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断层作为矿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形式,对煤层赋存、水文地质等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含(富)水断层的存在使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增加,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以新集二矿F10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该断层上覆和下切灰岩富水性分析、F10断层补勘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及断层两盘岩层含水性分析,对其含水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0断层的含水性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2.
人才断层的现状与对策黄鹤羽从我国林业科技系统看,人才断层已成为困扰林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一、严峻的现实在90年代的今天,科技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人才问题以更加严峻的态势摆在我们的面前。(一)人才断层人才断层在我国带有普遍性,林...  相似文献   

3.
《林业科学》2021,57(9)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射线分割的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算法,研究应力波在林木横截面上的信号分布情况,提高应力波断层成像精度,准确反映林木内部缺陷的位置、大小和腐朽程度。【方法】选取4株原木样本(松树、乌桕)和4株活树样本(香樟、圆柏、柳树)进行应力波断层成像试验,利用FAKOPP应力波检测仪采集样本横截面应力波数据。首先校正采集的应力波速度,绘制应力波传播射线图,对成像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然后分割每一条应力波传播射线,基于已知射线传播速度估算待分割射线上多条线段的速度,增加应力波信号量,得到改进的应力波传播射线图;最后根据改进的应力波传播射线图估算成像区域内网格单元的速度,结合图像处理方法,生成断层图像。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使用Resistograph微钻阻力仪评估活树内部健康状况。【结果】基于射线分割的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算法能够较准确地重建4株原木样本的断层图像。使用Resistograph微钻阻力仪对活树进行多路径钻探,与阻力曲线图相比发现,基于射线分割的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算法生成的断层成像具有较高精度。【结论】基于射线分割的林木应力波断层成像算法可提高初始网格单元速度的准确性和相关性,能够实现林木内部缺陷的高精度成像,适用于林木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含(富)水断层的存在使得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增加,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以新集二矿F10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该断层上覆和下切灰岩富水性分析、F10断层补勘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及断层两盘岩层含水性分析,对其含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0断层的含水性总体较差。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Fs866断层为张集矿西二1煤采区北部边界断层,且该断层带具有一定含、导水性。为保障工作安全,对该断层进行了帷幕注浆加固,为确定注浆效果,从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注浆量、注浆扩散半径)对其进行了评价,对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OpenGL和VC++平台进行原木断层图像三维重构的研究。首先对断层图像进行轮廓形状插值,然后对轮廓线进行连续性处理,最后使用双三次B样条插值曲面来实现轮廓线的三维重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将一组原木腐朽断层图像还原为三维立体图,为原木缺陷检测、立木健康评价等方面提供应用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利用V8工作站中瞬变电磁法模块对煤矿进行采空区圈定和断层探测的应用。本次项目前期对该矿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最终选择了适合本矿的合理方法,探测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次探测成果除了与已知采空区范围基本吻合外,还探测出了新的采空区,对矿方下一步布置工作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性。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探测出的断层在空间位置、发育走向、倾向、断距、富水性等方面都与断层已揭露区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蒋庆丰  吴茂林 《绿色科技》2019,(2):159-160,182
采用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对张集煤矿1122(1)工作面进行了探测,使用无线电波透视CT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了反演处理与显示,结果共发现4处断层异常区及1处隐伏异常区。在实际开采中,断层异常区探测准确率高,而隐伏异常区并未发现,该结果说明:适当的无线电波透视频率能够较可靠地探测工作面断层异常区,隐伏异常区的探测应结合其他物探方法对比处理、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断层图像的木材腐朽程度自动评价方法。首先利用Graph Cuts算法对木材断层图像进行分割后,对所得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然后利用累加直方图技术获取木材断层图像中缺陷部分面积。最后,将测得的木材缺陷面积值与真实值进行比较,从而实现腐朽程度的自动评价。分别采用了含人工模拟腐朽的木材样本和含自然腐朽的木材样本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为木材断层图像智能处理和无损检测技术的在线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断层形成的原因和判断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同时重点提出了综采工作面过断层时的主要方法及存在缺点,旨在使其得到更好的运用,服务于煤矿生产,促进煤炭资源科学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1.
工作面断层较多时,必须加强过断层回采时的顶板管理工作。当工作面局部地段片帮较严重时,可超前采煤机移架,及时支护煤壁;在顶板破碎的地段,为了有效防止顶板冒落、控制煤壁片帮,应采取及时拉超前架的方法维护顶板。文章对煤矿井下顶板支护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古建筑木结构的无损检测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将三维应力波断层扫描仪和阻力仪应用于古建筑木结构的勘查中.试验室预试验及现场勘查实例证明,三维应力波断层扫描仪完全适用于木构件的勘查,与阻力仪结合使用,可使勘查操作更便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制一套基于扇形X射线束的立木CT成像系统,将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应用于对立木的扫描,实现立木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便于科研人员全面、准确了解木材的内部结构与缺陷特征,为木材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立木CT成像是根据木材不同构造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通过测定X射线在木材内的衰减系数,求解衰减系数值在立木断层上的二维分布矩阵,并将其变换为人眼可见的灰度图像,实现立木断层图像的成像。立木CT成像系统包括X射线源、X射线探测器、电动旋转台和中控计算机等,中控计算机作为控制处理单元对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在对立木进行扫描的过程中,X射线源与X射线探测器保持静止,被测立木置于电动旋转台的旋转中心,并随电动旋转台旋转;X射线源向被测立木投射出扇形X射线束,X射线探测器采集立木在不同旋转角度时透过立木的X射线强度;控制计算机通过USB总线向探测器下发数据采集命令,探测器将采集到的X射线强度数据转化为数字电信号上传给控制计算机,保存为数据库文件。为使探测器采集的X射线强度数据满足计算机层析图像重建的要求,需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探测器的暗场去除、探测器中响应异常坏道的补偿、通道响应一致性的校正以及立木断层线积分投影值的求取。立木CT成像系统采用的图像重建算法是基于扇形束等距离探测器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结果】立木CT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为0.4 mm,能够检测立木的最大直径为29.5 cm。采用扇形X射线束分别对崖柏、红松和胶合板立木进行360°扫描试验,试验一验证了立木断层各角度下投影数据的有效性以及CT重建图像的合理性,试验二将立木横断面的实际图像与立木断层的重建图像进行对比,验证了立木断层重建图像的正确性。【结论】立木断层重建图像可清晰反映出立木断层的形状、内裂、年轮以及髓心等结构特征,图像质量能够满足科研人员对木材内部构造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上杭-云霄断裂带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一条纵贯华南内陆褶皱带与沿海地区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区域性大断裂。重点解剖了该断裂带活动性较强的东南段的构造特征,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及显微构造分析,识别出断裂带内出露的断层岩主要包括:断层泥、构造角砾岩、碎裂岩,以地壳浅层次脆性变形为主要特征。结合断层岩特征和断裂带运动学特征,研究了上杭-云霄断裂带的构造演化过程,提出了其与华南地块由挤压构造环境向伸展构造背景转换的大地构造背景相符。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区有许多自然之谜,千百年来人们也没有找到确凿的答案。这使新疆愈发显得神奇、诱人。以下所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地震之谜阿尔金山大断层是引起中外专家和学者极大兴趣的地方。它的断裂带长达近千公里,宽数百公里,属走滑型活断层带。这样的断层区域理应频发较多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省林科所建所32年来科技队伍发展状况、人员素质、年龄及知识结构等变化情况为依据,着重剖析了该所至2000年前将面临科技队伍的“断层”危险和由此而导致科学研究工作有走向“低谷”的可能性。作者就如何做好人才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并采取综合措施以优化群体结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断层”,避免在该所科学研究中出现由于队伍结构的断裂造成的“低谷”现象。  相似文献   

17.
应力波断层成像诊断木材内部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应力波断层成像技术对杉木和胡杨木材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种诊断方法均能对木材缺陷进行有效诊断,通过波速矩阵二维图像重构,能够直观显示缺陷部位、大小及形状等信息;断层图像能为树干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但腐朽与空洞界线尚未能准确区分;应力波在健康木材断面传播途径呈规律性,在缺陷出现处应力波波速明显降低,且传播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电阻断层成像法、应力波断层成像法和阻抗仪法对活立木树干腐朽程度进行检测和定量表征,判断3种方法的可靠性,为野外立木健康情况检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试验林场内,选取水曲柳和北京杨各25株(15株腐朽,10株健康)共50株100个截面,采用PICUS Tree Tronic型树木电阻断层成像仪、Arbotom应力波断层成像系统和Resistograph针式阻抗仪检测及木芯质量损失率估测4种方法对断面腐朽程度进行检测和定量表征。以木芯质量损失率计算的样木腐朽程度(E_s)为真值,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电阻测定的腐朽程度(E_d)、应力波测定的腐朽程度(E_y)及阻抗仪测定的腐朽程度(E_z)与真值(E_s)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电阻断层成像、应力波和阻抗仪3种无损检测方法能在不同腐朽程度上表征活立木木材质量损失率;从整体上来看,电阻检测和应力波检测结果与腐朽程度真值的拟合程度低于阻抗仪检测结果与腐朽程度真值的拟合程度;从不同腐朽阶段来看,在E_s30%时,E_d和E_s的相关系数最高(R=0.823,P0.01);在30%≤E_s50%时,E_y和E_s的相关系数最高(R=0.658,P0.01);在E_s≥50%时,E_z和E_s的相关系数最高(R=0.914,P0.01)。【结论】电阻断层成像法对木材早期腐朽的检测比较敏感,而应力波断层成像法则相对在木材腐朽稍严重时更准确,阻抗仪法在腐朽各个阶段的检测结果都较为准确,且在腐朽严重时最准确,但会对木材造成微损伤。3种无损检测方法均能有效检测活立木腐朽,并有各自的特点,在实际腐朽检测中应根据实际检测需要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木材中的空洞、腐朽等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木材的力学性能。为实现木材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提高木材利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对称椭圆的木材应力波无损检测算法。选取3个不同缺陷的原木样本作为实验材料,其中两个分别为位于中心以及边缘的人工圆形缺陷,一个为偏边缘的自然缺陷,采用自制的应力波检测设备获取木材截面内的波形数据。首先根据得到的射线速度值计算分段后的线段和交点的速度值,并进行校正;然后计算射线两侧不同的控制系数,确定射线影响区域;最后根据网格单元的速度值生成断层图像。数值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基于非对称椭圆的应力波断层成像算法能够精确地检测出原木样本的缺陷。从重建的断层图像可以看出:与基本椭圆插值方法相比,提出的算法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缺陷的大小及位置,应用混淆矩阵定量分析,在准确率、精确度和查全率3个参数指标上分别有7.46%,4.04%和22.24%的提升。基于非对称椭圆的木材应力波无损检测算法可以提高断层图像的精度,准确反映缺陷情况,对于木材缺陷的无损检测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活立木内部早期腐朽检测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为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一种稳定性更好、带负载能力更高的激励源电路。与之前的激励源电路相比,该激励源电路主要是通过差分放大子电路以及恒流源子电路的改进设计实现的整体激励源电路性能提升。并通过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的仿真以及实际电路测试的方法,对该激励源电路的信号频率稳定性、负载稳定性以及温度稳定性等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激励源电路比原设计的激励源电路性能在信号频率稳定性、负载稳定性上均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电路实际工作时的温度稳定性区别却不是很大。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实现了提高电阻断层成像数据采集系统性能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