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为了减少对虾养殖对浅海环境的污染,防止对虾病害传染,提高对虾养殖成功率及产量,加强近海海域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技术,我们进行对虾全封闭零排污的养殖模式试验。通过改造虾塘增加排污、抽污系统,建造集污沉淀池、发酵池、曝气池、蓄水池,整个养殖中的水循环使用,只添加蒸发水和排除多余的雨水,实现全封闭零排污的养殖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设施改造(1)池塘改造:原有对虾养殖池塘30亩,通过改造,将原有5~8亩的池塘改为2.5亩的小面积养殖池塘8个共20亩,水深1.5米,塘底及池边都用防渗透  相似文献   

2.
任桂欣 《齐鲁渔业》2006,23(5):32-33
广饶县丁庄镇有海水养殖池塘2 333 hm2(3.5万亩), 历来以养殖对虾为主,是东营市的渔业重点镇。近几年, 日本对虾二茬养殖一直处于低谷,为此,2004年我们引进台湾斑节对虾作为二茬日本对虾的换代品种试验养殖 109.3hm2(1 640亩),收虾29 370kg,收入231万元。2005 年,结合我们几年来不断摸索总结的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推广养殖达到1 200 hm2(1.8万亩),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省开远市三角海附近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为调整我市水产养殖结构,增加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为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水产品种,满足人民对"菜篮子"的需求,开远市水产技术辅导站在开远市三角海南坝张穆松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共利用养殖池塘30亩,总产对虾9400千克,平均单产313千克,亩利润6267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试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2):42-43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曹煜成、李卓佳、梁伟峰等发明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塘优良藻相的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10198309.0。本发明完善和丰富了养殖环境调控技术体系。本发明涉及养殖池藻相构建方法,特别是一种对虾养殖池塘藻相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产》2012,440(7):48-49
技术概述: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为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其快速发展,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养殖技术混乱,药物大量使用和滥用,养殖废水随意排放,而导致对虾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技术围绕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倡导健康养殖,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对虾产品,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增产增效情况:采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养殖环境稳定,换水  相似文献   

6.
柳悦斌 《河北渔业》2005,(4):27-27,38
近几年,由于沿海水域受到严重污染,养殖环境及水质状况日益恶化,引发虾病频频发生,使泉州市大多数对虾养殖场效益下降,甚至有许多养殖场年年亏本,对虾养殖业处于低迷状态。为了尽快摆脱这种局面,连续两年在丰泽区东梅对虾养殖场进行对虾健康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试验中总结的几点对虾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产》2014,(11):32-32
近日,由辽宁海科院承担,与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共同开展的“海水池塘多品种综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01)项目“中国对虾与三疣梭子蟹复合养殖”、“中国对虾与刺参复合养殖”通过阶段成果现场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和企业负责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现场查看了原始记录等相关资料,随机取样测算了复合养殖池塘内不同养殖品种的规格和亩产量等。  相似文献   

8.
丁庄镇共有海水养殖池塘3.5万亩,历来以养殖对虾为主,是东营市的渔业重点镇。近几年,日本对虾一年二茬养殖一直处于低谷,为此,2004年我们引进斑节对虾作为第二茬日本对虾养殖的换代品种试验养殖1640亩,收虾29370kg,收入231万元;2005年,结合几年来不断摸索总结的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养殖斑节对虾达1.8万亩,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虾养殖的关键在于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养底。有效地降解、转化养殖代谢产物,平衡调控养殖环境的生物因子和理化因子,平衡藻相与菌相,营造良好养殖生态,是应对当前对虾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和养殖环境污染、实现对虾健康养殖和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近几年来,我公司推广健康养殖技术。经过几年的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实践,养殖对虾产量每造平均亩产稳定在850公斤以上。总结养殖情况,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搞好对虾养殖池水环境管理是养殖成功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水体环境的管理主要包括水质和底质两部分,我们经多年的探索和攻关,并在反复实践与改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较系统完善、实用的水环境管理调控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虾农在养殖南美白对虾过程中获得高产,现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技术要点概括如下:一、养殖环境1.虾池切断病源是对虾健康养殖的第一因素。虾池底质应彻底清塘消毒,并设有贮水池。经筛网过滤后的水首先进入贮水池消毒、沉淀,再进入放养池。清塘可采用塘克宁(水深15厘米,6~8亩,用1千克);底质的消毒可采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或生石灰。2.水体优良的水体是对虾健康养殖的根本保证。优良的水体应具备如下四大指标:酸碱度pH7.8~9.0;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5毫克/升、亚硝酸盐0.01毫克/…  相似文献   

12.
长毛对虾海水养殖环境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长毛对虾养殖环境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特征,实验分别采集养殖区进水口水体、养殖池底泥、养殖池水体以及长毛对虾肠道样品,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组样品中共获得621条序列,操作分类单元(OTU)总数达212个,表明养殖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从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进水口水体中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53.97%)、α-变形杆菌(13.76%)和γ-变形杆菌(10.58%);养殖池水体细菌优势种群为蓝细菌(33.55%)、γ-变形杆菌(14.84%)、厚壁菌(14.19%)、拟杆菌(12.26%)和α-变形杆菌(9.68%);养殖池底泥细菌优势种群大部分属于厚壁细菌(79.12%);对虾肠道细菌优势种群为厚壁细菌(75.79%)、梭杆菌(13.68%)和γ-变形杆菌(10.53%)。在目分类水平上,养殖池底泥、养殖池水体和对虾肠道中芽孢杆菌占有较高的比例,分别占克隆数的69.78%、13.55%和72.63%;进水口水体和养殖池水体中红细菌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克隆数的10.05%和9.68%。本研究分析了养殖环境以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揭示微生物从水源到对虾肠道内的演替规律。总体上,本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良好,但在养殖池水体和对虾肠道中也检测到黄杆菌类群和少量的弧菌。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养殖环境对于对虾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并为长毛对虾病害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斑节对虾,俗称台湾草虾,具有个体大、肉味美、养殖周期短、适盐范围广和售价高等特点,过去一直在海水池塘中开展养殖。借鉴成功的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模式,以及斑节对虾经逐步淡化后能在低盐度甚至淡水池塘中生长的特点,近年来,我们进行的斑节对虾淡水池塘养殖生产试验获得了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生产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池塘条件试验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青墩进行,养殖池塘3只,面积分别为4×667 m2、11×667 m2和  相似文献   

14.
<正> 作者利用在金湖县鱼种场多年养殖技术优势,于1997年进行了鳜鱼高产养殖速成试验,现将试验情况简述如下。 1 养殖条件 1.1 养殖池塘引用宝应湖区大汕河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5mg/L以上,pH7~9,透明度在50cm以上;养殖面积2134m~2;水深1.8~2m,饵料鱼培育池3个,每个2668m~2。  相似文献   

15.
浅谈围塘养殖的病害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岩雄 《海洋渔业》2000,22(3):131-133
<正> 我国的海水围塘养殖业起步较晚,早期养殖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对虾,以后逐渐有贝、鱼、蟹的养殖。1993年开始,全国暴发对虾病害,各地都开展了病害防治研究,效果不理想,对虾养殖陷入低谷。尽管由于全国范围内普遍推广了虾塘综合利用,综合效益有很大提高,但是暴发性病害不仅在养殖虾类而且在鱼、贝、蟹类中都有出现,严重影响我国海水围塘养殖业。 本文对海水围塘养殖的病害防治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围塘养殖病害防治的二大策略,以期对围塘养殖病害防治技术研究有  相似文献   

16.
<正>针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养殖池塘冬季闲置、利用率低的现状,我们结合中国对虾适合高温低盐环境,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适合低温高盐环境和主要摄食池塘底泥的生态习性,于2014年至2016年进行了海水池塘刺参与中国对虾轮养试验,在不影响中国对虾养殖生产的情况下,利用池塘闲置季节,采用适度集约化的网箱养殖模式增加一茬刺参养殖。通过对养殖池塘水质监测和浮游藻类调查以及刺参的苗种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舟山市绿源水产养殖公司采用小面积高位池进行斑节对虾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养殖池概况养殖池为水泥底圆角池,池深1.6 m,水深  相似文献   

18.
海蜇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对虾养殖池进行海蜇立体生态养殖试验,采取接种肥水定向培育基础饵料,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等手段,优化养殖环境。同时进行多品种搭配养殖,既充分利用水体,又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殖业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最大利益和最高产量,水产养殖投入品的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水体中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质大量积累,水产养殖业的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池塘环境逐渐恶化,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病害频发;再者,底层污染物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直接造成水体溶解氧(DO)降低或缺乏,导致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免疫能力下降,直接危害养殖动物健康,出现缺氧浮头、发病、死亡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养殖对虾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健康养虾理念。首先,应当注意选择不携带病原的种苗养殖;其次,要注意在优化养殖环境的基础上,慎重选择使用药物防治的措施。实践经验证明,优化养殖环境对于对虾的健康养殖是极为重要的,除了采用一些消毒药物杀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之外,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