜水气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中介率较高。[结论]水生动物嗜水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河南地区猪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及不同的耐药基因类型,为临床防治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从河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中分离鉴定的23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选用21种抗生素药物对大肠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用PCR方法对耐药质粒DNA进行扩增,并对氨基糖苷类(aac(3)-Ⅳ、aph(3′)-Ⅱ)、四环素类(tetD、tetB)、β-内酰胺类(TEM、SHV)、大环内酯类(ermB、ermC)等4类耐药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2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氟哌酸、氨苄西林等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较强,耐药率分别为100.0%,91.3%,86.9%,78.2%,78.2%,73.9%和73.9%,且均在70%以上。23株大肠杆菌检出的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aac(3)-Ⅳ和aph(3′)-Ⅱ、四环素类tetD和tetB及β-内酰胺类SHV、大环内酯类ermC等6个基因型,其与GenBank 数据库中相关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7% 以上,未检出TEM和ermB。【结论】河南地区大肠杆菌耐药基因类型多而复杂,耐药性严重并存在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蛋和奶中氨基糖苷类药物(双氢链霉素、卡那霉素A、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潮霉素B、大观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B和安普霉素)残留.用5%三氯乙酸水溶液提取目标物,经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柱分离,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0种药物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方法的检出限为10.0~50.0μg/kg,定量限为30.0~100.0μg/kg,平均回收率为62.3%~110.4%,相对标准偏差为1.0%~13.6%.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且扩大了检测范围,适用于蛋和奶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及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并建立快速检测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多重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增菌培养,并提取DNA作为模板,以nuc基因作为菌属鉴定基因,mecA基因作为MRSA检测基因,aac(6')-aph(2')及aph(3')-Ⅲa基因作为耐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的检测目的基因,建立四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及灵敏度评价;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株。结果表明:对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PCR检测结果与纸片扩散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以快速检测出MRSA,并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耐药菌株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常见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后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21种临床常见抗生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5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取敏感药物进行体外诱导耐药试验,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5个标准菌株均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药物敏感;鼠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敏感。与标准菌株相比,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新出现的相关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arE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标准菌株和耐诺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gyrB基因仅在肺炎链球菌的标准菌株和耐氧氟沙星菌株中检测出。在大肠杆菌中均检测出CS31A毒力基因,此外标准菌株中检测出fimH基因,耐多西环素菌株中检测出afa基因;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菌株未检测出毒力基因,耐药菌株中均检测出oma87和tbpA基因;而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仅在标准菌株中检测出毒力基因。[结论]说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更容易诱导菌株产生耐药基因,而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无明显的相关性。细菌获得耐药性后,其毒力...  相似文献   

13.
为验证细胞穿透肽能否增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菌作用,选用具代表性的3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及链霉素)处理平台期大肠杆菌.在特定抗生素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下,进行平台期大肠杆菌杀伤效果组间比较,用ANOVA算法分析试验结果差异性;并使用N PN染色法探究细胞穿透肽增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杀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细...  相似文献   

14.
鸽源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头孢菌素酶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 betalactamase,AmpC)的基因型,从临床上分离出352株鸽源大肠杆菌,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分析,再采用三维试验从以上结果中筛选出211株产 ESBLs、156株产 AmpC 的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产 ESBLs 的菌株共有211株(59.94%),产 AmpC 的菌株共有156株(44.32%),其中 FOX 基因型共47株(30.13%),TEM 基因型共129株(61.14%),分别为2种酶的主要基因型。鸽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均有较强耐药性,表现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肉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5株肉鸡致病菌,并对分离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和对11种抗菌药、4种复方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的5株菌均为大肠杆菌,其中一株产ES-BL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鸡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兽医临床中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均产生耐药,对四环素类中介或耐药,显示出严重的多重耐药性。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联用能使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降低,因此复方β-内酰胺类药物仍是防治鸡致病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但联用效果因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养殖鱼类来源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北京地区养殖鱼体嗜水气单胞菌的病理学特征以指导科学用药,利用K-B纸片法研究从北京地区养殖鱼体分离得到的29株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发现29株嗜水气单胞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率100.00%,对磺胺类、头孢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率分别为69.00%、58.60%和41.40%,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分别为27.60%、24.10%和24.10%。同时,嗜水气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物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多重耐药性,100.00%的菌对3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41.40%的菌对5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13.80%的菌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患病鱼体嗜水气单胞菌对阿奇霉素、新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中药复方制剂连黄对沙门氏茵耐药基因aph(3')-Ⅱa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连黄降低沙门氏茵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作用机理.采用竞争性RT-PCR法定量分析了连黄作用前后的沙门氏茵耐药基因aph(3')-Ⅱ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连黄作用后的沙门氏菌耐药基因aph(3')-Ⅱa的mRNA表达量降低.进而降低了沙门氏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河南部分地区17株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禽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药物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河南省部分地区鸡场有大肠杆菌病典型症状的病例(鸡)采集病料,分离出禽源性大肠杆菌17株,检测其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24种药物中有21种药物的耐药率〉70%,其中链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泰乐菌素10种药物的耐药性达90%,青霉素、阿奇霉素、氯霉素、泰乐菌素4种药物的耐药性达100%。[结论]河南省部分地区禽源大肠杆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增强,抗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区鸡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南中北部地区多个规模化鸡场和猪场采集病料,经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鉴定,共分离保存157株鸡源大肠杆菌和92株猪源大肠杆菌,采用二倍肉汤稀释法对23种抗菌药物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鸡源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阿米卡星相对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0.8%、59.9%和56.7%,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磺胺异恶唑、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达氟沙星、多粘菌素E等高度耐药;猪源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2.0%,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和安普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6.5%、60.9%和65.2%,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链霉素、卡那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达氟沙星等则高度耐药。多数菌株普遍呈多重耐药,以17~23耐药株为主。这些数据为本地区的用药提供了参考,同时也显示本地区鸡、猪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极其严重,有必要对本地区进行细菌耐药性的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湖北省禽源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情况,从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采取禽源样品276份,其中肛拭子175份,盲肠内容物101份。共分离出50株空肠弯曲菌,分离率为18.12%,其中肛拭子分离20株,盲肠内容物分离30株。结果显示,不同采样途径空肠弯曲菌的分离率不同,盲肠内容物分离率高于肛拭子。采用定性测定纸片扩散法对以上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50株空肠弯曲菌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敏感性最高(S≥66.0%),其次分别是红霉素(S=70.0%)和磺胺甲基异恶唑(S=58.0%)。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最强(R=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