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猪丹毒杆菌是引起猪丹毒热性传染病的病原菌。有关对该菌的超微结构的研究,目前在国内还未见有正式报道。为了给今后的菌株鉴定及免疫工作提供依据,将一株强毒菌 C43—5和我国自行培育的两株弱毒菌 T60—10、G4T(10),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了菌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并对强毒与弱毒不同菌株的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1975年,我们将G30菌株继续通过鸡体传至165代,培育出一株免疫原性良好,毒力较为稳定的口服猪肺疫弱毒菌株(简称G165)。现将本菌株的培育过程、毒力、免疫原性、稳定性和免疫持续期等项试验报告如下: 一、G165弱毒菌株的培育过程将G30菌株划线接种于含0.1—0.2%裂解全血的马丁琼脂平皿上、37℃培养16—24小时,在显微镜下选择5个以上Fg型菌落,接种于马丁汤内,在37℃培养20—24小时,取培养液5—10毫升,经静脉接种2—3月龄的雏鸡。接种后鸡只呈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QL251弱毒株是我所保存的猪丹毒强毒菌种C43009的变异株,对其进行了毒力和免疫原性的测定,该菌株毒力原来是3-5个活菌可致死小白鼠,现在对小白鼠皮下注射7.4×10~8活菌,小白鼠全部健活,对敏感猪皮下注射9.4×10~(10)活菌均健活且无任何反应;小白鼠免疫9-12个活菌72%保护,对猪免疫290-590×10~4活菌100%保护。  相似文献   

4.
从海鱼分离的335株猪丹毒杆菌中发现有3株的血清型不同于国内外已确定的23个型.按照Kucsers(1973)猪丹毒菌血清型命名法,定名为24型.这3个菌株对小白鼠的毒力较强,100个菌可使小白鼠全部死亡,但以1,000万个菌皮内接种健康猪,不能使猪呈现局部红肿反应.  相似文献   

5.
将马鼻疽强毒菌C67-40株经60Co-γ射线照射和在温度递增的肉汤中传代培养,使其毒力逐渐减弱。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培育出C67-4060Co(7)兼高温178代、C67-40高温180代两株弱毒菌株。根据菌苗菌株的要求,将其分别给雄豚鼠(350 g左右)腹腔接种0.2-6.2亿菌体和0.2-1.4亿菌体,结果100%雄豚鼠不发病,60Co(7)兼高温178代致弱菌株的安全性比强毒菌株提高62倍;以其0.2亿菌体免疫豚鼠并以0.3亿强毒菌攻击,获得85.7%-87.5%的保护率;将其通过培养基37℃传代培养30代和豚鼠6代。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与原菌株比较差异不大,说明该两株鼻疽弱毒菌株毒力稳定。  相似文献   

6.
1981——1983年,我们以 Carter 和 Namioka 等人方法,对从本省各地分离,收集的116株猪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血清型的研究,共得5∶A 和8∶A 血清型菌株70株、占已定群菌株的84.3%,证明这两个血清型在我省广泛存在,它们是引起我省猪肺疫的重要血清型。这两个血清型不但对猪,而且对鸡毒力都很强;它们与我国广泛使用的猪肺疫弱毒菌苗(血清型为6∶B)无交互免疫,但却与禽霍乱弱毒菌株有较好的交互免疫。因此,两年来,我们以我国常用禽霍乱弱毒菌株1号、2号、3号、4号和5号、(本课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本所历年来分离、收集、保存的多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为选种素材,以各菌株的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菌落虹彩、生化反应及其在历次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为选种依据,初步筛选出四个菌株,代号为:R1-23、R1-24、41-39和R1-65。经过皮下注射安全量、口服耐受量、近期免疫效和毒力稳定性比较测试后,筛选出一株既适应鸡口服免疫又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自然弱毒菌株-R1-23菌株(5:A)。该菌株的皮下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小鼠毒力和仔猪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旨在对我国最为流行的血清4、5、12和13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共36株)进行BALB/c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的比较研究。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种血清型菌株的LD50分别介于9.80×107~4.60×109、2.10×108~8.85×109、4.81×107~7.01×109和1.75×108~8.45×108 CFU;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13、4、12、5型,但仅在5型与13型菌株之间毒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仔猪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中不同菌株的毒力具有明显差异,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5、13、4、12型;但5型与4型(P=0.039)和12型(P=0.033)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13型差异不显著(P=0.241)。综合对比分析HPS的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可以得出3个结论:1)4种国内流行性血清型菌株的整体毒力由强到弱依次是5、13、4和12型;2)但同一血清型中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HPS的血清型与其毒力之间不具有相关性;3) HPS虽能致死BALB/c小鼠,但其毒力结果与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并不一致,表明其作为替代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猪丹毒杆菌C43005株的菌种特性,制备了一批猪丹毒杆菌C43005株并对菌种的真空度、剩余水分、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性、毒力、免疫原性等参数进行检定,重点对该菌种的毒力进行重复试验并对影响毒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菌种的真空度、剩余水分、形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特性、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规程》二〇〇〇版相关质量标准的规定,毒力试验结果明显受培养基质量和动物个体差异的影响。本研究可以为猪丹毒杆菌C43005株的制备和检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2):272-277
为了解吉林省猪链球菌的流行情况,从屠宰场采集的猪咽拭子和鼻拭子样品中分离鉴定猪链球菌,并进行菌株血清型、基因型和毒力表型的鉴定,以及致病性和耐药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从100份样品中共分离鉴定猪链球菌104株,其中29株鉴定为血清2型、9型和1型等几种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其他75株不属于常见的致病性血清型。血清2型的菌株中,2株经鉴定为ST1基因型和mrp+epf+sly+毒力型,并经动物试验鉴定为强毒菌株;其他菌株均为ST28基因型和mrp+epf-sly-毒力型,具有中等毒力。血清9型的菌株,均为mrp-epf-sly-毒力型,动物试验鉴定均为强毒菌株。根据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的药敏试验结果,98%的猪链球菌分离株对四环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小于20%。总体分析,从屠宰场分离的猪链球菌强毒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是菌株多重耐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双RNA病毒科,包括两个血清型。根据毒株的致病性,IBDV可分为无致病力(血清II型)、弱毒力(疫苗株)、经典强毒、变异株和超强毒株。血清II型株不引起鸡的法氏囊损伤和鸡只死亡。弱毒力株不引起死亡,但根据其毒力的差异对法氏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经典强毒株引起  相似文献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1.弱毒菌种系杭州系猪肺疫强毒菌种经长期传代并连续通过试验动物挑选育成的。其菌落形态与生化特性是:在含健康马血清或裂解全血的马丁琼脂平板上,菌落生长较大,表面光滑隆起,边缘整齐,结构致密,呈微弱浅兰色,在低倍显微镜下,通过折射光呈鲜明兰绿色萤光,并带金光,菌落边缘部份有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目前已确认的有22个,还有一个亚型及N型。经猪丹毒菌苗免疫的动物对这些血清型菌株是否有保护力,这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以猪丹毒弱毒菌株G4T10制成的菌苗免疫动物,以不同的血清型参考菌株攻击,测其保护率;并用未免疫动物测各菌株的致病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完善猪丹毒疫苗毒力检定标准,对猪丹毒丝菌C43-5株在肉肝胃消化汤中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分析,测定了菌株对猪的最小致死剂量,并对1986、1996、2006、2015年4个冻干代次菌种进行了毒力和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C43-5株在肉肝胃消化汤中培养16 h时活菌数最高,而后进入稳定期,培养19 h后活菌数迅速下降,菌体大量死亡;以3.5×1010 CFU活菌静脉注射56~63日龄健康易感猪,2只试验猪在4 d内全部死亡;1986、1996、2006、2015年4个冻干代次的C43-5株菌种毒力和免疫原性检定结果均符合要求。同时提出了猪丹毒丝菌C43-5株毒力检定标准的修改建议,为延长菌种的保存期限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我国最为流行的血清4、5、12和13型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HPS)(共36株)进行BALB/c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的比较研究。小鼠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种血清型菌株的LD_(50)分别介于9.80×10~7~4.60×10~9、2.10×10~8~8.85×10~9、4.81×10~7~7.01×10~9和1.75×10~8~8.45×10~8 CFU;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13、4、12、5型,但仅在5型与13型菌株之间毒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仔猪毒力试验结果表明,同一血清型中不同菌株的毒力具有明显差异,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整体毒力表现强弱依次是5、13、4、12型;但5型与4型(P=0.039)和12型(P=0.033)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13型差异不显著(P=0.241)。综合对比分析HPS的小鼠和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可以得出3个结论:1)4种国内流行性血清型菌株的整体毒力由强到弱依次是5、13、4和12型;2)但同一血清型中均存在强毒和弱毒菌株,HPS的血清型与其毒力之间不具有相关性;3)HPS虽能致死BALB/c小鼠,但其毒力结果与仔猪毒力试验结果并不一致,表明其作为替代模型具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4株仔猪腹泻大肠杆菌菌株不同代次培养的菌液,制成甘油菌后,保存在-20℃6个月,分析细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特征、生化特性、血清血特性、毒力、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标准;4批冻干保存的菌种,经过36个月的保存后,分析细菌的菌落形态、菌落特征、生化特性、血清血特性、毒力、免疫原性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规定标准。本文为大肠杆菌病的致病机理及疾病的潜伏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本所历年来分离、收集、保存的多株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菌种为选种素材,以各菌株的培养特性、菌落形态、菌落虹彩、生化反应及其在历次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为选种依据,初步筛选出四个菌株,代号为:RI—23、RI—24、RI—39和RI—65、经过皮下注射安全量、口服耐受量、近期免疫效力和毒力稳定性比较测试后,筛选出一株既适应鸡口服免疫又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自然弱毒菌株──R1-23菌株(5:A)。该菌株的皮下注射安全量为每只50亿个活菌,一次性口服的耐受量每只在2000亿个活菌以上,活体继代6代次、人工培养继代50代次后均未见有毒力增强表现,两次口服免疫后的近期保护率达80—100%。  相似文献   

18.
用递增培养温度连续继代法从二株猪溶血性链球菌菌种中培养出一株(Ft117)毒力弱而稳定、免疫原性良好的弱毒菌株.用以制成弱毒冻干活菌苗,在三个省的49个流行疫区进行了试用,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本文报道菌苗的安全性、稳定性、免疫力、免疫期和保存期等试验,以及区域试验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我们采用醋酸铊肉汤培养基传代致弱的方法,培养出一株对小白鼠安全且免疫原性良好的STM8002—550弱毒菌株。并在牛体进行了安全效力试验,结果较满意,简述于后: 一、试验材料 1.菌种①STM8002—550弱毒菌株:为本所培育,供制苗进行牛体免疫试验用。  相似文献   

20.
一、制苗用菌株的筛选 (一) 试验材料和方法菌株:根据生物学性状确定供试的禽型巴氏杆菌菌株14个。今将其中6个免疫原性较好的菌株的来源、菌落荧光型及结构特点、血清型及毒力等列于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