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是喀左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在喀左县农业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0年结合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我们在喀左县兴隆庄乡七家村李安排了六种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玉米品种郑单958。 1.2试验设计试验分为5个处理,分别是清种、二比空、大垄双行、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以清种做为对照。本试验按不同处理分别种植20行,40m行长,亩保苗4200株,3次重复,清种和比空种植垄距55cm,大垅双行垄距110cm。小区面积6600m2。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喀左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75万亩左右,在喀左县农业经济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结合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我们在喀左县兴隆庄乡七家村安排了六种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玉米品种郑单958。 1.2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5个处理,分别是清种、二比空、大垄双行、大垄双行地膜覆盖、大垄双行膜下滴灌,以清种做为对照。本试验按不同处理分别种植20行,40m行长,亩保苗4200株,3次重复,清种和比空种植垄距55cm,大垅双行垄距110cm。小区面积6600m2。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非常重视粮食生产,各级政府纷纷下达粮食高产创建任务。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产量低、效益低和品质差的问题,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响应玉米高产创建号召,2008年圆满完成了夏玉米超900kg高产创建任务,并总结出一套夏玉米900kg超高产耦合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正>辽宁省喀左县是农业产粮大县,玉米是该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从玉米籽粒到茎叶都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玉米是高产作物,产量仅次于稻麦而居旱粮之首,其含多种人体生长必需的氨基酸,是高产的优质饲料及重要的工业和医药原料。为了促进玉米生产发展,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增强抗逆性等,需不断改进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该文详细介绍了玉米杂交制种技术要点,为玉米高  相似文献   

5.
玉米作为现阶段的主要农业作物,同时也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经济作物,在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已经成为了弥渡县玉米高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随着玉米高产的不断提升,还能有效保证该地区农业经济效益。针对弥渡县玉米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当前所需求的种植栽培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弥渡县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保障该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佳 《云南农业》2014,(6):14-15
玉米高产创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科技种植水平、种植效益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阐述泸西县2013年部级玉米高产创建的成效、具体做法以及经验启示,以期为持续高产创建和大面积推广高产创建的成功经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通过应用各项高产技术,可以提高玉米单产和复种指数,改善玉米品质,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文章阐述玉米生产的限制因素,总结现阶段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要点,为玉米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高产创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科技种植水平、种植效益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阐述寻甸县凤合镇2015年市级玉米高产创建的成效及具体措施,为持续开展高产创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指的就是灵活运用玉米各单项的高产技术,以玉米单产的提高为主要目标,对玉米品质予以全面改善,实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综合性栽培技术。为了实现玉米的高产,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正>渭南市作为农业大市,是陕西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粮食生产基地,素有"陕西粮仓"之美誉。玉米作为渭南粮食主栽作物,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渭南玉米高产创建于2009年开始在临渭、富平两县(区)实施,几年来已集成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模式,创建出一批高产典型,带动了全市粮食增产。1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成效至2014年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已扩展到全市9个县(市、区),年实施规模30.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30余万亩。2014年渭南市各县(市、区)玉米高  相似文献   

11.
玉米覆膜抗旱栽培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技术,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覆膜与不覆膜栽培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覆膜栽培技术能提高玉米的产量,但由于投入成本增加,覆膜与不覆膜栽培相比,前者的经济效益所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3~1996年高产低水分玉米配套技术研究和有关调查资料,从农民收入和粮食部门玉米降水费用等方面,对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进行了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高产低水分玉米生产,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节省了粮食部门的降水费用,并减轻仓储压力,有利于玉米调运、出口及深加工,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宜广西的春大豆与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为当地推广大豆玉米间套种技术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5种间作模式,分别为:玉米宽行120 cm、间种2行大豆(M12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2行大豆(M160S2),玉米宽行160 cm、间种3行大豆(M160S3),玉米宽行200 cm、间种2行大豆(M200S2)和玉米宽行200 cm、间种3行大豆(M200S3).对照为常规种植的玉米单作模式(CKM)和大豆单作模式(CKS).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春大豆、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并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结果]2013~2014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宽行行距增加,春大豆的茎粗、主茎节数、单株粒重呈递增趋势,产量随之增加.在相同宽行行距(160和200 cm)条件下,种植3行春大豆较种植2行的产量高.玉米的穗粗和百粒重随着其宽行行距的增加呈逐渐变小趋势,产量逐渐降低.5种间作模式中,以M160S3和M120S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好,分别为18345.53和18094.18元/ha.[结论]综合考虑不同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小型机械操作,以在160 cm宽行玉米中间作3行春大豆较适合在广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气候条件对沈阳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罗润生  王洪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2-5814
根据沈阳1980~2004年的农业气候资料及玉米生产状况,初步研究了光照、温度、水分对沈阳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沈阳地区玉米气象产量的主要指标,影响关键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和7月上旬~8月下旬,积温次之,影响关键期在7月上旬~8月下旬,光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明确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田氮肥减施效应和碳足迹特征,对于本地区合理施肥、发展低碳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基于玉米肥料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氮肥减施比例对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利用生命周期法估算农资投入和田间操作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碳排放量,分析碳足迹变化。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在黑龙江省黑土区减施氮肥10%~20%(赵光农场施氮量127.2 kg/hm2、青冈县施氮量130.9 kg/hm2、双城区施氮量186.5 kg/hm2)不影响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可提高氮肥回收率和农学效率(增幅分别在9.5%~25.7%和9.9%~28.2%之间),增加经济收益,减少土壤N2O排放、氨挥发和氮素淋溶损失,过量减施氮肥会导致玉米减产降效减收。合理减施氮肥显著降低玉米田单位产量碳足迹,降幅在4.2%~12.4%之间。综上,黑龙江省黑土区玉米田合理减施氮肥可稳产、增效、降损和增收,并可大幅度降低玉米田碳足迹。  相似文献   

16.
张欣欣  石磊  何刚  王朝辉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9):4010-4023
【目的】农户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主体,肥料资源的不合理应用是限制作物生产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旨在评估主产区农户粮食生产的减肥潜力及经济环境效益。【方法】2018年对陕西省各县(市、区)的主要农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以三大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基于产量水平评价农户的施肥现状、减肥潜力、环境代价和经济效益。【结果】农户作物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小麦平均产量为4 573 kg·hm-2,高低产量相差2 619 kg·hm-2;玉米平均产量为7 319 kg·hm-2,高低产量相差5 388 kg·hm-2;水稻平均产量为8 340 kg·hm-2,高低产量相差2 893 kg·hm-2。小麦的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77 kg N·hm-2、102 kg P2O5·hm-2和37 kg K2O·hm-2;玉米分别为247 kg N·hm-2、103 kg P2O5·hm-2和47 kg K2O·hm-2;水稻分别为186 kg N·hm-2、88 kg P2O5·hm-2和64 kg K2O·hm-2。3种作物产量与施肥量无显著相关。氮磷肥普遍过量施用、钾肥过量与不足并存,低产农户过量施肥问题严重。对于氮磷钾肥的减施潜力,小麦分别为41%、59%和59%;玉米分别为55%、73%和66%;水稻分别为38%、64%和58%。施用的肥料形态均表现氮以单质肥为主、复合肥为辅;磷钾以复合肥为主;有机肥养分供应量很低。肥料结构均表现为重基施轻追施,氮以基施为主、追施为辅;磷钾肥鲜有追施。生产1.0 t小麦、玉米和水稻的活性氮损失量分别为6.9、3.8和3.3 kg,低产组的活性氮损失强度比高产组分别高52%、85%和74%,降低损失的潜力分别介于16%—33%、31%—50%和4%—38%。小麦、玉米和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分别为4 468、9 091和20 020 元/hm2,高产组比低产组分别高459%、128%和52%;减肥增效后总效益分别为4 919、9 905和20 543 元/hm2,高产组比低产组分别高290%、106%和48%。【结论】基于产量水平深入剖析了陕西省农户的生产行为,低中产组为化肥减量和收益提升的重点。农户氮磷钾肥减施潜力分别为45%、65%和61%;小麦、玉米和水稻因化肥减施而降低活性氮损失的潜力分别为26%、45%和18%;提高环境经济效益的潜力分别为10%、9%和3%。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灌溉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生产状况出发,分析了玉米种植时采用沟灌灌溉方式的利弊。通过试验得出: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滴灌灌溉等综合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8.
Rice, wheat and maize are the main staple food crops to ensure the food security in China with diversified climate condition, cropping system and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across provinces. Spatial variation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farmers' field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farmers' yield given the inputs level and reduce the yield gap.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large-scale farm household survey which covered 1 218 rice farmers, 3 566 wheat farmers and 2 111 maize farmers in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ice farmers are with very high technical efficiency level, nearly 0.9 on average, with little roo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inputs. Similar results have been found in wheat and maize farmers' fields, although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levels are lower than that of rice farmers while still at a high level with obvious variation across regions. Farmers with higher yield level also achieve better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most locations. Both local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significantly affect farmers'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d and new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need to be prioritized and facilitated to improve cereal yield at farm level.  相似文献   

19.
玉米生产在山西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多年来山西省玉米单产一直徘徊在5 250 kg/hm2的较低水平,尤其大面积旱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产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增密为核心的各种技术集成配套"的观点,通过全省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创新集成了不同生态类型区的高产模式,初步建立起了玉米抗旱高产技术体系,并在各玉米产区布点示范,取得了较大面积旱地玉米公顷产量超15 000 kg的高产记录,该技术成果对实现山西省玉米丰产增粮计划、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玉米杂交种武科1号是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玉米自交系457-1为母本、外引系郑22的优选系郑22优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2004年参加甘肃省玉米新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10 919.4、11 464.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中单2号增产5.2%、12.0%.该品种高产、稳产、优质、多抗、活秆成熟、茎叶繁茂,是粮饲兼用型玉米新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