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AP番荔枝修剪促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rican Pride(以下简称AP)番荔枝是从阿蒂莫耶番荔枝杂交种(Annona atemoya Hort.)中选出的一个优良热带果品,是目前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最受欢迎的番荔枝主栽品种之一。AP番荔枝具有果大、产量高、品质优、投产早、易调节产期等特点,果实风味佳,果肉色白,柔软嫩滑,被誉为世界甜味水果之王。我国热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偶有轻霜,适宜AP番荔  相似文献   

2.
“非洲骄傲”番荔枝生物学习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儋州地区引种试植的“非洲骄傲”番荔枝(即AP番荔枝)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P番荔枝生长势强,枝梢顶芽具有延续向上生长的特性,侧芽极少萌发成枝;易成花,并可多次成花,但花雌雄异熟,自然座果率低,定植1a即可开花结果,1a可收2次果;根系不甚发达,果实品质优良,通过人工授粉,产期调节等技术实施,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根病等关键技术的解决,该品种在南将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AP番荔枝是我国热区新兴的一种热带果树,具有早结、高产、优质等特性,但较易感根腐病,产期集中,果实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AP番荔枝生物学性状及其在漳州引种表现,介绍了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放,包括定植、整形修剪、产期调控、人工授粉、疏果套袋、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南逗迈4号芒果树为试材,采用不同栽培措施进行产期调节试验研究.春季重剪配合多效唑溶液土壤浇淋、KNO3叶面喷施处理的末级梢平均开花率为54.6%,平均单株产量为21.6 kg,单纯KNO3叶面喷施处理末级梢平均开花率为13.9%,平均单株产量为12.9 kg.试验结果表明,南逗迈4号芒易于催花,采用春季重剪配合多效唑溶液土壤浇淋、KNO3叶面喷施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开花率,套黑色双层纸袋可使果皮干净细滑,商品外观好,具有良好的产期调节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印尼红莲雾产期调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喷施莲雾促花灵、多效唑和催花剂,结合遮阴、环剥和断根等措施,对印尼红莲雾进行产期调控试验.结果表明,该综合措施能使印尼红莲雾的产期调节到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枝条开花率达20.0%,单株产量达52.2 kg;反季果的产量和品质均优于正造果,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正造果,单株产值高达522元.  相似文献   

7.
以5年生的3种不同砧穗组合的AP番荔枝嫁接树为试材,研究了3种砧穗组合的AP番荔枝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并对叶片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砧穗组合处理对AP番荔枝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影响明显。从总体上看,普通番荔枝组合的净光合速率水平最高,秘鲁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组合的水平最低。不同砧穗组合砧木对AP番荔枝叶片光合色素也有明显的影响,但不显著改变叶绿素a/b值。从总体上看,光合色素含量以普通番荔枝组合最高,秘鲁番荔枝/圆滑番荔枝组合居中,牛心番荔枝/山刺番荔枝组合最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对AP番荔枝新梢生长、成花等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AP番荔枝成花的生理基础。【方法】以AP番荔枝为试材,在2013-03-30进行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2种人工催花处理,测定AP番荔枝不同部位枝条侧芽萌发率、新梢生长量、叶片特性、成花率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等指标。【结果】经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处理后,枝条顶部去叶节位都有一定的侧芽萌发,但短截去叶处理的侧芽萌芽率显著大于去顶去叶处理。与去顶去叶处理相比,短截去叶处理24d后上部枝条的新梢生长量和叶面积及处理32d后的中、下部枝条新梢生长量均显著减小,处理32d后叶片鲜质量、叶片干质量和比叶重均显著增加,且短截去叶处理24d后上、中、下部枝条的新梢成花率也显著增大。短截去叶处理新梢叶片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在处理24d后显著大于去顶去叶处理,而且其上、中部枝条淀粉含量在处理前16d也较去顶去叶处理显著增加。【结论】短截去叶处理可能通过改变新梢叶片的品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而促进AP番荔枝更多地成花。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科技》2004,(5):52-52
解说:AP是世界热带名果番荔枝杂交后代的英缩写。它喜欢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具有花长、稳产、丰产、病虫害少的特性。采访: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所长谭耀文番荔枝与秘鲁番荔枝杂交选育出来的。果实比大,最大的重达750克一个。AP番荔枝的果皮为青绿色,果实呈长心形,属有水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KClO3进行龙眼产期调节。结果表明:我省现有的龙眼品种多数可以用KClO3催出花穗,其中水南2号(松风本)较易催花,水涨、乌龙岭、福眼品种次之;在厦门、漳州南亚热带气候区施药最佳季节是每年的2月至4月上旬和7月中旬至9月上旬,平均株产量为7.4~29.3kg,虽然产量差异较大,但可获得优质龙眼果实;KClO3施用量在1.0kg内,催花效果与平均株产量随施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一旦龙眼树因气候造成当年“冲梢”失产,及时采用KClO3催花素诱导,可促使再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花生新品种商研9807于2008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21.52kg/亩.平均籽仁产量213.78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1号增产13.16%和9.29%: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338.6kg/亩,平均籽仁产量237.65kg/亩,分别比对照豫花15号增产8.35%和6.93%:2010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生产试验,荚果产量335.69kg/亩,籽仁产量233.90kg/亩,比对照豫花15号分别增产7.28%和6.05%。2011年5月该品种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商研9807在生产上应用,麦垄套种适宜密度为1.1万~1.2万穴/亩,中后期注意补充微肥.防治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12.
番荔枝品种A.P.引种栽培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荔枝品种A.P.适应性强,栽培管理容易.植株生长健壮,早结果,丰产稳产,通过修剪及良好的肥水管理.可一年两熟,易进行产期调节。只要配套栽培技术到位.该品种在广西南部地区、右江河谷种植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种子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索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技术、提高其种子产量,2001-2003年按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N、P、K为肥料试验因子,进行了种子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N为51.5kg/hm2、P2O5为225kg/hm2、kzO为200kg/hm2的组合条件下,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高种子产量为1011.8kg/hm2.  相似文献   

14.
AP番茄枝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荔枝为世界五大热带名果之一 ,其风味芳香清甜 ,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简单介绍了AP番荔枝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火龙果自然结果期鲜果大量上市时间集中易造成滞销和价格下跌、非自然结果期上市断档期长、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对反季节产期调节和周年产期调节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结果期适时成批次摘除花蕾调节产期可错峰上市提高销售价格,在非自然结果期补光诱导调节产期可增加秋延后3批次和春提早4~5批次鲜果收获上市。周年产期调节栽培(处理2)产量和效益综合表现较好,亩产量为4 013 kg,比对照增产57.06%;亩产值30 031元,增收139.37%;亩产出效益达27 411元,增长118.48%,可在广西沿海地区推广应用。反季节产期调节栽培(处理1)亩产量为3 863 kg,比对照增产51.19%;亩产值25 167.4元,增收100.60%;亩产出效益达22 311.4元,增长77.84%,可因地制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番荔枝别名“林檎”、“佛头果”、“释迦果”,其果肉柔滑,味甜可口,风味独特,是热带名果之一,深受消费者喜爱。普通番荔枝一般在植后3年才能挂果,果实多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产期较短且集中。  相似文献   

17.
番荔枝为世界五大热带名果之一,其风味芳香清甜,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简单介绍了AP番荔枝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祁珍花具有种性纯、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花蕾采摘期长、薹高适中、商品性好、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等特点,是该县目前黄花菜生产大力推广的品种化、优势化、商品化的先锋主导新当家品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产量高.据2000~2003年经省、市、县有关专家进行了大面积调查测产验收,祁珍花亩均产干菜300 kg,高产丘块达350~400 kg.比原当家品种猛子花增产65~80 kg,增21.66%以上.  相似文献   

19.
A.P.番荔枝在汕头澄海试种表现为粗生快长,适应性强,4月中旬至9月中旬均可开花结果,果实发育天数为春花果120~140d、秋花果140~170d,果实成熟期为9月至翌年3月。介绍了A.P.番荔枝的主要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果园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其中以修剪为主的产期调节技术能使植株在每年的秋季至翌年春季均衡产果。  相似文献   

20.
2003年通过对云南高原特有魔芋种质资源的地上植株性状和地下植株性状、生产力及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速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魔芋组产量最高是永平花魔芋,为94452kg/hm2、白魔芋组产量最高是魔白14,为57782.4kg/hm2,野生魔芋组的产量变化极大。下一步经过全省的多点试验后,花魔芋、白魔芋优良种质可在云南魔芋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