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史振平  张元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40-13142
[目的]研究牙鲆胚胎发育过程中孵化腺细胞的分化规律。[方法]采用常规固定、切片方法,利用高碘酸-雪夫染色反应(PAS)对各个发育时期的牙鲆胚胎和孵化后的仔鱼切片进行染色。[结果]典型的孵化腺细胞(阳性细胞)出现于孵化前15h,位于胚胎的前中部,孵化腺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均在孵化前达到最大值,且均位于胚胎头部和背部表面。一旦孵化结束,孵化腺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均急剧下降,并于孵化后13h消化。[结论]牙鲆胚胎中孵化腺细胞的变化规律与其发育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态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结合田间取样调查及室内试验培养方法研究了百草枯和草甘膦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种群数量、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2种除草剂对马铃薯地0~10 cm和10~15 cm深度的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影响不大;2种除草剂处理40 d时,放线菌增长被抑制,其数量呈下降趋势,但60 d后放线菌数量逐渐上升呈恢复趋势。[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百草枯和草甘膦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胎儿期绵羊肌纤维的形成与发育规律,揭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期骨骼肌的组织学生长发育特征。【方法】选择妊娠期第75天(D75)、第105天(D105)和第135天(D135)的胎羊,测定其体长、体高和体质量;采集背最长肌,进行组织切片和HE染色,统计不同发育阶段胎儿单位肌纤维数量、直径和密度;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不同发育阶段背最长肌中快/慢肌纤维的类型和密度。【结果】随着怀孕母羊妊娠时间的增加,从75~135d胎儿体质量增长近17倍,体长、体高增加近1.5倍;单位肌纤维数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105d时单位面积肌纤维数量最高;肌纤维直径于妊娠75~105d增长幅度较为平缓,105~135d增长速率明显变大;早中期发育主要以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后期发育主要以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结论】德国美利奴羊胎儿肌纤维数量在妊娠105d时达到峰值,且此时肌纤维数量基本恒定,是肌纤维从肌增生转为肌肥大发育的关键时期,早中期发育主要以慢肌(Ⅰ型肌纤维)为主,后期发育主要以快肌(Ⅱ型肌纤维)为主。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施肥水平下旱地花生荚果发育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花生荚果重量和体积增长过程呈"慢-快-慢"变化,可拟合成Logistic方程,荚果重量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43~48d,最大增长速率为0.3791~0.5947g/(株·d);荚果体积最大增长日为幼果形成后36~39d,最大增长速率为0.8487~1.6684cm3/(株·d).荚果重量和体积快速增长期持续20~30d.随施肥量的增加,荚果重量和体积最大增长日出现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绵羊胎儿期的毛囊组织结构和发育变化,为调控毛囊生长发育、提高羊毛产量和品质提供基础。【方法】采集胎龄45、55、65、75、85、95、105、115、125、135、145 d的3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胎羊体侧部皮肤组织,每个发育时期重复3只,制作皮肤毛囊石蜡组织切片,经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发育阶段胎羊的皮肤毛囊组织形态,计算初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密度、次级毛囊数与初级毛囊数的比值(S/P)。【结果】胎龄45 d时皮肤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结缔组织开始发育;胎龄55 d皮肤结构基本发育完全;胎龄65 d时初级毛囊开始发育,形成囊泡并逐渐增大;胎龄75 d时初级毛囊已经形成;胎龄85 d时次级毛囊开始发生,初级毛囊数量迅速增加;胎龄105 d在原始次级毛囊开始出现再分化次级毛囊;胎龄135~145 d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发育成熟;胎龄85~145 d初级毛囊密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减小,次级毛囊密度随着胎龄的增长而增大,S/P值随着胎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胎龄65 d为初级毛囊发育期,85 d为次级毛囊发育关键期,105 d为再分化次级毛囊发育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核桃资源的果实生长发育动态。[方法]以宜昌市樟村坪镇的4个核桃实生单株为试材,对其果实的纵径、横径和侧径,果核直径与青皮厚度,果实重量与体积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随着果实的发育进程,各性状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保持基本不变的趋势,但各指标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不一致。果核直径和青皮厚度在7月上中旬达到最大值,果实重量和体积在7月中旬前后达到最大值,而果实的纵径、横径和侧径在6月中下旬前增长迅速。[结论]该研究为果实发育过程中科学合理的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关秀杰  刘亚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49-10750
[目的]从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病级和病情指数的角度研究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为害损失及其经济阈值。[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试材,设人工接种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5个梯度(5.0×104、1.0×105、2.5×105、5.0×105、1.0×106孢子/ml),另设对照处理,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病菌接种后7d进行发病级数调查,其病情严重度按国家标准分6级调查。[结果]随着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的增大,穗粒数、百粒重、产量都呈下降趋势,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级和病情指数与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若以病级为防治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经济阈值,则平均病级为0.45;若以病情指数为防治指标,则病情指数为14.10。[结论]该研究为辽宁春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防治和经济阈值的科学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疆旱区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寻在新疆旱区不同密度处理花生的光合生理及产量变化,找出在新疆特殊生态条件下密度与产量的最佳配置,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E)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花生光合生理变化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种植密度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势影响较大,在出苗后44d,在低密度范围内(1.35×105~1.5×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高密度范围内(1.65 ×105 ~ 1.95 × 105穴/hm2),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群体密度下的叶面积系数随着生育期的增长不断增加,出苗后98 d达到最大值,出苗后107 d,密度进一步增加,叶面积系数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整体趋势高密度处理(1.65×105~1.95×105穴/hm2)叶绿素含量高于低密度处理(1.35×105~1.5×105穴/hrn2).光合势在出苗后64 ~77 d的群体光合势最大,约占整个生育阶段的18; ~20;.群体光合势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结论]高密度处理(1.65 ×105 ~1.95×105穴/hm2)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相对均衡,而在经济性状及产量性状均优于低密度处理,相应的高密度配置在生产上更有利于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陆地棉品种纤维发育形态学变化,比较棉纤维发育重要阶段的形态学差异.[方法]以新陆中82号、新陆中70号、新陆中38号以及15-1242为材料,在扫描电镜观察纤维在开花前1 d至开花后1 d的胚珠、发育21和28 d的纤维以及成熟纤维.[结果]随着开花时间的增加,胚珠表皮细胞的突起数量或伸长数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为试材,系统研究了花后不同时期胚珠败育数量、胚珠直观形态特征、胚珠和果实的体积及重量变化.结果表明,由遗传因素主导的火星无核、康能无核胚珠畸形或败育分别始于花后28d、34d,其外观形态表现为体积偏小、颜色偏淡、呈不对称性发育;胚珠及果实的外观形态指标与胚珠败育进程关系紧密.花后28~34d、34~40d分别是火星无核及康能无核进行胚挽救的适宜取材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了解乌鲁木齐北郊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动态规律,为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仁用杏龙王帽和优一为试材,于杏树落花末期开始,每隔10 d,每品种随机采摘10个发育正常的果实,观测果实、果核与杏仁的鲜重、纵横径、干重的动态变化.[结果]仁用杏果实生长发育期可分为果实快速生长期、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果核及杏仁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快速生长和缓慢生长两个阶段,果核的快速生长与果实的快速生长时期一致,杏仁在果实与果核即将缓慢生长时开始快速生长发育,3周后,生长变缓慢,持续至果实成熟;果实、杏仁的鲜重和干重质量动态曲线呈较明显的"双S"型曲线.[结论]果实发育约需90 d,生长发育动态呈"双S"型曲线;杏仁在快速生长期即将结束前,干重积累量较少,而其开始缓慢生长时,干重开始明显积累增长;调控果肉、果核与仁的正常生长发育,果实完全成熟时采收,对杏仁的产量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金柑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以确定适合金柑生长的栽培措施。[方法]以融安金柑为试材,通过测定金柑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纵径、横径、发育天数等指标,建立融安金柑果实的生长模型,明确其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花后30 d内,金柑果实的纵、横径存在1个迅速生长期,期间果实纵径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横径;花后30 d后,果实发育进入缓慢生长期,果实横径发育速度略快于纵径;花后100~110 d,果实大小有1个增长小高峰。果实横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57x2-0.007 971x+0.611 333,R2=0.995 0;果实纵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97x2-0.013 264x+0.855 225,R2=0.990 2。[结论]金柑果实横径、纵径与发育天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项式回归关系,且其生长进程数学模型同为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梨品系85-10-10的果实发育规律。[方法]对新疆塔里木大学杂交梨新品系85-10-10的果实进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杂交梨85-10-10母株和其高接繁殖营养系二者果实生长都呈S型生长曲线,前期都是纵径生长较快,超过横径,具有形成大果的潜在基础。[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制定梨品系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厚皮甜瓜腔内种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提高厚皮甜瓜制种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具有腔内种子发芽特性的厚皮甜瓜自交系05-6为试验材料,分析授粉后果实腔内种子的生长发育规律、腔内种子发芽的发生时期和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授粉天数果实腔内种子的饱满程度、数量、发芽率、成苗率和幼苗健壮程度差异.[结果]厚皮甜瓜腔内种子成熟时间比果实成熟时间早,授粉后第26 d种子已充分饱满.其中,未发芽种子的饱满度、数量、发芽和成苗能力及成苗的健壮程度与授粉后第35 d(即果实完全成熟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已发芽种子数量显著少于授粉后第35 d腔内发芽种子数量(P<0.05).[结论]提前摘瓜采种是降低厚皮甜瓜腔内种子发芽率的有效措施,厚皮甜瓜材料05-6的适宜采种时间为授粉后第26 d.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新都柚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套袋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机理,为套袋技术的完善、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新都柚果实生长期套纸袋,每15 d取材一次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套袋果单果重小于对照,果面光洁,叶绿素含量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高,套袋使果实果皮增厚,可食率降低。[结论]套袋使果实外观美观,但对果实大小、可食率等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孟磊  姜新  周导军  唐志鹏  杨培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63-2364,2382
[目的]为了研究外源GA3对巨峰葡萄果实生长前期内源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外源GA3混合配方对巨峰葡萄二造果进行处理,了解花后10~30 d葡萄内源激素含量与果实无核率的关系。[结果]外源GA3混合配方处理可以促使巨峰葡萄产生无核果实,并且促进果实膨大,在果实生长前期果实内GA3、IAA、CTK、AB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GA3与IAA含量大致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CTK含量变化类似,但与CK差异不大。ABA含量与其他激素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结论]巨峰葡萄无核化的较好处理为GA312.5 mg/L+SM 200 mg/L+CPPU 10 mg/L。  相似文献   

17.
不同摘袋时间对满天红梨果实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红皮梨的果实品质。[方法]选用"金果"条黑袋在陕西省白水县和蒲城县对满天红梨进行套袋,研究不同摘袋时间对满天红梨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摘袋时间越早,满天红梨的果锈指数、叶绿素含量越高,果实硬度越低。采收前25~35 d(8月上中旬)摘袋,果锈、日烧均严重,果实着色不良,果实硬度较低。采收前10~15 d(8月下旬)摘袋,果锈、日烧均较轻,果实着色良好,果实硬度较高,耐贮性良好。海拔较低的灌区要注意防止黑点病及裂果的发生,海拔较高、没有灌溉条件的塬区要注意防止日烧的发生。[结论]采收前10~15 d(8月下旬)是满天红梨最佳的摘袋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筛选适宜徐淮地区春、秋季栽培种植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新品种。[方法]进行多年多点鉴定。[结果]徐深绿1号植株长势中等,第1雌花节位12~15节,主侧蔓均可结果瓜;外观品质好,果实纺锤形,果色深绿,瓜瘤密生,肉质脆嫩,苦味轻;瓜纵径30.3 cm,瓜横径4.8 cm,瓜肉厚1.0 cm;单果重0.386 kg,单株结果数125.67个;春播约60 d始收。[结论]徐深绿1号苦瓜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徐淮地区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提高葡萄果品产量,改善品质。[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叶和果实Cu、Mn、Fe、Zn 矿质元素在生长发育期间含量的变化,探讨葡萄从坐果到成熟期各个时期对4种矿质元素需求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葡萄叶和果实在成熟期均有1个矿质元素需求的高峰期,且果实同步或滞后于叶。[结论]该研究为控制喷洒叶面肥的时间、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68-3-2(Pyrus pyrifolia Nakai)梨生长发育规律,为建立其在湖北省梨产区的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年生砂梨新品系68-3-2为研究对象,观察新梢生长与果实生长变化动态。[结果]新梢自3月下旬开始生长,6月上旬停止生长,生长期78 d,生长期间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为4月22日和5月6日。果实从4月初坐果后开始生长到8月中旬果实成熟,生育期133 d。果实纵横径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2次生长高峰,分别为4月15日和6月17日。新梢停止生长前与果实生长存在养分竞争,后期为果实生长提供养分。果实成熟时,平均单果重250.0 g,果实圆形,纵径7.68 cm,横径8.44 cm,果形指数0.91。果皮薄,绿色,果面光洁,无果锈,有蜡质,果点浅小而稀。果肉白色,细嫩松脆,石细胞少,汁多味甜,品质佳。在湖北省武汉地区68-3-2梨生产中,建议萌芽前14 d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施尿素等速效肥,结合喷施叶面肥改善养分的竞争;6月份果实迅速膨大期施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7月份施以钾肥为主的复合肥,增加果实品质;秋季施复合肥及有机肥做底肥。[结论]该研究可为68-3-2在湖北省梨产区的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